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洋:奇迹,不只是别人的故事

刘洋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奇迹,不只是别人的故事
原创|刘洋
来源|旺苍新教育

“相信梦想,你永远比你想象中更勇敢,相信奇迹,每个人都有飞翔的权利……”



这是玖月奇迹的《相信梦想》,也是我们“不一般”班级的班歌。喜欢这首歌,先是因为它旋律动听、歌词励志;现在更喜欢这首歌,因为它背后有一个叫“不一般”班级的成长故事,有两个孩子创造奇迹的故事。

手头上有两张照片,一张是2018年9月开学第一天我在教室里拍的。照片中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熙,另一个叫森。那时他们的着装、发型都比同龄人“时尚”,眼神里透出的是一种桀骜不驯。他们有个特殊的名字:难教儿童。三年后,我又为他俩拍下了第二张照片,照片里出现的是两个健康、阳光的青春少年。


2021年5月,森被旺苍中学提前批次录取;熙被东城中学提前批次录取。于是,他们有了新的名字:优秀少年。

两个曾经的难教儿童,是如何实现完美蜕变,创造奇迹的?话还得从遇见新教育说起。

遇 见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也是一次必须相逢的缘分。四年前,旺苍与新教育彼此有幸遇见。紧接着,我们学校全体教师与《新教育》这本书相遇了。从此,在践行新教育的路上,《新教育》这本书成了我的指路明灯。

2018年8月,作为 “种子教师”的我到海门参观学习,殷卫娟老师的一场报告唤醒了我再次当班主任的勇气,我也愿意用心、用情《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同年9月,我幸运地与我的“新教育孩子”相遇了。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了我们的班训;“新教育实验道德人格图谱”成了我们的“游戏规则”。

2019年春,我与新网师相遇了。新网师为我的工作、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新网师更是让我享受到了头脑日渐丰盈的过程,品尝了到教育的芬芳。


行 动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平庸的老师,很可能是教了一年书,重复了三十年,重复了一辈子。”朱老师还说:“师生共写随笔”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教师和学生生活得更精彩。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老师”,不再让枯燥无味的教育生活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也为了不让那些闪光的日子悄悄溜走,我决定与“新教育孩子”一起在共写中成长。

我坚信,行动就有收获。

共写随笔的第一天,我带头先写了一篇名为《我为什么要写随笔》的小文章分享给全班,就是想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让孩子们学会慢慢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

我深知,坚持书写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无需提醒的自觉”是需要时间的。

共写随笔的第一学期,我用如下方法扶着孩子们平稳上路:首先,我允许写一句话的随笔;其次,我会不定时地无意翻翻孩子们的随笔本;第三,每周末,我还会细读每个孩子的随笔,并用文字和他们对话;第四,经小作者同意,择优的随笔由我朗读给全班孩子。在这样的“宽松政策”和“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的原则下,孩子们乐意地、积极地行动起来。 

当学校组织了大型的《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的励志演讲后,有孩子说他流泪了;受到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的孩子说她长大后要把这份沉甸甸的爱传递下去;有个内向的女孩在随笔中告诉我:刘老师,就让不善言语表达的我以这样的方式和你对话吧!


坚 持
 
第一学期,虽然我允许孩子们可以写一句话的随笔,虽然我会不定时无意翻翻大家的随笔本,可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总有一个人,一学期下来,连个随笔本都没有;有一半的孩子记流水账般从“起床”写到“睡觉”。

但我坚信,坚持就有奇迹。

2019年春季,在孩子们个人随笔没停止书写的情况下,我又从书中复制了一个可操作的方法到班级:撰写《班级日志》。我与孩子们的“约法两章”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累起来的。

撰写《班级日志》的初衷,仅仅是想留住一份回忆。所以,我的“第一章法”是:真实记录下在校每一天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

