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国勤:做永远的追“新”族——用智慧耕耘新教育

张国勤 擦星人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做永远的追“新”族!
作者|擦星人 守望者
来源|新教育研究院
              
200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张国勤,已经在乡村小学任教十多年了。一位领导戏称他是“年轻的老革命”。“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他被任命为校长。

这是一所村小,受制于师资年龄结构偏老,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活力:受制于优质生源流失,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很大;受制于家庭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学生成长的环境缺乏协调性。


也就在这时,张国勤与新教育美丽相遇了。

2001年,姜堰成了新教育首批实验区,在新教育的引领下,张国勤与他的伙伴们跟随着新教育的脚步拾级而上,将一所进退尴尬的村小办成了全市闻名的示范完小。“所幸遇到了新教育”张国勤校长后来回忆这段村小经历时由衷感叹。

后来,张国勤先后出任行知实验小学校长、白米中心小学校长,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对新教育的真情始终不改。在他的心里总有一股“向新力”,牵引着他朝向“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梦想,一路向前。
   

突破瓶颈:新教育让学校走进发展新天地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乡村学校发展进入高原期。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张国勤以新教育思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进而在看似“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希望。

教师因为整体年龄偏大缺乏向上的动力怎么办?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怎么办?作为校长,张国勤做了这样两件事:
   
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为师生积聚生命成长的能量。在师生中继续开展了“阅读星际穿越”活动以及画笔下阅读。“星际阅读穿越”激发“我要读”的兴趣,“画笔下阅读”增强“我能读”的自信。与此同时,强化了班级图书角建设,通过班级图书角设计评比,努力为师生营造“我爱读”的环境。

以完美办公室与完美教室的创建为载体,为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完美办公室创建以“高峰教师”评比为牵引,一月一评,并及时在办公室展出获评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每一间办公室都洋溢着教师的成就感。完美教室的创建以“星光灿烂好少年”评比为牵引,从“星光积分榜”,到“每周之星展示窗”,教室印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书香校园建设为师生注入了成长之“精神”,完美系列评比为师生注入了成长之“气”,在新教育的“精气神”的观照下,乡村小学如一棵老树,又焕发出生命芳华。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两极,家校配合默契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与保障。但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学生家庭大多文化素养偏低,无法胜任起为孩子提供优良家庭成长环境的重任。如何提高家教育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张校长抓住了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引领。 依循新教育家校共育的思路,成立新父母学校,为父母及爷爷奶奶提供直接的家教辅导,培训的内容覆盖了包括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兴趣激发等十多个方面。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 以创新的思路,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新途径、新模式。采取了三项措施:其一,开展“十佳家庭”评选,引领家长们加强学习,改善学生家庭成长环境,争做合格家长、优秀家长。其二,成立“家庭共同体”,几个家庭自愿组合,形成合作互助的家庭共同体,发挥具有较高家教水平家庭的骨干作用,在提高家教整体品位的同时,通过家庭共同体活动,为孩子们拓展人际交流的空间。其三,建立家校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家校之间的协调同步。
    
新教育行动,让老师、学生、家长冲破了发展的隐形天花板,走进了成长新天地。

  
 “五色童画”:卓越课程研发达到新高度
   
张国勤深知全面推进新教育实验,落实新教育十大行动,必须有抓手。以什么做抓手?他认为课程是最好的抓手,于是从完美系列创建活动,到每月一事、书香校园建设,每一项活动的推进都依托课程——通过课程的研发促进新教育实验落地生根。然而在实践中他发现这样的努力虽然也颇见成效,但仍有提升的空间;这样的课程,因其过于碎片化而不易形成合力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这些课程的统整?
    
张国勤充分发挥了本校童画教育的优势,以童画串起一枚枚课程珍珠,让教育活动融成有机整体,进而像生活一样自然,形成了校本特色的新教育卓越课程——五色大童画课程。在“童画融合课程”先期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十大卓越课程,并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他与同伴们将童画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不仅从“技”层面上理解童画,更从“道”层面上把握童画——童画的多彩以及勃发的活力应该在孩子的生命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要将童画画在孩子的生命里。于是五彩大童画课程的架构形成了,它统整了红色(活力)课程(包括瑜伽、绳采飞扬、 金星吉尼斯等子课程),绿色(成长)课程(包括研学旅行、 少年商学院 、 配图作文、画笔下阅读 、 阅读星际穿越 、创意服装设计 、美瞳摄影 、水墨游戏 、秸秆画 、陶艺、糖画 、蜂润童心、 美瞳文学社等子课程),黄色(温馨)课程(包括周周生日庆、梦想长廊等子课程),蓝色(自律)课程(包括 《自主跟进教育手册》、《星光灿烂 好少年》等子课程),白色(纯洁)(包括童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童画意象师韵 、童画家校路上风景图、童画美好姜堰、童画千善图、童画《小学生守则》等子课程)等五色课程,让课程涂抹出孩子们亮丽的生命底色。

张国勤与同事们用童画将各种课程横向相融,纵向连贯,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生活更趋幸福、完整。

他笃信:当课程真正成为孩子理解世界的工具,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才会更充盈幸福。


