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创新助力“三农”金融服务——互金实践者谈农村金融创新

2017-02-14 专注三农金融 沐金农

伴随中央一号文件的利好,农村金融创新迎来热潮,有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则表示要向“三农”转型。然而,这个转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深耕“三农”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技术以及金融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金融科技加速农村金融创新

不出所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其中农村金融多达千字,核心主旨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可以看出,当前国家更加倚重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中央一号文件没有像去年那样提及“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今年农业金融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严防系统性风险,有效识别"好"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动互联网技术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用,积极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下沉至县域等。”沐金农创始人王曾说,自互联网金融诞生以来,一些打着拍p2p旗号在农村开展非法集资和进行金融诈骗的行为屡禁不止。如何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对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来说极为重要。

此外,王曾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而互联网金融是农村金融创新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在帮助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普惠金融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利、包容、可触及,以下沉至市场更多元化主体来实现对其服务的有效覆盖,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宜信租赁总经理毛芳竹说,“我们的优势在于对市场需求的及时反应、实践验证的风控模型以及多年坚持的商业共赢模式。”


各类机构互补共助农村金融发展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之际,金融业随之而改变,互联网金融企业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利用各种技术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细分以及场景与生态的有效构建。不同场景下不同客户、同类客户以及同一场景下同类客户、不同客户,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得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毛芳竹表示,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广大农村金融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提出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振兴奶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要求,对涉农业务给予了支持与鼓励。从市场角度出发,农业金融需求巨大。以农机领域为例,2015年全国农机产值突破4000亿元。因此,不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类企业,未来都将有更多发展空间,虽然双方在风险管理、成本把控、客户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彼此是互补关系。

“我们在农村金融市场有近10年经验,业务覆盖93个农村地区,对市场与行业有一定了解,但作为非传统金融机构,我们在开展业务时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要寻求更广阔的资金渠道、开发更大的市场、降低风险成本与人力成本等。”毛芳竹说。

王曾认为,只有踩过农村金融的“坑”,才能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走得更快、更稳。“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遇到过集体受骗,甚至还发生过农户借钱不还砍伤催收人员的极端案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大数据风控、交叉验证等手段降低风险;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在完成农户基本信息收集后,将风控流程从线上转至线下,以"熟人社交"的手段对申请农户进行二次审查,进一步控制风险。”


农村金融发展需解决的“痛点”

目前,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使金融服务覆盖了一些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问题,也在某些领域降低了以往过高的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但是,要真正解决融资贵问题,需要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完善等逐步推动。

王曾认为,由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备,存在大量没有任何征信数据的“白户”,再加上我国农村一直都存在物品归属权不清、部分农民还款意识不高、农民靠天吃饭收益不稳定等情况,从而导致了困难多、挑战大和农村贷款风险居高不下的局面。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也表示,在宜信的实践中,存在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从信用建立、资金获取的前提来讲,首先要解决的是相关数据的打通和共享的问题。随着普惠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相关性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分享和数据打通,成为促进行业数据整合和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信用信息的整合、分享、打通能有效地解决“一人多贷、多头负债”的问题。而在信用数据的分享采集和使用方面若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使用,还需要各方面的推动和努力。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投资者教育。如果整个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长线的、注重价值的,就会让市场变得理想而长效;如果投资者缺乏对不同资产类别的识别能力,过于短视、急功近利,对于金融产品相关风险不够重视,就有可能会盲目相信比如保本保息、刚性兑付的说法,这对于投资者自身和整个市场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农村金融在投资者教育方面也需要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和监管机构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来源丨金融时报   作者丨胡萍



推荐阅读

沐金农联合创始人施瑾:我为什么拒绝高盛回到北京?

沐金农获玖富2016年度唯一最佳合作伙伴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