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塑造者——自我进化是一切

2017-12-24 傅盛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聆听窗外声音][周末悦读]


        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即教师的生命叙事就是书写一个故事,你既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又是故事的书写着,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生命叙事的诗、思、史


        相随心转,你的心可以让你变耶稣,也可以让你变撒旦,就端看你自己了。——《蜕变——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短文附后)《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修行,是一种自醒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我手捧老庄,不卑不亢,在灯火阑珊的地方,做自己的帝王。——《做自己的帝王》(短文附后)《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让每个人都不一样——教育是帮助他人成为他自己


每个人都可成为自己的塑造者

——自我进化是一切 

作者|傅盛


        认知升级之后怎么才能做到持续不断地成长?


        唯有自我进化。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自我进化。这也是《原则》这本书最核心的思想。也是我这次想分享的书籍。


        书的作者叫雷·达里奥,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这本书目前没有中文版,一些读者就将英文版放在了网上,已经被下载300多万次,很受欢迎。国内的万维纲精英日课也解读了这本书,我认真听了一遍。


        作者本身是个实干家,不是理论家;也不是简单的给结论,而是非常缜密的西方哲科思维的逻辑推演。他将一个人所需要的人生原则和工作原则,像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一样,一点一点,一层一层,逐级推演,总结出简单可遵循的原则。非常强悍。


        我按自己的理解,摘取一部分,分享给你们:


[守望新教育 微信号 swxjy_cdq ]


        1、

        每个人都可成为自己的shaper(塑造者)


        一个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这障碍,不是人本身,其实是思维。改造思维的关键是让自己成为一个shaper。


        几乎所有伟大的人都是shaper。他们有极强的愿力和能力改造自己。如同健身房的身体塑型,本质相通。肌肉根据锻炼,长成新的样子,人的思维也同理。


        如果把人看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当生命处于1.0阶段,它开始产生信息交换与流动;当生命处于2.0阶段时,它就能成为一个对自己的生命进行自我改变的shaper。


        动物却不行。动物只能靠基因突变完成进化。而人是可不断进化的,从生命2.0,甚至生命3.0、4.0,走向AI和生物科技。


        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能力。《原则》里有一句话非常精彩,他说:要么进化,要么去死;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驱动着所有的一切。


        我们要相信这个原理。


        人这一辈子也是进化的。我们可以通过进化改变自己。身体能变瘦,思维模式也可变高级。


        当一种思维训练,逐渐变成一种思维模式,长在自己的身体里,就会内化为一种本能。假以时日,这些思维和推理,慢慢会变成一种很好的直觉。


        而这种精妙的直觉,从来不是灵感一现。别人夸赞你某方面感觉很好,所谓这感觉,无他,唯手熟尔。


        天天观察,天天琢磨,反复思考,不就形成了一种能力吗?这就是shaper的路。



        2、

        想象自己是一台机器:目标——训练——结果


        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面看待一切事物,包括自己。


        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机器内运行的机器,并且知道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产生更好的结果。通过将你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如何修改你的机器。


        我,即可以是这台机器的使用者,也可以是这台机器的设计者。两种角色必须清醒划分。因为很多人只把自己当作机器使用者,而忘记自己也可是一个好的机器设计者。只有记住这一点,你才有可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是一个人自我进化的循环图。先有一个目标,通过machine训练后输出一个结果。而machine本身,在于人和设计。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台机器,我们该怎样去设计这台机器?我总结了五个步骤:


        第一,选择目标。你的目标可以有不止一个。


        第二,看看你距离目标有什么障碍,有什么问题。


        第三,诊断,你要发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四,设计一个计划去解决问题。


        第五,去做。


        其实跟做产品一样。发布看bug,看bug,看AB测试。一个App就是这么进化的。人也是这么进化的。


        我们总会遇到问题,但不要因此停滞。不要把问题看成结果,要把问题看成过程。否则就会陷入担心害怕,不愿尝试,不敢犯错。如果不经历问题,你就没法诊断,不知道自己弱点何在,你就无法客观真实面对自己,何谈自我进化?