融入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获得新活力
    
张国勤常说:“任何一种创新只有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可以持久地生存,当孩子们勇于重视当下的创造,边创边成长,才会创造美好未来。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新教育只有融入了日常的教育生活,才能似水长流,教育生活才会因之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推进新教育,张国勤致力于将新教育融入了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书香校园建设与泰州市大阅读合二为一,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效果。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共育与泰州市教育推进的素质教育5+2工程的家校共育合二为一,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新教育“聆听窗外声音”与姜堰区教育局倡导的“研学旅行”合二为一,组织学生走进雕花楼,访古探幽;走进天德湖,亲近大自然;走进江苏雏鹰国防教育基地,体验军营生活的魅力。新教育的卓越课程开发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建设合二为一,开发校本课程三十五门。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建设与姜堰区推进的学共体课堂建设合二为一,与他自己主持的江苏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乡村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实践研究”合二为一,引发课堂革命。新教育的“构建数码社区”与“梦想课堂”建设合二为一,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


以新教育行动突破面临的教育困境,以五色大童画课程将卓越课程建设推向新高度,让新教育融入生活。二十多年来,张国勤在新教育星空下,快乐地行走,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演绎了一首音韵曼妙的“新”之声:他先后主持全国新教育课题2个、江苏省规划课题4个、泰州市7个,学校先后获全国、省级课程项目基地、省内涵发展项目4个;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个人、全国新教育智慧校长提名奖、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校长、泰州市名校长、泰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泰州市品德学科带头人等。先后兼任泰州市品德学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泰州市品德学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姜堰区品德学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陶研会小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先后在《江苏教育》、《教育家》、《语文建设》、《教学与研究》、《德育报》、《中国少年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家教周报》等发表经验文章40多篇。2013和2015年,他所在的行知实验小学先后举办了姜堰区完美教室建设、泰州市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场会,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017年与2019年,他所在的白米中心小学作为全国新教育姜堰开放周以及新教育年会的活动现场,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同仁的一致好评。朱永新教授亲临指导后,在微博、快手平台上连续三发文章,对张国勤以及同仁的新教育行动基于高度评价。
   
虽然成绩是喜人的,但是张国勤并不满足,他要在新教育路上不断走下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做永远的追新族!” 


用智慧耕耘新教育
作者|张国勤
泰州市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校长
来源|江苏教育报·新教育专刊

我是一名小学品德老师,又是一名乡村小学校长。30多年来,我用坚守与坚持,扎根乡村小学,潜心乡村教育,为乡村小学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不懈努力。在任校长期间,积极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朱永新先生教育思想,凭借自己执着追求和智慧思考,尝试了一个个创新教育举措,研发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缔造了一间间完美教室,构筑了一节节理想课堂,留住了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教师,让乡村小学师生教育生活不乡土,不枯燥,变得更加充实,更具活力。

让勤奋努力成就美丽自我   

我曾经担任十五年班主任,先后任教小学毕业班语文、小学中高年级品德课二十多年。一直坚持在农村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勤恳、踏实模范履行岗位职责,敬业爱生,任劳任怨。坚持教学研究,求实创新,勇于奉献,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所在学区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个人、全国新教育智慧校长提名奖、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校长、泰州市名校长、泰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泰州市品德学科带头人等。现兼任泰州市品德学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泰州市品德学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姜堰区品德学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陶研会小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2000年9月,我就加入到新教育实验,先后参与“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发生式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先后在《江苏教育》《德育报》《中国少年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家教周报》《泰州日报》等发表经验文章40多篇。2013和2015年,我所在的行知实验小学先后举办了姜堰区完美教室、校园文化创建的现场会,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017年,我所在的白米中心小学承办了全国新教育姜堰开放周的活动现场,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同仁的一致好评。2016年以来,我主持研发的童画融合课程先后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卓越课程”“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还涌现出一名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三名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两名上海真爱梦想种子教师。

让卓越课程成为师生成长的最好礼物  

我始终把研发校本课程作为促进学校文化发展和师生精神生长的重点工程。仅去年下半年,我在所调任的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就带领全体老师研发了“蜜蜂小达人”、“星际阅读穿越”“少年商学院”、“多肉蔬菜世界”、“梦想大道”、“愿望之树”、“金星吉尼斯”等校本课程,其中童画融合课程已经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我校童画融合课程内容的选择能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参与研究的老师们总是在理性思辩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不断创新发展。其中“童画与读写”、“童画价值观”分别得到《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的特别推介,并在本地区学校得到有效的推广,同时也多次迎来了外地区教育代表团的考察。我们还借力“童画千善图”“童画每月一事”来涵养高尚情怀,陶铸良好习惯,践行美德善举,让童画润泽学生美好心灵。应该说,该课程极具研发和实施价值,不仅成就我校师生发展,也助推了学校艺术品牌。

