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态清零与中医药结合是新冠抗疫唯一道路(修改版)

程碧波 国计学 2022-04-12

  关于香港新冠死亡率的数据,有网友提意见,说香港接种第一针的人口数据中,已经包含接种第二针第三针的人口数据。此想法,笔者在写本文时,粗略思考过,但是被香港同一资料来源上的死亡数据给否定了,因为同一资料上的死亡数据中,接种第一针的死亡人数显然不包括接种第二针、第三针的死亡人数。见图1:

图1 死亡人数统计

    图1中,20-69岁的年龄段,接种两针的死亡人数都大于接种一针的死亡人数,因此显然接种一针的人数不包括接种两针的人数

  这就是笔者的研判根据。

  但是,网友提出香港总人口也才七百来万,这个证据当然也很铁。

  笔者分析的结论是:香港关于接种人数,和接种人数中的死亡人数,统计口径不同。这种不同口径的统计,发生在同一个数据源,可见管理之混乱。

  因此,笔者修改之前的文章,重发此文。

一 从香港数据分析新冠病死率

根据据香港文汇报2月24日报道,香港卫生防护中心23日公布统计结果显示, 第五波新冠疫情的死亡率约为0.3%,未接种疫苗者的病发死亡率是0.54%,已接种者则为0.03%,两者相差18倍,这意味着接种疫苗防止死亡的机率非常高

但从香港公布的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4月7日数据来看,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口为865000人,已接种第一针的人口为6538328人,已接种第二针的人口为5896508人,已接种第三针的人口为2899515人。未接种疫苗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865000/(865000+6538328)=865000/7403328=11.68%,接种疫苗的人口比例为1-11.68%=88.32%。其中接种两针以上疫苗的人口比例为5896508/(865000+6538328)=79.65%。

总的病例为1170604例。接种两针以上疫苗人口病死数为60(打三针的死亡人数)+895(打两针的死亡人数)=955人。故接种两针以上疫苗病死率为955/932386=0.1%。

没有接种疫苗人口分摊的病例数为1170604*11.68%=136727例,没有接种疫苗人口死亡数为6152人。故未接种的病死率为6152/136727=4.5%

之前笔者计算的接种两针以上疫苗的病死率为0.15%,未接种的病死率为9.8%

在同一个数据源,出现统计口径如此不同的数据,是匪夷所思的。但目前我们别无它法,只能以此数据作为讨论的基础。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1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根据香港地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3月29号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全程接种疫苗,也就是说至少接种2剂次疫苗的全人群当中,感染之后发生的病死率是0.1%,跟本文数据一致。看来就是使用本文笔者的计算方法。

鉴于香港的数据统计口径出现如此大的问题,笔者再深入分析:本文笔者是按如何打疫苗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来分摊的总病例数。这意味着,无论是否打疫苗,其感染新冠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感染上新冠后,打了疫苗的人能减轻症状。

而这是不合逻辑的。按道理,疫苗的首要作用在于预防,防止感染。但是现在新冠疫苗的作用反过来了:完全不防止感染,但是减轻症状我可以理解新冠疫苗防止感染的作用有限,但像现在这样对防止感染几乎没有显著作用,是不可思议的。

这是笔者对香港统计数据的两个存疑之处,供大家思考,我目前没有答案。

还有网友提出,有些本身已经具有严重疾病的人,本身就不适合打疫苗。但这部分人染上新冠的死亡率很高,而这显然不是没打疫苗的问题。换言之,香港凡是有其它疾病而濒死的患者,染上新冠后都要被统计入未打疫苗而死亡的数据,这将大大提高未打疫苗人的死亡率,这是不合理的

诸多争论,均有其道理。但最为关键的,是本文下面的内容:

二 中国大陆新冠病死率比香港两针疫苗以上的病死率低十倍以上

问题在于,中国内地新冠病死率是多少呢?

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24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725例,累计死亡2人。

换言之,中国内地新冠病死率为2/15243=0.013%,比香港接种两针以上疫苗的死亡率低十倍以上。

目前能治疗新冠的方法无非三种方法,一是靠自愈,二是靠疫苗,三是靠中医药。中国内地能取得低于疫苗十倍病死率的成绩,只有一个原因:中医药。

就是这死亡的2人,目前笔者尚不清楚是在何种治疗方案下死亡的。因为虽然内地大规模使用中医药治疗,但个别地方仍然排斥中医,所以不一定是在中医治疗方案下的死亡。但是我们取其上限,假设均在中医治疗方案下死亡,那么中医治疗方案下,新冠病死率不超过0.013%。

三 流感病死的真实数据

很多专家都说新冠只是大号流感,那么我们来看看流感的病死数据究竟是多少。

根据《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2020年中国全国流行性感冒1145278例,死亡70例。中国流感病死率为70/1145278=0.006%,远远低于打了两针疫苗的新冠病死率0.1%

