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居家学习,开学后手不释“机”怎么办?| 家长慧

人民教育 2023-05-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现代教育报 Author 现代教育报


民小编说

长期的居家学习使很多孩子逐渐习惯与电子产品为伴的生活,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在新阶段的学习开启后,也无法快速就和电子产品“断舍离”,甚至有诸多不适应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犯困……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逐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无限依赖呢?一起来看这些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 刘朝莹

控制孩子玩手机

不妨先来个家庭公约


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成了家长和老师特别头疼的一件事。简单粗暴地禁止肯定是行不通,那么该怎么样引导和教育孩子呢?我尝试用行为契约教养法帮助过青少年家庭控制手机,孩子能回家放下手机,或者把手机交给爸妈保管。下面我分享几个实用的建议:


01 前进一小步 目标制定不图快


一下子禁止孩子看手机,很容易引发亲子冲突,所以需要逐步减少。比如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减少几分钟,一周7天改为一周5天或3天。在改变中,孩子自控力就得到了提升。

曾有一名中学生,假期里每天玩4个小时手机。妈妈管他,他就跟妈妈吵架。我们采用了前进一小步的方法,先把4个小时拆成上午2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孩子一听,觉得没什么损失,就答应了。虽然时间一样,但分开玩其实也是在提升孩子“停止游戏”的能力,增强他的控制力。第二阶段,就改为了分成四个1小时,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停止能力。第三阶段,开始逐步减少时间,1小时变成55分钟。孩子也比较痛快得答应了,经过循序渐进,孩子能把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每天20分钟。这样的过程,孩子容易接受,愿意去执行。只有孩子愿意执行的约定,才能取得效果。


02 温和沟通 平等尊重不发火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也要讲究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孩子更容易听进去。我们建议家长用简洁描述的方式去说话,不要用夸张、情绪化的方式说,而且还要给孩子预留出结束时间。比如约定了玩20分钟,需要在15分钟时,就提醒孩子一遍:还有5分钟。而且,温和地沟通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不是爸爸妈妈强压着他,孩子更愿意听从。


03 坚守底线 执行过程不动摇


如果孩子在温和沟通后仍然不能停下来,就需要父母保持平静地去制止了。有的家庭约定:如果今天超时,第二天就不能玩。那么第二天一定要坚守住。有的家庭约定,到时间孩子不停下来,可以父母强制。因为这都是平静状态下约定的,并且有前面的提醒在先,这时父母坚定通常不会引发冲突,孩子反而能接受。


04 适当激励 享受喜悦不放弃


当孩子能够忍住诱惑,停下玩手机时,一定要给孩子激励,表扬他或者满足他其它的一些合理小心愿。这样能缓解孩子的情绪,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我能做到”。此外,家长还可以尝试设置一些阶段性目标,孩子达到目标时可以给他庆祝一下,并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学会控制,学会抵制诱惑,才是更大的帮助。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教师 任乃容

掌握小妙招

让手机“拿得起放得下”


如何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开学后不适应无法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呢?完全隔离并不实际,越是禁止往往适得其反。手机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家校协同共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01 以身作则 培养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家里,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多花心力陪孩子一起运动和读书,让亲子时间取代屏幕时间,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学校,教师尽量不在教室里使用手机,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关注学生本身,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和老师都以身作则,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加强自我约束。同时,当老师和家长用爱的赞赏填满孩子内心的空白,他们便更能投入现实中丰富而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


02 民主协商 约定手机的使用规则


在家里,父母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就需要主动承担家务。在学校,老师可以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小伙伴共同约定电子产品的“使用公约”。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家长也尽量不要以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作为奖励,不使二者建立关系。从而让学生懂得:手机是一种工具,我们只是在生活中需要它,并且按照约定的规则合理使用它。


03 自我掌控 掌握防沉迷“小妙招”


很多时候,学生“放不下”手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缺乏“放下”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掌握一些“小妙招”:让手机脱离视线,学习桌旁、餐桌、枕边不放手机;让手机缺乏吸引力,卸载最干扰学生注意力的APP,关闭手机推送通知;为玩手机“设置障碍”,比如不把手机充满电,设置复杂的开机密码等;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阳光体育锻炼或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只要家校足够重视,齐心协力,就能有效帮助学生重塑健康行为习惯,让手机成为拿得起也放得下的工具,找回自我掌控力,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教师 刘涵丹

用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抢占”电子产品时间


电子产品功能强大,犹如一把“双刃剑”,恰当使用,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解决疑难;过度沉迷,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会引发亲子矛盾。电子产品之所以对学生充满诱惑,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尽情释放自我,获得认同感、成就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克服无法使用电子产品的不适应感,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疏堵结合,培养他们积极正面的意志品质。

有一名学生在开学之初情绪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几天后与家长说不想上学了,家长非常焦虑。在交流中,孩子告诉我说“因为玩手机时间太长了,上学感觉没有意思”。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并不是真的厌学,只是不适应没有电子产品的生活。我没有严厉批评教育这名学生,而是把自己当做他的“伙伴”,告诉他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大脑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鼓励他参与班级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如果实在太“想念”手机了,可以到办公室见一见。在获得认同的情况下,学生积极配合,并在班级组织的“探讨电子产品使用的利与弊”主题活动中,结合自身情况主动发言。最后全班同学达成共识,制定“手机公约”,学生自主监督。此后,那名学生变得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与同学侃侃而谈,并且一直没有到办公室看过手机。

当学生对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他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当孩子的心思转到学习上来的时候,也就克服了无法使用电子产品的校园学习生活,电子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慢慢消失了。

电子产品使用的难题需要家校配合,协同解决,避免“学校用不到,回家过度玩”的现象。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减少或远离电子产品的使用。家长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尽量减少命令或斥责,要更多地采用提出建议的形式,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与支持,避免孩子从虚拟世界寻求认同感。家长可以秉持信任的态度,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合理控制使用时间。比如学习时、晚上睡觉时手机不放在房间内。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陪同孩子时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与孩子共同锻炼、散步、讨论一些话题,倾听孩子讲述自己的学校生活,周末一起出去郊游等,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抢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微信编辑|张璐瑶

责任编辑|谭希 


推荐阅读

老师,如何展现自己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每周一问
书中“黄金屋”如何变成自己的“思想库”?这三种方法教会孩子在思考中阅读|支招
锤炼心理韧性,让孩子学会逆风飞翔|家长慧
“不要眼眶一红就觉得人间不值得……”这堂心理课,很暖心!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