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都是一座教堂

卫剑钒 卫sir说 2022-04-06

她又打了个盹,然后又说话了。“我希望你能盖起你的大教堂,”她说。“给我盖一座美丽的大教堂,”她说。 

—肯·福莱特,《圣殿春秋》

我希望你的教堂,有着严整、可靠的道德和认知体系;有着健康、积极的身体和灵魂;有着深厚、精湛的专业技能;向外人提供着友好、感人的服务。

这是未来人应有的样子。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这是Eric在《大教堂与集市》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译者序”的第一句。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态度,什么又是有趣的事?

你如果能解决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而且你愿意去解决,你就有了正确的态度。

什么是有趣的事?一切让你感觉良好的事,都是。

开源在本质上是礼物

你给陌生人送过礼物吗?

不是慈善行为,而是那种无差别地向陌生人送出礼物。

一般,都没有。

而开源,就是这样的礼物。

Eric关于礼物文化的论述,是《大教堂与集市》里面最深邃和最高层次的论述。

在物质比较稀缺的年代,人们的组织和分配资源的方式更多是命令体系,更多是靠权力(或者说是背后的武力)在组织和分配资源。

我国古代社会,自秦至清,基本都是这样,皇帝、京官、省(道、路)、州、县的地方官,一直到最底层的百姓,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命令体系下,老百姓交租,经各级官员盘剥后输送到朝廷。

现代世俗社会,市场经济开始成为配置资源的中坚力量,命令体系(例如军队、政府等)仍然存在,但更多是寄生在市场经济之上,不再对经济产生决定性作用。

但经济越发达,礼物文化就会越盛行。

人们送出礼物,并以此得到社会地位。

圣家族大教堂

开源是程序员送给程序员的礼物

为什么说它是礼物?

只有程序员才知道,一个能解决自己问题的良好的代码,是多么的宝贵。

企业开源虽然有更多目的,但从效果上讲,也是礼物。

它是企业程序员送给企业程序员的。

如果你是企业领导,而你否认这点,可以试着把企业中的Linux、andriod、K8s、openstack、tomcat、mysql,Apache、Nginx都清除出去,看看你的程序员们答不答应。

程序员们可不想做重复的工作。

为什么要送出礼物?

送熟人礼物,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了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送陌生人礼物呢?

至少是一种能力的展示,或者说:炫耀。

“你看我厉害吧,我写了个这,你们能写出来吗?我牛吧!”,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他还确实写的不错,他就会获得声誉,Linus就是这样的嘛!

有人说,我为什么要炫耀呢,我为什么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呢?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体会到展示能力的乐趣,或者说,你还没有一个可以自信展示的作品。

当你有了一个好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想着让别人知道。人有社会性本能,即便你再不善于社交,再有社恐,你也会有一种冲动,把你做的好东西,和他人分享。

圣瓦西里大教堂

人人都在试图获得尊重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意识到,尊重是很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不理解,可以回忆一下你不被尊重的感觉,这会有助于你弄懂。

获得尊重的方式有好几种:

1、你有权有势。(本质上是一种对资源的控制)

2、你有了不起的成就。(别人觉得你太厉害了)

3、你的才能或品德折服了别人。(虽然你可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获取尊重,都是很好的,但要始终注意保持德行,德行会让你走的更远。

之所以人人都发自内心尊重袁隆平先生,就是因为他的成就、才能和品德。他给整个人类送出了一份大礼。

程序员送出代码,获得尊重。

因为,代码,是他成就、才能 、德性的体现。

开源成为一种自媒体

在人人都可以当一天网红的年代,开源成为自媒体。

看看github上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你就明白,开源项目也在争取人们的注意和喜爱。

很多人做公众号,做抖音,他图啥?就图一个被关注,图一个被点赞,图一个被好评,他倒不一定图更多其他的东西。

github上默默无闻的项目比比皆是,正如B站中默默无闻的up主。

只有少数项目获得了像李子柒那样的成功。

所以,即便是送出礼物,仍然是需要格外努力,才能获取尊重。

圣母大教堂

开源是利益计算的结果

开源这事,有时想起来,觉得真是简单,不就是把源代码开放了吗?

有时再想想,又觉得复杂,为什么企业要开源?开源是真的要吞噬世界吗?为什么有些项目把许可证又改成不开源的了?

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开源真的是大公无私吗?除了追求被尊重、被喜欢,别的真的不想要吗?

其实,很多项目之所以开源,是他觉得还没法变现,或者还不到变现的时候。

比如Linux 0.01版出来的时候,它能当成一个操作系统去卖吗,显然不行。

所以,Linus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开源,这样,至少会获得关注,至少会获得大家的试用和排错,总比只是自己在家里玩玩强,这都不用思考。

企业是逐利的,企业开源,一定有背后更多的考量。比如:占领市场、吸引人才、帮助发展、建立标准、赢得名声等等。

但我觉得企业开源最主要的动机还是占领市场。

企业开源代码后,希望让最多数的程序员和企业使用,这样有助于建立粘性,有助于建立自己在生态中的地位。比如andriod开放出来以后,使得大量手机厂商可以直接采用(而不用自己开发操作系统),这样Google就在手机操作系统生态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后以此来牟利。

微软当时的领导是理解不了这点的,所以Windows Phone消失了。

新领导上来以后,幡然醒悟,开始拥抱开源,并大声喊着一个口号:“微软爱开源”,但,是真爱吗?

