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利安•罗斯菲德携手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打开上海艺术新地标:昊美术馆!开馆首展《宣言》

2017-09-20 刘旭俊 典藏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菲利波·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宣言》

康定斯基的《青骑士年鉴序言》

特里斯唐·查拉的《达达主义宣言》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亚历山大·罗钦可的《至上主义和非客观画家宣言》

卢齐奥·封塔纳的《白色宣言》

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宣言》

以及众多激浪派艺术家联合署名撰写的《激浪派宣言》


……这些激荡在历史深处并且迸发出时代最强音的话语,回响在偌大的展厅里。



13个高悬的屏幕,散播出的光影彼此交织着,音箱里播放的声音则层层叠叠,缠绕在一起,全部朝着观众的耳膜涌来。倘若不仔细聆听,观众难以分辨这些声音的来源究竟出于哪一个屏幕,思绪更是会走失在被这些拆散、打乱之后重组的宣言语录所形成的话语迷宫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25x4ydt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电影明星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变化多端的脸庞在上海昊美术馆的展厅里此起彼伏浮现。观众们颇为惊异地感受到自己恍如置身在好莱坞终身成就奖的颁奖现场,一遍遍地领略着“老戏骨”布兰切特扮演股票经纪人、垃圾焚烧厂工人、私人派对CEO、朋克乐迷、科学家、葬礼主持人、木偶表演者、家庭妇女、舞台剧编导、新闻主播、教师,以及通过性别反串表演的流浪汉。



这是昊美术馆的开馆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的展览现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529ywhb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仅有凯特·布兰切特的影后级演出为展览增加不少亮色,展览中还呈现了艺术家的另外三件影像作品。不同于《宣言》中的嘈杂聒噪,其余三件作品均类似于默片,剔除了人物对话,只凸显作为视觉成分的镜头语言。

《交易》


其中,《交易》颇有美国黑帮片《教父》的韵味,废弃的集装箱码头显得开阔而萧瑟,两大黑帮分子身着黑色皮衣,手持密码锁皮箱,在非法交易的环节中,各自心怀鬼胎却又胆战心惊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缓时急的风声,皮衣摩擦而出的婆娑声,以及皮鞋在柏油路面上敲击而起的步伐声,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仅凭这些微妙的声音就已经把画面中的一切事关非法交易现场的紧张与刺激都烘托而出了。

 

《干涸之地》,大家躺地上看


时长多达43分钟的《干涸之地》叙述的是未来的后人类纪,科考研究人员来到人类的废墟遗址上,他们每个人都一袭白衣,不断徘徊于荒凉而绝望的工业基地。为此,艺术家选择了航拍的方式,采用上帝视角鸟瞰着盛极而衰的人类文明。整件作品刻意拖慢了叙事节奏,似乎也是在故意用这种略显沉闷而无聊的方式来提醒着当下的观众:一切坚固的都将烟消云散,所有高速发展带来的快感终将以这种迟缓而绝望的姿态宣告落幕。此种滋味或许只能以无可避免的唏嘘不已来面对。

 

《小丑》


创作于2005年的三屏影像作品《小丑》,是朱利安·罗斯菲德深入巴西的亚马逊雨林拍摄而成的。在作品里,人们耳熟能详的小丑形象穿着牛仔背带裤和红色横条纹衫,还有着极为经典的红色鼻子。原本出现在花花绿绿的马戏团里的小丑,诡谲地现身于热带雨林,红色的衣服与鼻子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形成了色彩上的对冲。在这种突兀的视觉冲击下,小丑沿着水流时而迟缓时而湍急的小河蹒跚而行,最终隐没在丛林的尽头。各种本不协调的元素彼此对冲,从而形成了莫可名状的荒诞感。与其说,这是由艺术家凭空捏造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植根在当代生活里的某个隐喻——人类以发展之名,不断地脱离乃至戕害自然,却终究难逃人类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宿命。荒谬正是在于,一旦人类回归自然,反而不自然,就如同一个小丑一般惹人发笑。

 

《干涸之地》


徜徉在昊美术馆的展厅里,这些影像作品形成了一种高气压的美学气候,把人引导至沉重的思索之中。朱利安·罗斯菲德放弃了所有与轻逸、松弛、散漫有关的调性,把视觉呈现并入到哲思的轨道上,就好比刚刚还逗留在观众右脑的图像思维迅速地切换到用于逻辑思维的左脑,去审视我们所看见之物背后隐藏着的值得所思的本质。


作品中呈现出强烈的社会属性、历史责任,以及现实意义,为了更深入的观看这个展览,我们试图去询问朱利安·罗斯菲德,在整个展览中探索的相关问题。



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


典藏:同名作品《宣言》是本次展览最重要的作品。从19世纪以来,有太多的宣言影响着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你选择了其中一部分来进行创作。你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朱利安·罗斯菲德:在我选择这些内容前,我阅读了现代以来将近100多份重要的宣言。这些宣言有来自政治家、艺术家、建筑师、电影和戏剧理论家,以及律师的。


此后,我挑选了其中一部分用于创作作品,主要有三个标准:首先,它是要能够震撼到我的,不论是语言、思想、精神等方面。其次,这些宣言要在当时的环境中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能够能够贴近当代,即便在当今回顾起来都充满了现实感,可以激发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最后,毕竟我是要把它演绎成艺术作品的,它必须要具备表演性,能够适合被影像作品表达出来,既不能太过复杂难以被表演,也不能简单到让演员丧失了表演的发挥空间。

 


典藏:从表演性的角度来说,你选择了好莱坞的著名女明星凯特·布兰切特。她的演技相当了得。你是如何说服她来和你合作的?


