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我,如何培养孩子学艺术?

2017-07-18 阿褚 一土教育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100篇原创文章,来自一土家长学校“小月面对面”系列直播第8期的精华内容整理。

主讲人:一土小月校长;嘉宾:戴亚楠,著有家庭美育畅销书《做孩子生命的合伙人》;整理人:阿褚。


前言:我们正在寻找100个美育合伙人加入我们的众创项目,目标是一场展览和一本书,细节见文后。

说到美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画画、书法、做手工?

还是觉得这是专业老师才能干的活儿,零基础的自己怕怕的?

小小孩在兴致盎然创作时,旁边总不乏一个热心指点的家长:“这里用红色比较好,这里要加上眼睛才像吧?”有趣的是,如果给这些家长一支画笔,他们刚刚那些好主意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我们询问艺术家朋友要不要从小开始学习艺术,进行启蒙,他们十有八九会说不用不用,小孩子只是需要玩儿。然而等孩子稍微长大,我们会惊然发现,艺术家的孩子的艺术美感与素人小孩的完全不同,原来“不学”,并不意味着父母什么都不需要做。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听听亚楠老师怎么说。

美育,是打开孩子的五感

育人,根本而言是塑造环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美育的途径在于营造环境,呈现出的并非是短期目标,而是综合软实力。

当一个孩子和妈妈一起布置茶席、尝试茶道时,他闻得到茶的香气,听得到沸水入壶的声音,看得到茶汤流动的色泽,懂得端坐等候一杯香茶带来的安静恬然。孩子的五感在这个过程中是全方位打开并连接的。

这一切仪式感给孩子带来的感受,会长久地存储在头脑之外的记忆里。美好的声音、色泽、味道加上流经心里的温暖,这比记住所有茶具的名称和茶道流程更接近美育的实质。等他长大之后,就会比别的小孩多一分对生活审美的追求和能力。

孩子又是天生的创造家。我们带着孩子参观餐吧的后厨,他们感受到原来咖啡馆、餐吧的后厨是与家里的厨房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孩子的发现都不同。接下来我们请孩子自己设计一家咖啡馆,于是孩子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的咖啡馆直接开在咖啡树下,有电梯摘了豆子下来烘干磨碎,做给妈妈一杯最新鲜的咖啡。

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育的机会,烹饪、阅读、旅行……当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记得加入一点对美的营造、记录和追求,孩子用五感接收到的世界就会大不相同。

“我喜欢将孩子的内心比作一个收集美和创造的图书馆,馆里藏品越多,这个孩子的内心就越丰盈。”一个孩子内心越充盈,用来应对未来的积淀就越丰盛。

艺术,是和生活紧密连接的一体

“有一天早晨,我家和平时一样忙碌,充斥着我催促孩子动作快点再快点的声音。这时候我看到我家哥哥站在窗边看着外面发呆。着急不要迟到的我一下子心头火起,问他:你在干嘛哪?他回过头,面带委屈地说:“我在看云。”

我真抱歉这么蛮横地打断了孩子那个珍贵的审美时刻。

在孩子的世界中,感受美的时刻无处不在,作为成人,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接纳,给孩子更多安静的空间去发现美。

关于艺术家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我也曾经陷入过误区 44 34397 44 15262 0 0 1144 0 0:00:30 0:00:13 0:00:17 2983看着我的艺术家朋友们,那么轻松地带着孩子,从来不会刻意地进行任何艺术上的培养和引导,我曾经一度以为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后来我发现,原来艺术家朋友们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把所有的美育,都在不经意间融进了生活里。

举个例子,我的一位策展人朋友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需要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展览,每次她观察孩子都是在疯跑、和小朋友玩儿、去找好吃的……并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看展。但当孩子大一些开始有了作品上的创作和输出后,我这位朋友惊讶地发现,孩子的作品和前不久才去过的某个展览的作品风格非常相似。我们都感觉很惊叹:孩子的观察力和吸收力和我们大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五感敏锐,只要在这个场域里就可以吸收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再比如我的一个艺术家朋友,经常需要在工作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工作室,为了安抚孩子,可能随手就会给孩子一些材料,比如粘土、陶土或者画具,打发孩子到一边去玩。孩子就很自然地拿着这些材料去进行创作,他们本来就是天生的创造者。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看起来完全没有刻意地学习艺术,但在他的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发生着各种创作的氛围和可能性,这些就是我所谓的美育需要营造的环境。所以作为零基础的素人,“什么都不做”可能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生活中的艺术环境。

