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策展人|探寻科技与艺术中的未来世界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2024-08-31

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作为支持中国青年策展人而设立的年度大奖,鼓励策展人探究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深思社会规范与人类领域的现有界限,构想重塑世界的可能性。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3以“去中心化的世界重塑(Decentralized Reworlding)”为年度主题,最终两组选手(李峥与陈江虹,宗晓)获得了年度大奖。其中由策展人李峥与陈江虹策划的《动物农场模拟器》正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展出。


在这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展览中“重塑”了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未来,引发了观众们一系列关于科技、艺术、环保等话题的思考与讨论。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一起深度对话策展人李峥与陈江虹,了解《动物农场模拟器》背后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故事。


图片来源:展览开幕式现场



1

两位认为艺术与科技是否具有强关联性?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如何看待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李峥:艺术与科技并非必须强关联,但是二者互相配合,必定是大于“2”的。举个例子,对于人类讨厌的蚊子这个物种,科学家可以利用基因编辑的方法使蚊子无法受精,繁衍;从而可以在短短的几年使全球的蚊子灭绝。但是艺术家有更加敏感的“触角”,他(她)们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假设与创作,使这个“蚊子灭亡”后的蝴蝶效应产生无数个不同平行宇宙的可能性。我感觉从某些角度讲,科学家更像是战士,而艺术家更像预言家。以及我很希望借用唐尧老师的语录进一步思辨其二者的关系,补充回答本问题:“技术是帅哥,艺术是美女,他(她)们的‘合二为一’将诞生一个后人类、后生命时代科技艺术的新生儿。

而今天的技术文明正在把人类变成地球生物圈的功利主义癌细胞,我们正在加速自我毁灭的进程。至于‘数据人’的说法,实际上是‘后人类’一种根本性的认识颠覆:人的本质不再是肉体的生命,而是信息的生命!一旦人类实现脑机接口下载、存储并上传大脑的记忆、情感和意识,碳基的肉身就成为像一辆汽车或一件衣服。但我仍然愿意坚持身体感性的重要性甚至本质性,而艺术正是这种身体感性最敏锐的那根神经。

技术是可能,艺术是选择。

生物艺术家们如何想象一种非生物的生物学,以及非人类的艺术?”


陈江虹: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感性结合交融,会激发出人类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我们也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科技与艺术在跨学科语境中的创新与实践。科技赋予了艺术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已经成为很多艺术家们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来源。这次我们在为展览选择作品的过程中就不难发现,很多艺术家选择以基因工程、临床医学、机械动能等相关的题材,创作出了非常具有思辨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结合了科学的逻辑思维与艺术的形象思维,相信会给观众们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



2

你们的过往经历策展方向大部分是艺术科技领域,请问两位认为在中国,艺术科技领域展览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哪?


李峥:说到艺术与科技毕竟是西方先发起的,所以从发展阶段来看,西方已经在进入青少年时期了,有些自己的想法以及更多了表达的欲望。而中国的“艺术与科技”还是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幼儿,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但是在“大哥哥”的带领下,学习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未来也是有可能追上甚至赶超。此外,一个现实的痛点是双方都还是比较局限于学院派研究以及非常少数的艺术家、小团体在此领域坚持创作,想要“艺术与科技”更好的发展,是需要更多的社会理解度和资源参与其中的。


以及近年,特别是去年的元宇宙元年和今年几个知名AI创意产品的诞生,使相关领域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我关注到,其中的个人很多具有积极“拥抱”的态度。那对于“艺术与科技”的创作相信也会更加促进更多的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投入其中;一定也会从相关领域产生新的有趣职业,比如:未来造梦艺术家、图灵媒人、数字文物策展人、3d打印美食家等等。


陈江虹:在科技与艺术的不断融合的今天,如何在艺术科技领域的展览中平衡艺术与科技二者的关系,从而在展览中实现有效的信息传达是值得去探讨和思考的。在这一领域的展览中,我们经常可以在宣传语中看到“沉浸式体验”几个字出现。“沉浸式体验”不仅表现为客观存在的沉浸,也反映主观认知的沉浸。因此,我们在营造客观沉浸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观众的主观体验。真正的沉浸是思维的沉浸,环境的营造是想象力的引路人。期待未来有更多艺术科技领域的展览能够让观众在拍照打卡之余,在观众与自身、观众与观众、观众与作品、观众与场域之间构建起更多连接。



3

能否介绍一下筹备展览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


李峥:在展览的筹备进入尾声的时候,大部分的空间和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基本到位,展览的面貌已经基本出现。一天晚上,大约凌晨1点多吧,保安大叔天天陪着我们加班,这次上来与我们攀谈,他说:“还是喜欢你们这个展览,感觉能看懂。”朴实的大叔也是这个生态社会中的一部分。他的认可非常的激励我,使我内心颤抖。毕竟我们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希望能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展览,如何能使它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展览一直是我们记在内心的一条重要的隐线!那一刻,我知道了未来的方向,受到了一个不来自于中心的认可。希望我们的展览能够打动更多的“非中心化”的人们一起来思辨如何重塑我们理想的伊甸园。


陈江虹:在展览筹备的前期,我们对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也经常需要进行跨时区的多轮线上沟通。很多作品因为运输的限制无法来到现场,因此展览大多数的搭建和制作工作需要我们在国内完成。在前期沟通的过程当中,艺术家们都会与我们详细讨论如何更好地去呈现作品,同时也准备了非常详尽且细节的图文内容,用于指导搭建和制作。他们对于作品的深度思考和认真做事的专业态度,也让我们很受触动。



4

你们策划的展览中的展品对材料和形式有较多尝试,能谈谈对这方面的理解与思考吗?


