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生源是教育最丑的事——到了需要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了

柳袁照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不能还仅仅停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侠义理解上,到了要"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的时候了。——柳袁照文章附后《到了需要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了》(《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抢生源是教育最丑的事!

原创|柳袁照


每年的招生大战正当时,高考也在即。这段时间,中小学丑事、怪事,频频发生,是常态。许多学校,往往是品牌学校,什么重点啦、实验啦、国际啦,都是使出许多招数,抢好学生,而那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也会拼命抵抗,针锋相对,除了正常的自卫,也用怪招、恶招来守住“生源”。

 

教育行政部门不管?他管也管不住。其实,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始作俑者。为了抗拒来自不同区域的生源掠夺,由于体制的问题,上级主管部分与下级主管部门之间,为了各自所属学校的利益,也会有礼貌的抗拒或不择手段地相互争抢优秀生源。有的地方运动员与裁判员合二为一,违规、越位、不到位,让招生工作乱象丛生。

 

招生政策的不公平加重了生源大战的残酷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保护政策,为保证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等强势学校更强势,或保住强势地位,会给这些学校一个又一个诸如提前招生、零志愿等优先选择权,且冠以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美名。生源的差异,甚至存在巨大差异,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如何办学?有些地方搞所谓发展性评估、绿色评估,也是虚晃一枪,绝对性的升学率成绩,让这些品牌名校风光无限。

 

由此,我想到了校长。由生源的层次不同,造成了学校层次的不同,进而出现了校长层次的差异。一个“好学校”,就会有一个“好校长”。所谓好学校,往往被定义升学率强的学校。所谓好校长理所当然,头顶上有着升学率光环的校长。这是当下基础教育的客观现实,江南江北、西部东部、南方北方几乎都差不多。

 

由此,我又想到前几年盛行的提倡“教育家”办学,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家培养计划、工程。有些不仅仅属于教育部门的项目,还直接是政府项目。什么未来教育家工程、什么教育家培养对象、什么领航班等等,名称不一,实质一个:加快培养教育家。就这样像搞运动一样,搞“教育家培养”运动。当年曾大炼钢铁,全民大炼钢铁,现在像不像大炼“教育家”,全教育系统大炼“教育家”。


 

什么样的校长能被列为“教育家”培养对象,被送出去重点培养?只要稍许留意一下名单,就会发现,无论国家级的、省级、市级的、县区级的,绝大多数是些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等学校的校长。这些培养对象一般会进行为期两、三年的学习。开拓视野,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从一般的做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学习、培训中提升境界。不少对象在学习、培训期间,或学习、培训之后,写出了专著,有的还召开了“教育思想研讨会”。这些都对,对这些校长的成长提升,确实多少有些帮助。


问题是,这些教育家培养对象、未来教育家、领航者,回到学校之后,对学校的办学有了多大程度的改变?对具体的学校来说,可能会带来变化,无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上、课堂教学的改变上、教育教学理念与策略上,或许都会有成效。这是从自身学校内部的封闭性考察得出的结论。假如,我们换一个视角,站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可能结论有不一样。这些教育家或者准教育家的诞生,如雨后春笋。但是有没有改变整个中小学的办学现状与教育现状?

 

十年来,如此花大力气培养教育家,各个层面都在推进。按理说,中小学教育会有一个深刻的变化,可是为何素质教育的推行,还是这么艰难?中小学生的负担丝毫没有减轻,甚至在有的区域、有的学校,变本加厉、越演愈烈。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到了不要脸面的程度,甚至连遮羞布都不用。怎么能拿分数,就做什么,凡是考试不考的,都不教。凡是不考的教了,被视为教学事故。课堂教学就是程序,就是走程序,一切都必须预设,如电脑程序。


这样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被视为许多校长眼中的好课。招到好源的重点学校,要保持生源优势,也不敢、不能有丝毫松懈,坚持对那些优秀学生加压。而那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为了赶超,更是不择手段,节假日上课有增无减,美其名曰,弯道超越。学校紧张、教师紧张、学生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家长更紧张。仅仅学校压榨学生还不够,家长千方百计还要送孩子进补习机构,进入各种提优班、强化班,乃至“一对一”。如此如何还能有孩子们的自由自主的学习天地?

