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啃读经典 · 照亮生命 | 郑州深度共读营第三期简报

郭筠筠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郭筠筠

审核 | 刘凤娟 李勇

编辑 | 杨茜



共读速递


5月4日,“啃读经典,照亮生命”深度共读活动进入第三天。今天是《教学勇气》共读的最后一天,来自天南海北的一百多名网师学员满怀期待,全情投入,在郝晓东老师的引领下,沉浸在深度阅读带给我们的专注而又兴奋、艰辛而又愉悦的微妙体验中。
上午共读开始前,主持人邱常培老师重申了此次共读活动的形式和意义,通报了本次共读的线上直播人数已超十万人次,以及《教学勇气》初版翻译者北师大吴国珍教授对此次活动十分关注的消息。
中午一点左右,新网师附属学校负责人郭小琴、马增信老师召集参加共读的附属学校校长、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了附属学校发展现状及需求,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晚上七点,“向着明亮那方”诗歌朗诵会暨读书分享会在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会议室举行,老师们用原创诗朗诵表达了对新教育的热爱,对阅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读书分享会在马增信老师激情的演讲中拉开了帷幕,石瑞娟、贾颖、王小龙等几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加入新网师的啃读经历,小龙老师还向共读小伙伴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活动历时一个半小时,高潮迭起。
 

共读回放


5月4日 8:00-12:00
主持:邱常培    
朗读者:周远香 陈翠清
预习问题:
1.作者认为的真理与一般真理有何区别?
2.此次共读的伟大事物是什么?如何显现?
下面根据郝晓东老师的导读和大家讨论,由郭筠筠老师整理形成实录如下:
P166:再探真理
1.作者认为的真理与一般真理有何区别?
理清“真理”:一种是绝对主义观念,书中有个知识就是绝对真理;与此相反,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真理;帕尔默不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带来虚无,导致没有真理。
帕尔默认为真理没有绝对的,但是有临时性的共识,解决了帕尔默的思想和一般思想的冲突。重点不在于真理,分析了知识观,就是什么是知识。
这部分是个认识观,就是如何去认识知识。帕尔默是在对话中来写的。前后梳理下:首先分析了常见的认识知识的方式,如图

有一个客体,中间站一个郝晓东,大家都是外行,大家借助专家走进本书,是流行的认识知识的模型,就是听讲座的模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观?作为教育家分析产生这种认识论的原理,在168页,涉及到对知识的理解,就是客观主义,认为知识是纯洁的、与人没有关系的、绝对的;教育就是借助老师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

