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水涛:“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乌龙潭 Author 叶水涛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接近优秀的人,就像接近光一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原创|叶水涛 
来源|乌龙潭 

倘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背离,学校所提倡的是家长不认可的,学校所要求的恰恰是家庭所阻拦的,那么,“双减”的所有美好设想都会落空。


新教育实验在家校共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它所施行的策略,所探索的路径,对于改革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拓了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学术新天地,最为直接的是为“双减”的切实推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榜样。——叶水涛 



“双减”难度最大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匹配,家长对“双减”的接受程度,决定着“双减”的效度,乃至成败。如果家长从一开始就配合学校教育,教育观念端正,着眼点不在考多少分,而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地成长,旨在让孩子过一种幸福的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有完善的人格建构,能够生动活泼、身心健康地发展和成长着,这样的家长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就不会把孩子一会送到这个培训机构,一会送到那培训机构,让孩子疲于奔命。

“双减”深入有效地推行,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困难的,便是转变家长的观念。如果家长的观念不转变,“双减”的持续深入进行会举步维艰。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朱永新教授多次提到,他最看重和最寄以希望的就是家校共育。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匹配,家长和教师高度一致,相互协调,教育才是有希望的,“双减”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否则,学校教育孤军奋战,家庭教育背道而驰,这样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学校教育如果不能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是高品质的,因而是没有出路的。

倘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背离,学校所提倡的是家长不认可的,学校所要求的恰恰是家庭所阻拦的,那么,“双减”的所有美好设想都会落空。素质教育推行最大的困难、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是教育理念的冲突。如果家长跟老师能想到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培育学生,佐助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培养学生的德性修养和健康心理。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共育在江苏徐州风生水起,特别是在徐州的新沂,作为教育局长的王学伦功不可没。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局长,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局长。他任职的几年,新沂教育从在徐州市排名最后,一跃成为徐州市最好的教育区域。新教育实验有力地助推了这一转变,家校共育,教师与家长携手,带来区域教育面貌的巨大改变,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

“双减”,“减”是主要的,但“减”不是目标;“减”是为了增,增就是要增效,要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师生及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方面,徐州市是很好的典范。家校关系为什么和谐,教育生态为什么良好,教育质量为什么大幅提升,这与新教育实验的推进关系很大,做得尤其出色的是新父母学堂。徐州的新父母大讲堂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网上有数千万的点击率,在全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石启红局长主政徐州教育,这几年大力推行新教育实验,使整个徐州的教育面貌、教育质量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最近一段时间,徐州的新父母学堂、家校融合育人的经验,不断见诸江苏的主流媒体,社会反响很热烈,导向性非常好,促进了“双减”在徐州市的积极推进。参加过徐州新父母大讲堂的几次活动,我所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切,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接受,这二者其实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不要过分地低估家长,以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好,发展得好,是要他们成为人上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其实也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懂事,孝敬父母,热爱祖国,身心健康;期望他们爱学习,会创造性,人格完善,倒也不是一门心思要孩子考得好。但这些做父母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心理没有专业了解,所以不免具有盲目性,容易受到培训机构的蛊惑,因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家校合作的关键是“各美其美”
江苏徐州|石启红:秉持“加减”之道  朝向幸福完整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是有所分工的。学校教育主在知识教学,系统知识的教学,这是学校教育的强项。当然,学校教育宗旨在育人,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些应该放在首要地位,但这是伴随着知识教学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

家庭教育则是随机的教育,重在人格的培育,以及审美情趣方面的影响,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获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她的著作被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购买版权以后在全球发行,这在我们中小学老师中是唯一的。

李老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她终身记住母亲说的几句话。因父亲去世比较早,母亲独自把她抚养大,孤儿寡母的日子非常窘迫,但母亲跟她说:“孩子,我们家是穷人,但穷人要有志气,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座金山,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要。”她还跟李吉林说:“上等之人自成人,中等之人学成人,下等之人打死也不成人。”李老师说:“我一直记住母亲的话,再怎么差,我也不是下等之人,不是那种打死不能成人的。我要学习,一定要好好学习。”李吉林老师一生勤奋学习,80多岁还在研究儿童,撰写教育论文,一辈子写了28本书,光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就发了14篇文章。《教育研究》是权威杂志,有的教授一辈子也不能在上面发一篇文章,一个小学老师居然能发这么多篇文章。她教的小学生,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能在《人民日报》刊发,而且登了整整一版。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有学校教育的作用,也有家庭教育的作用,母亲对她的影响。

李吉林成长的五点启示——走进情景教育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就接受学校教育而言,李吉林老师只有中师学历,学历水准并不高,但母亲的几句话指导了她一辈子。看来,教好孩子的前提,关键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新教育实验特别强调家校共育,这是把基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追求,教育理想的实现,都奠定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教育,如果只有学校教育,那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善的。新教育实验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了桥梁,引导学生父母配合学校教育,同样投身于基础教育的改革,而学校和老师则有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使它更为专业和完善,更能体现党和国家的育人方针。新教育实验在家校共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它所施行的策略,所探索的路径,对于改革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拓了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学术新天地,最为直接的是为“双减”的切实推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榜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一直在行动——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朱永新:教育的活力从哪里来?——教育最该减的是这些!

李镇西:给孩子减负的前提是教师的解放

卢志文:在复杂的取舍中寻找新的平衡,重塑面向未来的教与学

袁卫星:落实“双减”,我把作业和考试变了样

殷才昌:脚踏“双减”实地,擦亮教育“星空”

林忠玲:“双减”落地,需要社会“三个回归”

朱雪晴: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

刘恩樵:“双减”能否减去基础教育之痛——“双减”需要标本兼治

林忠玲:“双减”期待父母们“四增”

李乐明:找回教育本来的样子

新教育实验的社会评价——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双减”与新教育实验,

大家们的高见与新教育人的选择与行动

尽在文章链接中——


顾明远: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最根本的出路是办好每一所学校

毛杰:避免三个误区、把握好六种关系,把“双减”落到实处

张卓玉:落实“双减”政策的治本之策;“双减”更应减无形压力

“双减”需要八个“双增”保驾护航

杨东平 :“双减”的挑战:能否真正从应试教育突围?

王登峰:“双减”+“双增”=健康发展——学校、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

吕玉刚: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

申继亮:诺奖得主为什么能得奖?教育如何养其根,定其向?什么才是高质量的教育?

张志勇: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双减” 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窦桂梅:“双减”政策下学校的思考与行动——优化全天候“1+X课程”

叶澜:“双减”落地,不懂教师一切都是空话!

“双减”之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

落实“双减”,学校要“有所不为有所为”

“双减”不减质,还需要学校“四改”

重磅问答:“双减”要点,“十问十答”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