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战告捷,看加州怎么做到的?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09-17

你做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文字|渡十娘all

编辑|渡十娘 Eric.T



作为疫情在美国爆发初期与纽约州,华盛顿州同列全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前三的加州,因为防疫得力,目前疫情得到控制。而仅比加州晚一周下达居家令的纽约,感染人数是加州的八倍,死亡人数是加州的十四倍,令人心碎。


由于在首轮告捷,加州如今成了全美的抗疫典范,人们好奇地问:加州做对了什么?加州人到底是怎么做的?


请看渡十娘团队里的四位加州人怎么讲——

 

想念抛头露面的人生


伊可(硅谷):


硅谷是加州最早宣布社交距离的,加州又是全美最早宣布的州。现在加州数一数二重灾区倒是疫情最平稳最有希望提早解禁的。州长还谈下了接下来一个大大的口罩供应链合同,病床也足够。硅谷早就准备好的250个床位的“方舱”新闻说有两个病人入住。嗯,两个。有准备总是好的。



不得不说加州国做得太好了。正好又看到下图,听话乖乖在家的比例和收入成正比。那么也就不奇怪,一直是人钱多了就比较怕死



我在家工作五周了,我们公司在宣布社交距离之前就让大家在家工作了,很多别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也是如此。所以等宣布社交距离,我们都哼了一声。然后看别的州还在夜夜笙歌,这个担心啊,尤其纽约。等纽约终于也居家了,这才放心了些。

 

居家后,天天除了早上出门跑步爬山放风,真的还没有出过门,买菜都是网购。虽然出门买菜是可以的,可是我还是选择网购。一方面是减少自己的风险和整个社区的风险,另一方面是钱也给人家赚赚。我们公司鼓励大家为疫情出力,捐钱就不说了,另外也说买个外卖,用网购这样的服务,也是帮助那些餐馆和失业需要打小工赚钱的。

 

突然觉得这个状态接近古代女人禁足在深闺,不再抛头露面。跑步爬山都还戴帽子,不是说歧视亚裔么,戴顶帽子自己骗自己应该没那么明显。我还上网搜了下辣椒水,结果没买,跑得过我加打得过我的暴徒应该不多。开玩笑,其实没那么吓人,每次跑步爬山时遇到的人不会超过10个,而且都眼熟因为一周遇到几次,大家在路上会远远挥个手报以一个假笑。

 

我看网上一堆人好像在家工作,可是闲得不行,想方设法各种搞笑,或者各种展示厨艺。为什么我得在家工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天天从早忙到晚,为了省时间,吃的大多都是周末全部做好,和上班一样一样,平时加热一下,最多加个简单的菜。有时候一个接一个的视频会议,还要和人讲,我有hard stop,等下到点一定要离开。其实我哪里也没去,常常就在电脑前一下子几个小时,上个洗手间还要找空挡,这完全没有比在公司轻松啊。

 

这周我们新来一个同事,周二大家视频会议一起吃饭欢迎新同事,新同事问我们每个人,坏影响就不说了,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的影响。好正能量!大家的回答也很正面。有人意识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不多,有人说原来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这么珍贵,有人说平时太忙现在终于有和家人一起的时间,有人说平时路上两个小时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睡饱。。。我赞同睡饱这件事,皮肤似乎都比以前好起来。

 

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呢,就算解禁了,绝对不是马上可以回到以前一样。和同事开玩笑说,如果回去上班必须要戴口罩,那还不如在家呢,视频会议至少还可以看到脸。好,我承认,我是非常想念抛头露面的人生。用一句我闺蜜的话来结束:“生活慢慢在这种莫名其妙中走向另外一种正常”。


用场景转换心情十分必要


王芫(圣地亚哥):


3月中旬,学校都改成在家上学,我一听就头大了。我平时写作都不能在家写。我是一个合作办公空间的会员,每月去那里工作一百个小时。平时孩子们上学我都要躲出去,现在孩子们天天在家,如果我再没地方去怎么办?正在这时,经营办公空间的老板给大家发电子邮件,说公司坚决站在大家身后,欢迎会员带孩子来上班。我听了这个消息亦喜亦忧。喜的是我仍然有地方去。忧的是我连自己的孩子都受不了,怎么能忍受别人的孩子?不过事实证明:很少有人带孩子来上班。连本人来上班都屈指可数。


从三月下旬开始,办公室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反而不用担心传染。然而,空寂无人的办公室有另外一种危险。听说曾经有流浪汉闯进来,为此老板特意在门外墙上添了一个小盒子。会员用密码把盒子打开,取出钥匙,开了门,再把钥匙放回去。进门之后从里面把门锁上。这样既保证不速之客无法闯进来,也不用担心把门反锁上之后其它会员进不来。