        我常常看到身边人成长不起来,就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这点。不相信自己是本因。不相信自己是一切。封闭地认为,别人才是一切,环境才是一切。


        一旦出状况,就喜欢抱怨不公,运气不好。事实上,我们应该承担所有后果。因为,哪怕运气最不好的时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曾经说过,即使所有条件都不变,重来一次,你要能干得比上次更好。这才是成长。


        只有把自己假定为50分,才能成长为60分,70分,90分,永远没有到100分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到了100分,你就没有自我进化的可能性,也就会失去目标感。


        尤其处在高速竞争的行业里,我们能找出的、放弃的理由,太多了。但,目标不是渴望。目标是你为了一件事情,能够去争取,甚至放弃掉别的事情,这才是你要达成的目标。


[守望新教育 微信号 swxjy_cdq ]


        3、

        自我进化的最大障碍:ego(自我)


        自我进化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有非常多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ego(自我)。


        ego是非常感情化的东西,它会给你建立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因为你不喜欢犯错误的感觉,你的本能就是总想强行辩驳,别人一批评你,你就怒了;因为你害怕面对复杂的东西,你就总是希望把问题简单化。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面对现实,而是充满了“我我我我”——这就是ego的障碍。


        然而,大多数人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弱点。全是对自我的保护和辩驳。


        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也是非常正常的状态。


        你的自我意识会成为进化的障碍,让你无法看清楚自己。有两个“你”在战斗,他们试图控制你,以致你看不到意识里的盲点。


        坦率讲,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很难摆脱ego对自我的依赖。这种对于自我的保护,是我这两年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成长。我开始习惯于站在第三方视角审视我自己或者我经历的事情。


        也正是猎豹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能站在一个旁观者角度理解这些事情。再去总结,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如此,对现实作深刻反思,而不是自我保护。


        有时候,人的身体里是有两个生命体,甚至多个生命体在来回博弈。我们以为自己只有一个ego,其实不是。你的一次行为,或一个决定,有时都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你身体里的很多个ego在大脑里投票产生的决定。


        千万别认为,我非常强,所有都在我的掌控之下。其实,你是被投票决定的。


        我们多次说过,人的大脑实际上一场争论。争论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种情感,主要由大脑的杏仁核区负责,属于潜意识。比如别人一批评,我就不高兴,一说话就怕犯错,这都是人的本能,是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基本都是动物属性。


        另一派则是理性,主要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区域负责。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素质。我们的理性思考是有意识的。


        如果你真要追求真理,你就应该让理性思维占主导。反过来,如果你只是想表现出来很正确,那你就是让感情占了主导,被杏仁核绑架了。


        人就是这样的。当问题发生时,不能面对,找很多理由获得心理安慰,让自己觉得舒服。这种生存本能,刻在了人类基因。


        问题在于,这几百年,变化太大,这种生存本能,即便在人类文明社会,都是有效的。但发展到近代,人最终还是要去追求真理——具体来说,就是对现实的精准理解,这是取得成果的根基。所以,清醒区分ego是你认清和了解事物本质的前提。



        4、

        自我进化的救生圈:极度开放和极度透明


        《原则》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激进的开放。即多样化听取意见,实践极度开放。


        每个人都要深刻认识到也许你并不知道最好的答案。甚至多去征询那些值得信赖的持反对意见的人。记住,你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有思想的分歧是门艺术,要懂得欣赏。


        我曾经说过,要趴在地上看对手,保持空杯心态。谦卑地去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战胜自我的盲点。


        今天知识更新这么快,每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盲点会造成巨大的认知障碍,结果就会表现为:认知感官通道封闭。


        什么意思?就是你看到的东西太有限。加之,ego的自我辩护,常常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你根据有限的视角,先做了判断,但这个判断有可能是错的。


        想象一个场景:当别人向你讲述一个很陌生的事物时,你没听过,这时你的第一个本能就是防守。一旦防守模式开启,别人再说什么,你根本听不进去。听不进去,就会主观情绪。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主观情绪。只有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的弱点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我认为,核心就是要开放。千万不要封闭。《原则》这本书这部分讲得非常精彩,他说:封闭的人时常打断别人发言,开放的人则善于倾听和引导对方发言;封闭的人常说,“我可能错了,但是我认为……”,开放的人知道何时陈述,何时提问;封闭的人不喜欢被挑战,开放的人永远保持好奇。


        当一个人封闭,谈什么也谈不进去。要放在商场上,就很要命。每一场战,非常难打。只有极度开放,极度透明的人,才能克服困难,一起往前走。


        包括今年,猎豹遇到很多问题。我在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发现,团队要形成共识,挺难的。说服都说服不了。转型其实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跨入新的领域,大家能相互理解。


