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部思政题材电影,南邮点映!

立德树人的 南京邮电大学 2024-04-17





4月10日下午,中国电影史上首部以思政课教师为题材的轻喜剧故事片《我要当老师》在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点映。学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代表等近200人共同观影。

《我要当老师》官方海报





影片讲述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在第一年执教过程中,在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马克思主义学院冯院长和辅导员蒋丽等人的指导帮助下,化解各种难题,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引领学生团结向上、筑梦青春,与学生相伴成长,逐步实现“我要当老师”这一理想的感人故事。

剧照

影结束后,师生们反响热烈,认为不仅是一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更是一堂温暖人心的“思政大课”,令人心绪激荡、久久回味。

师生代表观看电影




师生代表观影感受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史献芝

影片立体化呈现了一位青年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心路历程和自我“化茧成蝶”的凤凰涅槃。电影紧扣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这一主线,娓娓道来讲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同时也启发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巧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自觉争当“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同时,自觉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资源,以“大思政”育“大先生”,铸牢新时代思政课的“红色师魂”。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邮基地副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宗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并提出了“六要八统一”的具体要求。通过观看影片《我要做老师》,加深了我们对这一具体要求的领悟和理解。做一名被学生真正喜爱的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和境界,更要保持“以心育人”的坚定信念,把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和教育的温度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严小青


影片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宏大背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成长为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我深受感动,倍受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努力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任的时代新人。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高艳丽


影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细腻刻画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唤醒学生灵魂、塑造健全人格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既是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呼唤,也是对新时代思政工作者使命担当的有力诠释。“教师的使命不只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该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笑中带泪的故事引人深思,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坚守育人一线的决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将以“小豆芽er”江苏省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为载体,聚焦“点线面”多维发力,持续深耕,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分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 窦浩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电影中的思政课教师正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学生代表了青春与活力,他们的知识、视角和创新能力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为研究生辅导员,我深感有责任引领学生不负时代重托,以我校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刻苦钻研,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 鲍捷


看完影片,在欢笑中有泪水,在共鸣中有感动。一句“我要当老师!”道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身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责任担当。作为辅导员,深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四个关键:巧用“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关键载体,融入“思政金课”关键课程,加入“马院专任课教师+思政辅导员”宣讲团关键队伍,把握大学生“拔节孕穗”关键时期,以“青视角”讲述“青理论”、以“朋辈学”促进“自主学”、以“小课堂”激发“大活力”,一以贯之打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023级硕士研究生 仲露


《我要当老师》讲述了青年思政教师孙恒的成长过程,通过回忆与年少时期的政治老师高怀德之间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深层含义。影片中“红旗小学”的支教片段,再次勾起我曾经的支教回忆,仿佛又让我置身于那一段“以真心对待真心,以温暖环抱温暖,用爱与责任包裹点滴”的温暖经历中。从学生到老师,再从老师回到学生,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遇见一名好老师是多么的幸运,成为一名好老师是多么的幸福!”

2023级硕士研究生 苏晨


电影以喜闻乐见的轻喜剧形式,讲述了青年教师孙恒的成长和转变过程,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我对电影中“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的教育理念印象尤为深刻。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十分感谢求学路上遇到的好老师,他们用真挚的心教授我们知识,用温暖的行动关心着我们。未来,我定不辜负老师的谆谆教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影片,电影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热情讴歌了一代代人民教师以真情换真心、以执着换理解,无私奉献陪伴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品格。

近年来,南京邮电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拓宽思政课程“主渠道”,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打造红色校史“思政金课”,学校入选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用活“大课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连续3年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构建“智平台”,建设网络思政平台,组建辅导员宣讲团、优秀学子宣讲团,形成“信仰公开课”“柚子青年说”“鼎山研习营”等育人品牌,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四星级易班工作站;培育“大先生”,配齐建强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力量,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文案|徐  磊

图片 | 刘  颖

编辑 | 袁永叙 尹  楠 水恒玉
校对 | 饶清强
责编 | 徐  磊


点亮“在看”,为立德树人的老师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