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讲讲寒衣节的来历与演变...

五星聚合 2023-10-30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灵媛朗读音频

有年轻的善信问,寒衣节是个什么节日?

诚然,比起法定放假三天的清明节和具有浓烈神秘色彩的七月半中元节。同为三大祭祖节日的寒衣节既不放假,也没有神秘色彩,不免难以令年轻人难以记住。

寒衣节是农历十月初一,起源于周代,贯穿了整个华夏祭祀的文明史。至今我们还能找到一些寒衣节的痕迹,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和寒衣节有关系而已。

例如民间的谚语:“十月初一阴、炭柴贵如金”、“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寒衣添置先望祖,祖有暖衣子不愁”等等...


按照道教的观点来说,寒衣节的祭 祖或者超 度,是承载着整个冬季运势的重要节点。冬季的运势好坏、冬季是否不顺,都和冬三月的第 一天的祭祖有着很大的关联。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节日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间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秦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岁首。所以,年末岁首的农历十月就成了蕞隆重的节日。在这一个盛大节日里,祭天、祭地,已约定成俗。

据《汉书高帝纪》中记载,刘邦入关中后,没有改变秦代的历法。一直到汉武帝颁布《太初历》以前,都以十月为岁首。

 

所以,立冬在 十月节,为冬季之始,古时候的农历十月是较为寒冷的时节。“是月也,天子始裘”。天子穿上了皮衣,当然也要体恤臣下及百姓的冷暖。于是,“十月赐衣”便成为节日活动的一部分。天子向群臣赏赐衣服,百姓也置办厚衣过冬,地方官府则向贫民派发寒衣。

唐人刘兼有诗句云:“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驿骑”二字表明,“十月赐衣”是雨露均。凡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无论在何处任职,都会得到天子的赏赐。


到了北宋时期,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两个方面:授衣和烧衣。所谓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十月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锦袄三日。”同时在此书中曾这样描写京城开封(汴梁)十月一送寒衣的情景:“(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从中可见,当时人们对送寒衣一事十分重视。


南宋时期,民间开始兴起在 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

 

到了明代,送寒衣的习俗进一步发展,寒衣也更加丰富多彩。

寒衣节也被列为了一年三祭的日子。因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祭祖节”。

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对当时京城寒衣节的情况作了较详细记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清代的寒衣节基本上沿用了明代的旧俗,如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说:“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但在规模和所送物品上,却较前更为讲究,不但送衣服,还送钞 票。

由此可见,清代人送寒衣,更加重视钱财的作用。


按照传统,寒衣节这一天,主冬祭,是整个冬季祭拜烧纸,扭转运势的节点。

此后天气渐冷,所谓阴阳同理,为免亡魂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人们都要焚烧冥衣包袱,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

冥间的事情照顾好了,阳人的日子也会红火起来,这就是阴阳两利,阴超阳泰。





传播正信道教信仰,功德不可思议!

推荐阅读:

什么是功德?

寒衣节:疏文的意义

清净业障,得一切福德!

“体内阴性能量”众多的危害!

供灯祈福,为何具有上乘功德?

人打“聪明”算盘,天打“因果”算盘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民岁腊之辰!

道家文化还寿生(受生阴债,你的阴债还了吗?)

今日视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