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史·悟思·力行 | “中国精神”系列动画短片 ⑬:《抗震救灾精神》

中国精神,传承有我

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强调“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民族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构筑起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员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作品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党中央迅速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72小时内调集14.6万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官兵,下拨2亿元中央应急资金。同时,百万余志愿者驰援灾区。与时间赛跑,与死亡竞速。8.4万多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430多万名伤病人员得到救治,1510万名受灾群众被妥善安排。

2011年5月10日,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昔日满目伤痕的地震灾区浴火重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作品呈现

抗震救灾精神阐述

多难兴邦,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从未退缩。1976年唐山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每一次灾情都是集结号。中国人民的顽强拼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中强调:“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依然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创作感言

在加入第二批《中国精神》系列动画短片制作前,我曾看过第一批的《中国精神》动画短片。当时感叹于制作精良,而且对于中国精神的表现与传播都非常有意义,所以非常荣幸自己也能加入其中。这次,我参与了《抗震救灾精神》短片的文案撰写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回顾了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展现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以及抢救生命、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为之感动与震撼。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大考。灾难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一条新闻,而是我们中国人都需要协力奋战去战胜的。这次制作让我对抗震救灾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我们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以动画之形,传民族之精神。这是艺传人对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新时代刻画,也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张婧雯,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很荣幸作为创作者的一员,参加到《中国精神》系列动画短片中《抗震救灾精神》的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分工明确,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文献搜集和文案撰写中,我重新翻阅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历程,其中一幕幕感人事迹仍令我感到非常震撼。在重温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后,我们不断认真打磨修改文稿,最终为这次动画的制作助上一臂之力。这次制作不仅加深了我对抗震救灾这段历史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抗震救灾精神能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上熠熠生辉——中华儿女总是在磨难中愈挫愈勇,并从磨难中奋起。历史可以用文字书写,文字也能被动画演绎,最终铭记在每个人心中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伟力。

(周静,2019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供稿| 厉嘉臣 沈韵琪

编辑| 罗雪原 宋雨菲

责编| 程倪萱 毛苒玉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