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榜样课程案例展示——《近代化学基础(Ⅰ)-2》

成才必先成人,育人贵在育心

在大川,有那么一批老师,他们深挖课程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潜力,春风化雨般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职业精神等核心价值元素在课程中自然呈现,这些课程被认定为课程思政榜样课程!


为切实发挥这些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和推广课程思政的先进经验,小编将陆续为大家展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代化学基础(Ⅰ)-2》

主讲教师:化学工程学院 赖雪飞 


一、课程简介

在《近代化学基础》课程中要将知识结构、知识积淀与思政认知水平、运用能力巧妙结合,体现“学术+思政”的价值引领。


“智育+德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注重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众多“干巴巴”的基础化学反应中体现有情义、有温度、有爱的“育人点与专业知识点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化学反应,让学生在无限的“化学反应”中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二、主讲教师

赖雪飞,化学工程学院讲师,主讲四川省精品课程《近代化学基础(Ⅰ)-2》。


热爱本科教学,关心学生。在“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导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展游戏化教学,进行全过程考试改革研究,致力于运用智慧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观能动性,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案例库


案例一

航天精神激励民族自豪感

将文化自信融入学生思想


课程知识点介绍

掌握联氨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其应用。联氨燃烧释放出大量热,可作为火箭燃料。

结合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射情况设计“联氨+航天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知识点对应的育人元素

传播先进文化,激励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并将这种自信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学生参与分享火箭燃料相关内容,不仅介绍了联氨,还介绍了现在常用的液氢-液氧火箭推进剂,让同学们了解火箭燃料的发展史,也是航天人的奋斗史。


利用雨课堂作业封面发布祖国的最新航天成果,激励学生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案例二

不忘初心,牢记化工人的使命


课程知识点介绍

掌握氰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普鲁士蓝作为典型的氰合物,在医学上可以用作解铊毒。结合清华大学学生朱令的铊中毒的警示性事件,设计“不忘初心,牢记化工人使命”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知识点对应的育人元素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进入实验室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引导学生明确是非曲直、道路方向、如何作为。


在课前和课间给学生播放《我们需要化学》及其他化学化工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并组织“我与化学那点事儿”课堂演说活动,让学生体会化学化工之美,从而更加了解化学化工,更加热爱化学化工。





案例三

非标准答案试题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课程知识点介绍

非标准答案试题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为目的,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探究性与开放性为目标,在覆盖课程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上下功夫,不片面追求形式的自由和答案的趣味性,既要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考学生的探究、协作、创新能力,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思维创造性的作用。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设计了既能考察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拓展专业广度,又培养工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非标准答案试题。


知识点对应的育人元素

非标准答案试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非标准答案试题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还有对知识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的了解与贯通,更是对知识的创造实践,是向新工科教育发展的靠近,是向培养具有“新工科”核心要素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靠近,是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的靠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四

基于雨课堂的全过程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知识点介绍

在疫情期间,进行网课教学时,利用“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潜移默化地进行课程思政,拓展思政教育的物理空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疫情期间自主学习习惯。

知识点对应的育人元素

充分利用雨课堂在课堂中将学生的坐标弹幕生成词云,让学生知道我们大家的心紧密在一起;将雨课堂课前课后发布作业的封面融入抗疫元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疫情期间自主学习习惯。





结合华西医院的微信推文,适时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主动担当和家国情怀。让学生知道当很多人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时,我们唯当努力学习,才能成为能为国家和民族遮风挡雨的栋梁。


案例五

分享身边的科学家的故事

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课程知识点介绍

在元素化学部分“12.8.3硫酸及其盐”掌握硫酸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结合我们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科的创始人张洪沅先生的科研成就--接触法制硫酸,设计“分享身边的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知识点对应的育人元素

邀请学生到张洪沅先生塑像前打卡,瞻仰前辈风采,了解张洪沅先生对硫酸生产工程的推动成就,激发科研兴趣。


运用张洪沅先生对接触法制硫酸做出的开拓性杰出贡献引入硫酸的相关知识,分享相关研究,让学生多了解我校的科学家,鼓励学生开拓进取、勇攀科学高峰。




教师感悟


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是实现课程育人的源头,深化内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高质量课程建设的核心,以高质量课程建设为基础的多维度教学过程是实现育人的有效途径;应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为目标,其内涵为助力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高尚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提升自己的思政素养,注重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


挖掘的思政点是否让学生有共鸣?

学生是否能自然地接受,认为这就是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是否切合专业知识的实际、贴近生活的实际?

教师和学生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是否自然而然地使专业知识与“真善美”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是否有高度,专业知识是否有深度,能力培养是否有广度?

课程思政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课前课后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适时展开,利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情怀、有温度、有爱的课程思政教学,潜移默化。




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56972841@qq.com

欢迎老师及同学发送教学中好的做法及案例!



图文编辑 / 肖艺涵

审核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