郝晓东老师导读169页:帕尔默所说的是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求知过程,没有纯洁的客体。我所说的“主体”就是你们认为的客体。为什么叫主体呢?当说到客体时,就是二元论,有个潜在的主体,脱离不了原有的模型。举例,书是主体,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求知者,要认识主体,意味着什么?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意味着什么?要这么阅读思考。
意味着客体的时候,会造成主客体的分离,当我们称为主体的时候,意味着可以发展关系。我们写作没有学术性,要在写作中进行对话,分成两种思想在大脑中,争论,有了思辨性;只论证一个观点,举个例子,就单方面在说,没有交锋,说服不了别人。
继续看文章的脉络:
它是个主体意味着我们和主体建立联系,认识它,是知识和生命的统一;关键在于不仅仅是求知者和知识的联系,求知者之间也在建立联系。
为什么要这样?
涉及到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区别。我阐述你抄下来获得的是信息而不是知识,所以就用不上;用认知心理学分析,学习是怎么发生的?传统的行为主义认为是,刺激-反应,你说我写,不学就打或者奖赏;用刺激正强化和负强化;行为主义带来白板说(华生),就是在白板上写字。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塑造成总统、医生、律师、小偷等。行为主义的重大漏洞是将人当成了植物或动物,没有自主意识和自主性,自主就是自由,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动物没有不想做什么的自由。牛没有自由,看到草就想吃,饿了不吃是自由。行为主义也非一无所是。教育恰恰要发展人的自主性,让人朝向自由。
另一派人就上场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儿童从小生下来就有自主性,是能自主选择的,越小自主性表达就越弱,同化顺应平衡。图示,就是认知模式,是知识结构,读不懂,知识结构消化不了,行为主义就让死记硬背,用不了,获得的是信息,同化不了;调整知识结构,从而达到认知平衡,知识就建构在大脑中。
皮亚杰也有不足,科学的进步就是如此;他是研究生物出生,一直把人当生物研究。社会对人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我们没有成为专家很重要的原因,而是环境局限,我们努力学习永远只能抵达自己的上限,你得需要高手这些环境的影响发展自己。
需要碰撞把信息变为知识,知识在应用中成为智慧;就是为什么发展求知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什么?知识或者说真理就是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知识;没有对话就没有建构;你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一个信息,只有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才是知识。
今天的课堂脱离了知识创生之初的魅力,所以就只是信息,所以才需要项目学习,佐藤学的对话,客观主义对帕尔默的批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是你对话来的吗?
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怎么得来的?观察、归纳。
反对:你没有看到从西边升起。归纳不出真理。你证实还要证伪。
我所说的知识也不是任意对话,那就成了相对主义,我也不是相对主义,绝对主义。我认为,没有绝对的知识,但是它可以无限靠近知识,就是临时性共识。也是我所认可的知识。和客观主义的对话,终极目的是求知的过程和求知的方法,为什么要用对话。
P167:伟大事物的魅力
2.此次共读的伟大事物是什么?如何显现?
用帕尔默的观点来评价朗读,紧张,恐慌。
什么是伟大事物?
是主体。伟大事物有种自在自为的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杯子的伟大事物:意义是可以喝水不是伟大事物;艺术家画一个杯子,伟大事物显现出来了。
马的伟大事物是什么?徐悲鸿画的马是伟大事物。
抵达真理的方式有三种:科学;哲学;艺术。艺术的才是本质。
和男朋友的爱的伟大事物是什么?不是说,也不是给物,而是你们俩之间的关系,只能感觉。
《教学勇气》本质是什么?是对话过程中,“哦,原来就是这样”,此时伟大事物显现了。你领会到了教学勇气的豁然明了。学习一首诗歌,意向、意境等都不是伟大事物,是诗人那天晚上看到月光就想,这是月光还是霜?举头,哦,是月亮;在苏州这么多天,秋天,看到月亮,大脑中很多关于月亮的意向,产生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外漂泊的复杂的、微妙的、细腻的、刹那间的情感,就是伟大事物。
伟大事物就是知识。怎么理解知识?回到问题:当作者提出伟大事物的概念时,意味着什么?第一,跳出了我们常态的课堂主体论,老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都不对,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也不对;这个时候,帕尔默提出,伟大事物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不是老师传输知识给学生,也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围绕在知识边,就像原始人围绕篝火边拉手跳舞,让伟大事物显现。
第二,意味着文本解读,获得知识的分数不是伟大事物,没有显现出事物的本质;考90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第三,课堂上只有伟大事物显现,人对知识才有兴趣,知识才有了魅力;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与生命的融合、编织,不会出现厌学;
第四,当我们把伟大事物提出来时,意味着老师的专业修炼需要修炼学科知识,汉字、修辞、写作、文学等学科知识;物理老师修炼像个物理学家一样去教物理,数学老师像数学家那样教数学。
这部分不是讨论出来的,是老师讲授出来的,就是帕尔默强调的权威的力量。是临时性的共识。