有些专家会出来说,中国流感死亡数据的统计口径与新冠不同。流感统计数据,是必须因为流感而死的数据,而新冠死亡数据,是只要与新冠有关联即统计进来。

那么我们可以暂且把病死率搁一边,我们来看流行性感冒与新冠的总病例比较。

2022年,中国全国流行性感冒病例为1145278例,而香港公布的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4月7日的新冠病例就是1170604例。也就是说,香港一地的新冠病例数量,就顶了中国全国的流行性感冒病例数量。香港2021年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40.31万人。中国2021年总人口为14.13亿人,如果中国全国按照香港的新冠染病率,则将有1170604*(1413000000/7403100)=223428489例,也即2.23亿例。而中国全国全年流行性感冒病例才1145278即114.5万例。

众所周知的是,我们对于流行性感冒并没有隔离等控制措施,打流感疫苗的比例也不会很高,至少笔者周围,没有多少人打过流感疫苗。其全年病例也才114.5万例但是新冠如果不采用动态清零,则其对照香港数据,中国全国新冠病例将达到2.23亿例。因此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性远远低于新冠的传染性。而新冠的死亡总人数是传染性与病死率的乘积

再众所周知的是,如果不采取动态清零,以及没有中医药介入,那么新冠感染人数会爆炸性继续增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目前的总病例。因此若不采用动态清零与中医药结合的方法,中国全国的新冠病例将很容易突破十亿大关乃至更高的可怕数据

这绝非是流感所能比拟的,决不是所谓专家学者所说的大号流感。

四 新冠反复感染下的疫苗和中医药策略

由于打两针疫苗下的新冠病死率仍为0.1%左右,因此可以视为在0.1%这样的水平上,新冠疫苗是不具有抵抗力的,或者可以说,在打两针疫苗的情况下,可以把新冠视为没有疫苗的、病死率为0.1%的传染病。这意味着新冠可以肆无忌惮地反复感染,并不是说你打了疫苗、感染一次新冠后,你以后就不会感染了,你甚至不能保证你一年内不会再感染了。相反,你可能这次新冠还没有好,下次新冠又感染上了。这样的病例在国外是很多的。在你被反复感染的情况下,两针疫苗的病死率0.1%对你来说毫无意义。你感染十次,病死率就约成为1%。事实上,你每感染一次,如果恢复时间不长,身体机能就虚弱一次,后续病死率可能更高。

在反复感染的情况下,中国全国的新冠病例不仅仅是十亿大关的问题,而是无上限

而中医药策略则不同。中医药策略是调动人体的免疫力,靠增强人体机能来抗疫,因此一方面,中医药的病死率低于疫苗十倍,另一方面,中医药没有后遗症,且反而会增强人体抗疫能力,因此通过中医药治愈后,再感染新冠的概率会降低。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反复感染的可能。

五 动态清零与中医药结合是新冠抗疫唯一道路

即使中医药具有如此高的治疗效果,但仍不足以对抗疫情,原因就在于新冠传染性太强,且能反复感染,中医药不可能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来对抗天文数字的感染病例。因此动态清零的管制措施是必须的,不可动摇的

在动态清零的情况下,疫区才可能尽快恢复生产,恢复经济。这两年的经济数据已经证明,只有采取动态清零,中国才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最放心的地方。中国目前的经济阴霾均来自对动态清零的破坏,个别地方否定动态清零政策,成为全国新冠的传染源,从而对中国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

作为医疗专业的专家,应当谨慎地对非自己专业的经济金融领域发言。作为非传染病专业的医疗专家,也应当谨慎地对传染病领域发言。笔者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从医疗的专业角度来写的,而是从经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写的。

六 在未查清病毒来源之前,疫苗不是长远之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十一条:“疫苗研制、生产、检验等使用的菌毒株和细胞株,应当明确历史、生物学特征、代次,建立详细档案,保证来源合法、清晰、可追溯;来源不明的,不得使用。”目前新冠病毒来源究竟是自然变异的,还是人工实验室的,并未查清。在特别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出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其他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紧急事件,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需要提出紧急使用疫苗的建议,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同意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紧急使用。”因此,即使未查清新冠病毒来源,在特别紧急情况下,相关部门也可以特批使用疫苗,但法律规定必须“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紧急使用”,而不是无限期地、大范围地任意使用。当前疫苗的后遗症并未经过严格的证明。

因此,中央的动态清零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正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严格遵守和执行,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

七 新冠检测方法应当以痰液检测为主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指出:“(五)采集方法。应当采集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

目前中国几乎全部采用口咽拭子或鼻咽拭子。这种方法是侵入人体的检测方式,一旦拭子或检测人员存在感染问题,就将造成严重后果。且在当前要高频率检测的情况下,侵入式检测是不合适的,应当采用痰液检测

八 动态清零要到什么时候结束?如何应对?

很多人在问,中国这样的动态清零要到什么时候结束?

