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奔走半个甲子,只为保留质朴乡音

新重庆客户端 语宝 2023-07-17

李元烈和他的《重庆方言辞典》


“耗子吃猫饭——悄悄咪咪”“小娃儿争烧饼——吃亏(盔)”“小苏他爹——老苏(输)”……这些有意思的重庆方言,短短一两个字却蕴藏许多道理、经验。为了将这重庆方言这一民间文化瑰宝继承下来,重庆巴南区木洞镇65岁退休干部李元烈在过去数十年间,走遍巴渝山水,走家串户,竭尽心血编著出了一部《重庆方言辞典》
李元烈编著的《重庆方言辞典》

李元烈退休前是巴南区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事业干部,在与百姓群众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谐趣精辟的方言俗语,为了能将它们传承下来,李元烈萌生了搜集、整理的念头。


为求一字,他愿请别人吃十顿火锅

重庆方言浩如烟海,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李元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十分注意,有时走村串户他就会特意去和一些年长者沟通,一听到有意思的方言,便马上掏出纸笔记录。有时匆忙忘记带纸怎么办?李元烈说,他的草稿中,大部分是烟盒纸,“为了不错过一个有意思的方言词语,我常常现场将香烟取出,用烟盒纸现场记录,大家都说我是‘疯老头’。”李元烈的“疯”并不单单体现在这一个方面。重庆方言多以口语传播,但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中也大有讲究。比如重庆人管“蹲”叫“跍”,但是为什么要用“跍”呢?查阅典籍,《戏曲剧本选集》中:“手扒栏杆过桥嘴,但见乌鸦跍几堆。”《集韵》中:“跍,空胡切,蹲貌。”“跍”在古代就为“蹲”的意思,如此一来,重庆方言中“跍”这一说法就被正本溯源了。

一次,李元烈正在和朋友们吃火锅,突然想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情急之下,他甚至向朋友们说:“如果谁能查得出,我愿意请你吃十顿火锅。”


为出一书,他五年用坏两台打印机

李元烈用坏的打印机
历经数十年时间,李元烈收集的素材草稿浩如烟海,加在一起重达27公斤。因为平时工作时间紧张,他没时间整理草稿,就着重收集,等有时间再进行精选。2015年10月,李元烈退休。有了更多时间的他并不像其他老人一样出去游山玩水,安享退休生活,反而一头钻进书房,整理起了他的资料。为了让此前收集的原始资料更系统,更易留存,60岁的李元烈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他要将这些资料统统录入电脑,编辑成书,保存下来。没有学过拼音,就用笔画输入。李元烈专门从网上购买了笔画输入法的软件,一笔一划地将文字一一录入。“我平时基本上不出门,偶尔镇上赶集我才出去散下步,大家见我第一句话都是‘你去哪里了?’”李元烈说,为了尽快成书,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脑前,饿了就去吃口饭,累了就躺在旁边的小床上休息一下。今年4月,李元烈的《重庆方言辞典》成功问世,全书752页,共计85万字,其中包括30000余条民间方言词条,全部按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并逐条注解加定义。这些字全都是靠他五年间不舍昼夜,一笔一划对着电脑录入的,为此,他用坏了两台打印机!


为传承一种文化,他愿再接再厉

李元烈在查阅资料
如今书籍终于出版,李元烈却有了更大的目标和期待。“我想把重庆民间方言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元烈说,虽然他已经耗时多年将方言编辑成书,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认为总有一天方言会消亡,这等同于个性文化的减弱,是最糟糕的事情。”李元烈说,他很难想象若干年后,再听不到《重庆方言辞典》中的词语会是怎样的情景。李元烈认为,他所做的仅仅只是作为民间个人层面的搜集和整理,远远谈不上科学和系统。

“方言一旦失传,就不会再生”。他希望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能够在继承和研究重庆方言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例如在校园内开设“方言科普”课程,或者将方言融入到歌曲、戏剧等更多的艺术形式中。让方言不仅仅是留存在纸张上的文字,而是活跃在每一个重庆人心中最厚重的乡情和文化烙印。


延伸阅读


“爆破手”与土家语的情缘

这部方言科普书,洋盘!


内容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