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学习艺术,而是把艺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不打扰,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

曾经有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次我们在一个小区举办创意活动,请小区的孩子们把小区的井盖都涂上颜色和图案,为冬天增加一些色彩。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特别常见的就是,一个专心致志涂鸦的孩子身边,可能会站着一位老人,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也有爸爸妈妈。这些大人就会忍不住给孩子提供各种热心的意见,比如这儿要加一个线条啊,怎么不加一个边儿啊?这样会更好看呀。小朋友们有的很听话,大人总说那就照着画吧,有的不那么听话的,被大人说烦了,就扔下笔不画了。后来我们想了一个主意,给大人们也分发画具,请大人们安静地自己做创作。可有意思的是,这些很喜欢指挥孩子出主意的大人在面对画笔的时候却退缩了:我不行,我不会……

其实,这是我们人性共通的一个弱点,需要每个人去觉察自己:我们忍不住通过孩子去实现一些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尝试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小到画画,大到安身立业。

那么回到美育这件事,我们是不是可以退后一步,给这些天生的创造家一些空间,不去打扰呢?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再出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这种转变,从觉察开始,需要实践、练习和反复试错。

谈及美育,孩子不需要刻意地学习,然而家长是需要学习的。在我们大多数人成长的过程中,多少都经历过被误导的美育。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理解孩子,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艺术敏感期表现,比如四五岁孩子的创造力可能达到一个顶峰。比如招呼孩子画画,不如铺上摊子,自己专心致志画一幅。比如真正好的美育机构,是鼓励孩子创造而非模仿的。比如孩子就算没看起来“用功”学习,其实打酱油也是一种学习……

做一个生活中有美的人,行动起来

在生活中所有的环节都可以视为美育,家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用来创作的东西,重点在于你有没有那双慧眼去发现它。要知道父母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孩子是看得到的,重点不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什么技能,而是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在创造一个环境,孩子们就是从我们身上学习怎么生活,怎么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

在完成了《生命合伙人 — 美育从妈妈开始》这本书之后,出版社一直在和亚楠老师商议做一本实操类型的美育书。于是,一土家长学校联手亚楠老师,希望通过一次众创美育项目,玩儿一个大的项目制学习,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和任务来完成一个家庭美育主题项目,然后为大家和孩子们的作品举办一次展览,你的作品还有可能刊入亚楠老师的新书。

所以,我们在这里号召一个行动:

在一土家长学校和亚楠老师一起,100人,100天,完成1次展览+1本家庭美育实操手(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本次行动的具体内容)。

如果你:

  1. 对家庭美育、艺术教育感兴趣希望能够真正在家庭中实施起来;

  2. 有开放的态度认同过程比结果重要爱分享尊重多元不怕实验失败;

  3. 孩子2岁以上很多作业需要和孩子共同完成孩子小会有些难度看你自己啦);

  4. 能够参加6次线上主题课每两周一次(30分钟分享+30分钟讨论);

  5. 能够完成每个主题的作业”,提交照片并分享创作过程两次以上不完成被视为同意主动退出课程);

  6. 同意参与家庭美育必修手册暂名的出版且授权使用课程中提交的图片、文字等内容包括孩子、父母及作品);

  7. 同意参与项目结束的展览活动课程组织者保留展览的策划、展品选择等权利);

  8. 尊重课程的知识产权遵守磁场及家长学校的所有约定保证良好的线上交流习惯

那么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今晚(周二)九点亚楠老师将分享她对这个共创项目的设想和规划如果你准备好了我们在家长学校等你。欢迎扫描二维码免费试听

“小月面对面”第9期预告

暑假特辑之三:和资深培训师聊在乡村的青少年项目制学习

几个月前,我们通过一篇题为《上山下乡,过个不一样的暑假》的文章,发起了乐土青少年公益体验营的招募。上周末,公益1营由小月校长亲自带队,已经在湘西正式开营。

周三(7月19日)晚20:00,我们邀请营地老师、资深培训师孙晓燕做客小月面对面,跟大家分享她带领营地成员在乡村开展项目制学习的经历与体会。孙老师是ICF国际认证教练、DDI FSW认证讲师、“超越R领导力”认证讲师、三甲医院心理科医生,拥有多年销售管理及培训管理经验。

扫二维码直接进入讲座。

本文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推荐阅读:

带孩子玩一个暑假,你心虚吗?

上山下乡,过个不一样的暑假

看见才能爱

当我们谈论磨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5分钟?能改变什么?!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