        普通人做事总是把“不伤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担心这个,害怕那个,特别脆弱。如果一个人能够克服这些弱点,明确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他就会非常坚定,对生活充满掌控感。


        这是一种境界。我也没到这个境界,正在进入。至少没有担心害怕了。当然会有焦虑感,但我开始享受。


[守望新教育 微信号 swxjy_cdq ]


        最后,我只想分享七句话:


        1、成功的对立面不是失败,而是平庸。


        2、看大思维框架,不看小才华。


        3、牛人,一旦进入高手模式,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时候,你几乎可以做任何工作。


        4、这个时代,掌握一点点技能,真的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什么奇才。我就没遇到过奇才。


        5、中国传统文化讲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之非福。我不敢断言猎豹明年整体崛起,AI怎么样,但我已经看到了极大的希望。


        6、怎么也不能成为平庸的、老去的一代,甚至成为一个油腻中年男:)


        7、相信进化,进化是一切。只有一种成长,就是自我进化。


    (文章转自盛盛GO微信公众号,向作者致谢!)



        蜕变——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作者|沙拉斯特


        欧洲有一位艺术家,要画一幅耶稣的画像。由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代表着神圣的形象,应该画得庄严肃穆,因此这位画家便四处寻找一位相貌很好的模特儿,并且完成了这幅千古佳作,受到举世的赞扬。


        过了几年,有人提议,光有这幅惟妙惟肖的耶稣画像还不够,不能显现耶稣的伟大:如果再画一张魔鬼撒旦的像和此相比照,效果一定更好。可是面貌长得像魔鬼的人要到哪里去寻找呢?最后只好到监狱找一个面相凶恶的囚犯做对象。


        当画家为囚犯画像时,这个囚犯突然掩面哭泣起来。画家就问他说:“你怎么哭了呢?”


        “我是触景伤情,忍不住悲伤才哭的。”


        “什么事让你如此痛心呢?”


        “几年前我也曾经当你的模特儿,想不到数年后我又遇到你,可是人生的境遇却完全两样!”原来,这个囚犯就是先有充当耶稣画像的模特儿。


        画家听了大吃一惊说:“你的相貌怎么变得如此凶狠可怕呢?”


        囚犯说,当时他得了这笔奖金,吃喝嫖赌,做尽坏事,甚至以身触法,坐进牢狱,相貌也因此变凶恶了。


        相随心转,你的心可以让你变耶稣,也可以让你变撒旦,就端看你自己了。



你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作者|彼得·德鲁克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但前提是,你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


        要做好这些事情,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我的优势是什么?


        多数人以为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但他们往往错了。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知道自己不擅长做什么——即便在这件事上,错误的人也比正确的人要多。而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优势。我们不可能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取得成就,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无能为力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们不必了解自身的优势。一个人生来就进入了某种社会角色、某个行业:农民的儿子依然会是农民,工匠的女儿则会嫁给另一位工匠为妻。但如今,人们有了选择的自由。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从而知道我们归属何处。


        要发现你的优势,唯一的方法就是回馈分析法。每当你做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写下你期望发生的事情。9或12个月以后,将实际结果与你的期望做对比。这种方法我已经用了15~20年了,而且每次我这么做的时候,都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回馈分析法告诉我,我可以凭直觉理解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无论他们是工程师、会计人员还是市场研究者——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这同时表明,我与通才无法产生什么真正的共鸣。


        只要始终如一地运用这个方法,你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许只是两三年,发现你的优势所在——这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方法能告诉你,你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让你无法从自身优势中充分获益。它会向你表明,哪些方面你并不擅长。最后,它还会告诉你,哪些方面你没有优势,根本做不来。


        我是如何做事的?


        奇怪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如何完成工作的。另外,我们当中的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的人工作和做事的方式是不同的。太多人在用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导致无所作为。对知识型工作者而言,“我是如何做事的”这个问题可能比“我的优势是什么”更为重要。


        首先要清楚,你是阅读型还是倾听型。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解读信息时,有阅读型和倾听型之分。既是阅读型又是倾听型的人非常罕见,而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就更少了。但有一些例子表明,这种无知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欧洲担任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界的宠儿。他的新闻发布会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不管被问到什么问题,他都能掌控全局,无论是描述当前的局势还是解释一项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文雅简洁的话说清楚。10年后,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曾经仰慕他的那些记者却公开表示看不起他。这些记者抱怨,艾森豪威尔总是不正面回答问题,转而对别的话题喋喋不休。他们一直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文法,简直就是糟蹋标准英语。


