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群书治要》34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点击上方卡片,看更多精彩内容

34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余莉开讲》第三十四集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习,《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我们知道中国人自古,以礼治天下,那为什么这样重视礼仪道德的教化呢?


在《群书治要·列子》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晋国有很多的盗贼,晋候常常为这件事而苦恼。恰好他们的国家有一个叫郗雍的人,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观察人的神情,来辨别这个人是不是盗贼。晋候听了很高兴,就把他请来,让他指认盗贼,结果郗雍指认了千百个盗贼,都没有错过一次。晋候就非常地喜悦,他说:我得到了这样一个人,还用那些能够侦破案件的人干什么呢?用这一个人,就足够把这些盗贼治理好了。


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叫赵文子,听了之后就很担忧地说:“大王啊,您用这个人来指证盗贼,不但不能够尽除盗贼,反而这个人他的下场,肯定不会很好。他必死无疑”。晋候没有当回事。可是过不多久,这群盗贼,他们就聚集起来,把郗雍给杀死了。晋候知道这件事之后,这才非常地惊惧,才知道赵文子这个人很有学问。赶紧把他找来商量,赵文子说:那你现在想要去除这些盗贼,不如举荐那些贤良之人来办理朝政,兴起教化之风。这样人们都有了羞耻心,谁还愿意去做盗贼呢?晋候听了他的话,觉得很难得,于是就依从了他的建议。让隋会这个人来兴办教育,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单单用执法之吏来治民,国家是很难治理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起每一个人的廉耻之心。


所以“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所以古代的圣王,都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事。他们在国都设立太学,在乡镇设立庠序,都是宣扬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个教化明确了,道德的风俗形成了,天下曾经出现过没有一个人的牢狱。就像我们所说的“成康盛世”的时候。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四十年监狱没有一个犯人。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治理效果。


那么在《史记》上,也阐述了这样的道理。他说在汉朝兴起之后,把秦朝那些严刑苛法都去除了,叫“破觚而为圆,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这个“觚”就是棱角的意思。去除了严刑苛法而力求婉转,把那些 繁文缛节也废弃了。力求质朴。这个法网很疏忽,也就是法制不是很健全,可以把吞舟之鱼都漏掉。但是怎么样呢,但是因为他们重视了伦理道德、礼仪的教化。结果怎么样呢?“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因为他们吏治,官员的道德是蒸蒸日上,结果没有人作奸犯科,黎民百姓也治理得很好,过着和美安乐的生活。


那么汉朝的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的治理在于道德的教化,而不在于法律的严苛。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兴起了伦理道德的教育,无论这个法制健全不健全,人的道德素质在那呢,这个国家仍然可以保持和美的风俗。


所以关于礼仪道德的教化,儒家是特别地重视,比如说在《论语》上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没有事先给人们以伦理道德的教育,礼仪的引导,就给他以刑罚的处罚,那么在古人看来这叫什么呢?这叫“虐政”。


如果我们忽视了伦理道德的教育,只是重视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会有很多社会问题是难以解决的。第一:就是难以防患于未然。在《汉书·贾谊传》上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伦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法律的制裁,只是给以事后的惩罚和补救。


那么关于礼,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和中医的对比,来加以说明。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真正高明的医生,都是防患于未然,防病于未然。我们知道扁鹊,他是一个名医。其实它有两个哥哥,也全是医生。有一次,魏文侯把他请来了,向他请教,说你们三个兄弟都是医生,那究竟谁的医术最高明呢?扁鹊出生在中医世家,他又很诚实,他说:我的大哥医术最高明,为什么呢?因为他给人讲养生之道,按着自然节律饮食起居,这样做最健康。结果人基本上不得病。而我的二哥医术其次,因为他是在一个人,有了小小的病兆,就给予医治。那么这个人也不会得什么大病,但是我的大哥,名声出不了这个病人的家,我的二哥,名声出不了病人所居住的这一条街。我是三个兄弟中医术最差的,但是我的名声,却传遍了整个诸侯国。因为我是等这个人,已经病入膏肓了,不得不采取一些大的手段,比如说钳开他的血脉,给他吃一些有副作用的汤药,再给他进行针灸。三下五除二,把他从死亡线上拽回来了。大家一看,都佩服得不得了,说扁鹊这个人真是神医,可以妙手回春,起死复生。所以,虽然我的医术最差,但是我的名声却最高。那我们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为什么现在西医的影响,超过了中医。为什么中国管理方式的影响,也比不上西方的管理。因为真正高明的人,懂得防患于未然。把问题化解在无形之中。这一点很多人观察不到。


