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8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大疫三年才发现,“新冠肺炎”这个名称好像不对

长平Insights 长平投研 2022-12-08

大疫整三年才发现,“新冠肺炎”这个耸人的名称,只有中国人用,还名不副实。

简中的公开资料几乎统一这样说:

2019年12月起,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将它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1月下旬开始召开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会议;1月底,中央成立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当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出通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 NCP。

四天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这一流行病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2月2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再发通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以保持一致,中文名称则保持不变。3月,世卫组织认为这场COVID-19疫情可以被称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可见,这个流行病的最初命名,是中国先有本土称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新冠肺炎),后有世卫组织的统一名称——COVID-19,最后中国将两者划等号,同时保留本土名称。

这场中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流行病疫情,也因此简称为“新冠肺炎疫情”或“新冠疫情”。国家卫健委起草的相关防控办法,也一直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X版)”;中央政府为此专设的指挥部叫“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这些名称一直延用到现在。

不过,这一中文名称却并不能描述病毒变异情况和实际病例状况,也正遭到专家们越来越多的质疑。

上个月,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DeepMed深医”采访时谈到,“‘新冠肺炎’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人家本来是没有肺炎的”。他认为就应叫“新冠病毒病”,世卫组织本来建议用的是COVID-19,直译过来就是“2019冠状病毒病”。

确实,打开世卫组织官网(www.who.int)可见,它的新闻稿和报告中,COVID-19的中文一直译为“2019冠状病毒病”。

在疫情之初,国家卫健委根据当时的情况,把它叫成“新冠肺炎”。金冬雁教授认为,到了现在,这样叫就不对了,“绝大部分都不是肺炎,说是肺炎是不准确的”。

专业人士发现,新冠病毒进化到奥密克戎毒株,以降低致病性作为条件或代价,提高了免疫逃逸性,以便在已经有免疫力的人体上还能生长复制。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奥密克戎和以前的COVID-19毒株比,致病力和毒性已大为减弱。

今年11月25日,世卫组织在对奥密克戎命名一周年作总结时提到,这一变种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平均低于德尔塔Overall, though, this new variant caused less severe disease than Delta on average)。许多因素可能发挥了作用,例如,病毒主要在上呼吸道引起感染和复制,由于疫苗接种和感染,全世界人群的免疫力一直在稳步提高。

早在今年3月,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估计,全球近90%的人口拥有COVID-19病毒抗体,无论是通过接种疫苗还是通过感染。

左侧为全球COVID-19病例数,右侧为死亡数。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在10月份的一篇新闻稿中,该组织还提到,“各国逐步将COVID-19作为一项长期公共卫生问题进行管理……”

上个月,国内疾控专家也承认了奥密克戎的上述特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女士说: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金冬雁教授发现,绝大多数奥密克戎感染者表现为典型的流感样症状,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与流感及普通感冒无异。不做抗原或核酸检测,已经很难区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或者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及轻症的比例显著提高,占总感染人数的99.5%以上。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谈到,新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也就是目前的流行株,跟既往的原始株和其他的变异株相比,明显地感觉到病毒的传播力是强了,但是它的毒力明显减弱。

原始株和去年的德尔塔毒株的时候,当时肺炎发生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部表现。这一波绝大部分,应该说90%以上都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和非常轻的轻型表现,很少到肺炎或者是到重症肺炎。

最近这次广州的疫情,共收治16.27万例感染者(12月2日发布),没有死亡病例,重症、危重症病例仅有4例,而且都是由于基础病导致的肺部感染有关,唐小平认为跟新冠感染可能没有直接的联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根据此次广州疫情的临床治疗经验提出,

“现在分析来看,主要是上呼吸道的症状,很少出现下呼吸道的症状在里面。我们根据中医的诊断过程,发现这一波的核心病机跟刚开始新冠肺炎有明显不同,症状明显要减轻了”。

自媒体平台《知识分子》也发表文章称,多位病毒学家和临床医生都表达了“新冠肺炎”更名的意见。

在上周末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病医学部王福生院士提出了三点建议:新冠肺炎改名、防控重点聚集、有准备有序开放。

一位不具名的流行病学家也对《知识分子》说,“肺炎是新冠病毒的重症,在大流行早期有一些病例。到奥密克戎流行期,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个不能叫新冠肺炎;感染之后发烧,叫有症状感染者;肺上有变化,它才可能是肺炎,但现在一般人到不了肺里”。

另外,在12月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召开的专家共识会上,其十余位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都提议,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这样解释:新冠病毒在2019年年底出现时,使用“肺炎”称呼就不是很准确,因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得肺炎,可能造成的还会是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经过这三年,病毒已经变异成了另一种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时传染性极强,因此称之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据北京日报)

谷晓红说,这样命名突出了传染性,有助于提示民众做好防护,为此我们的预防思路也应该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预防转变。*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