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安恒信息首席人才官苗春雨:1100万数字人才缺口,高校怎么补?丨教育全面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大家谈⑨

之之和阿江 教育之江 2024-05-07



苗春雨

安恒信息首席人才官、高级副总裁、数字人才创研院院长

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安恒信息深耕信息安全领域,与众多高校合作开展数字人才培养,首席人才官苗春雨分别从数字人才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才需求的现状及趋势、当前高校数字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校企合作如何调整与深化等问题。


记者:行业对数字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苗春雨:“数字人才”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宽泛的定义是拥有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与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可以分为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应用人才和数字科技人才,典型特征是知识技能的多样化。高水平的数字人才应该既掌握生产与运营技术,又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更兼具工匠精神。


一项全国性的研究显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已近1100万,数字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缺口巨大。进入“四化”协同转型的新阶段后,数字人才的结构性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对数字人才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大。


从企业角度看,产业领军型、复合型人才稀缺,应用型、操作型技工也供不应求,所以我们浙江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切中肯綮。

记者:目前高校数字人才的供给质量,能否满足企业需求?


苗春雨:企业希望高校能够持续、稳定、高质量供给数字人才,但当前并不能很好得到满足,主要表现为三个困境。


一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错配”困境。数字人才需求推动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向立体交叉与融合体系转变,而高校由于自身学科专业服务能力、统筹推进能力、分类指导能力、平台建设能力等因素制约,培育的数字人才在知识结构、培养质量等方面与数字人才需求之间有“错配”。


二是人才培养内容更新存在“转型”困境。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相对封闭,仍然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协同融合能力不高、产业需求对接不畅等“转型”困境,进而导致实践教学环境和内容方面不足等掣肘问题。


三是人才培养批量设置存在“同质”困境。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上趋同,一些新创设的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存在“照搬复制”等问题,消解了数字人才的培养特色。比如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普遍聚焦理论型、研究型数字人才培养,轻视专业型、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叠度高,数字经济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体现高校区域特点和自身优势不足。

记者:从企业角度看,为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苗春雨:我们希望高等教育数字人才培养能够“百花齐放”:既有培育基础研究和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培育工程教育贯通与交叉人才的综合类院校,还有培育具体应用领域专业化数字人才的应用型大学。这需要高校找准自身定位,以数据赋能,实现精准、实时、动态的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以前瞻性眼光完善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布局


以公司近几年的招聘情况来看,由于涉及数字安全,我们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家国情怀、政治觉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最后才是专业技能。所以希望高校在传授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在产教融合方面,传统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院校,企业是配角,这难以发挥企业优势,往往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标准需求,但院校由于师资能力不足、缺乏实训平台、缺少实际业务场景等原因难以落实,甚至造成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的情况。我希望可以设立一些更灵活的协调机制,比如成立一些专班或者领导小组,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协调作用,能够真正带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打破课堂和实习两张皮的状况,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记者:在“大人才观”理念下,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在数字人才培养中,企业如何加深产教融合合作,助力“三支队伍”建设?


苗春雨: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与高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前沿技术领域研究型人才培养;与浙江工业大学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技术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安恒信息安全学院,订单定制培养技能型人才。


而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传统的校企合作应该升级为一种人才培育生态,更要关注产业动态及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


与高校相比,企业更能及时感知产业需求和变化,那么可以搭建以头部企业、产业群、高校为主体的数字人才培养平台,按照“产教孪生”理念,把产业信息传递给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以微专业化完成产教映射,从而实现专业群与产业融通发展。比如去年10月,我们联合行业协会、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成立了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把产业链的新需求、新技术传递给高校,帮助他们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曹可可 丁锦烨

责任编辑 | 曹可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人选公布!祝贺“浙”些老师


» 馋哭了!浙江一高校湖里捞起3000斤鱼,师生免费吃→


» 大雨、暴雨逼近,局地冰雹!浙江多地发布预警


» 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4月20日开考!来看注意事项→


» 德清县教育局: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