第五章 教学于共同体: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两种模式:一种是填鸭式课堂,非常熟悉的;第二种是杜郎口模式;差别在于获取知识的方式差别,一种是老师塞给你,一种是学生主动获得。
为什么杜郎口模式高中用得少?灌输式有个优点,不需要理解,背诵下来,考试会用;单位时间,知识多,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不思考,记下来,不会,再练;时间不够,星期天用上,多练,应试;封闭,密集型练;考什么练什么;可它的缺陷也很明显,使学生厌学。
杜郎口模式的价值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老师的能力不太高,讲不讲差距不大的现状;杜郎口模式让课堂有了活力。但小学低段不好用,因为学生没有自律、自管能力。
帕尔默像我们今天这样,把伟大事物显现;在今天的应试角度讲用得上吗?
第一,暂时这样去做,分数高?不可能;第二,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也不行,包括校长、家长的支持。
总体,是资源配备不够。
今天达不到,但是未来的一种趋向。
课堂上为什么必须有超然的第三方?如果课堂没有伟大事物显现,就会容易因为人的显现遮蔽知识;观看名师课堂,对人感兴趣,课堂上讲了什么?忘记了,就是人遮蔽了知识。
知识和人都喜欢,是正常的。
重视伟大事物的显现。王辉霞老师纠结客体与主体的原因?伟大事物显现的时候,不存在谁是聆听者,谁是讲授者;专家在倾听的时候也有收获,专家求知的起点要高些;伟大事物的显现不是终点,是个过程。
第二,伟大事物显现同时会被遮蔽,一首诗是诗人刹那之间的触动写出来;写成文字时就遮蔽了,我们每次的学习就是一次显现;显现是个动态的对话,而不是静态的掌握知识。即使你知道诗歌说什么,但是情境不一样,显现就不一样。比如一首歌,我自己听和大家一起听,感受不一样。
P194-195又开始和客观主义对话,第一,我说的求真共同体不代表没有权威,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理由,不代表我是相对者;是有学术权威的,不是任何人说的话都能揭示出伟大事物;第二,和客体主义的理性、理智对话,激情也是重要的,老师没有激情就很难把伟大事物显现;自身理性、消极,显现诗歌的伟大事物就很难;第三,我也不是忽视学生,P195最后一段,怎么重视?把学生带到未知的领域,共读要把老师带着飞起来,认知飞起来。优秀教学的课堂中能体会到。
P196从缩影出发的教学
P196-197:作者分析一种教学中的不足,与什么对话?把油毛毡覆盖着草地满满的,课堂上,是45分钟时间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讲完就让学生说,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对话。
有老师说你说的有意义,我讲的也有价值。帕尔默说,最好的方式就不是你讲,打印出来提前发给学生,吸收更快。
1.为什么用缩影式教学?因为存在空间与内容的矛盾。我们这三天的共读一直用的就是缩影式教学,三天时间不够读完全书。
2.何为缩影式教学?
如何理解198页“格式塔、内在逻辑、模式、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了所摄物体的全部信息”?
通往《教学勇气》的模式是什么?一个思维模型,两个底层逻辑。
我是结构化讲,领会了的话会发现不是抽出一章展开讲,他讲的内容太多了;结构化是本书的底层逻辑。回去自读也能读懂。
底层逻辑是对目录的讲解,提出怎样的问题?别人怎么回答?帕尔默怎么回答?为什么这么回答?对我们的启发?这是一个思维模型,去阅读任何一本有价值的书。
还不足以完全表达,还有目录的关系,第一章提出了生命科学,老师和学生,人和知识的分离。怎么做?找回心灵、克服恐惧、悖论的视角、共同体的模式;最后深入地说,生活和生命的不分离。
还不够,另外一个底层逻辑,是学院派和一线老师的差距。是否学术研究的差距。
最后一个是哲学层面,伪客观、伪科学造成的对人的异化,作者提出的解答、对话。与我们一般的教学没有关系,学术研究的人要理解的。
一旦这些逻辑弄懂了就知道了作者在说什么。
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思维模型,不断追问到本质;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模型,回去依然是飘的;我们要善于问,意味着什么?
注意逻辑性,不清晰的原因是对概念的内涵不清晰;这是思维模式。
如果我在大学开课,我会发些资料,皮亚杰等相关背景知识,其他客观化批评问题等。
对概念内涵的审辩、辨析,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水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
意义是自身所具备的;价值是针对人而言的;水在不需要的时候,有意义,无价值;
对日用而不察的概念的区分,制度、机制、体制平常不关注,要有个觉察。

5月4日 下午2:00-6:00
主持人:徐恩全
朗读者:刘玉香 杨冉冉
P216:共同体:变异与障碍
挖掘伟大事物的魅力需要对话,围坐一圈,说一说。但是帕尔默也说他的一位老师从头到尾,声情并茂地讲授,这也是发掘事物的魅力,也是对话。奇怪。对话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知识之间,这不是满堂灌吗?没有对话,就没有真理。一个问题:
1.一个人说没有对话;帕尔默说,这是对话,为什么?
一个人声情并茂地讲也可能是对话,意味着什么?
2.焦点是知识,怎么关注到学生?
他顾不上学生了,P218为什么说,他却深切地关心学生,他怎么做到的?
有人听了帕尔默分析真理和伟大事物的魅力之后,特别强调师生的说,造成了变异;把形式学到了,本质的东西丢了;形式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伟大事物并没有显现,说导致了遮蔽。
对话的本质是什么?需要辨析。
有两个关键点:1.教师知道伟大事物是什么,老师不可能把不知道的东西告诉学生;2.是不是对话,主要看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所谓的说是思维的外显,能不能引起思维;很多时候学生在说,只是表面的热闹,要么跑偏,要么低效,还不如不说。
一个人说也是对话。是诗和思的闪现,诗是声情并茂,有激情,来源于老师对伟大事物的热爱;但又用清晰的逻辑思维呈现。语文课很多时候不足,就是浪漫有余,精确不够;理科课堂是精确有余,激情不够,就是诗不够。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情不自禁地表现,但是可以理性思维表现出来,老师一个人用大家的形式表现,不需要学生碰撞。
这是帕尔默第一个纠偏。
第二个,有人反驳帕尔默,如果师生不平等就很难对话。帕尔默开始辨析。
这是第二个对话内容,有人说你既然要对话就要平等,帕尔默回答:要想平等对话,就是乌托邦的思想,不切实际的,世界上哪有完全的平等,不平等是现实的存在。
P291最下面三行说:差异是存在的,比如有朗读者,导读人等。
进一步说,P220最后一行,"课堂共同体的真正威胁,不是师生在权利与地方上的关系,而是缺乏这些差异可以催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意思是说,没有形成共同体的时候,老师不需要学生;所以,为什么师生难以形成共同体。
帕尔默受他经验的限制,他是大学老师,是不需要学生的;甚至不给学生上课,越优秀的越不上课。所以大学课堂教学就不会有人去研究,没用,对于他成为优秀大学老师,上课技巧没用。大学课堂是最弱的上课模式。他是怎么成功的?论文。你上课好,学生评价高,评职称中没有多少帮助。