虽然暂时有地方可去,但我必须居安思危。如果疫情进一步恶化,政府下令一律不得出门,难道我真的就不再写作了吗?所以,为了使自己能应付最坏的状态,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减少去办公室。一开始每周去三天,后来变成两天,后来变成一天。这个星期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我都是在家写作的,好像并无不适。我甚至开始盘算是不是干脆退掉会员,这样也能省去一笔支出。


今天是星期五。早晨起来在一个五人的小群里发表了一些意见,不承想遭到三票反对。我据理力争,无奈那三个人茅塞不开。我给群主发私信说:“这三个人见识太差了,我要退群。”群主反复劝我,说你不理她们不就完了吗?我说:“不行。我只要看见她们的谬论就生气。”群主说:“你再想想吧。”我想来想去没有结果,一赌气就开车去了办公室。路上看看风景,看看高速路,看看疫情之下还不得不为生存奔波的人们,我的气就消了好多。


场景的转换带来了心情的转换,看起来我这个会员身份还是有必要保留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完全的居家隔离真是太难了。在这方面我做得不好,非常惭愧。


宽敞的合作办公间今天由我独家使用


关不住的放风人

 

葛圣洁(洛杉矶)


疫情中,平时嫌弃繁琐的买菜简直成了一种奢侈的休闲活动。

 

我因为图方便,除了定期去Costco采购大量日常消耗用品外,零星的食材就在家门口解决了。有意思的是,特定超市里,除了特定种族的聚集区,很少能看到对应国家的顾客,美国人有爱去华人超市的,华人有爱去墨西哥超市的,也算是移民国家的一种普遍又独有的现象。

 

那天,走在购物广场,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餐饮店铺异常冷清,停车场里倒是车水马龙。进入美国人超市,才发现营业时间作了调整,进口关闭到只剩了一侧。大家有意识地保持着一尺开外的距离,遇到狭窄过道,虽然平时也会礼貌相让,现在明显是默默等对方走过去且要走远的节奏。

 

我也注意到很多年轻的白人也有不少做起了防护措施,走在空旷的地方只露出两只眼睛。

“你真的担心这场瘟疫吗?”美国朋友问。

我笑了,摇摇头:“基本的自我保护做好之外,再担心也没用,有这时间还不如好好锻炼身体,提升体质。你家人都好吗?”

朋友看着一片繁忙的广场,略有忧虑地告诉我:“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拜访我在另一个市里的家人了,以他们的年龄来说按理也属于高危人群。”


我点头表示理解。典型的美国人,都是如此独立,亲人间的关系在疏远、客套和亲密之间总是能够神奇地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来自东方的我们来说很不可思议。我的忘年交朋友还特别享受一个人的独居生活,不愿意和子女同住。我说:“你外出范围肯定比他们要大。这样,对你和他们都比较好。只是疫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呢。”

 

一个工作伙伴的短信发来,我查看日历,和他的工作会议很早就安排在第二天的下午。他发短信确认:“Teresa,你确定我们明天还开会吗?或者我们可以视频或者电话。”

 

我很快回复说:“如果你没有在严格执行‘保持社交距离’的话,我不介意,不用改期。”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见面三分情”,而且我们要讨论的工作内容如果不是当面聊,只是靠网上传图或视频来交流,实在难以传达清楚意图。因此,我不太情愿改变计划。

 

对方显然比我要严谨地多:“严格来说,如果我们在室外聚会,是违反规定的。但我暂时想不到有什么室内场所,到现在还是开放营业的。”

的确,一开始只是酒吧歇业,后来关闭大学校园、力劝留学生各回各家,再到关闭所有中小学校、“神兽”们纷纷回归,关闭餐饮堂食、健身俱乐部、咖啡馆,直到所有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图书馆和游泳池都关了,室内场所里,除了超市、药房和医院,已经无处可去。

说来也是后话,我们应该庆幸会面安排在那天,最后以我邀请伙伴到家里开会告终。因为当天晚上州长就宣布“六尺令”生效。

 

居家隔离,让一下子进入“线下社交真空”状态的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们实在有些适应不了。“居家隔离令”听起来是个法令,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在人人力推“自由”的美国,即使在紧急时期,公民的权利也是不可侵犯的。法令实施起来相当有难度的,只有靠大家自觉。

 

我平时因为工作属性在书桌前坐得够久了,更不愿意窝在家里,午后就拉着孩子们去郊区徒步。快到时,发现要去的州立公园早就被封路,一下子没有了目的地,只能顺着高速继续往前开。



稍往前两分钟的路程,有一处靠近海滩的空旷路肩,景致开阔,俯瞰海景,洁白如雪的海鸥眨着圆眼,近在眼前盘旋。尽管有“任何时间禁止停车”的标志下,还是有几辆车都打着紧急停车灯靠边。我一拉方向盘,插在两辆车之间停下,在地图里寻找其他去处,一边留意着后视镜里有没有警车出现。