作为校长,全力支持童画融合课程的研发、建设和不断丰富,并把该课程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柱项目和拳头品牌。能够组织和动员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引导教师勤于阅读、写作、描绘,厚实教师自身文艺素养。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研究项目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支大力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擦亮品牌。在课程创新上,能与研究团队的老师们多次交流、思辩,谋划出更多的卓有成效的微创新案例,以助推课程的蓬勃发展。在教师培训上,优先安排童画工作室以及课题研究组的老师们外出学习培训,让老师们学到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想方设法为研究团队的老师们搭建平台,多给老师们上研究课的机会。同时邀请专家来校现场指导。在经费使用上,无论是绘画用具的购买、校本教材的编印,还是作品的布展和参赛,均给予大力支持。自身能积极潜心研究,撰写的专题论文刊登在《教育家》等杂志上。

让家校共育奏响和谐教育的最强音符  

学生品德的提高离不开家庭教育。每学期,我都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为教师、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并积极思考家教新方法,用各种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留守儿童,关心学生身心发展。2007年指导留守儿童参与《半月谈》杂志“留守儿童教育讨论”,并在该刊连续发表多篇指导的学生文章。我校的家教经验在全市家庭教育会上交流,本人被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聘为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专家咨询团成员”。《乘着阅读飞翔》、《重视对孩子表现欲的引导》等文章在《中国少年报》等刊物上发表。目前,每个年级均成立了家委会,定期召开家校共育研讨会,有效解决了学校教育难题和家庭教育困惑。“家长进课堂”“家长义工”“亲子共读共写”等系列活动,不仅让家长知晓学校教育的要求,还有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来,让学校教育更民主,更阳光。

让生活教育焕发学生生命活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为此,品德课的课堂必须要探索课堂与生活、与活动、与实践的结合,必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调动孩子现实生活经验,拨动课堂的生活琴弦。我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文本中的生活情素,通过感悟文本,体验生活,努力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焕发品德课堂的生命活力,从而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深入探究,进一步理解了生活、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学会生活的同时提高了道德认识,实现了生活、道德的共同发展。我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章《在“生活教育”实践中积淀校园文化》、《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走进德育的人性天地》、《根植于生活 育德于行动》等发表在《校长》、《教育周刊》、《魅力中国(教育版)》、《家教周报》等刊物。

让“真”教育打动孩子心灵

工作以来,我一直实践着活动育人,行动育人的品德育人思想,努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享受到教育的自由与幸福,在行动中感受教育的美丽与崇高,坚持用真教育去打动孩子,通过生活与品德课堂的有机结合,追求着人文化,情意化,情智化的人本和谐发展理念,践行着陶行知的“民主平等”、“教学做合一”思想和“博爱”思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为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打下坚实基础。学校教育总是力图改变教育中人的生存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自我,生动活泼的成长,实现学校教育从唯知识向生命发展的回归。只有真的、生活的、能引起孩子积极共鸣的教育,才能打动孩子,影响孩子,从而教育和培养孩子,多年来,我的品德教学活动坚持求真,让孩子们在生活与课堂的互动中求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小学德育行走方式的几点探索》 等有关论文在《江苏教育》、《德育报》、《青年教师学报》等刊物发表介绍。

让教师素质在行动培训研究中真实提高 

一支高素质的品德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品德的学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注意对品德教师的积极指导培养,进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师德。组织他们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我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经常和青年教师一起研究,促其成长,年轻教师成熟很快,大多数成为业务骨干,一些教师在市级崭露头角,肖桂平、吕小云、朱桂云的品德课获姜堰市、泰州市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徐俊杰的美术课获省、泰州市一、二等奖。我的体会文章《农村教师培训新路》、《送教到村小 携手共提高》、《带着“我”去研究》等文章发表在《江苏教育》、《江苏教工》、《校长》等刊物。

让学校在学陶师陶中彰显特色  

为了加强品德课堂的研究,我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努力把自己的品德课堂变成生活的、趣味的、自辨自悟的舞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多次在市内进行专题讲座或上公开课,得到了同行、领导的认可,推动了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校品德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一定贡献,彰显了学校特色。学校以学陶师陶为先导,秉承陶行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文化内涵;信奉“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做向成功,做着成长”的行动理念;围绕“走行知之路,办特色学校,塑专长教师,育个性学生”的办学目标,走“科研为先,质量为本、文化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活化教育资源,实施班本课程建设,通过“缔造完美教室”铸造班级精神文化,深入开展“生活发生式”智慧学生培养的实践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教师发表研究文章600多篇,学校连续十多年获姜堰区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优级奖。学校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校社团建设红红火火,“小陶子”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社员发表习作600多篇,小提琴“爱乐团”获全国推新人大赛泰州区一等奖。跆拳道运动队在“农行杯”中韩精英赛中获团体品势组冠军。学生体、艺特长充分张扬,四十多名学生获省市“四好少年”, 200多人省市获等级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泰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陶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泰州市管理标准示范校”“ 江苏省平安校园” “江苏省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先进学校”“泰州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等。

回首自己的新教育之路,我总是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在这块新天地里辛勤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我愿朝着明亮那方,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做一名让乡村校园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校长!

新教育榜样教师生命叙事集锦——以行动书写,用生命言说:新教育是由无数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人文之火温暖幸福家园——新教育实验第十九届研讨会《姜堰宣言》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