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一周 |依旧顶流的《全职高手》与阅文IP全链运营的体系化、「虚拟大计划」征集、上海影城回归、博采虚拟制片、AI编剧、文旅融合

东西文娱 2023-10-23


  

                                              

阅文《全职高手》IP全链运营

粉丝为“虚拟偶像”庆生十年

为什么关注 ?


一本完结近10年的作品,角色的生日却被相当多人过成了一个“节日”。

5月29日,叶修,也就是《全职高手》主角,迎来26岁生日,这也是粉丝为其连续庆生的第十年。在上海的线下庆生会上,数百名粉丝齐聚庆祝;更多城市线下空间、线上平台,围绕叶修生日的讨论、创作和其他仪式同时进行。

粉丝自发庆祝之外,IP方阅文推出三款生日主题衍生品,宣布叶修的多款品牌联动活动,以及助力杭州亚运会征途赛事等消息。此外配合生日节点,推出了《全职高手》第三季动画的抢先看体验。

《全职高手》在起点读书App的连载已经在2014年结束,但这一IP从未停止“生长”,“故事永不完结”也并非一句单纯的口号。生长至今的《全职高手》既可以说是电竞网文第一IP,也可以说是粉丝最长情的IP之一。

如果说早期网文发展是建立在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推动网文作者不断创造新内容;那么现在,这种“互动”已经以IP为核心,在生态链的拓展中得到重新建构。

在不断成熟的IP生态中,作者、平台、读者多方基于原作和相关角色的特色与魅力参与共创,拓宽IP价值与生态。而诸如为角色庆生,发展成为群体共识的仪式,正是这种生态蓬勃发展的代表性现象。

《全职高手》和其主角叶修提供了颇具样本意义的启示:一个网文原生IP和从网文中崛起的“偶像”,如何真正延续,并在延续过程中仍不断迸发新的生命力。

正文 · 片段


回顾《全职高手》IP的生长历程,也是网文产业近年变革升级一个缩影。

在《全职高手》这一IP上,阅文逐渐突破此前传统的网文版权销售变现模式,搭建体系化的IP开发链条;明确将文字内容视觉化的价值,适应新生代IP受众的审美与需求,并为后续衍生开发奠定基础。让这一完结近10年的IP顺利实现内容、角色和用户的沉淀与新老传承。

这也意味着,随着阅文在IP生态链和商业化能力等方面的持续深耕,并带动整个网络文学产业迭代升级,这一IP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全职高手》是电竞题材,这与今年“电竞入亚”的主题也不谋而合。为此今年叶修生日期间,阅文推出了“荣耀联盟X亚运征途”的企划,宣布助力杭州亚运会征途赛事。网文和现实世界的竞技精神相呼应,无疑让粉丝寄托的情感、IP的内涵得以延展和升华。

近期,阅文还宣布动画大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将于7月8日在日本上映,消息一经公布就登上海外平台的热搜。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虚拟大计划」首轮征集开启

首轮征集截至6月15日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点击下面图片了解总日程:




没人能拒绝AI编剧?


为什么关注 ?



五月初,美编剧工会WGA成员,在Netflix、迪士尼、亚马逊、福克斯等各流媒体巨头门前罢工抗议,这直接冲击了《怪奇物语》《刀锋战士》《权力的游戏》前传等多部好莱坞剧集的制作进度。

如我们此前提及,AI的应用是彼此博弈的焦点之一(点击:编剧、流媒体、高管,好莱坞AIGC大对决),同时,对于AI应用下去会带来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简而言之,大趋势已注定。

已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将AI编剧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并在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并且早在在今年三月,WGA就提案,在不侵害专业编剧原有署名权和酬劳的前提下,允许AI参与剧本撰写工作。

这份提案透露出编剧行业对AI写作的主流观点:看好人工智能写作的工具化价值,但不能替代人类作者。在新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关系下,需要重新明确后者权益,让他们不要失去工作。

而回到行业层面,过去,好莱坞影视制作一直受技术发展进程影响,随着OpenAI宣布GPT4.5以及GPT5的进展,AI的热度不断发酵并进一步呈现出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融合潜力。

当前,AI编剧作为影视工业前期策划的重要环节,已有多个垂类应用落地。这带动了AI+影视的概念,成为了风投重点跟进的赛道之一。




正文 · 片段


我们将在后续推出做了一些调研的AI编剧国内篇。

本文为AI编剧海外篇,整体偏向一些基本问题的回顾和应用盘点。
包括:
1. AI编剧的争议点:可用性与有用性;
2. AI编剧解决问题的两个维度:质和量,速度和成本;
3. AI结合编剧,并不是新事儿;
4. AI编剧垂类应用盘点.

