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5期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23-08-28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

重构学术共同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制度和组织文化

摘要过去几十年,一些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为应对大学所面对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严峻挑战,纷纷进行大学治理制度的改革,其中,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具有典型性。通过对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大学治理改革的分析,可见其大学治理改革的趋势及凸显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重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术共同体是大学的基础治理制度,是大学的核心文化,也是大学教师的隐性行为规范,还是规定大学不同群体间关系的准则。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的、和谐的学术共同体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治理制度;大学组织文化;学术共同体

作者:王英杰,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10所大学经济影响报告的内容分析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日益显现,并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研究选取10所世界一流大学发布的经济影响报告,以经济影响的四重分类为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一流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服务的具体路径包括科研与创新、投入与产出、间接影响、催化影响和诱发影响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各自发挥着影响区域经济的独特作用并相互关联促进。建议一流大学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服务路径,评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并定期向社会发布经济影响报告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路径

作者:王雁,女,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陈锐,女,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波,男,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终身教轨制度改革背景下芬兰学术职业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在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大学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学术职业均受到更强的管理控制。为了提高人才竞争力,芬兰许多高校陆续引入了美式终身教轨制度,通过强化绩效和竞争导向,详细规定教师在聘期内须完成的学术任务,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国际发表和竞争外部经费,终身教轨制度成为大学管理层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学术产出的有效工具。终身教轨制度的引入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方面,它为学术人员提供了更具有国际可比性和可预测性的职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学术职业分化、大学多元使命单一化、学术工作指标化等一系列风险。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组织专业主义与职业专业主义、绩效竞争与职业安全,是各国学术职业变革过程中均面临的关键挑战。

关键词:芬兰;学术职业;新管理主义;终身教轨制度

作者:王思懿,女,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学术与商业博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术商业化的艰难抉择

摘要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艰难的学术商业化抉择,历经远离、延缓、参与三个阶段。建校初期,基于对纯粹学术使命的坚守,其长期远离商业市场;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多因素的叠加强化了其纯粹研究偏好,学术商业化历程延缓;在《拜杜法》的引导及生物科技革新的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才主动参与商业市场,并凭借学术优势跃升为极具创业型大学。诚然,以学术为业是大学永恒不变的使命,而学术商业化是大学不可回避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型大学;大学使命;学术商业化

作者:杨九斌,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基础教育治理模式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学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美国哥伦比亚学区积极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从2009年启动“影响力项目”。项目增加了表现差教师的自愿离职率与优秀教师的留任率,并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工作绩效。其核心经验有:奖惩力度大,但同时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支持薄弱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考核教师绩效,为深入推动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保障。借鉴“影响力项目”的经验,我国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践中可进行以下探索:增加教育人员费投入,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在绩效考核中淡化分数,推动综合评价;教师绩效考核由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统筹实施,而不是放在学校内部;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教师工资分配制度。

关键词:哥伦比亚学区;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

作者:赵德成,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生活而学习: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新加坡基础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加坡教育部于2018年提出了“为生活而学习”教育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技能,内容涵盖改革中小学学业评价体系、推行学科分级全面计划、加强课程教学等方面,是一次较为全面的教育改革。“为生活而学习”教育改革的特点为:注重培养学生21世纪素养;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学校评价体系改革;推行“学科分级全面计划”与拓宽中学后教育途径相结合。

关键词:新加坡;为生活而学习;基础教育改革

作者:陈雪芬,女,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蔡瑞琼,女,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英语教师。


❖德国教育体系中私立学校法律地位研究

摘要私立学校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凸显。通过法律范畴的调整与规制,德国为私立学校的创设和运转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私立学校的设立经历了漫长的法律论争,其与公立学校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法律地位层面。德国以与公立学校是否“等质”为标准,将私立学校划分为替代性学校和补充性学校两种典型模式。德国《基本法》中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宪法性地位,并赋予其享有自主管理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同时,与私立学校设立及管理有关的一切事务均处于联邦与各州的法律调整中,并因此衍生出诸多法律判例。国家在私立学校的监督中扮演的是“守夜人”而非绝对控制者角色,重在对学校设立、教育和管理等事务进行宏观层面的引导。

关键词:德国;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法律地位;自由权利

作者:李章仙,女,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


芝加哥公立学校“为效果付费”改革争议与规范 

摘要随着芝加哥公立学校困境的不断加剧,旨在节约成本、转移风险和加强问责的“为效果付费”改革受到芝加哥市政府的青睐。当前,已有研究对于“为效果付费”改革是否能提高芝加哥公立学校改革效率、是否能促进芝加哥公立学校教育公平、是否能节约芝加哥公立学校改革成本等存在较大争议。未来,芝加哥公立学校将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制定投资标准、组织会议研讨和完善评估制度等强化“为效果付费”改革的规范,从而保障“为效果付费”改革项目合法有序运行。