警察没有出现,后车里一群年轻人三三两两下车,在舒展身体活动筋骨,无一例外地戴着外科口罩。看来媒体宣传到位,年轻人总算重视疫情了。我不敢久留,掉头往回开,把车停在了一片购物商场,带孩子们步行到沿岸的栈道。曲径通幽处,发现了通往海滩的路,孩子们一顿欢呼,我也加快脚步,脚下生风,顿时有柳暗花明之感。



原来这里已经成了附近放风人群的唯一去处,人数也相对少了很多。小海鸥还是摆动着两条细腿在海浪和沙滩间来回欢快奔跑,饥饿的大海鸥在零星晒太阳的人头顶反复盘旋。路上,见到一些路人,大家保持距离的同时,都面部紧绷,不会像以往那样灿烂微笑着和陌生人打招呼。


难怪监狱由于特殊时期提前释放了大量犯人,但数据都显示,全美死亡率断崖式下降。看来,不酗酒、不聚众、不开车,恐怕坏人都躲在家里自我隔离,消停一阵了。

 

留得青山在

 

陈茶( 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成为全美第一个颁发“居家避疫令” (简称居家令)的城市,与他们的非裔女市长果断的行政执行力有直接关系。要知道,在那个节骨眼上,旧金山市区是零感染!居家令作为防疫措施是首选,但对地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也是难以估量的,说拉闸就拉闸,这要多大的胆魄,要顶住多大的压力。女市长强调为了拉缓疫情上升的曲线,让民众能顺利度过危机,这步棋是必须的。



包括硅谷中心城市群在内的旧金山湾区八个县见贤思齐,随即跟进。州长纽森也马上下达了全加州范围的“居家令”。人口四千来万,富可敌国的加州摁下了暂停键。



那时,我和很多美国人一样,对这个貌似用力过度的居家令是将信将疑的。虽然早在这之前,我已经被卷入一股弥漫在华人社区的恐慌中,也跟着去逛店购物,买了一些平时根本不需要的物品,但心里还是觉得那新冠病毒离这里很远。


随着居家令的下达,往日沸腾的旧金山湾区仿佛退到了无声片时代。员工在上班,对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但对零售,餐饮,旅游相关的产业却是重创。我平时写作之余,兼职为特斯拉的零件供应商做一些就产品质量的问题与特斯拉相关技术部门沟通的工作,每周至少到特斯拉工厂去一次。在居家令下来的第一周,特斯拉的工厂还在开工,接着也宣布生产线停了。这对如日中天,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的特斯拉来说,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居家令开始执行的第一周里,我一是不愿相信中文自媒体那些从春节起就越来越耸动的消息,但又担心疫情会随时大暴发,焦虑地频频出入超市。跟大部份的美国人一样,我也不戴口罩。超市里互相扶持着购物的美国老人家比平时多了好多。好在很多店家都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购物时段,以保证老人们能买到需要的东西。想到他们和这个国家一起经历过多少危机和困难,到了晚年,又遇到如此一击,却仍是那么淡定,令人心安。



酷爱户外活动的加州人,没有停止奔向大自然。虽然海滩和公园纷纷关闭,人们还是找机会去亲近大自然。登山健行,跑步走路,骑车遛狗,生活在继续,人们以自己的方式适应着特殊时期的特殊生活。我是看着大家逐步适应那六尺之距的“社交距离“的。如今在散步若与人相遇,大家远远的就已经避开,非常自觉,想来这跟硅谷码农多为一板一眼的理工生有很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奇博士和CDC的推荐下,又有纽约惨烈的现状警示,如今硅谷地区百分之九十的人出门已戴上了口罩,这也是硅谷人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


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的。现在,加州人民亮出了傲人的成绩单。这不,今天州长纽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说,加州新冠受染高峰比之前模型推算的低。这要归功于加州人民。说数据显示,从二月份开始,加州人出门逛街,吃喝的人数已明显下降,远早于三月中居家令颁布的时间,可见很多加州民众早于美国大部份地区的人们就采取居家自救措施。这肯定与加州大都会地区,硅谷地区拥有远高于美国其它地区的亚裔人口有关。大家有武汉的前车之鉴,早早就自我防护。我确实记得早在二月,朋友们就劝我少出门吃喝了。居家后,顿顿在家吃饭,也不买什么东西了,果然三月的帐单就显示比平时至少省了2/3,这对个人是好事,但对经济是很不好的。不过先保命要紧,中国人不是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1.  我为什么不看疫情日记?

  2. 远离新冠:关键一个"隔"字

  3. 纽约纽约:在欢笑和泪水中坚强

  4. 怀着希望看未来

  5. 硅谷前线医生的变革求生





图片 I 网络整理 I 编辑 I Eric.T
清单内容来自 I 伊可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