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一个社恐,能活着熬过当妈头两年

以下文章来源于武志红 ,作者懒妈



推荐

作者:懒妈

来源:武志红 (ID:wzhxlx)

编辑:七七



社长说

社恐当妈,每一天都在走出舒适圈。




● ● 

没有一个社恐,能活着熬过当妈头两年


社恐(社交恐惧)这种病,不会真的要你命,但会给你大山一般沉重的压力。

 

一个社恐障碍,要怎样才能过得自在?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是直到成年以后,才大概想明白。


要想应对它,只要克服最常见的三个场景:


妈妈还是忍不住要唠叨对吗?

没关系,我早就长大了,我可以不听她的话呀。


自己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是吗?

很好,那就让我们先分清哪些可以挑战,哪些是本性难移,好好接纳自己的本性就行。


工作需要,偶尔也不得不违背本性是吗?

不要着急,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戴上面具,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踏踏实实做自己。


想明白了以上三点,你将会从一个拧巴的社恐,进化成为一个躺平的社恐——


病虽然还是那个病,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我曾经以为自己会舒舒服服的躺在这个圈子里,一直到寿终正寝。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三年前,我生了一个娃。



根据我的观察,当妈以后社恐患者的死亡速度,基本上符合正态曲线的分布图:



如上图所示,大约三分之二的社恐患者会死于当妈的头一年。

 

确切的说,从婴儿降生的第一天开始,死亡的号角就已经吹响了。


想象一下,你跟一个新生儿同处一室,他不会讲话,不会笑,甚至连眼神都很难对焦......


这些当然没什么问题,真正要命的是,在这些以外,他还很容易感到无聊。

 

而你知道的,婴儿一无聊,整个世界就开始焦躁。


哭、闹、大声哭、用力闹.......

 

于是你不得不想尽办法和他尬聊——

 

你开始主动开展社交。


宝宝你好呀,已经睡饱对了吗?那我们一起来干点什么事儿吧。


你开始练习怎样借助道具、甚至借助你自己。


看妈妈手里的新摇铃,动起来好不听好听?


噢,对我袖子上的这颗扣子更感兴趣啊,那给你摸一摸,看是什么样的手感?


吐泡泡好玩儿吗?我也来吐一个,咱们俩来比赛吧……


艾玛,真不好意思喷到你脸上去了啊,有没有吓到?来妈妈给你擦擦……


看看,曾经的死穴,就这样渐渐变成了新的技能点。


并且自从学会了不要脸。


只要拥有一个娃,就能促使我们在戏精的路上越走越远,社恐障碍自然也就消失不见。

 

所以朋友们,是伟大的母性让我们觉醒吗?


不,是浓浓浓浓浓浓浓浓浓浓的求生欲。



所以在当妈的头一年,对内的第一回合,就倒下了三分之一的社恐患者。

 

另外那三分之一,则死于对外。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自从生了小孩,整个世界都好像变得聒噪起来——

 

三姨妈听说你计划要全职,立刻跑来家里跟你妈轮流叹气:


读了那么多年书啊,就看个孩子多可惜。

 

对门爱逗小孩玩儿的二大爷,每一次都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你:


男孩还怕羞,你们可得多找机会让他锻炼锻炼才行。

 

就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会苦口婆心的不停对你展开教育:


这么大了怎么还用尿不湿呢?

这么冷怎么不给孩子多穿一点呢?

这么脏怎么就能放手让孩子去玩呢呢呢呢呢呢呢呢……

 

不过老实讲,如果单单只是聒噪,其实还是可以忍得下去。

 

毕竟我们社恐的一大能力,就是假装耳朵有问题。

 

然而等到对方直接跟小孩探讨起二胎,给你还没到半岁的小孩夹过来又咸又辣的菜,用尽全力把你的小孩逗到大哭起来,你就会知道:


跟这些相比起来,什么上台发言,什么拜访客户,以前的阵势充其量只能算是模拟考。

 

相信我,朋友,面对这样的场合,你不但会想要动口,还会想要动手。



闯过了头一年还没有被征服的,那肯定是社恐当中的优秀患者。

 

然而等待着我们的,不是领奖台,也不是火箭班,而是这世上最权威的一句话:


“为人父母,当以身作则”。

 

俗话说得好,

龙生龙凤生凤,

社恐的小孩先天怂。

 

而为了小孩以后不怂,我们就得先把自己豁出去来用——

 

不知道怎样交朋友是吗?


没关系,妈妈先带着你混遍全小区的育儿群。

 

看见陌生人就开始打退堂鼓对吗?


行行行,你殿后我打头咱们俩双剑合璧就天下无敌。

 

别人抢了你的东西还不给是吗?


不要紧,妈妈这就让你看看怎样才是有理有据的维护自己……

 

对我们社恐来说,养娃的每一天,都是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然后把我们变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



就此,我们可以这样断言,没有一个社恐能活着熬过当妈头两年。


大家的所有区别,可能只是在于,


有的社恐死得早一点,

有的社恐死得晚一些,

有的社恐死得悄无声息,

有的社恐死得轰轰烈烈。

 

你可能会问,那极端值呢?就不考虑了吗?

就算是正负三个标准差,也只能覆盖99.7%的病友群呀?

 

朋友,别傻了。

 

熬过了头两年,还有亲子活动家长群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等等一系列惊喜等在前面。

 

我们的社恐,也不用再挣扎了。


早死早升天。


作者 | 懒妈,本硕临床与应用心理学,本行做心理咨询,后来进了早期家庭教育这个行当,家有慢慢小朋友两岁九个月,全职至今,主攻方向是“如何一边带娃一边偷懒”。作者公众号:懒妈邦(lanmabang12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  

1

 你可能会喜欢:

社交恐惧:一遇到人人从从众众我就怂怂怂怂怂怂

人人谈论二胎的时候, 我和父母聊了聊为什么做丁克……

什么社恐,来东北都给你治好了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