第六章:学习共同体:同事之间的切磋与琢磨
一、老师要创造共同体。自己有读书会,如何做得有效果?
得自己处在另外的共同体。因为对你的要求非常高,光靠自己琢磨很难;我们每个人其实在才智上大部分差不多,为什么有差异性,努力勤奋原因,到一定程度后高也高不了多少,为什么突破不了?不是努力因素,而是你是否遭遇了专业团队。你已经需要外力才能发展,突破自身局限。
如果说我能够在新网师创造一个求真共同体,因为我在另外的共同体中学习。过去,我是网师学员,我讲的这些我学过,不仅学过,是在这些课堂受益成长的,不是书本中来,是生命体验过的。我讲的理想教师是我曾经见过。
现在我在苏州大学那个共同体,如果没有这些共同体碰撞,你去做共同体,很难。你做读书会,你释放能量;你长期释放,能量哪里来?我组织常春藤,能量哪里来?书籍中来。
没有遇到高人,是命。32岁左右遇到魏智渊,生命蓬勃发展时期。不会上课,遇到挫折了,高中任教。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身边很多优秀的老师,校内、区域、市里省里是名师,但学术上,小有成就没有成为卓越的,因为优秀。
二、为什么得不到专业共同体?遇不到。
创造也得不到。
教育竞争大于合作。
没有老师让别人来听课。有点招法还遮着。不是人性,是制度造成,无法组建共同体。
三、凡事皆有代价。不合作有好处。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感,代价也大,成长的停滞。
有人跟帕尔默说,你说得好,但是不符合现实,美国也如此。教师不专业是全球性因素。整体造成教育不专业,专业化不高,帕尔默20年前写了,杜威来过中国,到处去讲,再过100年,倒推,我们不知道他们说过这些。说明,我们的专业化不够,不高。个人想高不可能。
帕尔默说也不是有竞争,不想听课;佐藤学说打开教室,那有多难。帕尔默他怎么回答?看下一章。
P229:对话的新主题
帕尔默开始进入操作层面,校长副校长教研组长,就把具体的策略明白了。有人说我们因为竞争害怕合作,帕尔默说还是可以合作的,不谈方法,教学东西太多,229页开篇就说:很多可以谈的,两个方面:
第一,要对话教育学的关键时刻。什么叫关键时刻?对学生开启或关闭的一个学习机会。为什么分析这个?分析学习了吗?教师如何应对,只说自己,让别人听。为什么说自己?重要让大家先说实话,就有安全感。
观察课堂善于问,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吗?思考,学习的发生什么原因?分析。问了很多关键时刻,可以分为三类:课堂冲突,教师权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学习发生与三方面因素相关。课堂冲突可以开启学习。
当老师是学术权威,助于学生学习开启;反之,关闭学习。
理论与实践结合,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让大家恍然大悟,用实践将理论解释清楚,也打开学习。
P237:对话的基本准则
老师们自己谈论,关于适应于自己的共同体。
245:必不可少的领导
共同体中,需要领导和我们一般领导有什么区别?
这个领导的特点:学术权威;有热心;有责任心。最好不是行政领导。
现实状况,凡事都有代价,从事行政,代价就是学术降低;一个人想成为学术权威,行政能力就要降低。行政讲究的是每个地方都通一些,发现问题,整合资源,消除问题,争取资源,内连外络;做学术要专注,减少干扰,能不做就不做。一种悖论。
越是行政好,学术就容易低;情商高的人,智商就不能再高;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低;凡事都有代价。
重要性在于,敏锐发现求知中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多教育专家,不是就教育谈教育;杜威看的是整个社会,民主,包括佐藤学,最后归于社会共同体。还需要有更多延伸,就是下一章。

