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智周刊丨AI技术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挑战

李海楠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3-17




AI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编者按 “一键出图”“三言两语生成大师作品”“文字图片生成高清视频”……日渐成熟且正实现规模化商用的AI技术,一方面在持续刷新人们对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对传统行业心生担忧。此时谈及AI时代的版权保护和适用或许正恰逢其时。毕竟,对期待通过包括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内的AI技术手段商用带来巨额利润和行业颠覆的群体而言,越早厘清和面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适用边界,就越能尽快形成适应AI时代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护航AI技术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就在全世界还停留在AI生成式应用对静态图文作品“瞬间复制”大呼惊叹的时候,一款“兼具电影级特效”的动画生成式应用日前正式完成发布,再度刷新了人们对AI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的认知。

  

  12月初,斯坦福华人女博士、创始人郭文景(Demi Guo)和联合创始人兼CTO Chenlin Meng,用仅成立六个月的公司就结束版本测试并正式发布文生视频Pika 1.0,向全世界展示了何为“电影级特效”,震撼全网。这是一款通过输入文字就能生成和编辑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的AI生成式视频应用。

  

  无独有偶,在人们还在消化AI视频工具可能造成行业颠覆性冲击的同时,谷歌在12月7日深夜发布了多模态Gemini大模型,通过直接整合文本、视频、语音等多领域模态,也让外界对谷歌大模型超越ChatGPT-4抱以无限期待。

  

  回溯近半年来的时间线,ChatGPT在全球掀起“AI图文生成浪潮”,如今,AI技术迅速伸向视频制作领域,正让传统影视创作行业开始“瑟瑟发抖”。

  

  至此,被世界公认最能培植传世著作“沃土”的美术、文学等图文视频领域,共同站上了直面AI技术冲击的关口。

  

  面对全球受到AI技术对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随着全球化步伐加快,受益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产权保护早已成为各国共同需求。而随着科技水平飞速发展,AI技术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倒逼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加速适应新的局面。

  

  知识产权,也称智慧财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是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目前,A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构成了冲击,且影响绝不仅局限于舆论更为关注的著作权领域,诸如商标权和专利权同样面临挑战。

  

  首先,AI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复制各种信息,例如,美术作品、音乐、电影、文字书籍等。显然,这让传统的版权保护“如临大敌”,冲击在所难免。

  

  要知道,版权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作者的权益,防止他人盗用或非法复制其作品。然而,在AI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轻易地复制和传播他人作品,这使得版权保护的难度大大增加。不仅加大了法律诉讼环节对违法行为的认定成本,更让对原创内容的自证过程变得繁琐和被动。

  

  其次,AI技术也给专利保护带来了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专利制度要求申请者必须是自然人或法人,而AI技术使得生成式大模型甚至是机器人也可以成为专利的申请者。

  

  毫无疑问,这势必给专利审查和法律判断带来新难题。由于AI技术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专利保护的范围和标准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亟待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法律适用边界,以确保其不对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构成过大冲击。

  

  再次,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商标权的保护也面临着新挑战。商标权旨在保护商标的独特性和可识别性,防止消费者混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然而,在AI技术的帮助下,利用开放和开源的模型和数据支持,机器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自动生成商标图案或文字。这使得商标的生成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但也给商标权的保护带来了新难题。

  

  最后,对于新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社会和行业巨变,法律和制度环境普遍愿意给予开放和拥抱态度。比如,针对虚拟数字人是否具有独立法律主体并享有知识产权的讨论,虽然在既有法律框架内,目前没有任何国家给予虚拟数字人法律主体资格并承认其知识产权。普遍认为它们仍然是由人类创建和控制的虚拟存在,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因此,虚拟数字人的知识产权应该归属于创建它们的公司或个人。但未来,随着AI技术发展和元宇宙等更多虚拟场景的出现,成文法对虚拟人的法律主体资格如何探索如今也到了有待进一步讨论的节点。

  

  总之,未来AI技术的发展给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只会与日俱增,新的内容产生方式和新的领域是否带来全新的法律主体保护模式和途径,目前尚未可知。

  

  但至少,我们不能等待,毕竟应对的“智囊”中并非空无一物。

  

  第一,继续完善法律法规日益迫切。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例如,应该加强对AI创作作品的版权保护,明确AI生成内容的归属和权利范围,防止恶意侵权行为。

  

  第二,加强技术应用管理至关重要。AI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AI技术应用的管理,规范使用流程和标准,避免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

  

  第三,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符合实际需要。在全球背景下,针对具体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分门别类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共同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第四,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是重要保障。在AI时代,知识产权交易更加频繁和复杂。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规范交易流程和标准,保障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形成适合AI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根本目的是确保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同时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尽早对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加以全新审视,用发展的眼光重新构建未来法律保护框架,寻找新的方法保护和界定AI技术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视点丨“三个统筹”传递2024年经济工作新动向

●解读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时报时评丨消费投资“双轮”驱动扩内需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