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文艺观察丨表情包:网络狂欢中的另类气质

2017-04-24 张宁 中国文艺评论


↑ 点击关注|让生活更艺术,让评论有力量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战略合作之“网络文艺观察”专栏

【开栏语】

为切实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积极推动网络文艺发展,建设主流网络文艺评论阵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共同主办“网络文艺观察”(原名“网络文艺评谈”)网报联动专栏。针对当下网络文艺领域的热点话题积极开展评论,现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网络文艺评论稿件,择优刊登于光明日报。投稿邮箱为:wenyi@gmw.cn,期待您的原创来稿。


近年来,互联网传播环境催生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网络表达符号——表情包。作为网民网络社交必不可少的工具,表情包以其一目了然、蕴意丰富的特点,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网络文化产物。




最近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人气演员被制作成表情包“圈粉”,也可以看到它作为当下一种网络社交和网络舆论的代表性符号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表情包多为静态图片或者GIF动态图片,既有表情、动作,也可含有文字,意义简洁直接,表达诙谐有趣,仅仅一图就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意。表情包同时兼具发送传递快捷性,便于即时互动,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各类社交平台最常见的沟通符号。


表情包的出现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就是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社交文化的繁荣。互联网技术衍生了各种视觉符号和贴图表情,让人们在网络社交空间中,可以采用一种日常生活中不能使用的符号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这既是一种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体验,也是当下网络社交文化的新特点。



首先,表情包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文本,具有表达的复合性和解读的开放性。表情包由文字、表情、动作凝聚为一个可视性较强的特殊符号,呈现方式多元,图像来源多样,风格模板既可统一化也可个性化,可由发送者随意选择。同时由于内涵丰富,接受者可随意解码。可以说,表情包是只有网络传播才能使用,并在此过程中方显价值的传递符号。



其次,表情包可以不断再生并且重复传播,网络上有海量的免费资源可以作为制作材料,掌握一般制图技术的网友都可以自我制作。这就让它成了一个能不断更新补充的、可凸显网民兴趣点的网络符号资源库,还可以让所有网友免费使用。




再次,使用表情包也是网络狂欢中另类气质的一种体现。表情包的使用者多为青年人,他们希望通过有趣的表情、简洁的文字传递某种独特的意义,这样既显个性,又体现了对某种社会身份的归属意愿。


显而易见,表情包的文化基因来自网络亚文化,通过网络文本进行制作与传播。对此,可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理解。


文化研究把文本理解为“一个开放,无限的过程,它既是意义生成的场所,也是意义颠覆的空间”,文本同时也具备“开放性、充满异质、具有破坏性的表意和改写的力量,这一力量超越一切封闭性的结果”。


正是表情包利用网络文本制作和传播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实现了对图片和文字的二次加工,这些经过加工的符号,往往体现了网络群体对社会议题的价值解读和意义重构。


表情包不但显示了网络亚文化的游戏本质和狂欢气质,作为亚文化符号生产方式的拼贴、戏仿、恶搞等制作手法,也会消解或重构社会符号原有的意义,成为一场学者所谓的“关于符号的游戏活动”。



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文化的代表性传播符号,表情包或者其未来的新样态,体现的是当下社会人群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和关系互动时的特点。


第一是移动社交。当前,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设备成为人们社交的主要工具,在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要求一种便捷、简短、生动、可视化高的信息载体,表情包因此应运而生。


第二是符号消费。消费社会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消费行为进行社会关系建构的时候,并非关注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象征性符码意义。当前人们对表情包的消费,就是通过这种符号进行身份彰显并获得社会归属感。


第三是亚文化的再生力。互联网是当下最大的亚文化衍生场域和流行场域,互联网图文资源的海量性、编辑技术的草根化和个人自我表达各种平台的存在,都是表情包生生不息不断更新的基础。


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将会有更多的表情包甚至更新更另类的表达符号,成为网络社会交往的信息载体,这是由网络技术支持的传播环境和人们的社交心理需求所决定的,其结果也将是网络亚文化的快速繁荣,并推动更多个性化、视觉化并适合移动场景传播的信息载体的诞生。 

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宁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合作出品

共同拥有本文数字版权

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网站邮箱

wyplzg@126.com

原创首发有稿费

欢迎影评剧评乐评诗评等投稿至如上邮箱 




微信号总编辑:周由强

美编:熊然

Tips: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wyplzg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合作联系:

wyplzg@126.com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