有任何新想法,欢迎和我们联系交流,联系方式见文末。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相关阅读:


东西文娱联合支持

文创赋能-商业IP化运营课程

(文旅融合方向)招生启动


为什么关注 ?


当下,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深度融合中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从内容供给端出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IP,创意产出优质的文旅内容;还可着眼于艺术、技术等相关产业生态,将文化元素转化为更有文化感和故事力的场景,为用户带来在感官上、情感上的多元化体验。


一方面对应的是代表现代流行文化的文娱行业,另一方面则对应代表传统文化的文博领域,二者的跨界交流与碰撞对“文旅融合”在当下的探索势必会有极大的启发。


基于此,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高层管理教育开设IP第十一期 – 文旅融合方向课程,联合泛文化文娱行业领先媒体及研究平台东西文娱、文博行业领先的传媒平台文博圈,共同提供产业创新案例,围绕「文旅融合」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输出方法论。

    此次课程,将与各位共同探讨:

   * 新时代下IP商业模式与运营

   * 文商旅融合IP的开发与运营

   * 文旅与文博融合的创新思维

   * 文商旅融合创新案例分享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上海影城履约归来

三大关键词:电影、文化、生活


为什么关注 ?


随着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临近,6月2日14:00起,履约归来的上海影城开启了线下售票。


坐落在番禺路、新华路路口的上海影城,为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而生,早已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的标志。此前三天,上海影城的回归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5月30日,上影集团开启第一批媒体探营,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亲自带队”导览”;紧接着5月31日,《蜘蛛侠:纵横宇宙》在上海影城千人厅举行超前观影礼;6月1日,《灌篮高手》举行上海影城千人场观影。


升级成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的上海影城,将于6月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5月30日的首批探营会上,亲自担任上海影城改造项目总指挥的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讲述了上海影城升级改造背后的故事。


从一楼大厅的透光玻璃设计,到天幕的数字化应用,到打破影院界限的2号厅,再到亚洲首座杜比剧场的1号厅……小至座椅的舒适度、一个打卡点、露台的细节设计,大至整个综合体的统筹运营,一小时的时间里,王健儿多次强调,上海影城的定位是要成为中国电影艺术之城,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策源地。


正文 · 片段


一条大型旋转楼梯从影城广场蜿蜒而上,直抵二楼“千人大厅”——如今,这里被命名为“上海杜比剧场”。


被电影人和影迷昵称为“千人大厅”的上海影城1号厅,是诸多大片首映的首选之地。


“其实早在30年前,1号厅的音效设备就已是最先进的。一号厅一定要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首映礼大厅,目前看来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和要求。”王健儿表示。


在上海影城的“0号厅”,也就是大堂,设有一副长29米,宽6米的巨型高定制天幕,拥有裸眼3D效果和沉浸式立体声效。


如今对外的上海影城仅仅是焕新计划的一部分。按规划,以上海影城为核心的综合体改造,包括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和电影主题酒店、上海国际电影人俱乐部,目标是打造探索作为影院存量资产如何提升消费,加快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电影市场。


改造的顺利推进,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理念的具象化。今年3月,上海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借这一契机,上海影城与长宁区“人文新华、漫步番禺”城市更新计划联动打造电影艺术时尚街区。


如今,即将开门迎客的上海影城正在升级创新运营模式。


“希望它能够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因为花的钱不少。”王健儿坦言。可以确定的是,今后业态发展一定会趋于多元化。“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它将成为一个电影艺术中心的综合体,之后这里会有更多观影之外的艺术产品,比如音乐剧、舞台剧、论坛、cosplay等等。包括广场,我们也希望能够联动起来。”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博采传媒李炼:

虚拟制片的核心

是所有环节的数据化及迭代,

本土自研技术已走在全球前列


为什么关注 ?