李峥:我们的展览确实是一个实验性的思辨展览,于传统的架上艺术不同,本次参展的每一件艺术家作品的核心点更多的体现在其思辨研究的课题点以及推理,而且每一位艺术家的思考、研究过程在其作品中也扮演着非常、甚至超出结果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将艺术家的作品更好的、易懂的形式与观众产生“火花”对于策展人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点,我们与空间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共同配合,创意出了本次展览更有叙事感和体验互动感的视觉效果。


对于学艺术相关专业的人来说,都不陌生颜色、材料和形式,这几门学科贯穿于我们学习艺术的的过程中,我本人尤其是跨专业的学习经历比较多,绘画、时装、材料、平面、服务设计等等;所以便会自然而然的在我的展览设计里加入很多能够让观众更直观的体验。


陈江虹:对于展览的体验设计,我们希望尝试带给观众一种多感官的综合体验,让参观者对于展览内容和氛围有更强的代入感和参与度。围绕这次的展览主题,我们打造的是一个更具实验性和想象力的未来农场,也希望能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让大家在观展过程中有更好的代入感,既能沉浸其中,又能激发人们获得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5

展览已经开幕了一段时间了,这期间有没有发生一些特别的故事甚至是惊讶的启发?


李峥:我想说一下自媒体对于展览的反馈,确实是和我目前预期的不大一样。比如我同一时间在北京的两个艺术馆都有展览,发现被同一名艺术博主观展以及发布了看展后的报道。但是一个是比较偏市场的疗愈艺术展览,一个是更有学术研究深度和社会价值话题的展览,前者与后者的投入精力和付出的专业性都是后者更多,但是大众的观看和点赞却是相反,前者大于后者好多倍。这也让我想起在策划本次展览初期。


陈江虹:在过渡栖息地这件作品中,我们准备了可以填写的明信片,让观众可以为非人类物种代笔去传达对于未来的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收集粉色邮箱中的明信片,选出一些有意思的留言展示出来。在收集到的明信片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来自小朋友们的亲笔留言。从这些留言当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小朋友们对于生态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作为策展人来说,非常开心能看到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展览感知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6

你们平时除了策展和艺术相关工作,最大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李峥:除了策展和工作之外,就是看展和艺术类的朋友交流。我的日常可以说很单一,但又非常充满变化和惊喜。经常也会有朋友劝我该在工作之余有些其他的爱好,比如运动、学乐器之类的。但我总是尝试之后放弃,最后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解了,我的兴趣爱好就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带给我充实的价值感,带给我喜悦和乐趣。如果必需写一个爱好的话,那就是发呆。


陈江虹:我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有好奇心,也喜欢了解和感受新鲜事物。说起兴趣爱好,我比较喜欢城市探索式的citywalk。日常为生活奔忙的我们总是行色匆匆,无暇驻足片刻。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出差或者旅游,如果有机会,我都会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出去走一走、逛一逛。


在放慢脚步去阅读城市的过程中,总能观察到很多鲜活而有趣的细节。城市的声音、街巷的肌理、来往的人们、美食的味道,大街小巷中的烟火日常总能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受。




李峥


艺术与科技独立策展人

儿童创新教育实践者

时装设计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批评与策展专业,法国巴黎ENSAD访问学者,独立策展人;儿童社会创新项目策展人、时装设计师、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


曾担任"亚洲数字艺术展"单元策展人、 第二届BMAB科技艺术双年展执行策展人、参与策划中央美术学院“未未来”教育计划、北京林茨文献展,故宫“宫囍龙凤呈祥”大婚主题展览、“画游千里江山”数字光影展儿童时尚环保共创单元展、科幻作家郝景芳童行学院项目制教育艺术板块研发主教等。有多重跨界的专业学习背景,持续研究艺术与科技在展览中的创新,并长期关注生态可持续等话题。



陈江虹

创意策划

设计研究者


硕士毕业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设计管理专业,是一位创意策划人和设计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城市更新、体验设计、生态可持续设计、社会共益设计等。2015年起从事展览相关统筹及策划工作,曾参与策划展览项目包括: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2021)、2019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的重点项目《清明上河图3.0》数码艺术香港展(2019)、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2016)、“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2015-2016)等。


如果说艺术家是用作品传达着自己的思想的话,策展人则像是用空间来讲述故事的演讲者。展览《动物农场模拟器》持续展出中,欢迎大家一起来倾听李峥与陈江虹不一样的空间故事。



展览:《动物农场模拟器》

策展人:李峥 & 陈江虹

展期:2023.04.28 - 2023.10.08

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798艺术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