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数字藏品涉刑第一案

刘红林 刘红林律师 2022-12-02

中国数字藏品平台上千家,曼昆律师服务过的客户近百家。


在为越来越多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中国,数字藏品平台创业的最大法律风险,从来不是平台资质、知识产权、消费维权、行政处罚,而是涉刑犯罪。


此前,很多数藏平台的创业者来咨询红林律师,在咨询快结束的时候,都会再关心下行业动态,问一句:刘律师,现在有同行被抓进去吗?


潜台词是:在中国,做数字藏品平台,到底有没有刑事法律风险?


我相信很多这个行业的朋友内心都会有个小想法:只要人不进去,真遇上客户投诉的,大不了就退钱,没有多大的事。


通常我的回答是:目前还没有,但不代表不会有。


但从今天开始,这个回答可能要变一变了。


10月24日,某市公安局发稿,某数字藏品平台被公安立案侦查,这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藏品涉刑第一案。


该案所涉数藏平台为曼昆律师事务所客户。基于刑事案件的无罪推定和曼昆对客户隐私的保护,我们对案件部分情况进行脱敏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章仅代表红林律师个人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事项的法律意见。


该数字藏品平台为中部某省份的初创公司,团队十几人,创业至今,发售数字藏品金额超百万,8月份之后,行业遇冷,相关藏品的价格有大幅波动,部分消费者在网络和线下进行投诉维权,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介入后,转交公安部门处理,当地公安成立专案组并对案件进行侦查研判,经过多日工作,跨市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并扣押了办公电脑、各类账册,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办理中。当事人家属经数藏行业朋友推荐,和红林律师取得联系。


该案件是数藏行业里面的第一案,却不会是唯一的案件。很多数藏行业有很多平台的老板会觉得,我卖卖数字藏品,最多是一个无资质经营的行政处罚,或者消费维权退款,怎么就成刑事诈骗了呢?


立场决定观点。数字藏品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兴产物,无论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还是对于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都会有一定的理解障碍,而公安等执法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天然的是一种证实思维,遇到一些新兴的看不懂的,又有人民群众投诉举报的,惯性使然,会先入为主地“认定”某些事项属于违法或犯罪行为。而这可能却只是数藏平台策划或者运营工作人员看来行业常规的“社区宣传”和“赋能玩法”。


不同的解读,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天壤之别。如果是民事纠纷上的欺诈,要承担的是退费或者赔偿。但如果是刑法意义上的诈骗,那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可就严重的多。按照《刑法》及司法实践,一旦被认定为诈骗,根据涉案金额多少,将面临如下法律责任: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数藏平台在经营过程的不当言论和新奇玩法,究竟是虚假宣传,还是认定为诈骗,便决定创业团队要承担截然不同的法律责任。


两者该如何区分?要看数藏平台在销售藏品时,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人心隔肚皮,如何认定是否属于非法占有为目的?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1.事前有没有归还能力。比如数字藏品平台创业之处是否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否实际缴纳,是否有稳定的经营收入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2.事中有没有积极归还或者消极不归回的行为表现。比如在用户账户提现时,按时予以提现;在满足退费的前提下,向用户按约支付退款;平台在宣传过程中赋能的各项权益,是否有真实兑现等。


3.事后对款项收入的使用方式。如数藏平台销售收入,是用于个人的挥霍消费,还是用于公司的正常经营支出;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有转移公司财产或者挪用用户资金的行为。


数藏行业当前千台齐放,泥沙俱下。行业中有真正在做事情的平台,也有想圈一波钱就跑路的平台。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不能因为行业部分从业人员的做法而将整个行业一棍子打死。


对于具体数藏平台经营性质的认定,务必要注意区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犯罪和普通民事纠纷中的欺诈。


创业有风险,数藏行业尤其是。很多数藏行业的创业者,都是年轻的朋友,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法律知识,使得大家对市场过于乐观,又对法律缺乏理解。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因用户维权投诉而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法律风险。


曼昆律师在为近百家数字藏品平台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将数藏平台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嫌的刑事犯罪事项进行总结,如果你们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请务必予以注意。


1.销售数字藏品时,存在销量虚假宣传营造市场热度,比如对外宣称藏品销售1000件,但实际上只销售了100件,其他的都是平台方自行持有或者空投给白名单用户。


2.销售藏品时,向用户承诺享有平台股权收益或者销售分红,但却从未进行兑现。


3.销售数字藏品时,向用户承诺相关实物奖励或者权益奖励,比如赠送名酒、奢侈品或者旅游度假等,但却从未未能兑现。


4.在销售数字藏品过程中,明示或者暗示向用户承诺藏品未来的增值空间,但却未能兑现。


5.销售数字藏品过程中,向用户承诺开通二级交易,鼓励用户通过拉人头的方式进行炒作。


6.除了自营的数藏发售外,开通二级交易市场,通过老鼠仓等人为控制藏品交易数量和市场价格,诱导炒作投资。


如果你也是数藏行业的创业者,希望由专业律师对平台进行涉刑法律风险评估,可添加曼昆律师微信联系。




添加红林律师微信

创业路上,多一位律师朋友




本文作者


刘红林律师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

公司法律师,关注区块链数字行业


刘红林律师拥有10年法律互联网从业经验,曾担任腾讯战略投资法律科技公司副总裁、某上市公司私募基金法务经理。


刘红林律师擅长处理公司法律实务,包含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股权融资及商事争议解决,尤其擅长从商业模式和法律实务角度针对案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落地方案,为客户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刘红林律师主导发布《法律行业区块链2020年度报告》,参与编写书籍《公司制的黄昏:区块链思维与数字化激励》,担任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项目评选法律顾问,为多个知名区块链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在数字资产合规及争议解决方面有丰富经验。





刘红林律师

区块链专题系列文章

     

数字藏品平台,如何应对集体维权?

买数字藏品送分红,是非法集资吗?

实用收藏丨数字藏品平台3大法律风险排查

数藏平台回购藏品,能否涉嫌非法集资?

中本聪、比特币和挖矿丨曼昆区块链

比特币和区块链,是同一个东西吗?丨曼昆区块链手册

真实案例丨数藏创业亏百万,只因这三大坑

数藏平台跑路,卖股换法人真管用?丨曼昆区块链

数藏平台被罚款,要罚多少钱?丨曼昆区块链

数藏平台,要不要办EDI许可证?丨曼昆区块链

数字藏品2.0丨新机遇,新风险

曾经的区块链炒作、行骗,多纯粹。

实用指南丨数字藏品平台,被举报到工商局怎么办?

收购数字藏品平台,特别注意这3点

NFT数字藏品,路在何方?

数字藏品行业,要凉凉了吗?

用户举报数字藏品平台,原因竟然是不炒作?!

经营NFT数字藏品,注意用户实名认证丨曼昆区块链法律实务

经营数字藏品网站,需要哪些资质?

购买NFT数字藏品,能无理由退货吗?

公司购买NFT搞营销,注意这3点

NFT数字藏品平台允许用户交易,违法吗?

元宇宙很远,NFT很近

NFT行业的嫌弃和默契

区块链骗局:稳定割韭菜的「稳定」币

深度解析丨上海高院首例比特币纠纷案

北京法院:比特币挖矿合同无效,8900万收益打水漂

律师评NFT第一案:胖虎打疫苗,还打了场官司来



点击👇🏻关注

不迷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