所以一般人都是从问题的表面来看,所以他认为这个西医,西方的管理方式,特别的有效迅速。那么关于礼,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在《群书治要·尸子》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假设你们家着火了,有人过来帮你把火扑灭,那你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但是那些有经验的,上了年纪的人,很早就提醒你,要把墙的烟囱做好。你这样去做了,保证你终生没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却觉得很唠叨,对他的话没有放在心上,还觉得不耐烦,但是我们知不知道,对这样的人感恩戴德呢?那么这一个故事讲得非常好,告诉我们要重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把很多问题化解在无形之中。


第二,如果我们仅仅重视了,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就会导致“民免而无耻”的结果。在《论语》中记载着,孔老夫子说的一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也就是我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令条款,法律制度、规章,用法律来约束人们。一旦他触犯了这个法律,规章,就给以法律的惩罚。结果是什么呢?人们因为惧怕处罚,而不敢去做坏事,但是他没有羞耻心。


甚至有人想方设法地去做坏事,免于法律的制裁,那怎么办呢?孔老夫子就说,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仪来教化人们,那么人民有了羞耻心,他从心底不愿意去做坏事,而且还有人格的归附。


那我们看在现代的西方国家,有很多反社会行为,什么是反社会行为呢?Anti-social behaviour.比如说青少年吸毒、酗酒、卖淫、堕胎,青少年以强凌弱等等,对社会和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经常看他们的电视台,报导议会开会,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越来越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因为近现代以来,很多人宣称上帝死了,宗教是迷信,很多年轻人也就不再信奉宗教了。但是他们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维护公平正义,来进行制度安排的,这样就会出现了一些,没有触犯法律的,但是不道德的行为。


那么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如果没有兴起道德的教育,那也是束手无策,因为这些青少年的年龄很小,还没有达到法律制裁的标准。仅靠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对这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在《群书治要·盐铁论》上,有这样一句话,说“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这就是给我们讲到了,法律的局限性。它确实能给人以制裁,给人以刑罚,但是培养不出一个人廉洁的节操。甚至法律很严苛,可以把犯罪的人处死,但是培养不出一个人,仁爱的道德情感。


那么在《群书治要·淮南子》上,对这一句话就讲得更加地具体。他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默之行。法能刑窃道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这个法律,确实可以把不孝的人杀掉,但是培养不出像孔子,墨子那样高尚的德行。法也确实可以把偷盗的人给予处分,但是培养不出像伯夷,叔齐那样廉洁的节操。


后面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这个例子讲得太有说服力了,孔老夫子的徒弟出名的有72个,学生三千多人,他们每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大众的表率。靠的是什么呢?其实依靠的是教育所成就的。所以这个学和不学,教和不教,那个效果完全不同。


那么第三呢,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而仅仅重视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还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那就是我们的法令条款,一天比一天地更严密,更具体,更细腻,更多。但是违法乱纪的人,钻法律空子的人却依然众多。你看我们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只要一个人犯罪,我们就把他关进监狱。但是问题因此就得以解决了吗?人们在监狱里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学到的是更加狡诈的作案方式。一旦被放回到社会,仍然会危害人群。而且对社会的危害还越来越大。所以在当代西方也出现了,监狱以人满为患,政府与警察短缺为忧的现状。那么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够解决呢?


