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满申城中国年

李勤余 澎湃新闻评论 2024-04-17
   

       城市各个角落中喜气洋洋的生动面容、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再次用生动的画面诠释了中国年味的深刻内涵。



2024年1月21日,上海豫园灯会亮灯。视觉中国 图


文  |  李勤余


2月1日,上海举行“龙腾浦江 春满申城”2024上海春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春节期间,上海文旅主打“乐游上海过大年——一路繁花、全城寻龙”主题,围绕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享美育、逛景区、品美食八大板块,推出200余项上海假日文旅臻选特别推荐,营造具有大都市特点的中国年味。


另外,上海已启动2024“跨年迎新购物季”主题促消费系列活动,围绕“龙舞上海 春照商圈”主题,突出“商业+体验”跨界联动,优选400余项特色活动。


最近的申城16区,“交怪闹忙”。在都市街头驻足, 巨型大红灯笼“点亮”浦东世纪大道,到处是张灯结彩、霓虹璀璨;在百年古镇漫步,有热闹的人间烟火、荟萃的非遗民俗。在田间地头穿梭,有门楹处的春联墨香、年糕里的软糯香甜。


浦江两岸人潮涌,“年”的盖头已经被悄悄掀开,城市里的你和我都嗅到了“年”的味道——它弥漫在南翔蒸笼升腾的雾气里,映射在豫园灯会璀璨的风景里,书写在社区春联温暖的文字里。当春节遇见上海,又会赋予传统佳节哪些崭新的文化内涵,为中国年味增添哪些深刻的时代印记?


以全城联动唤醒文化记忆


上海,一直以高度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形象为世人所熟知,但这样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上海文化的因子,也不仅保存于公众熟悉的弄堂与石库门。无论是从贯穿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里,还是从民间世代相传的创世神话、传奇故事里,我们都能寻到中国悠深的历史根脉与文化符号。


这个春节,金山区推出展现地道金山年货的枫泾古镇“状元市集”;松江区打造集合民俗体验、文创市集的云间粮仓游园会;奉贤区爱企谷小镇举办特色年味演出;崇明万达广场推出融合非遗艺术的市集、庙会……


如果说景观是历史记忆的物化凝结,那么人们流动的脚步与目光则是强有力的文化载体、生动书写地方文化的叙事媒介。从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到历史悠久的老城厢,从摩登时尚的购物商场到古色古香的特色小镇,这个新春佳节里的申城16区将共同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多角度认知上海城市特色、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向来以整体性、互动性为特征,是以相关群体性认同为旨归的谱系性存在。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性格和特征,并非各个地区文化简单的叠加,而是各文化要素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有机集合体。


这也正是申城16区联袂开展春节活动的重要意义:打通不同区域间的文化联系,避免孤立化、碎片式的认识,用整体上的统摄力唤醒更立体、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记忆,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城市历史的内涵。


以自信开放彰显中国气派


春节,对全体国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既是联络世代亲情、实现万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也承载着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的文化意义。


2024年1月6日,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路灯杆上挂满了红色的中国结,营造出浓浓的年味。视觉中国 图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感叹,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换言之,面对当下技术理性不断销蚀传统节日的困境时,当代人需要做出一种独特解答,即如何以一种创新的姿态完成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主动走向全球、拥抱世界。这是这份开放与自信,让新与旧、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得以在中国和谐共存,形成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上海这座城市,同样如此。


因此,既有新潮的玩法又有传统的年味,上海将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一个不一样的龙年春节。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小镇新春市集供消费者选购新年礼物,品尝新春美食;徐汇区龙华结合新年祈福组织“妙会年货节”;普陀区中环商圈举办百联中环“龙游中环——二十四节日游园会”。


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图片报道聚焦上海春节期间的文旅活动。


开放的中国让世界见证了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可能,创造了平等对话、相互借鉴的语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正是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从而获得历经五千年仍然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去年年底,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更多外国人与中国人同过中国年,已成为现实。


上海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春节,“乐游上海过大年”英文版主题春联、上海国际旅游公益推广人录制的共庆新春短视频,都将向世界传递中国新年团圆欢乐的美好氛围。这也正是一条贯穿于上海春节文旅活动的主线——营造具有大都市特点的中国年味,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文化的活力和气派。


以城市温度诠释中国年味


不久前,一部热播剧《繁花》点燃了一座城,剧中主角阿宝的艺术形象让人过目难忘。什么是宝总的“腔调”?不是智慧的生意头脑,不是高超的商业技巧,而是他对邻里、朋友、恋人的有情有义。


2024年1月27日,上海浦江镇汇中村举行新春翰墨送福活动,村民们与亲朋好友一起写福字、书春联,品味传统书法的独特魅力,喜迎即将来临的中国农历新年。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视觉中国 图


这份细腻绵长、温馨感人的人情味,正是春节能成为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的原因。一直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此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连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人情味,给年味以浓浓的生活韵味,这也是中国人最深的年味。


在奉贤区岳和村,每逢腊八,农家会所的两口大锅就咕咚咕咚个不停,这个美妙的声响已经持续了7年,腊八粥刚出锅就由志愿者定向转送到高龄老人们家中;长宁区天山路街道持续推进“帮侬一把”综合帮扶项目,为辖区困难老人送去“新年大礼包”,让他们温暖过冬、安心过年;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金星村联合组织“家门口的村晚”,由居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


每一个中国年的到来,都把每一位中国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年味虽是潜在的、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大年夜的合家团聚、亲戚间的登门拜年、朋友们的登门拜年等等,无不是在加强与维系这种最珍贵的人间情谊。城市各个角落中喜气洋洋的生动面容、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再次用生动的画面诠释了中国年味的深刻内涵。


如果说春节的一大社会功能是辞旧迎新,为每个人打上一个人生的结,那么在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更能读懂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让全体中国人民一起迈向现代化”,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正因为我们始终并肩站立、携手前行,所以中国精神历久弥新,中华文脉绵延不绝。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