        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阅读型,而非倾听型。在欧洲担任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会让记者至少提前半小时,把要问的每一个问题以书面形式提交上来,因此艾森豪威尔可以在记者招待会上掌控全局。后来他成为总统,他的两位前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都属于倾听型。这两位前总统清楚自己是倾听型,并且都喜欢举办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觉得自己应当效仿两位前总统,可他甚至连记者们的问题都听不清楚。不过,艾森豪威尔还不算非倾听型的极端案例。


        数年之后,林登·约翰逊断送了自己的总统生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属于倾听型。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则属于阅读型。肯尼迪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写手做自己的助手,并要求他们在与他讨论前要先提交书面文件。林登·约翰逊当上总统后,留用了这些人——他们继续不断地撰写文件,但约翰逊显然从来没读懂过他们写的东西。然而,约翰逊当议员的时候,表现是十分出色的,因为议员首先必须是倾听者。


        很少有倾听者能够被改造成或自己主动转变成合格的阅读者,反之亦然。因此,试图从倾听型变成阅读型的人将会重蹈林登·约翰逊的覆辙,而试图从阅读型变成倾听型的人将会重演艾森豪威尔的悲剧。他们都做不好事情,也不会取得成就。


        其次,要了解一个人的做事方式,还需要弄清一点,即要知道这个人的学习方式。


        许多一流的作家学习成绩都不太好,我们熟知的温斯顿·丘吉尔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在回忆上学的经历时,往往觉得那纯粹是折磨,然而他们的同班同学却很少有这样的记忆。这些作家或许不是很喜欢学校,但最让他们感到痛苦的是无聊。原来,作家们通常不是通过倾听和阅读来学习,而是通过写作来学习的。由于学校不允许他们以写作的方式来学习,因此他们的成绩很糟糕。


        纵观世界各地的学校,它们在办学时都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只存在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对于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学生而言,被迫按照学校所教的方式学习简直就像下地狱。事实上,学习方式很可能有六七种之多。


        有的人,如丘吉尔,通过写作来学习。有些人则通过做大量的笔记来学习,比如贝多芬。他留下了大量手稿,但他说自己作曲时其实从不翻看那些手稿记录。有人问他为何要保留手稿,据说他的回答是:“如果我不马上把灵感记下来,我很快就会忘掉。一旦我把灵感记下来了,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但也永远不需要再翻看那些记录。”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而另外一些人则通过听自己说话来学习。


        在一切有关自我认识的重要因素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最容易的。如果我问别人:“你是怎样学习的?”多数人都知道答案。如果我又问:“你有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很少有人给出肯定的回答。然而,按照合适自己的方式学习是发挥才干的关键,否则你就会陷入无所作为的困境。


        值得一再强调的是:别试图改变你自己——你不可能做到。但你得努力去改进你的做事方式。还有,不要尝试那些你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工作。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为了实现自我管理,最后你还必须问问: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道德方面的问题。道德标准对所有人应该都一样,而且道德的测试方法很简单,我把它称作“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在所有大国的外交官中,最受尊崇的是德国驻伦敦的一位大使。他命中注定是要做大事的——即使做不了德国总理,至少也能成为外交部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了,没有去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办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个声名狼藉的好色之徒,他明确地对晚宴提出了非分要求。据报道称,这位大使辞职的原因是:“我可不想早上刮胡子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你所尊崇的道德观要求你扪心自问:我每天早晨照镜子时,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组织或情形中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外一种组织或情形中也应是符合道德的。但道德观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对于组织的价值体系而言尤其如此。


        如果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接受,或者跟自己的价值体系有冲突,你在组织里就会备感挫折,难有作为。


        我归属何方?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自己将归属何方,比如说数学家、音乐家、厨师,他们通常在四五岁时就显现出了自己的职业天赋。医生往往在青少年时代乃至更早的时候就立下了事业梦想。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天资好的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将何去何从,一般都是直到25岁以后才有头绪。不过,此时他们应该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做事方式是怎样的?还有,我的价值观是什么?然后他们就能够决定自己的事业归属,并且也应该做出这一决定。


        更确切地说,他们应该能够确定自己不属于何处。知道自己不适合大型组织的人,应当学会拒绝大公司提供的职位;知道自己不是决策型的人,应当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一个像巴顿将军那样的人应当拒绝成为独立指挥官,不过巴顿将军自己很可能从来不知道这一点。


        同样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就能够在面对合适的机会、职位和任务时说:“好的,我愿意去做。但我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完成:事情应该这样安排;我与同事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可以在这个期限内取得的成果,因为我做事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成功的事业不是计划出来的。当人们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并准备好拥抱机会时,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知道自己归属于何处,能够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能手。


        我能贡献什么?


