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次不一样——对全面降准的5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熊园 熊园观察 2022-03-18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 博士

事件:7月9日,央行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核心结论:降准不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我国政策也并未转向,下半年主基调仍是“稳货币+紧信用+严监管”,利率可能仍震荡为主、难趋势性上行或下行。

1.从时点看,7.7国常会提降准,2天后央行就迅速宣布,符合过往规律,但超市场预期。

2.从原因看,央行进一步确认了本次降准不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而是因为大宗价格上涨、小微企业成本上升,以及为了对冲MLF到期和7月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

3.从方式看,本次为全面降准,并非普遍认为的结构性降准或普惠降准,彰显了央行呵护实体经济和降成本的决心。

4.本次降准并非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更大意图是相机抉择,之后连续降准降息的概率不大;下半年政策主基调仍是“稳货币+紧信用+严监管”。

5.以史为鉴(后附:历次降准后股债表现规律),本次降准短期内应利好股债。展望下半年,维持我们中期报告的看法:股市结构性机会,债市配置性机会,商品“高处不胜寒”,汇率“不宜单边做”。

报告正文:

1、从时点看,7.7国常会提降准,2天后央行就迅速宣布,符合过往规律,但超市场预期。近年来国常会有5次提及降准,前4次央行在两周内均最后宣布(最快2天后,最慢11天后),但第5次(去年617日)后央行并未实施。鉴于本次国常会提及降准实属“意外”,再加上表述是“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普遍预测这次可能没这么快、甚至可能和去年一样不实施。
2、从原因看,央行进一步确认了本次降准不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而是因为大宗价格上涨、小微企业成本上升,以及为了对冲MLF到期和7月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
>一方面,国常会“意外”提及降准后,有种推测是国家可能对下半年经济比较担心,而第二天(7月8日)银行股不涨反跌似乎也是在交易这个逻辑,但是,央行今天的表态应是不支持这个看法:和近几个月多次高层会议一样,本次央行继续重申“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表明国家目前对经济虽有担心,但总体还是有信心、偏乐观。我们也一直认为,下半年经济虽有放缓,但更大程度是回到疫情前状态,我国经济仍处于“潜在增速附近”、总体并不差。
>另一方面,和国常会一样,央行指出“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降准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释放的资金量“一部分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7月应有4000亿到期,下半年应有4.15万亿到期),一部分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
3、从方式看,本次为全面降准,并非普遍认为的结构性降准或普惠降准,彰显了央行呵护实体经济和降成本的决心。根据央行公告,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
4、从影响看,央行明确指出了“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我们也继续提示:本次降准并非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更大意图是相机抉择,之后连续降准降息的概率不大;下半年政策主基调仍是“稳货币+紧信用+严监管”。和7.7国常会一样,央行重申“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并和6.25央行Q2货币政策例会等会议一样,再次强调“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我们继续提示,央行后续会更加突出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的结构性支持。同时,继续提示,要紧盯信用收紧进展,尤其是控房地产、地方债务化解、压表外融资、处置问题企业等领域。
5、以史为鉴,历次降准后股票、债券怎么走?
>以2008年以来历次降准为例,降准之后股票的长期表现通常好于短期,大小盘基本同期反映,其中小盘股表现略占优;与股市相比,债券收益率似乎更能在降准前纳入一定预期(price in),表现为降准前一周债券收益率提前下跌,降准落地后下行空间受限,不过,这一规律在2019年之后表现不显著。
>具体到本次降准,短期内应利好股债,展望下半年的大类资产走势,维持我们中期报告的看法:1)股市结构性机会,有4条中观主线(制造业投资、补库、涨价、地产链条);2)债市配置性机会,尽管7月7日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破3%,但我们仍认为下半年可能震荡为主,难以趋势性上行或下行,多重预期差之下三季度利率可能仍有上行压力;3)商品“高处不胜寒”,油价是扰动,提示下半年我国PPI有可能二次探高;4)汇率“不宜单边做”,人民币趋震荡、仍可能升值,但不确定性大。继续提示紧盯基本面、通胀、政策、疫情、中美关系等5大预期差。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美联储收紧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分化下的预期差—2021年中期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展望》,2021-06-08
[2]《“紧信用+稳货币”进一步确认——4月信贷社融点评》,2021-05-13
[3]《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2021-05-12
[4]《把握三重“窗口”—逐句解读4.30政治局会议》,2021-05-01
[5]《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2021-02-09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1年7月9日发布的报告《这次不一样——对全面降准的5点理解》,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