当看到森在《班级日志》中写道:今天该我写《班级日志》了,我一定要拿出自己写字、写作的最好水平来对待这神圣的属于我书写的一页。

我发现,这本《班级日志》对我、对学生有了新的含义。于是,“第二章法”出台:第二天的班会课前,前一天书写的孩子要到讲台上把自己所写的班级日志读给大家听,同时,每天有一个同学对该孩子的随笔进行现场点评。这样,每个孩子不仅都有上台锻炼的机会,每个孩子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反方向、反角色思考的机会,而且,经孩子自己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后起到了老师、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这样,从“书写”到“分享”,再到“点评”,我陪孩子们一天一天坚持着。哇,有一天,“奇迹”真的出现了:熙居然写了第一篇个人随笔,虽然他写的是班上同学放屁的事情。而后,轮到熙写班级日志时,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分享的过程中,原本沉默不语的他,处处透着幽默,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是的,个人随笔、班级日志,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变化。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那个内向女孩吗?三年后,女孩考上了旺苍中学的直播班。她在随笔中曾这样说过:三年里,刘老师坚持和我们一起写作,我从一个怕写作的人变成了一个敢写的人。我发现自己变了,我不再是原来那个和老师说话都胆怯的小女孩,竟能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

编 织
 
用共写编织生命,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行动,还应该有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家长的互相编织。童喜喜老师不是强调过:“师生共写随笔”要以全员为方向、以点亮生命为宗旨吗?
 
1、互写家书,亲情的传递

初一结束时,我成功召开了一次名为《家书传真情》的家长会。那天的家长会上,当孩子们双手奉上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时,到会的家长都被感动得落泪了。

那天,给熙开家长会的是他的外婆,遗憾的是我没能帮外婆要到外孙的“心里话”(熙的妈妈在微信中告诉过我,因为大人的离异,孩子连“妈”都不会叫她一声)。幸好,熙的妈妈按我的建议,身在异乡的她给儿子写了一封致歉信。熙妈妈写了四大篇,好像好多年无处诉说的话全都倾洒在这几张薄薄的纸页上。她从熙出生一直写到孩子上初中,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疼爱和牵挂,还有背井离乡的无奈。


家长会上,我代读了一些父母的致歉信,融入感情的文字惹得孩子和家长又一次落泪了。而熙妈妈的这封信我只敢单独读给熙听。读完信,我俯身只问了熙两句话:

“现在能理解妈妈了吗?”他点点头。

“还恨妈妈吗?”他摇摇头。

 那时,我也不知这“一点头”、“一摇头”是真还是假,也不敢保证熙会不会叫他妈妈一声“妈”,但我对孩子充满了“绝对的信任”。
 
2、现代工具,沟通的桥梁
 
微信、QQ架起了我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

2020年6月3日,当森的妈妈看到我个人公众号中记录森的《螺旋变化》一文时,她先是感谢我,而后是恳请我:“刘老师,千万不要放弃他们呀,因为我们大人已经管不住他们了。”

如果只看高傲、倔强、屡屡犯错的森,我真想放弃对他的管教,可我又不忍心看到家长的束手无策。《螺旋变化》就是我对森失望之后的又一次希望。幸好,孩子冷静后都会在QQ上用文字反思自己并请求我的原谅。我对森也一直保持着“绝对的信任”。

在一次班长竞职演讲中,森写下了足以让我感动后半生的话:“军人在战场上需要的是一个足够信任的人,一个敢把后背交给他的人。我很感谢刘老师能够信任我,愿意把她的后背交给我。”  

互相信任的结果是熙和森都遇到了“良人”,成绩步步高升。森,不再倔强,沉着、稳重了许多;熙,不再沉默,自信、开朗了许多。最后,他们都得到了“额外的奖赏”——考上了县城自己理想的高中学校。

相约“红城绿谷”,聆听幸福花开
殷才昌:构建“绿水青山”的“教育生态”
殷才昌:脚踏“双减”实地,擦亮教育“星空”
向荣贵:用行动引领校长和师生共读
秦梦:深深爱,缓缓说——与你同在的时光更有意义



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生命叙事——生命的姿态与精神的出路
新教育的年度生命叙事意味着什么?——找到你自己,唱出你的生命之歌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