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47期:什么是“语文”?(之三)

谢小庆 审辩式思维 2022-06-15

 

 

547期:什么是“语文”?(之三)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本公众号曾在第251、252期推出《什么是“语文”》的“之一”和“之二”。这两篇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语文”?今天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简单说,存在4种看法:1.语言和文字;2.语言文字和文学;3.语言文字和文化;4.语言文字和人文。各种不同看法已经争论了65年,至少还会再争论65年。对“语文”存在不同的理解的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助学者。

西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方向的博士生导师靳健教授在20166月出版的《名作欣赏》杂志刊出了长文《是谁长期扰乱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篇文章的矛头所指是一些语文教育的“外行”,包括一些人文学者,一些“高端设计者”。文章批评这些“外行”入主语文课标建设和教科书编写工作,对语文教育妄议和瞎指挥,肆意践踏语文教育的神圣阵地,破坏语文发展道路。

谁扰乱着语文教育?靳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这些“扰乱者”:巢宗祺、温儒敏、钟启泉、钱理群、孙绍振、黄厚江、韩军。巢老师主持制定了教育部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温老师主持制定了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钟老师是于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指导者之一。钱老师和孙老师都是长期关注语文教育的名教授,黄老师和韩老师则是多年站在语文讲台上的语文特级教师。

这种对“扰乱者”的指责仅仅是靳老师的“酒后狂言”或“一家之言”吗?决不是。靳老师的看法代表了相当比例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的看法。靳老师本身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生导师,与靳老师看法接近的还有王策三、査有梁等长年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著名教授。靳老师的看法获得了许多语文特级教师的共鸣和支持。

靳老师的这篇直言不讳的文章,为我关于“何为‘语文’至少还要再争论65年”的判断,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注脚。

《收获》杂志的副主编叶开先生曾长期关注语文教学,不仅发表了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而且出版了专著《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两天前,2016922日,叶先生刊出了新作《语文教育的失败与母语之殇》。叶先生自己说:“这是我全盘反思现行语文教育的最重要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叶先生说,语文课的定名问题至少有八种以上建议:国文、国语、中文、中语、汉文、汉语、华文、华语。他主张将这门发展母语的课程定名为“中文”。

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们可能取得共识吗?不可能!在“语文”概念提出后的60多年中,从来就没有取得过共识。未来,也不可能取得共识。

 

 


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的共识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学校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这是中国教育的“短板”。

不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将对于“语文”的不同理解视为“真理”与“谬误”的分歧,力图用自己的“真理”去批判别人的“谬误”。这种思维方式与他们从小接受的“科学崇拜”的教育有关,与他们在基础教育中形成的唯物的思维范式有关,与深受前苏联影响的“传授科学真理”的传统教育模式有关。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能够理解,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和个人偏好(preference),对“语文”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理解之间的区别不是对(right)错的区别,也不是合理(rational or reasonable)与否的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属于普乐好的(plausible)一项。在一部分人看来属于普乐好的理解,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可能并不属于普乐好的理解。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能够理解,世上并没有客观的“真理”,只有主观的“真理”。世上并没有众人的“真理”,只有个人的“真理”。他们接受多种价值并存的可能性,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同时,也能包容别人的“真理”。他们理解,对“语文”存在不同的理解的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的助学者,都可能对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语文老师和语文研究者不轻易相信“专家”、“权威”的看法,他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进行思考,不懈质疑。他会想,专家和权威们这样认为,我自己应该怎样看?他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和理性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这是一个审问、慎思、明辨、决断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就是审辩式思维。他并非一概地拒绝和反对专家和权威的意见,而是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接受或者拒绝专家或权威的看法。

在经过审辩之后,他会坚定地、勇敢地、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虽千万人吾往矣”。同时,他理解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看法,也不一定是可以完全讲清楚道理的看法,只是个人的普乐好看法。因此,他不仅仅质疑他人,也质疑自己,他会“双向质疑”。正是由于质疑自己,他才会包容异见。他会想到,别人可能是错的,我自己也可能是错的。

最重要的,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是“口头革命派”,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行动者,而是力行担责。面对复杂、艰难的选择,他会勇敢地、果断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付诸行动,并坦然地面对自己行动的后果,承担自己的责任。

 

*************************

 

扫描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开始测试《初中生思维品质测试》


 

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网址开始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om/home/ct/14527.html

还可以通过下面的网址试做《小学生思维品质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om/home/ct/8341.html

或通过下面的网址试做《成人思维品质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n/home/ct/13551.html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建议、感想,您可以通过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告诉我们。

这里可以找到本号以往推出的文章:

如果哪位网友对某个题目感兴趣,可以在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中以“001”、“011”或“123”的格式回复相应的期号,我将向您发送您需要的一期。例如,如果您对第1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001”;如果您对第11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011”;如果您对第113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113”。

怎样为孩子的审辩式思维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