 

为什么那些数不清的、各级各类教育家,或者未来教育家,没有能发挥教育家,或者未来教育家的作用?这似乎是一个讽刺。说实话,经过培训之后,说校长没有改变是不对的,多少还是有所改变的。首先,学校都有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而且成体系,至少能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够圆得过去。不过,往往许多理念是书斋到书斋,专家结合校长的智慧,被想出来的。哪个概念时髦,就用哪个概念。与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现实状况,没有太大的联系。是挂在墙上的,是供人读的、供人看的、是供校长在各类教育研讨会上,介绍的、交流的、阐述的。

 

所以说,有关教育家的培训与培养,多少是有一定作用的,校长们会说了、能说了,以前可能是只会做,不会说,现在是会做也会说了,更有甚者,不会做也会说了。尽管做不到,但是能够说得到。

 

我一直认为简朴、简单、简洁,都是美。做事简单、简练、简要,都是人生大美。简单的做复杂,是专家,复杂的事做简单是大专家。专家多,大专家少。现在,许多校长进入了专家层面。一件小事、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够让它复杂、不同凡响。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教育家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或许有几个方面,许多要点,能不能找到最核心的那个点?从抽象到抽象,我不喜欢也不擅长,能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我来列举几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从他们身上看看能不能寻找共同点?比如孔子、比如陶行知、比如苏格拉底、比如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被整合人类共同认可的教育家,在他们身上呈现了哪些动人的本质特征?——


是“有教无类”吗?现在,我们的校长谁还能做到“有教无类”?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等品牌学校是不可能的,仅仅在那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中或许有种可能性。抢生源,只收学业成绩好的学生,那有一点“有教无类”的影子吗?学生应该能够自主选择学校、选择老师,而学校、老师却不应该有权限去选择学生。明天就将开始进您的高考了,高考之后,高校的生源大战也将正式开始,北大、清华的校长,也是那么热衷对生源的争抢,那不更令人悲哀吗?


正在我思考这个问题时:窗外的小河上,一条小船摇过。水乡的景色,是梦中的景色。小船是行在水里、河里,小船上的人还是渔夫吗?不是渔夫他又在水上、船上做什么呢?——这个问题正与本文的问题相吻合。这条船上的人已经不是渔夫,而是清洁工,每天负责在这段水面上打捞垃圾。不是河里没有鱼,而是不需要船上的人去捕鱼,捕鱼不是他的职责。船上的人已经不是渔夫,而是清洁工,他的身份的改变,由谁决定?我们怎能不问问自己,我们教育人,包括校长的本质属性、使命意识等,发生改变是谁之过?

 

我也曾长期在重点中学当校长,我也做每年抢生源的事情,被我上面的学校欺负,我再来欺负下面的学校。每年的招生期,都很焦虑,一旦脱离这个岗位,是何等轻松?前几天,我走在小巷,花墙上的凌霄花亮出自己,亮出百花中属于自己的姿势。我突然领悟:凌霄花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与众不一样的表达,——那是攀缘之后不在乎地位的那种美丽的垂挂,对我来说,不正暗示着什么?昭示着什么吗?

 

我写此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忏悔。十年前,我也参加过“培养教育家”的研究班,一度沾沾自喜,一度自以为学到了什么,而忘乎所以。其实,问题在自身,是我没有把握住自己,以为在教育家的路上正迅跑着。我那期研究班,明明白白写的班名是:“首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当时还曾怪这个名称不够响亮,现在想想,还真有道理,定位很准确。


此刻,不由人不想起一个人,——当时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我们的班主任陈玉琨先生,对他表达由衷的敬意,钦佩他的睿智与清醒:在当下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大家的所做作为,距离教育家还远着呢。以我们的辛勤劳动与付出,或许能被评上“优秀校长”,一个优秀校长与一个教育家,有多少差距?——一个梦的差距,而现在的我们,缺少的正是梦想。


(本文来源:柳袁照。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新教育一直认为,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互为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对职业的认同、信仰,对教育的热爱,以及生命的激情,才最终有了教育品质的保证。(《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教师就是教师,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让生命幸福完整》)


到了需要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了

原创|柳袁照 


不能还仅仅停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侠义理解上,到了要"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的时候了。(《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一直在思考。专业与非专业,专业发展与超越专业发展。教师的核心素养与每一个不同的教师的个性、兴趣、爱好,是什么关系?教师课堂上的十八般武艺与课堂外的十八般武艺需要一致吗?沉思、构思,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又理不出头绪。于深秋的细雨之中,出门走走,走到了不远处的小山村。水边,木栈道、小木屋、小木桌、一壶茶,坐在大树下,还在思考“好老师”。突然,似乎有些领悟:“好老师”一定是不功利的老师,“好老师”一定是能滋润生命成长的老师,就像这片原野。问题很简单,凡能滋润学生生命成长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而不在乎,那些所谓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不在乎所谓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界定。


