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全《“哭穷”指南》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8



作者 |  Axel

编辑 | 留木



“哭穷”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社会群体中。


网络上,“炫富”帖日渐衰微,而“哭穷”帖经久不衰且姿势水平不断提高。

让人领略到,哭穷是一门技术活。


黄志博姐姐哭穷

 


自嘲式哭穷


跟“肥宅”、“佛系青年”、“xx狗”、“屌丝”等自嘲一样,“哭穷”也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自嘲式哭穷主要有两大原因:融入与防御。

自嘲式哭穷


1、社交式哭穷:“还不是为了融入集体”


从“吃土”、“贫穷限制想象力”,到哀叹实现不了“车厘子自由”,花式哭穷群体早已实现生理与安全需求,为实现社交需求参与“哭穷”,“哭穷”成为了表现幽默感、泛娱乐化的社交方式。


社交式哭穷

 

穷不穷不重要,如何哭穷才是关键,想毫不做作地 “快乐哭穷”,一定要找对组织,不同群体有不同穷法。

 

对着月入3k的朋友苦叹“月入3w活得像狗”,对着被房租压垮的朋友哀叹换不起房,和迪丽热巴说自己胖一样,自嘲瞬间变炫耀,是错误的姿势。

 

2、心理防御式哭穷:“只有我才能说自己穷”


许多人过着标配的精致生活:私教费大几千、吃完一顿六十的“健康餐”后再点杯三十的奶茶、出新片必去影院打卡、网红店必第一时间拔草“眼影盘用不到也要all in”、“盲盒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哀叹还不起花呗、付不起视频会员的也是他们,不仅“消费得起”,更担得起新时代“穷人”的称号。



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人们迷恋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用以维持自身阶级、身份认同、所属群体的“符号”。“我买的不是鞋,是信仰”、“不喷香水的女人没未来”,为了获得“符号价值”的消费仿佛宗教仪式让信徒深陷其中。事实上,“符号”的内涵归根到底是为了显示自己“消费得起”,自然容不得他人质疑,过度消费后的主动“哭穷”则是最高级的自我心理安慰与防御方式,在被别人嘲笑“不自量力”之前用自嘲“先下手为强”,走他们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表演型哭穷


对于一些哭穷的人来说,他们大多对自己的经济情况贫穷与否有明确认知,但为了某种目的刻意表现出贫穷的样子。


1、以弱取胜-“我弱我有理”


参加选秀的选手,不管才艺如何,没点“穷、苦、惨”的故事都不好意思上台, “住地下室”、“吃不起饭”是标配。前阵子,练习生黄智博因口罩诈骗被抓捕归案,他的姐姐发长微博数次强调“家境困难”,文中“贫穷”是对黄智博的“保护色”,然而公众并不买账。对于这些人而言,“哭穷”向他人主动示弱的表现,为了获取同情为自己谋利、粉饰不当行为的方式。

 

2、哭穷式炫富


“好穷啊,只吃得起100块一顿的外卖。”

“我女儿赚得不多,一个月也就十来万吧。”

“贫民窟女孩用不起lamer只能用sk2全套”


面对此类哭穷,我们一脸懵逼:你说的穷是什么穷?


炫富式哭穷

 

《挪威的森林》中,绿子说:有钱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说自己没钱。就像一个美女,可以说:我今天好丑。若是丑女这样说,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把炫富隐藏于哭穷中,“哭穷”成为了炫富的新方法。尽管炫富的也不一定是真富,但他们通过制造鲜明的反差来表现自己的消费能力与品味,得到了“我也想像你这么穷的”羡慕与认可。

 

3、索取型哭穷--“我穷我有理”


“诶这个月工资又没发,我房租都交不起了。”


当你和同学吃饭,买单的时候他一遍遍重复着这句话,你感受到了强烈的试探,不得不打开了支付宝。


与表演型哭穷不同,此类人可能是“真穷”,秉持着“我弱我有理”的心态“哭穷”,期望别人请客、借钱,而当别人拒绝时,甚至会埋怨别人“小气”,用自己的贫穷绑架他人。

 

4 焦虑式哭穷--赚得多花得更多


焦虑式哭穷


“年薪40w感觉焦虑/活得像狗”


新中产们只是收入算中产阶级,但生活方式离开理想的中产阶级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他们已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但吃穿住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刚性开销让他们咬紧牙关,并且被困于在消费主义的泥潭中,为了维持自己身份和形象进行高消费,花钱的速度赶得上赚钱的速度。



《2019新中产白皮书》显示,新中产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为371万元,平均负债为112万,从60后到90后,负债率依次提升。新中产的整体收入预期是下降的,2018年有50%的人觉得自己明年的收入会增长10%,但2019年只有30%的人这样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新中产的收入慢慢接近天花板,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近两年经济情况的影响。新中产在子女教育的开销上大大增加,2015年一年花2万在孩子的教育上的占52%,如今平均一年要花9万,不少家长戏称孩子为“吞金兽”。


这对体制内工作的夫妇,即使“有父母、公婆资助,家里有房、从小不缺钱”,也在孩子出生后对钱的看法发生改变,孩子的奶粉、尿布、月嫂费开销,未来的教育开销,让他们觉得财富急剧缩水。


体制内夫妇-新世相-1988 年出生的人现在账户上有多少钱?


他们表面光鲜,追求品质生活,不愿掉队,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财富增值的速度跟不上他们的过高的自我期待,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对现实的稀缺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与无力感,所以自我认知确实是“贫穷”。不同于“自嘲式哭穷”,新中产们“哭”得情真意切,“哭穷”是他们宣泄焦虑的方式。

 

对于身边人,适度的“社交型哭穷”能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哭穷式炫富”无疑让人反感、“焦虑式哭穷”起初或许还能得到些许共鸣,但频率过多会让人觉得“散播焦虑”,“索取型哭穷”更是让人避而不及。了解“哭穷姿势”并且保持合理适度,是哭穷之前需要掌握的基本法则。





你可能会喜欢:

别抠抠嗖嗖了~快先给社长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