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的教学
P255:停滞、绝望、希望
第一部分,一直在对话中,有人说不平等,他说不平等恰恰是差异性;别人说知识是客观的;他说是临时性共识;
这个时候,帕尔默在说什么?
你说的共同体对话太好,但体制内做不了。美国也是如此,东西方都存在的问题。
P259蓝色小字很像新网师:
决心过不再分离的生活;
形成新网师同心同德共同体;
我们此时共读,走向全球;
获得个人专业发展这个非传统的奖励。
P260:不再分离的生活
一、体制对人的影响会有身心分离,精神告别,就是身心融合,依然有些抽象。什么叫体制精神告别,我个人体会,我不在乎了;我原先在乎的我不想要了;曾经让我想得而得不到的东西不想要了,放下了,发现天地无限宽;看到领导可以平和对待;得知,我要;不得,不纠结;做我要做的事情,彻底拜拜。里面有很多因缘巧合。
第一,我们学习是学术的学习,只是就教育的学术讨论,不涉及其他方面;
第二,是为了践行习近平的思想,立德树人的任务,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城乡教育的平衡学习。
殷德静:我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外在的行为是因为内在的声音和准则,教育是我心最深的信仰。
我们怎么成为一个专家?
有记者问投资家查理芒格,经济首富?不深奥,但真谛:我和你们每个人都差不多,如果说我能够与大家做得有些差别,那是因为我有件事情和你们做得不一样。我每天早晨起来到晚上做的都是我喜欢的事,几十年。
一件事情坚持做好就做不好,“坚持”就包括不快乐。我们要热爱这件事情,当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也是精力管理,意志管理,斗争半天,精力就消耗掉大半;如果别人觉得很难,你觉得自然而然,精力就省下很多。
一件事情始终如一去做,一定是热爱,一定是获得回报促使你愿意继续。
二、同心同德共同体三个作用:
1.同心同德共同体,就是网师做法,和我们密切相关; 
2.发展出我们的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阅读,过一种生活;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开始听起来软弱无力,因为这些语言在谨慎的社会中谈的是冒险;使用这种语言并且谈论、传播这些语言;
3.提供培训场所,聚在网师,不能天天谈梦想,必须学习技能,发展能力,把你的现实中的事儿做好,才能产生变革的力量,才有说服力;网师对外宣传,别人不相信;有个潜在的觉察没有跟你说,说明我们做的东西还没有引起对方的重视。你学和不学差不多。
当自己没有按照单位要求去做,甚至做得更好,领导说我在海南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安全大于天。我去之后,兴起整个学习、打卡、参与图书馆建设,远远超出学校要求,招来学校非议。你的优秀就是同伴的灾难。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遵循内心的声音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思维导图




学员心声

 

我们

原创:苏天平

我们
每一次汇聚都是心灵的回归
每一次经典研读将疗愈恐惧
每一次交锋将掀起层层波澜
2021年的五一节
网师家人  因汇聚 而点亮生命 
我们
共同漫步教师心灵  生长教学勇气 
我们
看见自我未知的盲区
倾听内在声音 找回心灵
捕捉学生显性背后的需求
顿悟教育的大故事
活出生命的小故事
显性知识缄默化
在实践中领悟缄默的妙义
 
我们
在悖论的张力中
塑造内在空间的完整性
即界限分明又门户开放
即热情友好又紧张急迫
即联结生命又尊重准则
即支持独处又团体共处
在沉默中抵达学习深处
在交互中擦亮核心思想 
我们
是只能往暴风雪深处去筑巢的人
 
先行者的万里路
是把自己走成路
所以,阑珊处总有群山皆响,雪夜轰鸣
他们背上瘦弱的桨投入深海
他们千帆已尽,涛声发烫
 
我们
向着明亮那方
豁然开朗
神不是道成肉身
是无数次澄明于尘世的碎片中
我们相遇,相爱,静息于回声
 

共读瞬间



▲5月4日晚“向着明亮那方”朗诵会主持人
活动期间三附小餐饮服务团队   

相关推荐

啃读经典 · 照亮生命 | 郑州深度共读营第一期简报

啃读经典 · 照亮生命 | 郑州深度共读营第二期简报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