答案很简单,中国动态清零的结束,取决于对新冠来源的查清。什么时候查清新冠来源,什么时候就能看到结束的曙光。

新冠的变异速度极快,很难说它一定是自然界自然产生的,除非自然界已经具有意识,要故意和人类对抗。通常情况下,自然界产生的病毒,无论猛烈与否,都不会形成与人类抗疫的快速博弈。但现在的病毒几乎已经具有智能意识,在跟我们进行快速博弈。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中,俄罗斯披露的美国生物实验室信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把它作为一种可能选项,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

如果新冠病毒不是自然界产生的,那么我们对它的未来发展就不可预期。我们要考虑的将不仅仅是动态清零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整个民族和人类的生死存亡。我们无法说这次新冠我们抗住了,就完事了。我们必须面对它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动态清零就是应对一轮又一轮攻击的最好防御办法。相反,如果新冠病毒完全是自然界产生,那么动态清零的解除就很简单:只要能够确认新冠病毒已经大大减弱其传染性和病重率、致死率,并且这种减弱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中国就可以解除动态清零。但彼时的新冠病毒,已非此时的新冠病毒。那种把彼时低危害下的新冠病毒共存,与此时高危害的新冠病毒共存,两种共存混为一谈的人,尤其是所谓专家,可谓居心叵测。

但是又有人问了:假如新冠病毒不是自然界产生的,那么它就可能没完没了,中国也要一直动态清零吗?那我们的开放怎么办?

首先要弄清:开放跟动态清零没有矛盾。我们的商品送出去,别人的商品发进来。我们的商品,世界人民是绝对放心购买的,因为这是世界安全岛生产的产品。所以动态清零对于我们的外销只会加分,不会减分。别人的商品发进来,会有不安全因素,但是对于我们的原材料进口则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在进口方面,一方面加强检测和杀毒,另一方面加强原材料进口,这有利于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开放是商品的交换,不是打开家门,让外国人来家里霸占着不走。

相反,如果我们现在与病毒共存,我们将会被西方定义为瘟疫之国,将被孤立于国际体系,到时候才真正没法开放新冠疫情之初,中国难道不是就已经被西方定义为瘟疫之国了吗?西方对中国以疫情为名进行封锁,不是已经发生了吗?

此外,我要再问一句:如果新冠病毒不是自然界产生的,那它是哪里产生的?你所说的开放,又是指对谁开放?如果新冠病毒的产生者,与我们要开放的对象具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性,那么别人都要置你整个种族于死地,你还开放什么?中国当前一流的科技领域,难道不基本上都是长期以来被封锁的领域吗?国防军工航天,哪个尖端科技是向西方开放得来的?不错,我不否认国防军工航天的成就也有开放的部分功劳,但这分明是向前苏联开放的结果。如果我们多一点自主创新的信心,加大经济内循环的建设,少一点对开放的幻想,中国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国家疫苗与免疫研究中心。

2022年3月29日,美国参议院以68:28票的较大优势通过了《美国竞争法》,将中国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威胁,将俄罗斯视为美国的严重威胁。看到了吗?俄罗斯与乌克兰打得那么厉害,美国也不认为俄罗斯是最主要威胁,而中国不动一兵一卒,美国认为中国是最主要威胁。你的开放是指向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威胁的对象开放?和俄罗斯、和伊朗、和印度、和阿拉伯、和巴西、和委内瑞拉的开放就不是开放?这些国家当然在很多人眼里不值一提,问题在于,这些国家才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多的资源、最多的土地,当然,也拥有了与世界平分的毁灭性武器,且没有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威胁。他们才是世界的大多数。

本文前述关于高危害新冠共存的后果,当然也适用于西方国家。除非后续演化的新冠病毒,只攻击黄种人,而不再攻击白种人,否则西方国家与病毒共存的后果,同样适用于本文分析。新冠病毒的天量病例,一轮又一轮的感染,医疗资源的耗竭带来重症与死亡率会大幅提高。凡是动态清零的国家,都将比共存策略的国家,活得更好

是的,在疫情之下,当然不如没有疫情好。但是,中国能做到的一点是:在疫情之下,中国活的比其他所有与病毒共存的国家都要好。

那么有人再问:如果后面的新冠病毒真的演化为只攻击黄种人,不攻击白种人呢?

对这样的问题,我只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连病毒都只攻击你而不攻击白种人,你还想着跟白种人开放,你脑子进水了?

中国当前需要抓紧的,是必须尽快加强经济内循环建设。经济内循环建设是对抗疫情的最有效经济措施,决不能再犹豫了。我们不排斥开放,但是开放不是一切。在强劲内循环基础上的适度开放才是有意义的。就开放的对象本身,我们的视野里面,必须要知道谁才是世界的大多数人,谁才控制世界的大多数资源,谁才控制世界的大多数领土,谁才不是天天想颠覆分裂我们,谁才给我们的科技提供了实在的技术。建国以来,中国科技的发展,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该好好总结一下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共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