那么警察连大的刑事案件都应接不暇,对于那个小的民事纠纷,更没有人去问津了。


那么监狱的人越来越多,旧的监狱已经不够住了,所以政府不得不拿着,大量的纳税者的钱去建设更多的监狱。所以有人说,如果我们不把人教好,不重视道德教育,那我们就要拿着越来越多的钱,去建设监狱。那么这些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也是引人深思。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到底哪一个是本,哪一个是末呢?我们不要把它找错了。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来加以对比说明。比如说在99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英国去留学,来到了他们的超市,看到了一句话。CCTV在运行。我看了这句话当时还不明白,我还以为这中央电视台,影响还蛮大的。为什么呢?你看每一个超市,都能够收看得到。但是时间久了才知道,这个CCTV同时也是中央监控系统的简称。意思是说,我们这个超市都有中央监控系统,所以你不要想着去偷东西,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监控之中。当时我们中国还很少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觉得很不自在,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人与人之间,就完全没有信任感。但是没想到四年半之后,我再回到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各大超市,各大主要的干道,还有主要的单位,都装上了中央监控系统。比外国人可能还更加地进步。


而我们现在的破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主要依赖于这些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想一想社会治安,有没有因为这些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就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安定了呢?


所以在《群书治要·袁子正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不能止民恶心,而欲与刀锯禁其外。虽日刑人于市,不能制也”。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制止,人们作奸犯科的心,不能制止人们作恶的心,而仅仅是以刑罚,禁止人外在是行为,那即使每一天在外面处决犯人,也不能制止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呢?因为人作恶的心并没有改变,人的行为不过是他心性的反映。有错误的思想,才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而你现在没有改变人的私心,没有改变人的恶性,只是想禁止人外在的行为,那确实是在枝节上解决问题。


那么在《汉书》中还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制止人们作奸犯科的心,仅是以法律来引导人们的行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一句话也说得特别好,特别精辟。说“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就像“以汤止沸,以薪救火,愈甚无益也”。新的法律条文一出台,奸诈的行为就产生。命令一下达,欺诈的行为就生起。没有把这个根本抓到。所以只是于事无补,甚至使事情发展越演越烈。那么这都是因为,没有把人作奸犯科的心来改变。


那么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人心正则国治,人心邪则国乱”。社会诸种乱乱象的出现,这都是枝叶花果外在的显现。那么他的根源在哪里呢?就像我们这颗大树,它有很多的枝叶花果,但是这个枝叶花果都是从一个根上长出来的。我们要把这个根找到,我们才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根就是人心坏了。那你要纠正人心,仅仅靠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当然是不够的 。所以必须加强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人有羞耻心,不愿意去作恶,耻于作恶。


所以我们看,提出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个法律制裁人外在的行为,而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在培养一个人的内心的道德情感。那么关于礼,这种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婚礼来加以说明。我们知道中国人他这个礼,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就看一看这个婚礼,就知道这个礼,是怎么样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那么在男女双方成亲的前三天,男方三日不奏乐,女方三日不熄灯。那为什么三日不熄灯呢?是不是高迷信活动啊?实际上古代的所有礼仪,都起到了教育的效果。因为再过三天,这个女儿要出嫁了,趁着她还在家的时候,抓紧时间给她以为人妻,为人母的教育。所以甚至彻夜不眠,告诉她,怎样去承担好家庭的责任。在迎亲这一天,男子早早的要起床了,他起床干什么呢?他要祭祀天地,祭祀祖先。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在古人看来两个人的结合,不仅仅关系到两个人,两个家族的命运,它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天下的太平。关系到家风能不能传承。所以礼节就特别地慎重。那么这个男子,他要动身迎亲之前,他的父亲要给他敬酒。我们知道中国人,特别讲求的就是长幼有序,平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是儿子毕恭毕敬地给父亲敬酒,但是他要去迎亲的这一天,次序突然换了,换做是父亲亲自给儿子敬酒。那么从此以后,祭祀祖先的责任,家庭的德风就要由你来承担了。这个儿子也知道,今天我所做的这件事责任重大,不可儿戏。那么这个新郎到了女方的家里。这个女方的父母,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的手上。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这女儿一生的幸福,就托付给你了。你要对她很关爱,很负责任。嫁女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当然很高兴。但是心里也有很多的牵挂。不知道女儿嫁到婆家,会不会受气,丈夫对她够不够好,够不够负责任。这个时候,新郎也能够体会到,岳父岳母的心情。于是,他带着新娘,跪拜岳父岳母,感恩他们为自己培养了一个贤内助,也是希望岳父岳母放心,自己一定会善待他们的女儿。那么这样,这个女子才被娶上了花轿。她坐定花轿之后,一定要做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呢?就是把她的香扇,从娇子的窗口给抛出去。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动作呢?因为这个女子,在家以前也是千金小姐,父母的掌上明珠。那骄里娇气的习惯也很严重。比如说这个天气稍微有点热了,还要拿着扇子扇一扇。说这天气好热呦。所以骄里娇气地小姐习气很多。但是今天,你要去为人妻,要成家立业了,那么这些小姐的习气,坏脾气,就要随着这一把香扇,全都抛出去,抛得一干二净。那么到了丈夫的家里,从此以后,我们这个家就托付给你了,你是我们的家庭主妇。所以上孝公婆,中和妯娌,辅助丈夫,下教育好子女。这个责任,无比地重大。必须有深厚的德行,才能够承担好。所以厚德载物。


