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一只社恐崩溃有多简单?让他做个自我介绍就知道了。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作者 | 锦年

编辑 | 留木



每一次自我介绍,都有一个社恐尴尬到想要原地消失。

 

实习第一天,当我在全体会议上好奇地观察同事时,就听HR说“这周新入职的同事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脸红、腿软、手抖、眼神飘忽,在我用二倍速的语速做完自我介绍后,大脑已是一片空白,完全记不清自己刚刚说了什么。

 

而这样的“公开处刑”,远不只这一次;社恐所害怕的,也远不只是自我介绍。

 


社恐无处不在


社交恐惧症,简称社恐,是世界第三大精神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40%~60%的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


在走廊上远远遇到了同事,恨不得立刻退回办公室;


剪头发时,面对喋喋不休的tony老师,真想把自己的耳朵堵上;


面对海底捞小哥的嘘寒问暖,想要拒绝过分的关心,说出口的却是“谢谢”;


……


可以说,对于社恐人士而言,只要踏出家门,没有一处空间能让他们放松。



那些社交达人,永远想不到社恐是如何应对社交的:

 

当电话铃声响起,不接电话而是等它自动挂掉;


远远地看见熟人,立即绕路走或者躲在角落里假装陌生人;


被朋友约出去玩的当天,绞尽脑汁想着各种“请假”的理由;


……


唯有一本走红的漫画《芬兰人的噩梦》,让无数社恐人士获得了群体认可,理解了自己,无数年轻人开始自称“精神芬兰人”。



“原来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原来我不是异类。”

 

你身边那个看起来开朗乐观的朋友,说不定就是隐藏的资深社恐,只是他不敢说出来。

 

之前听过一个名词,叫“水螅式社交”,这其实也是很多社恐人士的交友模式。



“主动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在交友中,他们从不主动,只是摊开触手,等着有人主动来到他们身边。而一旦与他们成为朋友,就会用触角紧紧抱住朋友,绝不放手。

 

在陌生人面前高冷,在熟悉的朋友面前话痨,这正是“水螅式社交”的表现,这就是社恐的另一面。




社恐不意味着孤独,更不是内向


最近有一部日剧很火,叫《出租什么都不做的人》,主人公将太推出了“出租自己”的服务,只需要提供交通费和餐食费,就可以租到将太,让他陪你做你不想一个人去做的事情。



不好意思在家人朋友面前喝汽水冰激凌的大叔,不想一个人去东京塔告别的女孩,因工作压力不想去上班的青年……

 

主角将太,接受了他们的出租服务,什么也不做,只是简单的陪伴,却是这些人最需要的。

 

不想一个人,又找不到其他人陪,这是孤独。

 

而社恐是这样的:

 

无聊的时候,兴致勃勃地约了朋友出去玩,但约好了时间后,想到出门的麻烦和可能遇到的与人相处的场景,就开始后悔了。

 

社恐从不畏惧孤独,他们畏惧的是社交带来的麻烦事,担心的是那个不擅长社交的自己。



社恐也不是内向,内向是天生的性格,喜欢安静,喜欢独处,但他们拥有社交能力,只是“不想社交”;


而社恐多是由于后天环境引起的,他们害怕社交活动中的交流与表现,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但他们又是渴望社交的,却因为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恐慌而“无法社交”。

 

社恐,其实很像刺猬。



刺猬喜欢独居,喜欢安安静静地窝在角落里,尽管长了一身坚硬的刺,却不用刺来做武器,它们只敢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偷窥外面的世界,一有动静就吓得瑟瑟发抖。


每一个社恐,都是一只小刺猬:外表坚强而又内心柔软,渴望社交又畏惧被人嫌弃。

 


社恐不需要拯救


之前看过一本漫画,叫《Hello,最好的自己》,一个社恐之人的故事。

 

你以为很多问题只存在于自己身上,但这本书会告诉你,社恐不是个例,总有人和你一样。



当你上网搜索“社恐”时,你会看到满屏的“社恐毁一生”“拯救社恐”“如何最快走出社恐”等类似的话。


某种程度上,“社恐”就像“抑郁症”一样,不在其中,外人很难理解,只会觉得那些说自己社恐的人,有些“不正常”。

 

那什么又是正常呢?只有那些外向、开朗、乐于社交的人,才是正常人吗?



漫画中的主人公,就像很多社恐之人一样。


想要竭尽全力融入周围的世界,试图和别人谈论所有人热衷的话题,强迫自己参加那些不想参加的活动,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合群……

 

但哪怕身处热闹的人群,自己的内心却越来越孤独。

 

直到最后,她才终于明白,哪有什么正常不正常,“别费事了,你本来的样子就是最好的。”



别再说拯救社恐了,社恐人的快乐,远比很多“正常人”都多。

 

影帝梁朝伟,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社恐人士,他曾在采访中说:

 

“我害怕被人群关注,感觉自己就像是动物园里面的动物;站在台上永远都觉得别扭,永远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但不善交流、不爱社交的他,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演技和实力成为众人认可的影帝,过着自己满意的生活,活成人人羡慕的样子。

 

996的社畜,会被安慰说“只要钱多,累点也值了。那畏惧社交的社恐,什么时候能听到“开心就够了,不需要勉强自己社交”呢。

 

鲍尔莱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希望每一个社恐,也都能记住这句话,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自己


既不贬低自己也不高看自己。过于自卑,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迷失自我;对自己要求过高,则会产生挫败感,焦虑崩溃。

 

2、重建认知


你没那么重要,身边的人不会过分关注你。不擅长社交,也不意味着失败,踏实做事,真诚待人,也可以收获别人的认可和喜爱。

 

3、适度学习


可以看一些沟通、人际交往、心理学相关书籍,在知识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社交的力量。

 

最后,很多时候,你在意的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别太担心。所谓的评价标准,应该由自己来定,而不是外人来评价,毕竟:

 

“人光是活着,就很了不起了。”

 

正视自己是社恐的你,同样很了不起。





你可能会喜欢:

嘘~社恐都在偷偷关注社长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