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新展丨“HOW NOW · 生活应用”,参展艺术家(下)

HOW NOW · 生活应用 

2019年1月19日,即将开幕

展期:2019年1月19日 - 2019年4月19日

地点:昊美术馆(上海)三层,6、7号展厅

艺术家:陈抱阳、程新皓、高洁、郭熙、李然、刘雨佳、刘辛夷、王拓、张玥、郑源




昊美术馆(上海)将于2019年1月19日至2019年4月19日举办展览“HOW NOW · 生活应用”。HOW NOW 是昊美术馆推出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于2019年1月重新启动。



这是一次关于新的艺术生产形态的展览,同时讨论在改变的条件下对艺术的重新接受。展览汇集了10位艺术家的近期作品,其中有虚拟世界的构建,也有信仰问题的探讨,以及权力边界的反思。


昊美术馆将分上下篇章,推出参展艺术家介绍。


关于展览,想了解更多请戳链接:

HOW新展丨“HOW NOW · 生活应用”


了解更多艺术家,请戳链接:

HOW新展丨“HOW NOW · 生活应用”,参展艺术家(上)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刘雨佳


1981年出⽣于四川,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9年硕⼠毕业于伦敦艺术⼤学传媒学院。目前⼯作、⽣活于北京。


刘雨佳的近期创作主要通过影像来探索记录性现实与虚构的辩证张力。艺术家通常使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摄“真实生活”的场面,但同时又使用虚构或“虚假”形象来描绘“真实生活”的隐私时刻。这产⽣出记录与虚构之间的⼀种怪异重叠:⼈物仿佛是在“表演自己”。她近期的影像作品使我们洞察到社会现实本⾝的虚构与幻象层⾯——即将现实本身体验为⼀种虚构。


 近年个展  

2017

海滩,当代唐⼈艺术中⼼,北京


2016

眩晕,当代唐⼈艺术中⼼,北京


2015

第三⼈,沪申画廊,上海


 近年群展  

2018

后⾃然:UCCA沙丘美术馆开幕展,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

新冶⾦者,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

超⾃然,⽩兔美术馆,悉尼

海的异托邦,CFCCA,曼彻斯特

物质与制图,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刷屏/劳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光映现场,⾹港巴塞尔艺术展,⾹港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北京馆,北京


2017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上海馆,上海

2017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你的自拍杆,连州摄影博物馆,连州

“复活”计划——“据点的再⽣”,剩余空间,武汉

化学之爱,当代唐⼈艺术中心北京主空间,北京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

虚席:中国观念摄影,当代唐⼈艺术中⼼,曼⾕

LEAP SCREEN 特别放映项目:“所见非所见”,影像旧金山,旧金山

力的能见度,J GALLERY,上海



过往作品


柯兰岛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14分47秒,2017


近期在泰国拍摄完成的《柯兰岛》,展现了艺术家作为影像作者所具有的强大控制力。整件作品既是一场戏谑的实验,又弥漫着沉重的悲悯。刘雨佳在当地拍摄了一位流动的、戴面罩的流浪者,他的摩托⻋背后拖着一只巨大的充气天鹅。主人公用英文画外音,讲述了自己如螺旋般下沉的命运和不幸变成流浪者的经历。他的骑行在不确定和幻灭感中勾勒出海滩的轮廓,而天鹅则化为当下现实中的奇幻元素,在不经意间以幽默的方式转化为一种叙事手段。正像海滩本身就是海洋的持续变化与陆地的固定性之间的界限,这只充气天鹅也在半编排的虚构性与那难以捕捉的现实之间,撑起了一个有如幻影的舞台场面。


——夏本明 Benny Shaffer

节选自文章《海滩》



黑色海洋

单频电影,彩色,有声,38分35秒,2016


《黑色海洋》这部影片描绘了被摧毁与被建造的⻛景。它受到了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小说 《看不⻅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的启发,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其中交织着⻢可波罗(Marco Polo)与忽必烈 (KublaiKhan) 关于想象中的城市与⻛景的叙述、辩论与诘问。 它提供一个入口,观众进入它,在里面行走、迷路,又在某一个时刻找到一个出口或者多个出口。





刘辛夷


本科毕业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于伦敦的金史密斯学院艺术系,获得艺术创作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他的工作形态主要包括装置、影像和在地性项目。


刘辛夷感兴趣于探询个体如何理解和回应政治的技术化。他的工作线索起始于检验被广为接受的政治常识,后在追踪以卫星电视,商业电影,在线百科以及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跨国公共领域中的意识形态传播中得到发展。近年以来,他开始寻访现实性的社会空间并关注其中的中国身体,从中查问那些持续构建了现代治理的基础技术。他寻求识别从地理学到各项城市公共事业当中的技术在21世纪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并研究它们与今日政治的想象力之间的复合协作。


