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点到了,开启“网抑云”模式:年轻人的矫情,还有救吗?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12点要到了,今天你网抑云了吗?”
 
说不清是从哪一天起,“网抑云”这个梗突然爆红,屡次登上热搜,刷屏全网。
 
有人沉迷于玩梗,有人抵制这种现象,有人则一头雾水:
 
网易云音乐不是用来听歌的吗?“网抑云阴乐”又是什么情况?


“网抑云”到底是什么梗?

“网抑云”到底是什么梗?
 
提到网易云音乐,可能你没用它听过歌,但一定听说过它的评论区。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一直以走心故事和神评论引人关注,但不知从何时起,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成了深夜哲学家们的“伤痛文学素材库”


“有的人8岁就死了,80岁才埋。”
“我今年12岁,已经重度抑郁症20年了。”
“今天看了看,30楼好像也不高,人间不值得。”
 
大量假装抑郁的矫情文字充斥在评论区,引起众人不适,被网友戏称为“网抑云阴乐”。


甚至还隐隐约约形成了各种流派:
 
1、引用金句派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这句话,绝对是最受“网抑云”用户欢迎的。

还有各种延伸版本
 
鲁迅先生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同样也能收获一大批点赞。
 
跳海自杀的太宰治,卧轨自杀的海子,上吊自杀的叶赛宁,更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和事迹,收获一大批“网抑云”粉丝,引用他们说过的金句,绝不会错。


2、矫情文学派
 
黄焖鸡吃完一半,就被阿姨收走,那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孤独,你能理解吗?


偷你的玫瑰,杀掉你爱的人,只想保护你,这样的爱情,你想拥有吗?


3、胡编乱造派
 
刚出的新歌,就有人在下面感慨,自己已经听歌十年了。
 
十年???应了那句话,“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4、点名表白派
 
这种句式看多了,莫名让我想到了那句“你认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有在不同歌曲评论区实名留言的勇气,为什么不亲自说呢?
 
就像网易云之前的热评一样,“喜欢就去表白,大不了连朋友都做不成”。
 
5、假装抑郁症派
 
如果说前面的几类玩梗方式,让人觉得“丧”“矫情”,那么“人均抑郁”的玩梗,则让很多人愤怒。
 
对于有些人来说,“网抑云”不过是一种消遣方式,但对于那些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是以他们的痛苦为乐。
 

起初,“网抑云”只是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盛行,但很快就席卷微信朋友圈、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表情包和剪辑视频。


无论你听的是流行、古典,还是民谣、摇滚,几乎所有风格的音乐下,都能发现矫情伤感的“网抑云”评论。
 
人均童年阴影、人均失恋、人均高考、人均考研、人均抑郁,人均爱而不得……
 
当这样的内容被大量复制粘贴出现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后,一部分人对“网抑云”提出了质疑,开始了“反网抑云”行动。


全网玩梗后,有人对“网抑云”提出了质疑

以前的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曾铺满杭州地铁站的网易云音乐“神评论”:


还有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合作的“文案乐瓶”:


那些爱而不得,那些遗憾和释然,那些温暖和感动……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人生、释放情绪、寻求治愈的空间。
 
网易云音乐甚至还出过一本书,就叫《听什么歌都像在听自己》,书中收录了244条用户生产的精选乐评,可以说是把情怀做到了极致。

但现在的网易云音乐,却总在提醒你,生活有多难熬。


所以,面对“网抑云”的强行丧、故作矫情、伪装抑郁,“网抑云克星”顺势出现,毫不留情地发起了反击:
 
学不好历史的人,矫情会被人骂的:


学不好物理化,也是会被嘲笑的:


下次复制粘贴前,记得检查好错别字:


“反梗”刚出现时,让很多人觉得很爽,但如此解构“网抑云”,何尝不是构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嘲讽呢?
 
“网抑云”也好,“网抑云克星”也好,其实都反映了当今年轻人的社交情绪。
 
你可以用“网抑云”来调侃生活艰难,你也可以用“网抑云克星”来抵制矫情,表达是你的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网抑云”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网抑云”能引起全网狂欢?

“丧文化”“情绪造假”,几乎是每个社区都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只有“网抑云”出圈了,成为社交网络上的一次大型玩梗狂欢?
 
1、为什么大家都在玩梗?
——刻奇效应,跟风狂欢
 
“刻奇”是Kitsch的音译,最初是从作家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流行开来的。
  
可以把“刻奇”视为一种表演,一种廉价的自我感动,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是对主流社会的一种迎合。
 
很多人白天得过且过,一到深夜,就悔不当初,发圈进入“网抑云”时刻,这也是一种情感上的盲从,情绪上的表演吧。


或者更通俗一点说,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网络文化的“meme(梗)”,很多都是因为人们的”复制“传播开来的。
 
2、为什么“网抑云”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
——负面偏见,认同感降低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负面偏见”,即人们对负面信息有更大的敏感性,我们会不自觉地倾向于关注负面信息、消极情绪。
 
举个例子,别人夸你一百句,你未必会记得,但他若是骂你一句,你往往会记得很牢。


在网易云音乐的上亿评论中,“网抑云”占比其实不算很高,但因为我们对消极情绪更敏感,会觉得“网抑云”已经席卷了评论区。
 
相比之前评论区中的走心故事、金句段子、生活吐槽等内容,虚构的人设、伪装的抑郁、无病呻吟的矫情,自然会引起原有用户的反感。
 
3、为什么偏偏是网易云音乐?
——社区文化是把双刃剑
 
以“鬼畜文化”闻名的B站,有很多“骚话”;主打“专业科普”的知乎,有大量的“抖机灵”;“吃瓜阵地”微博,也有很多“小作文”存在。
 
太阳底下无新事,网易云音乐的社区文化危机,其他平台也都经历过。
 
与其他音乐播放器不同的是,网易云音乐最初的需求切入点就是:音乐社交+走心评论,并借此在短时间内获取了众多用户。
 
大量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和主打情怀的社区氛围,塑造了网易云音乐独特的社区文化,在这个虚拟的社区“云村”中,所有人都自称“村民”,评论就是大家的情感链接。
 
而UGC的特点,就是用户负责产出内容,用户参与程度高、社交属性强,很容易进行自发性的传播,甚至形成病毒式传播。
 
据去年网易公司的相关资料显示,网易云音乐总用户数已突破8亿。极光数据19年的研究报告,则显示,网易云音乐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83. 5%。



网易云音乐上亿年轻用户的基础,加上UGC具有的病毒传播特点,“网抑云”引发的现象级玩梗,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当“网抑云”引起全网玩梗后,网易云音乐也迅速做出回应,推出了“云村评论治愈计划”。



让“网抑云”变成“网愈云”,让“云村”回归之前的友好氛围,网易云音乐才不会因“情绪营销”而被情绪反噬。


最后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矫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偶尔矫情可以,请适度玩梗。
 
当“网抑云”充斥网络世界时,我们真的很难辨别,一个人是真的想要求助、急需安慰,还是在故作矫情、伪装抑郁。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以后的网络世界中,能少一些“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多一些“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作者:锦年

编辑:高卓


你可能还喜欢:

听过网易云的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