那么这个新婚的夫妇要喝交杯酒,这个交杯酒也喝得很有味道。他们是拿一个葫芦瓜一切两半,然后一人一半,提醒我们夫妻本来是一体的,不分彼此。而这个葫芦瓜里的酒是甜的,葫芦瓜的丝是苦的。喝了这一杯交杯酒,就意味着夫妻从此之后,要同甘共苦,彼此扶持,白头偕老,共度一生。所以你看,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夫妻两个人本来就是一体的,不分彼此。所以不要过多地计较。那这还不算,还要把两个葫芦瓜拿绳子系在一起,挂在墙上。干什么呢?留作纪念。提醒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不要因为小小的磕磕绊绊,忘记了两个人结合时最初的发心。那我们想一想,两个人在结婚那一天,都是怎么样的发心呢?都是想到,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可以每一天生活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呵护了。所以一定养老珍惜。一定要同甘共苦,白头偕老。所以你看到这个葫芦瓜,想起两个人结合时的最初发心,那你还会因为生活中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去闪婚闪离吗?


所以你看这个婚礼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起到教育的作用,都是提起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提起一个人的正知正见。这就是礼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所以我们一个,有五千年礼仪文化的文明古国,对自己的文化,对于古圣先贤的良苦用心,要理解,要珍惜。那么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妄加批判。才能够更好地把这样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那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看更多往期经典视频,点击下方小字即可跳转 *

▶ 《品读群书治要》01 认识群书治要

▶ 《品读群书治要》0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品读群书治要》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4 致富理财秘诀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5 发怒是拿别人错误罚自己

▶ 《品读群书治要》06 修身始于戒贪

▶ 《品读群书治要》07 贪色为淫,淫为大罚

《品读群书治要》08 好名之患

《品读群书治要》09 欲不可纵

《品读群书治要》1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品读群书治要》11 奢靡之害

《品读群书治要》12 谦德之效

《品读群书治要》13 君子欲讷于言

《品读群书治要》14 境随心转

《品读群书治要》15 交友之重

《品读群书治要》16 境缘无好丑

《品读群书治要》17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品读群书治要》18 君子四重

《品读群书治要》19 好学近乎智

《品读群书治要》2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品读群书治要》21 夫妻相处之道

《品读群书治要》22 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

《品读群书治要》23 至要莫如教子

《品读群书治要》24 教子之方

《品读群书治要》25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品读群书治要》26 孝的四个层次

《品读群书治要》27 事亲当竭力

《品读群书治要》28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品读群书治要》29 兄友弟恭

《品读群书治要》30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品读群书治要》31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品读群书治要》32 管理的三境界

《品读群书治要》33 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

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真经】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