要不要把Windows和Office开源出来?

显然不会,市场已经抢占到了,还需要做这个吗。

一旦开源,立刻就出现很多版本的Windows和Office,微软的市场和现金流会立刻大量丧失。

大教堂和集市?什么意思?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我觉得是Eric比较懂meme(弥母、模因),他取了个好名字。

如果这本书的名字叫:《关于开源现象的若干思考》,那可就卖不动了。

至于大教堂和集市在比喻什么,Eric在书里是这么描述的。

其实,我不太认可这段话。

首先,没有从零开始的开源项目,怎么一开始也得有个0.01,才能把它开源出来,总得有人一开始大致写出来点什么,才能拿得出手来。

总是先有几个高手悉心研究,搭出一个教堂的框架来,别人才有可能帮点忙。

石头汤只是一个童话,你必须把锅支好,里面大致有点内容(比如水和面粉),别人才可能往里面投掷一些辅料。

集市也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样乱糟糟,程序员干什么吃的,程序员最注重自己代码的整洁性和严谨性,你看着乱,其实一点都不乱。

这就好比,一个外星人,来地球后先去看了北京的首都机场,他会非常感慨,这么多人在乱哄哄地进进出出,这么多飞机在乱哄哄地起起落落,居然一切都似乎没有问题,每个乘客都去往了他们想去的地方,这真是一个奇迹!

集市也是大教堂

我曾经在《开源的7大理念》里写过,Linux的开发其实是很有组织的,Linus是大领导,底下有很多部门领导,每人负责具体的领域(或曰子系统、模块),他们手下又有很多高手,贡献代码、审核代码,最底下是庞大的贡献者、使用者。

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这是典型的、传统的大教堂模式。

人们只不过通过互联网组织了起来,以乱哄哄地表象,实施着严谨有序的开发。

这一大帮人,在Linus带领下建设一个教堂群,他们自发、自愿、自带干粮,抱着一种造福人类的情怀,抱着对技术的痴迷喜爱,抱着锻炼提高自己的心态,或者抱着其他各种心思,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

每人都是一座教堂

其实,我更觉得,每人都应该成为一座教堂。

每个人都应该有专业的技能,成体系的认知、正直的品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灵魂,对外提供良好专业的服务。

这样互动起来的人类社会,就很有点像云技术所说的微服务架构。

人人都是高内聚、松耦合的个体。

都是精心打造出来的教堂。

当然有大有小,有新有旧,形态各异。

开源真要吞噬世界?

真的。

为什么?

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需求决定的。

人们需要源码,就会处处都是源码。

人们想要复用。

人们想要一切公开、透明。

人们想要知道软件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把快递员困在系统里。

今后所有的公共服务,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企业的,不管打车的,还是送餐的,都将软件化。而这些软件,都应该公开、透明,所以,都应该开源。

而且,在软件越来越充裕的年代,你不公开,别人公开了,你就会落于下风。

所以,开源必将吞噬世界。

威斯敏斯塔大教堂

为什么说人类的未来是由需求决定的?

人类想要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演化的方向。

人喜欢什么?

人喜欢毫不费力地得到想要的。

所以这个世界就向“毫不费力”这个样子发展。

回顾一下这几十年的变化,人们就会发现,人们想要方便地联系他人,就出现了微信;人们想要方便的转账,就出现了手机银行;人们想要方便的餐饮,就出现了外卖;人们想要不费力的开车,就出现了自动驾驶。这种事太多了。

因为,有了需求,就有人来解决它。

为什么人们需要什么,就有人提供什么?

如果一个人想法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那很容易理解,这里不细说了。

如果一个人,他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他的动机是什么?

主要是两大驱动力:爱,钱。

你的亲人想要什么,你就会给他们什么,这是爱。

有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出什么来卖,这是钱。

灾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出什么,这是爱。

什么还不够好,我们做一个更好的来卖,这是钱。

程序员想要什么,我开源一个什么,这是爱。

客户需要尊重,我们要对待他们像亲人一样,这是钱。

我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希望能帮到那些深受此苦的人们,这是爱。

人们的利益需要得到保护,我们制定一部法律,这是爱。

人们需要公平、正义,我们来争取,这是爱。

看到了吧,主要就是这两点。

当然,炫耀也算一个动力,但不是主要的。只要送出礼物,那就有爱的成分在里面。

未来会变得像天堂一样

其实,人最最想要的,是完全凭着兴趣做事。

这就必然会变成现实。

在人类将一切都数字化以后,所有事情都将魔法般地自动完成,生产力就会得到空前的最大化。

未来的世界就会变成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

共产主义社会就会悄然而至。

人人都将获得最大的自由。

自由以不违法为前提,参见《解构自由》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为一种需要,人人都做着他们想做、爱做的事。

未来的世界,将会像天堂一样美好。

我希望你尽可能活得长一点。

不要担心你一无所长、没有贡献、没有资源而无法在未来社会立足。

人类能活到今天还没有灭亡,是因为有爱。

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仅仅是爱,就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好。

哈尔格林姆斯教堂

早一点活在未来

共产主义还需要一点时间,我们无法预测需要多久。

但是你可以试一试,让自己先行一步,凭着自己的兴趣做点什么,用爱或者用钱发电,把自己变成一座教堂。

如果你有这个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就会找上门来。

“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世界为你改变。” 

—肯·福莱特,《圣殿春秋》

文|卫剑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