一、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这个时代的好老师?现在通行的说法是“专业发展”比较理想的老师。“专业发展”自有特定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也自有特定的内涵。可是,我们现在确实是按照“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内涵去实施了吗?有没有概念的变化、异化,乃至偷换了概念?比如,教师的“多面手”,即老师除了本学科专业的能力素养之外,还具有其他专攻、专长。这些专攻、专长一般不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题中之义。一个数学老师除了数学教学是高手之外,假如围棋也下得好,同样是高手,那这个老师的围棋水平的提升是不是也可以归纳到他的“专业发展”的范畴之中?同理,一个语文老师除了语文学科是能人之外,还有一个金嗓子,歌唱得好;一个物理老师除了科学素养高之外,还踢得动足球,足球场上还能够驰骋呈威,等等,这些老师这些“武艺”,我们是重视、肯定、鼓励,还是视如罔闻,不在视野之内?前几天,我们做了一次调研,调研采取了“头脑风暴”的形式,分两组,每组十人,一组是校领导、学校主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另一组是教师,各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用半小时时间,对“好老师”的内涵、品质、素养,进行头脑风暴。最后,每组获得七十条“意见”,两组一百四十条。归纳一下,大都集中在“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态度责任”等方面。对教师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几乎没有涉及。只有一人次,提到了教师还要有“绝活”。什么是“绝活”?是不是魏书生语文教学之外的“气功”?我几次听魏书生讲座,他都要提到“气功”,教学之中还教学生气功,气功成为魏书生教书的手段,也是他管理学生的手段,确切地说是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魏书生的气功是他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因素,至少是一个促进因素。对魏书生来说,气功,以及气功在教育教学之中的作用,是他之所以成为魏书生的内涵的一部分。在我们这个践行了多年“诗性教育”的学校,提倡做“超然”的教育,尚且如此,把教师的素质素养看得如此狭隘,可想当下对“好老师”理解的普遍状况。(《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二、


我们追求做“好老师”的境界,什么是“好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追问。什么是好老师,首先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这是一个底线。什么叫称职?我理解就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合格。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即是能把握住课堂,做到“有效教学”。什么是好老师?在底线的基础上,有高标。有情怀,有担当。即所谓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情怀是一个现代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情怀是区别“人”与“非人”的重要标志。情趣、兴致、胸怀、情致如何?关乎人品如何。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一个老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人,是需要他们去影响一代人的人。老师除了在正式的教育教学场合能够影响学生,在许多非正式场合,也能影响学生,尽管是不经意的,但还是能影响的,这就给老师带来更高的职业要求。


我们仅仅从自身来研究自身是不够的,,仅仅从“教师”的视角来研究“教师”是不够的。要放到一定的背景之中,特别是一定的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获得“真知”。比如,研究江南的教师,必须联系江南的文化。又比如,姑苏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以为是刺绣文化,精美、精致,用苏州刺绣做成衣服或作品同样精美、精致。给人美感,使人愉悦,耳目一新,雅致又不张扬。为什么?有一种内涵在。思考“好老师”这个概念,借助“刺绣”艺术,或许容易说明问题。好老师这个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一定会体现不同的个性,本质的属性一定是通过富有个性的形式、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师是“人”,但“人”的本质属性,在教师身上,一定是通过富有个性的这一“教师职业”而表达出来的。如何表达的呢?与刺绣有没有一点关系呢?或许有。刺绣是艺术本身也是艺术的元素。服饰上的刺绣,是艺术本身也是服饰艺术的元素。教师的专业与教师专业之外的个性、特长、爱好,正如是衣衫与衣衫上的刺绣,是本身也是元素。富有生命的质感,标志是什么?可不可以说,就是衣衫上的刺绣?提倡还是不提倡教师除了发展自己的本学科、本专业之外的其它素质、素养?比如,数学老师除了数学之外,还爱好书法、绘画、舞文弄墨,语文老师除了语文之外,还喜欢打拳、气功、舞刀弄枪,物理老师除了物理等科学之外,还热衷秦砖汉瓦、湖石灵璧,等等。


教师的“多面手”,与刺绣艺术中的“双面绣”,是不是有想通之处?苏绣中的“双面绣”,两面都是画面,一面与另一面,没有正面与反面之称。这一面绣了一只或一对猫,那一面或许又绣了一只或一对狗。同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面是山,另一面或许是水。一面是冬天,另一面或许是春天。教师是不是最好也如此,有自己职业水准的一面,还有似乎与自己职业关系不大的另一面,涉及他个性、兴趣与爱好。正如魏书生除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特长之外,还有包括气功在内的诸多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似乎与魏书生的语文老师的职业关系不大,但又在他的实际语文教育教学生涯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你知道色达吗,四川的藏区,一个有风景有信仰的地方。看过它的冬天才是看到了它真正的风景,看到了它的冬天的寒冷生活,才知道有一种人内心的坚韧。教师的个性、兴趣、爱好,或许就是我们在头脑风暴中那个老师所说的“绝活”。老师的“绝活”平常时,或许显示不了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对一些特殊的教育对象,会产生非同一般的意义。有的学生正是他喜欢这个老师,而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学得很好。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师?因为这个老师有魅力,魅力从何处来?因为这个老师是多面手,有十八般武艺,虽然是理科老师,但人文素养很高,琴棋书画,吹啦弹唱,皆能、皆会、皆好。学生如何不喜欢?“好老师”应该是一个丰富的概念、立体的概念、多元的概念。要拓宽教师发展的视野,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走向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所有的教育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但是都不会僵化,凝固不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代,都会有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


