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年前的社交名“园”,如今还在刷屏朋友圈

Madamefigaro MadameFigaro 2023-01-04


从繁华的上海南京西路拐进茂名北路,人来人往的丰盛里对面,沿街伫立着一排石库门建筑群。这里不时有经过的路人驻足观看,或是举起手机拍照合影——为的是留下眼前“海上第一名园”的风采。


如果你稍稍关心这座城市的吃喝玩乐新动向,肯定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张园重修完毕,新颜面世的消息。迪奥、古驰、路易威登、江诗丹顿、宝格丽香氛等国际大牌的入驻,以及一些热门特色品牌的“首店”“首秀”,让它成为社交媒体上受到热议的一颗亮眼新星。



12月的上海,气温几度降至冰点,张园的人气却持续升温。前来“打卡”的人们横跨全年龄段,有人在其中觅得当季的时尚单品,有人在艺术展览中自得其乐,还有人只是想回到自己多年前居住的地方,感受那一份沧海桑田。


种种回忆和勃发的新事物,百年来在这里交织碰撞。张园的魅力始于此,也和这座城市一样,永远富有生命力。

走在目前开张的张园西区,几乎每个大牌都在这里举办独具特色的活动。


迪奥在一幢经过修缮的三层洋房中,开了限时精品店。并且在门口的广场上竖起一座名为“无限梦境”的艺术装置。除了能逛店欣赏新系列,还能在二层的CAFÉ DIOR中小憩片刻。



不久前曾在米兰家居展上亮相的“迪奥小姐”MISS DIOR椭圆背椅,也趁着限时店的开幕首次登陆中国。它是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的得意之作,陈列在三楼的DIOR BY STRACK展览空间中。



高人气的香氛品牌DIPTYQUE,坐落在张园西区的安静一隅。他们邀请了材质艺术家汪纯一,以贯穿DIPTYQUE品牌的4种材质:蜡液、陶土、玻璃、布料为灵感,融进品牌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布置出精致、随性又富有美感的《材质的独白》展览,让人流连忘返。


↑上滑更多活动现场


被Instagram博主们带红的新奢品牌BY FAR,在张园开了亚洲首家旗舰店,并且带来了全新的可穿戴香氛“白日梦”系列香氛。店里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更像是一个集艺术与展示为一体的“生活方式”店铺。



腕表品牌江诗丹顿,更是在西区16号楼揭幕了他们在中国规模最大的沉浸式体验空间——Maison 1755 时间艺术「家」。展示标志系列的表款,精湛的高级制表艺术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每两个月都会轮换展示不同的罕见古董表,非常值得打卡。整栋建筑内还设置多个不同的艺术单元,在玩趣中体会制表工艺的独特魅力。


↑上滑更多活动现场


从百年前上海市民的“新鲜事发生地”,再到如今以更高阶的姿态亮相,张园的业态虽有不同,但一脉相承的精神其实没有变,那就是:成为这座城市里人人可步入的公共空间,同时在艺术、时尚领域,带来与国际同步的新鲜资讯。


在一部分店铺的设置中,不难感受到这种“传承”。譬如生活方式品牌而意RE在张园的这间店铺,就做成了“自行车博物馆”的主题,既与当下流行的骑行文化相契合,也呼应着张园曾见证过上海第一辆自行车试骑的历史。


对于许多人来说,咖啡文化可谓是上海的一张名片,此前曾掀起排队热潮的蓝瓶咖啡,便将中国内地的第三家门店选址于此。


在规划装修时,特意将室内也做成了原有的旧式砖墙样式,圆桌旁摆放着旧式的高脚板凳。不光有咖啡售卖,还推出了张园限定的“葱油华夫”。中外街头小吃的碰撞,赚得满满话题度。


在上海静安置业集团的规划中,未来张园东区将会改建为精品酒店、公寓及创意办公场所;南北区域分别会开设文化演艺中心、美术馆等文艺场馆。在整个张园的地块内,还将设置多处公共活动空间,仿佛还原它百余年前的繁华。

1882年,在沪做生意的无锡商人张叔和从当时的和记洋行经理格龙处买下一块园林,将其几度扩建改造后,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并命名为“张氏味莼园”。这便是张园的前身。


根据张叔和在《张氏味莼园后记》中的描述,晚清时期的上海,租界繁多,但很多精致时髦的公园不允许华人入内游览。他身为民族商人,毅然将张园开放并广而告之,只象征性收取一点门票钱,为当时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商业中心”,也成为晚清时期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


当时的上海百姓,以去张园吃饭、玩乐为时髦,这里时常举办惊险运动、娱乐茶会,第一盏公共电灯在此点亮,第一个室外照相馆等数个城中“第一”在此登场。当时在张园发生的新鲜事,必成为时下流行,登上报纸头条,为一代上海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记忆。



1919年之后,张园因为经营不善,被转手出售并逐渐改建成为28条里弄住宅。建国后大部分被收归为公有住房,直至2018年开始征收。如今的张园,坐落于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毗邻老牌步行街吴江路。地理位置可谓绝佳。同时这里还地处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虽然周边极其现代化,却依然“修旧如旧”,走在其中仿佛能感受到百年前海派石库门的优雅腔调。


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进博会上,路威酩轩(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在“新联结”对话中,对张园的褒奖不绝于耳。吴越从小在张园附近长大,他表示张园最触动自己的地方,是如今历经140年后“重生”背后的“城市更新”。



早年间上海的城市改造,往往以拆旧建新为主。到后来虽然维护修缮了很多历史建筑,如大世界、外滩源等,但实际的运营并没有全方位地赋予老建筑以新的生命力。而张园不同。这里在还未动工修建时,就已经联系了运营者和可能入驻的品牌方,了解实际使用需求,倾听不同行业领域的声音。并由专业的运营团队在了解了老建筑的实际情况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讨论。吴越所在的路威酩轩集团,也是从那时起决定将旗下的品牌选址入驻,让这里不仅是冷冰冰的“老建筑改造”,更是要为周边的街区带来温度。



早在张园之前,上海另一个“石库门里弄变商业区”的知名成功例子是新天地。作为上海的地标建筑之一,它让来往的世界游客们赞不绝口,也成为本世纪初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模版。


有了新天地“珠玉在前”,张园在20多年后面对的是网购经济无比发达,年轻人对于线上购物极其依赖的现状,如何吸引更多人来这里“逛街”,难度无疑要上一个台阶。



首先,目前张园入驻的品牌如迪奥、古驰等,在不远处的恒隆广场等传统商场也有售卖。张园的店铺显然更突出了“可逛性”。走在石库门的街区,时常让人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少了大商场中明亮耀眼的灯光带来的华丽氛围,现代设计的品牌Logo与老建筑的风格相融合,门店的设计和产品都具有先锋度。


其次,以历史底蕴作为招牌,吸引更多年轻人在“打卡”的同时,了解这一街区的过去。且目前张园西区还未入驻品牌的空间,会根据市民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调整,更加增添了逛实体店的体验,和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退一万步来说,品牌在这里开店,更多时候并不是以卖出多少东西作为目标,而是把它作为“形象店”一样的存在。张园本身自带的流量和话题度,自然会吸引更多人亲身到店,感受品牌的风格和文化。


随着新一年来到,更多店铺的进驻,张园又将重现百年前的热闹繁华,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



出品PRESENTED      

监制PRODUCER

撰文WRITER

设计DESIGN

图片IMAGES

Madame Figaro

Foggy园长

小石

Yuan

品牌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