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户数字资产被盗,冷钱包公司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刘红林 刘红林律师 2023-01-12

对于整个加密行业来说,分外漫长、揪心的2022年即将迎来尾声,但在用户数字资产被盗的故事里,却远没有到头。

据区块链安全审计公司 Beosin 监测显示,单在2022年11月,就发生较典型案件超17起,其中,Centralized交易平台Deribit 热钱包被盗,损失2800万美元;沈波(Bo Shen)个人钱包疑似私钥泄露被盗,损失约 4200 万美元。


最后保护用户数字资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冷钱包到底安不安全?是否值得我们信任?如果自己的数字资产丢失,冷钱包服务商是否要承担责任?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


一、数字钱包,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本质上,我们拥有的加密资产都只是区块链上的一串数据,数字钱包则作为一个连接区块链入口、发生数据流通的载体而存在。因此,对于每一个钱包用户来说,在冷、热钱包上真正需要储存的是入口的钥匙——私钥,以及约等于私钥的账号、密码、和助记词。


由于区块链本身的匿名性和认知门槛较高,大多数冷热钱包服务商所做的就是尽力缩短普通用户和这道门槛之间的距离。


加密世界好比一个黑暗森林,数字钱包给了用户一支火把,但这只火把并不能代替用户在黑暗中思考如何前行、如何躲避黑暗的风险。归根结底,要想保护好自己的资产安全必须建立起对钱包安全的认知。


二、冷钱包下被盗的几种常见情形

事实上,用户对钱包知识不够了解,可能直接导致资产被盗。现实中不少盗币案件是用户操作不慎的结果,如用邮箱存储或传输私钥、让熟人接触私钥、助记词...


一般来说,冷钱包下用户资产被盗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类:用户的不当保管。冷钱包产品属于不记名的钱包,拥有钱包的人就拥有了钱包内的资产。而用户作为冷钱包的购买者,应当是唯一的使用者,用户保管行为尤为关键。一方面,用户客观上保管不善,如遗失移动设备、遗失自行备份钱包重要信息(私钥、安全密码、助记词)的介质等,给了盗窃分子可趁之机。另一方面,用户主观上保管不够谨慎,如用户借用、转让、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钱包服务,或者让其他人直接或间接存在接触、知悉私钥的可能,间接泄露私钥。现实当中,一部分冷钱包被盗案件往往是周围的熟人作案。


第二类:冷钱包服务商的风险。冷钱包服务和热钱包服务,本质上都是一种技术服务,而相比于热钱包,冷钱包服务商应当保证私钥离线生成-离线存储过程的绝对安全性。其中。冷钱包服务商在两种特殊情形下会引起被盗风险。第一种情形:特定冷钱包服务技术中可能存在一些可攻击的漏洞,客观上存在中间环节私钥泄露的风险,给一些黑客或者其他团体组织留下可趁之机。第二种情形:随着冷钱包产品越来越多,可能部分不太正规的冷钱包服务商存在“后门”,偷偷复制、留存了客户的私钥。当然,留存私钥并不必然造成用户资产被盗,更多取决于留存私钥是否被内部人员利用以盗取用户资产。


第三类:引入第三方服务的风险。通常,冷钱包服务商会联合一些外部服务商提供特定服务的支持,如Ledger Live嵌入的“购买、出售和加密货币兑换服务”是典型的第三方服务,用户可以轻松地通过网页跳转或者在钱包页面内获得相关服务。从被盗的风险来源和产生方式来看,第三方服务同服务商有所类似,可能存在技术漏洞、留存客户私钥等被盗风险。


不过,引入第三方服务往往需要签订另外的协议内容,主要通过直接并入第三方的用户协议或者在冷钱包服务商自身条款中列明两种方式。因此,用户一旦因引入第三方产生的被盗事件,在责任承担上需要考虑第三方和用户之间的条款,有的未列明情况下,第三方服务风险下冷钱包服务商仍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三、哪些情形,冷钱包服务商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用户资产被盗,冷钱包服务商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用户自身引起的被盗属于冷钱包的免责事项,而其他情形下,冷钱包服务商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冷钱包产品存在技术漏洞

冷钱包通常是以实体产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冷钱包服务商作为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经营者范围内的相关责任。一旦冷钱包产品存在技术漏洞,可能被认定为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易造成消费者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06条,“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对于有技术漏洞的冷钱包,冷钱包内的用户财产很难得到保证,甚至损失巨大。