三、


教师专业的发展,既是职业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如何让教师成为一个完人全人,立体的人?什么叫完全的人、立体的人?就是丰满的人丰盈的人,灵与肉完美结合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简要地考察一下历史的名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古今中外,我们可以随便找几个说说,苏格拉底算不算一个好老师?除了研究传播他的苏格拉底的学术之外,他喜欢养生健体。孔子算出算一个好老师?他酷爱音乐,三月不知肉味熬不住了,就鼓瑟吹笙去了,音乐还能使他忘记一切。金岳霖是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哲学家,竟然喜欢斗蟋蟀。林语堂是不是好老师,他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钓鱼养生。也许,大家会说这些都是名人,名人不具备普遍意义。我再举当下普通校长、老师的例子,比如,王殿军,现为清华附中校长,原来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专攻数学,当校长也没有很长的时间,但是他当校长后,这几年清华附中上升幅度很大,教育成果很多,特别是牵头在高中做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更有影响。之所以如此,能带动学校,即全国一批学校改革创新课程,除了他的校长领导力之外,还得益于他的个性魅力。我曾与他在一个校长高级研究班里读书,因而了解他。他是数学老师,但是他会写诗,一顿饭还没有吃完,一首诗就写出来了,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诵。他会唱歌,除了美声之外,陕北调子拉起来,会让听者兴奋地手舞足蹈。是不是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教师只能上课,余下的时光如何度过?只有本专业,如何与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的交流与交往?而去发挥更大的影响?(《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我曾看到这样的景致:苍凉中的大美。某个摄影师在某个偏僻处的深山拍摄到的几幅照片。寒风、大雪,孤独的颜色,山民孤独地行走在大山之中;炎热,山中的炎热,一群孩子只能河水中消遣;秋天漫山遍野的草木黄了,苍天下,只有一群羊,一个放牧人;春雨时分,三个小孩撑一把伞,把自己装进竹搂里。照片真的很美,是一种艺术,大山深处的清贫经过渲染,被留了下来,成为作品。艺术与生活毕竟是两回事,我们需要这样的真实生活被保留下来吗?让一些人就这样生活下去成为永远的风景?教育也一样,有许多被专家学者,乃至被我们教育管理者,包括校长视为教育之美、教师之美的事物、现象,还需要保留吗?看似是专业的丰满,其实是精神的贫瘠。比如,有些学校做到极致的“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达到那样的效果,要牺牲多少真正的教育,要牺牲教师的多少人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教师该怎么实现自我成长?》)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是为了充实人生、丰盈人生。社会发展到今天,即使坐在家里,也知天下事。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讲“读图时代的看风景说教育”,从世界万物之中,去感悟教育。每一个人的立场不同,视野不同,审美倾向趣味不同,一样的东西会看出不一样的东西。现在,我面前有三幅图:一幅是一张盆子贴挂在墙上。一幅是池塘开挖在客厅里。一幅是在水中央种一棵树。“好教师”这个命题,与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关系?盆子是装东西的,一般放在桌子上,现在盆子不装东西了,挂在了墙上,从实用到装饰品。池塘应该是天然之物,人工不是不可以,一般都在空地上挖一个,可是,这里却挖在室内。树生长在田野里,但是我们却人为地让它生活在水中。——创新,求异思维、反向思维。在我们的教师工作中,为何不能也有这样的思维呢?我们应该提倡一点教师专业之外的发展,即所谓的“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该提倡教师加快本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快“非专业”的发展,这种“非专业”,即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即所谓的“绝活”,说不定还是一个丰富的人、丰盈的人的核心素养呢。一个丰富、丰盈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也丰富、丰盈起来。那才是真正的生命的滋润。我的上述关于教师多面手、十八般武艺的思考,只是打上我自己烙印的不完全不完整的思考,只是一种个性化表达,挂一漏万,瞎子摸象,在所难免,仅仅是抛砖引玉而已。(2015年11月9日)


(文章转自搜狐教育校长会。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