        纵观人类进程,大部分人从来不需要问:我能贡献什么?他们按照别人的要求做出贡献,而他们的任务要么取决于工作本身(例如农民或工匠),要么取决于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命令(例如家仆)。以前的人们一直认为,大多数人理应做唯命是从的下属。即便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新出现的知识型工作者(即“公司人”)仍指望公司的人事部门会为他们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20世纪60年代后期,没有人再愿意完全听命于老板的指令了。无论男女,年轻人都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他们听到的回答是:要想做出贡献,就要“自行其是”。但这个回答和“组织人听命于公司”一样,都是错误的。那些认为“自行其是”就能做出贡献、实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人,没几个能如愿以偿。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回到一切听命于他人的老路上。知识型工作者特别需要学会提一个以前从未问过的问题:我能贡献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考虑三个不同因素:在当前的情况下,需要完成什么?考虑到我的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事情做出最大贡献?最后,必须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改变现状?


        自我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甚至非常基本,其答案可能不言自明,甚至近乎幼稚。但是,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实际上,自我管理需要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加利福尼亚克莱尔蒙特研究生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社会科学和管理学教授。本文有删节,原文来自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自我发现与重塑》(On Managing Yourself)一书。)



做自己的帝王

作者|佚名

 

  我手捧老庄,不卑不亢,在灯火阑珊的地方,做自己的帝王。——题记

 

  喜欢尼克松,下台后的尼克松。

 

  那一年的“水门事件”,使他不得不提前辞职。几乎是整个国家,一齐向他发难,然而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却并没有倒下。在自己的那个房间里愤而著书,平静地关心着国内外大事,对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更是见解深刻。用了整整二十年,雪洗了自身的耻辱,辞世时,全国上下向他致哀!以政治家的身份下台,而以思想家的身份重新站了起来,他的遗作《归来》真的是给了他一个脱胎换骨的归来,演绎了一道完美的生活轨迹,不能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的确,这就是生活。生活的大海难免波澜起伏,生活的道路难免坎坷崎岖。也许你无法选择生活,但你可以选择如何生活!你能想象一下子从至高无上的总统变为国家罪人的那种感受吗?还是一个已入暮境的垂垂老者。然而生活的磨难是会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把握,怎样生活。做自己的帝王,一如既往,愈挫愈奋,越拼越强。上帝关了一扇门,你就自己开扇窗,至少心底留有阳光,世界依旧一片辉煌;嚼尽人间一切痛苦,自会迎来满园芬芳!

 

  想起了苏东坡。他一生遭贬无数,一朝终于领悟:寂寞书斋里,天涯困苦时。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于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淡然:功名富贵如粪土;也无风雨也无晴,四时景物都上心,他恬然:人生有味是清欢。就算是被贬到黄州这么个偏僻的地方,他也可以开辟一块东坡地亲耕亲种,“少著盐,多放水,功夫到时自然美”,悠闲地煮起东坡肉来!你不得不佩服,也不能不感慨了:做自己的帝王,何惧大风大浪?也正是这样一个人,仅凭在黄州所写的前后《赤壁赋》,就足以让他万古流芳。

 

  确实,生活原本没有什么奇迹,需要自己去创造奇迹。无论是艰难困苦之时,还是功成名就之际,自己的命运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方向。是做苍松翠柏,还是做牡丹海棠,都不妨选择,做自己的帝王!

 

        2008年的6月,是人生中最黯淡的岁月。我重重地摔在了前行的道路上。但现在,我知道,这没什么,真的没什么。在低洼时刻,尼克松走了过来,苏东坡笑着面对,有一种声音在我的耳边回响:“我手捧老庄,不卑不亢,在灯火阑珊的地方,做自己的帝王!”是的,

 

  要做自己的帝王,给生活抹上一层圣光!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做最好的自己]

   

         致力于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安然地做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

        为自己的阅读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让每个人都不一样——教育是帮助他人成为他自己

        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

        教育,就是找到一个人的“生命方式”

        自由地长成一棵笔直的树

        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榜样的力量——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