根据《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第4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消费品的安全负责。消费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具体而言,冷钱包服务商应当通过补充或者修正警示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补救措施,消除冷钱包缺陷或者增加补丁等以降低安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冷钱包产品在用户协议约定“技术漏洞”免责条款,使得用户不能以合同违约请求赔偿损失。不过,冷钱包服务商应当建立消费品缺陷信息的收集核实和分析处理制度,以及时发现技术漏洞予以弥补。


(二)冷钱包经营活动中存在欺诈行为

部分冷钱包服务商存在一定的概率会有“后门”,趁机复制并留存了用户私钥,这一点跟冷钱包技术本身是背离的,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首先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可能涉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另外,冷钱包服务商掌握用户的私钥,若内部存在侵占客户资金,还可能涉嫌刑事责任。具体来说,客户通过冷钱包服务设立的区块链账户,既独立于冷钱包服务商,亦独立于其他客户,完全为客户自己所有和使用,因此不属于挪用"本单位的资金或财物”,在这一前提下,冷钱包服务商侵占客户资金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盗窃罪。


(三)引入第三方服务商的责任

最近几起用户资产被盗案件中,不少用户因为在第三方平台输入私钥,或者钓鱼链接从而错误进行钱包授权,导致资产被盗。为此,冷钱包服务商是否要承担第三方平台内发生的风险,取决于服务商与用户之间对于第三方的条款。


以Ledger Live用户使用协议为例,Ledger明确表示“不对第三方服务的内容、准确性、安全性、可用性、任何性能或未能执行或与使用第三方服务相关的任何问题负责。......您同意自行承担使用第三方服务的风险。在使用第三方服务之前,您有责任查看第三方的条款和政策。”大部分冷钱包服务商使用不同的第三方条款,直接提示用户注意第三方的相关协议以免责,用户经由第三方平台服务的使用下载或取得任何资料,冷钱包服务商并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在未列明情况下,第三方服务风险下冷钱包服务商仍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四、一点感想

作为Web3.0入口级的解决方案,对于冷钱包的创业者来说,不仅要在产品易用性、安全性方面下足功夫,也需要在法律方面多加留意。


区块链没有国界,但用户却有自己的国家。对于创业者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务必了解清楚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区块链冷钱包创业,有哪些法律风险?

数字货币OTC场外交易,是犯罪吗?

数字货币挖矿协议无效,投资款要返还吗?

这帮中国律师,到底想在区块链行业干什么?




如需法律咨询(需付费)

请加下方微信

👇🏻





本文作者


刘红林律师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

公司法律师,关注区块链数字行业


刘红林律师拥有10年法律互联网从业经验,曾担任腾讯战略投资法律科技公司副总裁、某上市公司私募基金法务经理。


刘红林律师擅长处理公司法律实务,包含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股权融资及商事争议解决,尤其擅长从商业模式和法律实务角度针对案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落地方案,为客户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刘红林律师主导发布《法律行业区块链2020年度报告》,参与编写书籍《公司制的黄昏:区块链思维与数字化激励》,担任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项目评选法律顾问,为多个知名区块链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在数字资产合规及争议解决方面有丰富经验。


吕阳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复旦大学法律硕士,曾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法务,具备国家知识产权项目申报经验,在校期间,参与多项区块链相关课题研究。主要业务领域:区块链数字资产、网络犯罪等新兴法律服务。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5年,中国首家专注新经济、深耕区块链行业的精品律师事务所。


曼昆团队成员拥有独特的多元化行业背景,团队成员来自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国家司法机关、互联网科技公司、加密资产机构、区块链行业智库等。


基于对新经济领域的深刻理解、对政策法规的持续关注研究,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曼昆团队善于从商业模式和法律实务的角度,为Web3、区块链、NFT、数字藏品、元宇宙等新经济企业提供商业架构设计、项目投融资、交易筹划、经营合规、复杂民商事争议解决、涉刑风险防控及刑事辩护等综合法律服务。


曼昆总部位于上海市凯德虹口商业中心28楼,立足上海,服务全球。2022年,昆律师事务所与新加坡知名区块链律师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围绕Web3.0合规研究、区块链市场营销、区块链法律人才培养、全球客户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中国、新加坡、迪拜三地的Web3.0创新公司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未来三年,曼昆将在全球主要加密金融城市,通过设立当地办公室、精选当地专业区块链律师团队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全球广度、中国深度的优质法律服务。


点击👇🏻关注

不迷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