“从懵懂、兴奋、沮丧、迷茫、自我否定直到找到方向,所有的经历都在这30年里。”

这是日前举行的“新青年·新电影·新科技——博采虚拟制片电影科技论坛”上,博采传媒创始人兼CEO李炼的开场白。

作为2023青年电影周(浙江)的重要板块,论坛设包括三大项目「虚拟制片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制片电影创作制作全流程案例分享」与「虚拟制片电影新工业圆桌论坛」。在博采传媒成立30周年之际,以「虚拟制片电影创作制作全流程案例分享」为题,李炼系统回顾了博采虚拟制片的研发过程。

在接近一部电影90分钟的时长中,李炼从博采传媒研发虚拟制片系统起源切入,结合博采自制的首部全片虚拟拍摄科幻短片《诞辰》和众多实践案例探讨了博采自研的虚拟制片全流程。在演讲中,李炼也预告博采投资建设的德清虚拟数字化摄影工场将于今年年底落地,目前在项目中应用的安吉虚拟制片基地将在未来并入。

正文 · 片段


· 什么样的创作模式是最生物本能、损耗最小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一切“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通过将GPU和引擎引入制作行业,实时虚拟制片方案开始逐步成型。
· 我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是因为电影在创作过程当中是一个重资产,它的载体就决定了它很难去反复的修改。虚拟拍摄能够让电影的创作过程能够像小说一样,用一个极其低廉的成本去反复修正。
· 虚拟制作重新划分了前后期的界限,它把创作阶段截止时间放到了虚拟Previz预演结束节点。虚拟制片最底层的、根本的逻辑,它的后期前置是从预演开始的。虚拟制片的核心是所有环节的数据化以及迭代。
· 虚拟制片的核心是所有环节的数据化以及迭代。我们确实把一套中国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一个软硬件虚拟拍摄系统输出到了好莱坞这个世界公认的电影高地。
· 虚拟拍摄当然离不开最终成像的LED,它决定了我们最终画面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呈现。我们在杭州和安吉的两个屏都是以像素对像素的这种方式去实时渲染,这个中间离不开我们超大的GPU算力。
· 照传统模式来做《诞辰》会用41天时间才能完成,而虚拟制片模式总共时间是9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虚拟制片对于创作周期跟创作方式会有很大的改变。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索尼发布会的“高光”

从国风3A到电影化IP


为什么关注 ?


久前索尼发布了2022年财报,显示出集团六大业务均稳定发展。在游戏业务上,PS5和第一方游戏的全年销量都超过了去年,高于索尼预期,使得销售额同比增长33%。不过由于游戏开发经费增加、收购Bungie以及第三方游戏销量减少,导致利润同比减少28%,尚属合理范围内的下滑。
在这种状况下,索尼于5月25日在线上举办了新一期PlayStation Showcase,强调了今年第三方游戏阵容的丰富,并展示了部分新收购开发商的成果。本次内容时长超过一小时,是近年来最长的一次PlayStation线上发布会,也拉开了夏季一系列游戏发布会的序幕。
今年被不少媒体视作“游戏大年”,此次发布会上不乏《最终幻想16》《刺客信条:幻景》等进入宣传期的大作。各家厂商都在数百万观众面前拿出了自己现阶段的重点作品。索尼的主打产品《漫威蜘蛛侠2》延续了第一方游戏走大IP、电影化的战略。KONAMI则用《潜龙谍影3》重制版高调宣示了自己在3A游戏领域的回归。

正文 · 片段


关于索尼重回掌机领域的传闻由来已久,但目前看来,这款“Project Q”绝对算不上PSP的继任者。这款串流设备更接近Razer Edge这种“云游戏机”,而不是Switch或Steam Deck这类具备本地运行能力的游戏掌机。
看得出来,索尼确实想进一步扩展PlayStation生态的硬件设备。但目前这些动作仍依托于销售强劲的PS5,毕竟“云游戏机”本身不具有成为独立平台的能力。如果说索尼试图将这款产品作为是否重启掌机业务的参考,其参考性也相对有限。

而现阶段在PlayStation生态中,最重要的外设就是PS VR2。自2月面市以来,PS VR2的销售表现实在称不上特别出色。虽然索尼没有透露过具体数字,但过去两个月来,PS VR2在全球各地市场都普遍进行过大幅度的降价或促销,由此可见库存仍有富余。
不过索尼近期也表示,公司依然认为PS VR2的终生销量很有可能超过PS VR。在这次发布会上,索尼也证明了自己一直在按早先公开的阵容推进VR游戏上市,同时还在积极拉拢知名VR游戏开发商和对VR有兴趣的IP。
这次发表的VR新作《生化危机4 重制版VR》《亚利桑那阳光2》《穿越火线:塞拉小队》,都是比较符合传统主机玩家口味的动作射击游戏。此外索尼也宣布,经久不衰的经典VR音乐游戏《节奏光剑》即日登陆PS VR2,同时追加Queen乐队曲包,这可能会对比较轻度的玩家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其他行业动态

<“一带一路”电影周|长三角放映影院及影片揭晓>



<全球首发,NBA奇境光影秀来了!>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