关键词:芝加哥公立学校改革;为效果付费;私营化

作者:郝志斌,男,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考试招生与教育评价研究

比较教育视域下世界银行教育系统测评研究 

摘要2011年世界银行正式推出面向教育系统的评估工具“为了更好教育结果的教育系统测评”。该测评主要通过问卷对受测国或地区的教师、学生、教育财政等13个领域的教育政策进行评级。实施十年来,这一测评在建立全球教育政策数据库、推动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也暴露出脱离发展中国家国情、建议流于表面、大数据挖掘有限等问题。上海参与世界银行教育系统测评的案例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从比较教育视域出发,在科学借鉴世界银行测评工具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客观认识世界银行推广测评工具的本质,深度参与国际教育测评,分享中国教育智慧,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关键词:世界银行;教育系统测评;比较教育

作者:闫温乐,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博士。


❖日本共通考试现状多角度分析:政府、学校和社会舆论

摘要: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致力于“高大接续”改革,其中包括高中教育改革、大学入学选拔改革和大学教育改革三大支柱。大学入学选拔的改革(以共通考试改革为主)于2021年正式实施,但其中的两大“重磅”内容,即“记述式问题导入”和“英语考试社会化”却均宣布延期执行。“大众迎合主义”在日本政治世界的蔓延以及政府组织的“官僚化”,导致施政的仓促和不完善;高等教育的私立化程度和中等教育传统性和固有教育观念也成为政策推行和落实的阻力。日本大学入学改革面临的顿挫反映了日本政府、各类学校和社会舆论相互牵制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推动教育改革时至关重要的几个因素。同时,日本高中的学校教育特点也影响着大学入学的改革。

关键词:共通考试;高大接续;高中教育;大学入学

作者:闵乐平,男,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教育系统专攻硕士研究生。


美国纽约市特殊高中入学考试存废之争评析

摘要特殊高中是对美国纽约市9所公立选拔性高中的统称。卓越的教育成就使特殊高中声誉斐然,同时又因学生族裔比例失调受到有违教育公平的质疑,其争议的根源在于这些高中将入学考试作为唯一的招生标准。近年来,关于特殊高中入学考试的争议逐渐上升为纽约市政府计划废除这一考试的政策行动,却又因遭到以亚裔为代表群体的反对被暂时叫停。特殊高中入学考试的存废之争,本质上反映了精英主义取向和政治正确取向在教育机会与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博弈。对于具有“特殊性”的特殊高中而言,质量优先兼顾公平应该成为其坚持的原则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中教育;特殊高中;高中入学考试;教育公平

作者:付艳萍,女,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教育学博士。


“被选中的”个人品质:教育理念与政治博弈

摘要个人品质是美国名校招生中独立且重要的评价维度,指向申请者的一系列品格与素质,其中领导力与公民素质占据核心地位。基于哈佛大学等八校的分析,发现个人品质之所以被选中,成为被广泛接受的选拔和排斥某些学生的“合法”基础,与美国名校追求成功和注重贡献的教育理念相关,可以有效预测申请者入校后的成功可能性和贡献能力,也与美国社会势力的政治博弈有关,是不同族群政治地位差异的产物。亚裔学生擅长的勤奋好学、守规矩等品质未被招生官普遍看好,既是因为与教育理念不够契合,更是根源于亚裔族群的政治弱势地位。

关键词:美国名校;个人品质;教育理念;政治博弈;本科招生

作者:万圆,女,华东政法大学高等教育与教育法制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4.0”数字化建设背景与举措

摘要:以数字化为契机,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德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中取得了实效性进展,其举措主要包括:搭建法律政策框架,重视数字化教育投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形成职业学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协作的运行机制;依托数字媒体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拓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新方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4.0;数字化教育;互联网+职业教育

作者:李文静,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讲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教育学博士;吴全全,女,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暨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多层协同机制探究 

摘要: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多元质量建设措施推动下,有助于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保持时代效能与发展活力的质量保证机制得以生成。在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以共识性、持续优化性、凸显职业性、实践导向性和确保培训场所适宜性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聚焦建立报告机制、开展职业指导、提升培训师资质、规范培训关系、开发考试程序和强化学习场所间合作六个行动领域。继而形成涵盖系统层、中介层和企业层,并彰显多主体共促、多层次协同、多维度优化特征的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机制。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企业内职业培训;质量保证机制;职业教育与培训适应性

作者:杨成明,男,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往期精彩回顾▼《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4期目录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3期目录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2期目录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5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网址:http://bjjy.cbpt.cnki.net




微信公众号bjjyyj2019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