 近年个展 /项目 

2018

信号,西部联合驻留项目,西宁当代&小桥艺术空间,西宁

一时博爱,大碗艺术驻留项目,Galerie Liusa Wang & Espace DawanArt Paris,巴黎


2017

空港,石米空间逗留项目,旗峰山艺术博物馆,东莞


2016

密室,韩馨逸刘辛夷杨紫三人项目,上午艺术空间,上海

十万八千里,空白空间,北京


 近年群展  

2018

Replay,空白空间,北京

登录舒适区?,泰康空间,北京

新群众,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On Paper 2,空白空间,北京

Le Grand Monnayage,第八届梅勒双年展,法国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漂流,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

误入歧途的自然,马凌画廊,上海


2017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上海馆,上海

没有信息是中立的,SSSSTART,上海

全球定位,乔空间& 油罐艺术中心,上海

社会情绪,Cc 基金会& 艺术中心,上海

在乌托邦与敌托邦之间,Massimo De Carlo,香港



过往作品


别忘了去投票

双频道录像,彩色,有声,1分43秒,2013


通过营销认识权益,这可能是民主实践在发达信息条件下的一种悖论。如果意志的自由度集中体现在选择权的逻辑下,那么不间断地对他人宣讲这一权利或许是实现自身民主形象最有效的途径了。


该双屏录像模仿了公共场所里的广告机,套用广告的标准,反复提醒观众:别忘了去投票。然而这一提示没有言及投票对象的具体指涉,这一明显的逻辑缺失或将使被刺激出来注意力反转为对这一权利机制的审视。



街头霸王

单频道录像,彩色,有声,5分16秒,2012


行动主义的最大成功或许在于,它懂得将公开抗议中各方参与者的身体对抗借用媒体管道传播和展示,从而大大激发了受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而在同一时间,今天的政治身体还在社交网络上拥有另一个舞台。相比费时费力的街头民主,互联网上的政治体验可以更有效地搅动受众的神经,图像中的暴力本身直接替代了现实中的问题,而转移为观看的焦点。一个衍生而来的情形则是,一部分街头的身体参与也策略性地被用于寻求表演式的身体对抗,以便记录成图像的形式再转战网络。


出于对排演某种具备跨越“两种现实的斗争”的兴趣,艺术家用一台遥控车和一个遥控拳击机器人,在图片搭建出来的半虚拟的街头模拟了八个回合的较量。凭借“参与者”之一的遥控车搭载的摄像机记录下的影像,通过剪辑,最终展示了一种主观视角的现场叙事,为实践行动主义提供了一个操作样板。





王拓


王拓,1984 年出生于中国长春。2007 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2012 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硕士学位,2014 年获得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美术硕士学位。他曾为纽约皇后美术馆2015至2017年度驻馆艺术家,并于2018 年获授“三影堂摄影奖”。


王拓的艺术实践以影像、行为、绘画为主并涉及多种媒介,通过在预设情境下对他人真实生存经验以及文献行为化的介入,来揭示当代人类境遇与精神遗产之间不稳定的关系,也同时探讨了人造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如何从其历史背景中生发而出,并与持续变化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主题。


 近年个展  

2018

唯有孤独:唐纳天 & 王拓,安全口画廊,香港

漩涡,北京当代艺博会,北京


2017

从未走出的神话,空白空间,北京

语法灵猿,Salt Project,北京


2016

失忆事典,泰康空间,北京

唯有孤独:唐纳天 & 王拓,inCube Arts,纽约


 近年群展  

2018

8102-与现实有关,OCAT上海馆,上海

Light! Heat! Power! ,留下空间,上海

新冶金学家,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德国杜塞尔多夫

One Northeast,Zarya当代艺术中心,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循环播放,刺点画廊,香港

混合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北京

中国当代摄影40年,OCAT深圳馆,深圳

在集结,沈阳chi K11,沈阳

起承:第十届三影堂摄影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


2017

路边野餐,前波画廊,纽约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城中村里无新事,西丽计划,深圳

室内宇宙:第五届华宇青年奖,三亚

幻痛诊所,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厦门

To Be An Image Maker,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厦门

门闩:肖像画的隐晦目的,C龙口空间,北京

九,皇后美术馆,纽约



过往作品


Spiral 漩涡

三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12分30秒,2018


三频影像作品《漩涡》,将建筑学中由平面制图到真实建造的实践过程与御宅文化中的次元壁概念相并置,讨论了人类在平面/二次元中形成的欲望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放大、消费和加深的。


作品中暗含了两个角色:动态影像中的建筑师和动画中的漫画师。他们仿佛在用一种类似的方式与周遭世界进行互动。他们把现实世界中产生的感受投射到二维世界中,并再次回到现实世界将其实现。在作品中对建筑学和御宅文化的并置中,我们看到人类最基础的欲望以及有关暴力的本质是如何被塑造,又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实施的,就像影片中引述的伯纳德·屈米曾说过,要真正欣赏一个建筑,你可能需要制造一起谋杀。



审问

单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18分35秒,2017


《审问》是一个由胶片摄影,图像拼贴以及画外音组成的动态影像。作品由两部分叙述交织在一起:一部分是取材自艺术家对一位地方纪检委官员的采访记录,内容由其陈说当年成功面试该职时所需的心理技巧,慢慢演变到描述其日后审问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心理手段。另一部分是一篇以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1966年的电影《假面》为灵感,由艺术家写作的短篇故事。