朱利安·罗斯菲德:我和凯特·布兰切特是七年前在一个展览上认识的。当时,我们聊得很投缘,也很愉快。然后,她就跟我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一起合作。她主动提出愿意跟我合作,这让我突然就萌生了两种感觉:我先是感到很惊喜,毕竟她是好莱坞的大明星;然后,我就开始有些担忧了。



典藏:你担心她的演技过于高超,以至于把整个作品的焦点都聚焦到她的演技上,而不是作品本身?


朱利安·罗斯菲德:我惊喜的是,能和这样的优秀演员合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荣幸。但是,我同时也会有种种顾虑。作品完成以后,朋友们也来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好莱坞巨星来合作。很多人也都会怀疑,她个人的魅力与演技,会在很大程度上掩盖掉这件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观众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聚焦在她的表演上,而忽略了我原本想要表达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哪怕是现在再去看这件作品,跟凯特·布兰切特的合作仍然是惊喜大于担忧,优点多过不足。她的精湛演技为整个作品增色很多,她驾驭了12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发挥得淋漓精致,观众通过她的表演能够很直接地沉浸到这件作品之中。这对于理解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

 


典藏:在《宣言》这件作品里,除了序言相对安静,其余12件作品在布展上没有任何字幕,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这种展陈效果是你有意设计的?


朱利安·罗斯菲德:这件作品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展出过。不管在哪里展出,这件作品都没有配上任何语言文字的字幕。这是有意为之的。这件作品里涉及各种宣言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在屏幕下方显示字幕的话,观众的注意力就会盯住字幕,然后跟着它在心里默念,从而忽略了影像本身的魅力。在展陈设计上,我都是希望它能够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虽然是12件作品同时发声,但是当你想专心看其中一个的时候,你可以坐在那个屏幕前的沙发上。当观众坐下的时候,音响效果是从上面降下来的,这样就可以很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件作品,听到跟它匹配的音效,也会听得比较清楚。

 


典藏:12件作品同时发声,对你来说,这种众声喧哗的效果是否也类似于20世纪的历史?各种宣言和学说都很喧嚣?


朱利安·罗斯菲德:各种嘈杂的声音被并置在一起,这种现象也确实是20世纪的隐喻——不管是政治也好,社会也好,还是艺术,或者文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念,当然就会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不同的宣言。


我这么做,是想让观众有这种体验:如果你要全局性地了解,那么你可以站起来在展厅里闲庭信步,很嘈杂的各种不同意见的声音就会包围着你;如果你想要认真聆听某一种观点,那么你就可以坐在某个作品前,安静地去聆听。但是当你一旦站起来的时候,你又会感受到,原来周围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想法与声音。

 


典藏: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影像作品的镜头语言,也有那些宣言文献的文本语言。你是去如何平衡作品中同时呈现的这两种语言的?


朱利安·罗斯菲德:所有这些宣言都来自于某一个时代的某一些艺术家的某一段观念与实践的历史。它是带有很鲜明的时代背景的。当我在做配景并且设计镜头语言的时候,我希望让这些宣言即便在今天依然充满现实性。在这件作品中,我把它提炼出来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是希望即便它们的语境改变了,大家依然能够领略到那些文字中最精髓的深意,然后可以抛砖引玉地引发观众自己对于它们的想法。


因此,我一方面是用镜头语言叙述当代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用文本语言来展示过去的历史文献。我不希望观众还只是套用原来的历史语境,而不是站在当代社会里去理解这些宣言中的语言。

 


典藏:你的作品里有很强烈的社会属性、历史责任,以及现实意义。你来自德国,整个德国的战后艺术都具备这些特性,你的创作也是基于这种艺术理念的脉络?


朱利安·罗斯菲德:确实就像你说的那样,我的很多作品都有这三方面的特征。这种特征也确实是二战之后德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倾向。作为一个德国人,我们有太多不愿意回首的过去,这些历史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思考。


这也促使了很多德国艺术家会有这样的维度去思考艺术问题。当然,我也不认为自己是跟着这种趋势随大流。关键点在于,我也是当代艺术家,而当代艺术家就是因为观察并思考很多具有当代特征的议题。所以,不仅是我,很多当代艺术家都是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当代现实里,只不过每个人进入的方式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罢了。

 


典藏:这个展览名为“宣言”,也是上海昊美术馆的开馆展,它对于美术馆而言也具有宣言意义,相当于第一次对外发声。它是如此重要,你们双方又是如何经过沟通确认要举办这场展览的呢?

 

朱利安·罗斯菲德:这场展览的合作绝非偶然,而是经过各方深思熟虑的一个结果。最早接触是在德国,尹在甲馆长来看了我的一个展览。他当时就对我的作品很感兴趣。后来,他就决定把这个展览引入中国,作为上海昊美术馆的开馆展。对于昊美术馆来说,这场名为“宣言”的展览也是它第一次正式向公众亮相的宣言。对此,我也表示很荣幸。



看展览

   展期:2017年9月21日-12月31日


    地址:昊美术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精彩回顾:

这位「画家」的个展上却没有一幅画|马特 · 桑德斯中国首个展

免费看龙美术馆新展“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

《典藏·读天下》9月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