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催化】湖南大学王双印/陈晨JACS:六方钴纳米片用于高效电催化NO还原制NH3

X-MOL资讯 2023-03-26


NO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来源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火力发电等。它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酸雨、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并影响氮循环平衡。因此,将NO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N2或高附加值的含氮化学品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最常见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可将NO转化为没有使用价值的N2,但这一过程消耗宝贵的NH3H2。新兴的电催化NO还原反应(NORR)可将NO转化为各种含氮化合物,其中NH3是现代工业和农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品。重要的是,与惰性的N2分子和流行的氮气还原反应(NRR)相比,NO分子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和NORR更正的标准还原电位,这意味着NORR在热力学上比NRR更容易实现。因此,电催化NO还原为NH3的电合成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尽管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缺乏有效的电催化剂来提高NORR性能。
鉴于此,湖南大学王双印、陈晨团队和多伦多大学Chandra Veer Singh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六方钴(hcp-Co)纳米片电催化剂用于高效电催化NO还原制NH3在-0.6 V vs. RHE的电位下,NH3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是439.50 μmol cm–2 h–1和72.58 %。使用hcp-Co作为阴极组装的Zn-NO电池输出了4.66 mW cm–2的功率密度,高于目前所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图1. (a) HER、NRR和NORR的标准还原电位的比较。hcp-Co的 (b) XRD;(c) XPS;(d) SEM;(e) HRTEM。
图1中,XRD证明合成的钴纳米片为六方密堆积相,XPS结果表明在hcp-Co的表面上存在金属态(778.2 eV)。SEM图像显示hcp-Co催化剂是由许多小纳米片堆叠的纳米花形貌,HRTEM图像显示Co(002)面暴露在hcp-Co中,相应的SAED图像也说明钴原子的六方排列。这些物理表征充分证明hcp-Co纳米片被成功合成。

图2. hcp-Co的NORR性能。(a) LSV;(b) NH3产率和法拉第效率;(c) NH3的NMR结果;(d) 控制实验;(e) 循环稳定性;(f) NO-TPD。
图2描述了hcp-Co电催化剂的NORR性能。在-0.6 V vs. RHE的电位下,NH3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是439.50 μmol cm–2 h–1和72.58 %,高于面心立方相的Co纳米片(fcc-Co)和大多数报道的电催化剂。控制实验结果说明产生的氨均来自NORR过程。在6个循环稳定性测试之后,NH3产率和法拉第效率的保持率分别是94.04 %和91.62 %,结果表明hcp-Co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NO-TPD结果说明hcp-Co比fcc-Co具有轻微更强的NO吸附能力。

图3. DFT计算。(a) 优化的hcp-Co原子结构;(b) 优化的fcc-Co原子结构;(c) hcp-Co和fcc-Co中d轨道的PDOS;(d) NORR在hcp-Co上的反应过程及反应自由能和所有反应中间体的优化结构;(e) 质子从hcp-Co和fcc-Co本体向表面的扩散过程。
图3利用DFT计算揭示了hcp-Co的NORR活性来源。通过比较hcp-Co和fcc-Co中d轨道的PDOS,证明hcp-Co结构更有利于NO分子的活化。通过计算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各个吸附构型的吸附能,确定最稳定的构型是O端吸附。d-π*轨道的形成通过拉伸N-O键长从而活化NO分子,促进随后的加氢过程。有趣的是,hcp-Co中的质子扩散在能量上(ΔG为-0.80 eV)非常有利,优于fcc-Co(ΔG为-0.67 eV),表明hcp-Co中有更多的质子源用于NO的质子化。hcp-Co中质子穿梭效应对电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图4. Zn-NO电池性能。(a) Zn-NO电池示意图;(b) 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c) 功率密度比较;(d) 开路电位;(e) 恒电流放电曲线;(f) 不同电压下的NH3产率。
图4描述了hcp-Co的Zn-NO电池性能。使用hcp-Co作为阴极组装的Zn-NO电池输出了4.66 mW cm–2的功率密度,高于目前所有文献报道的结果。该电池不仅提供了一个高的开路电位,还具有优异的放电能力。同时,在0.3 V vs. Zn电位下的NH3产率达到了247.80 μg h–1 mgcat–1。可见,该Zn-NO电池能够同时实现NO去除、电能输出和NH3合成。这项工作为NORR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Hexagonal Cobalt Nano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atalytic NO Reduction to NH3Dongdong Wang, Zhi-Wen Chen, Kaizhi Gu, Chen Chen*, Yingying Liu, Xiaoxiao Wei, Chandra Veer Singh*, and Shuangyin Wang*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0276
作者简介
王双印,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原创探索项目负责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缺陷化学,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燃料电池。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通报,JEC, Nature Chem., Nature Catal., 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 Chem等期刊,总引用3万余次,H指数96,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侨届贡献一等奖、青山科技奖等。
王双印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0085课题组主页http://cmeel.hnu.edu.cn/index.ht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化学 • 材料 领域所有收录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