故事中,一个拒绝说话的演员和一个试图使其开口的护士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悄然变成了彼此,互换了身份。在这个隐喻我们所处的复杂现实的作品之中,人们熟悉的现实情境与隐蔽于日常的极端情境借由一种类似的沟通结构产生了丰富的交集,而在其中的人的境遇也因此发生变换。





张玥


1985年出生于山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2018年个展《山鹰之歌》获北京画廊周“最佳展览”;2015年获得“墙报艺术家”一等奖。


 近年个展  

2018

山鹰之歌,杨画廊,北京


2014

不明真相,杨画廊,北京



 近年群展  

2018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 北京馆,北京


2017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 上海馆,上海

圆桌会议——异域的想象和观念的公海,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

出类——穿性焦虑的年代,白盒子艺术馆,北京

PLEASE COME BACK. IL MONDO COME PRIGIONE?,21 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罗马


2016

为什么表演,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上海

后感性:恐惧与意志,民生美术馆,北京


2014

不在图像中行动,佩斯画廊,北京

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白兔美术馆,悉尼



过往作品


Vogue

绘画,纸本水彩(作品含547幅),32x24cm,2012-2014


2013年冬天,张玥每天用水彩复制一张《Vogue》杂志里的一页,有的时候一天画很多张,有的时候一天画一张,一直画到2014年7月28日,一共画了551张,复制完了整本书。


这本《Vogue》是2012年3月份,他去参加朋友婚礼的路上在机场买的。



英语, 科索沃1991

绘画,纸本水彩、钢笔,18.5x24.5cmx27,2017


《英语》是张玥关于消除一种语言的猜想,并设置了一个可行性的虚拟案例: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如何消除阿尔巴尼亚语。从一款游戏中的声带寄生虫得到启示后,通过各种资料查阅,并寻访了多位语言学家、研究基因工程方面的专家、医生,最终采用基因改写的方法完成了此次案例的计划书。





郑源


1988年出生于中国兰州,2015年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电影、录像及新媒体艺术硕士。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他的作品关注图像再现并嵌入其中的政治、历史与技术。


 个人项目  

2017

悬而未决,泰康空间,北京


2016

An Open Studio,PRACTICE,纽约



 近年群展  

2018

离线浏览:2018第六届台北国际录像双年展,凤甲美术馆,台北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成都

新冶金者,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

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特区,广州时代美术馆,广州

漂流,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

边界闪烁,没顶画廊,上海


2017

第五届华宇青年奖入围展, 三亚

杂毛连须公,胶囊上海,上海

时间的狂喜:重塑认知的媒介,何香凝美术馆,深圳

Limited Access Festiva,德黑兰,伊朗

一幅不包含乌托邦的世界地图甚至都不值得一瞥,北京公社,北京

55届安娜堡电影节,美国安娜堡

都市折叠,央美术馆,北京



过往作品


图像研究-游戏

单通道高清视频,彩色,有声,17分01秒,2017


在视觉的年代,人们宁愿拒绝文字也不会拒绝图像,可能,所有人都相信不可抗拒的技术进步,进而,相信一种被技术解放的图像,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曾察觉的是,技术的革新正潜移默化地规训着人们对图像的阅读方式。当人们观看一幅图像时,我们无法说观看者的思想、意识和经验便是构成了对图像的全部观看,因为在图像内部,预设的视角早已被埋下,而成为观看的先决条件 (1) 。


作品《游戏》是一部完全使用已有现成素材剪辑而成的散文电影,从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到电影中的移动镜头。从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到传统绘画中的透视观点。影片从真实和虚拟的观看视角作为切入点展开,试图讨论这些图像背后的生产机制,以及人作为观察者在其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图像的挪用,对比与蒙太奇,艺术家在作品中始终围绕而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是如何被媒介所再现的?而再现的世界又是如何重构了我们观看与思考方式?



梦中的投递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9分22秒,2018


一位已疲乏到极点的外卖员瘫倒在城市中街边的公园长椅上,熟睡了。在被长镜头所虚构出的梦境中,艺术家将这些个体的劳动者聚集在荒漠中的一处山寨主题公园中:奔波的外卖骑士们在梦境中化为静止的“塑像”,形成了与他们日夜疲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反差。


这些原本离散的当代劳动者的集体出场,指向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反面:通信技术与巨大资本所塑造的趋于同质化的城市生活,及其造成的新型劳动与社会剥削:永远不能减速的移动与永远无法停止的劳动。在Jonathan Crary的《24/7》中,睡眠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形容成成一种稀缺的资源,而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前线的中国,睡眠成为了这些“移动者”所无法承受的风险。在超现实却又极端写实的梦境中,艺术家试图去记录下这自身所处时代的倦怠与焦虑——“在现实中一直移动着的人,在梦里应该一动不动,在现实中从未被记住的脸,在梦中应该被给予特写。”




正在展出

即将开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