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请点击,聆听

      星期一早上八点,佛堂女居士开车接我去殡仪馆与佛友汇合,为一位六十三岁的人诵经。十点结束,女居士开车送我回到住地。刚休息一会儿,一位认识二十多年的善信打电话来。她说:“法师,好久不见,很挂念您,疫情时期,注意安全。”然后,她说:1999年认识法师,听法师在悉尼讲经的时候,我才六十多岁,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今年我八十四岁了。现在身体不太好,每天都要吃一些药,觉得身体是一种负担,不但给自己添麻烦,也给儿女、家人、朋友添麻烦。给法师打电话,主要向您汇报一下,我先生已病了一年多,做了尿管手术,晚期癌症。医生说:没药可治,只能尽量用镇静药,让他少痛一点。现在他躺在床上,每天时时都喊痛,我喂他吃东西,帮他翻身。他在世间的日子不多了,请法师诵经回向给他,愿他少痛一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我问她:现在您们每天诵经,念佛号吗?


     她说:我们每天诵《阿弥陀经》、《心经》、念佛号。虽然,他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可以背诵《阿弥陀经》、《心经》、念佛号。《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我不明白什么是五蕴?为什么说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于是,我给她解释:您刚才说身体是负担,所谓“负担”,就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佛陀在《重担经》中说:五蕴就是重担。我念一遍《杂阿含》73经,关于“负担”的问题,您听一下,佛陀是如何教导佛弟子,解除负担,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重担1、取担2、舍担3、担者。谛听,善思,当为你们说。云何重担?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云何取担?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云何舍担?若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永断无馀已、灭已,吐、尽、离欲、灭、没。云何担者?谓士夫4,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齐限5。是名为重担、取担、舍担、担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已舍于重担,不复应更取,
     重任为大苦,舍任为大乐,
     当断一切爱,则尽一切行,
     晓了有馀境,不复转还有6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简释经文如下
    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苦、集、灭、道“四圣谛”。
    经中的“重担”代表“五取蕴”,或称五受阴,是四圣谛中的“苦谛”。我们给五蕴的身体吃饭、穿衣、一切营养,小心地照顾它,一旦生病,就惹来麻烦。
    经中的“取担”就是是指会导致再生轮回的那种对生命存在欢喜与贪执的“渴爱”——欲界的渴爱、色界的渴爱、无色界的渴爱等,就是四圣谛中的“集谛”。
     经中的“舍担”是指舍弃、彻底永远断除、放下、并解脱以上的那种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生命存在的渴爱,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也就是“寂灭涅槃”;而八正道就是“灭苦之道”,是四圣谛中的“道谛”。  

         

     佛陀在《杂阿含经》第58经中说过:五阴(五蕴)如果生起欲贪(爱),那么就是五受阴五取蕴)。是欲贪(爱)导致执取(取),所以应该说是有欲贪(爱)故有执取(取)。

     五蕴与五取蕴是不同的,差别就在于“渴爱”的有无。一旦“渴爱”被驱除,这个“重担”便会从一个人的肩膀卸下。要驱除渴爱,可透过vipassanā(毗婆舍那)内观禅修相关的止禅与观禅的观智去体证菩提圣道。      

          

     佛陀在这部经是告诉我们:学佛要认识“五蕴”构成的身心,因为“五取蕴”是生命中最沉重的负担。正如《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么,如何舍弃重担呢?拔除渴爱,令爱欲不生,舍弃旧担,新的重担不生,就能证得究竟寂灭之乐,达证涅槃圣道。
     最后,根据经文,我写一句总结:
     五蕴重担苦,
     渴爱连根除;
     旧担应舍弃,
     寂灭常安乐
     以上是星期一与善信的对话,分享师友们。愿有缘阅读本文者,早日拔出渴爱之根,安乐、无忧、寂静。
        行愿    2022.1.18

注 释

1、重担:五取蕴。

2、取担:拿起重担,这里用以譬喻四圣谛的“集谛”。

3、舍担:放下重担,这里用以譬喻四圣谛的“灭谛”。

4、士夫:人。音译为“补特伽罗”。

5、寿命齐限:寿命的尽头;寿终。

6、不复转还有:不会再受轮回。即阿罗汉的“不受后有”。

7、本经对应经典《增壹阿含经》卷十七〈四谛品25〉第4经;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蕴相应22〉第22经《重担经》。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2020

《云水天涯行脚僧》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护教集》

《佛学论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佛法僧三宝,众生良福田

放生鸡,欢喜快乐又开心

禅观修持|近行定·九住心

谁,绑住你了?!

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吃粥是福,你悟了吗?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忆念佛陀:汉传四种念佛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吉祥密码: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2022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云水天涯集2021

纯圆独妙创天台,真狮子吼祈再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