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年的你》是一记敲向父母的警钟:孩子本是人兽混合体,可别高估了他们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卉姐 Author 卉姐




昨夜去看了《少年的你》,在黑暗中哭得稀里哗啦。



影片中,从胡小蝶到陈念,再到小渺,从椅子上的红墨水,到巷子里的殴打、凌辱,校园霸凌不停发生着,没有人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


这部获赞无数的电影,把校园霸凌这个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校园霸凌现是校园与社会系统运行的漏洞,是校园与社会共同的伤痛。


影片凸显了受害者们的痛苦隐忍与挣扎,人性和社会的追问,发人深省。


校园霸凌的B面是什么?


是家庭教育缺失;是老师的容忍,是学校的的掩盖,是社会的偏见,是法治的缺位。


电影上映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关于校园霸凌的回忆,有被霸凌者,也有施暴者,助纣为虐者,以及围观者。


可以说,相比影片,现实更残酷。


许多人的回忆中都会有那样的一个人,或许因为性格孤僻,或许因为成绩太好太差,或许因为生理缺陷,或许只是因为家庭贫寒,而被大家孤立、排斥、嘲讽,甚至凌辱、施暴。


去年10月,我也曾经推过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海南校园霸凌事件,未成年人渣需要保护?》



柴静的《看见》,说到中学时被小流氓欺负的事:


“……我起来边哭边走,都没有去拍牛仔服上的土。我没有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最难受的不是头上和胳膊上的擦伤,也不是愤怒和委屈,是自憎的感觉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小孩子本是半兽半人的混合体。在他们的丛林世界,有追逐者,有撕咬者,有猎物。


欺凌与被欺凌,本是成长的灰色地带,是大多数人的必由之路。


校园的童年噩梦,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生难走出的心理囚笼。


而霸凌或被霸凌的源头,往往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孩子的成长环境。


影片卷入霸凌事件的几个孩子,他们都是自己家庭的产物。


父母不管不顾型


故事因一桩校园跳楼事件开启。


因为受不了校园霸凌,高考前,胡小蝶跳楼自杀。


面对霸凌,懦弱的她选择了隐忍。她无比压抑的活着,没有跟老师说,也没有跟父母说。


平时,父母缺乏对她的的关心,缺乏沟通。在女儿自杀之后,才跑到学校大闹。


那天,胡小蝶从教学楼纵身跳下后,在同学的围观中,只有陈念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盖住了胡小蝶的身体。



事后,她鼓起勇气报了警,和警察说了胡小蝶生前遭受过的校园暴力。可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因为缺少实质证据,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可为此,陈念却被这场欺凌的主导者,班里的霸头魏莱盯上了。


她先是上体育课时被同学拿球有意无意地砸来砸去,走路时被故意绊倒而摔下楼梯。


后是被魏莱一伙人守在家门口对其施暴,为了躲藏,她钻进了臭味熏天的垃圾桶里,哭都不敢出声。



甚至在放学的路上,被围堵剪头发、拍裸照。


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外出打工挣钱,因为卖三无面膜导致倾家荡产。还欠下很多外债,导致要债的人总是来砸门。


孤岛上的陈念在惊恐中长大,把自己封闭起来,刻苦学习,期待着可以通过高考,逃离这个城市。


母亲每次给陈念打电话的时候只会说:“孩子,再忍忍高考过后就好了,你就长大成人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懂事得令人心疼的陈念从来不会跟母亲说出自己的真实境遇,母亲对她被霸凌的遭遇一无所知。


所谓“再忍忍”,无非是忍受生活的贫困,忍受追债人的上门讨伐。


后来,积怨已久的陈念终于失控,失手杀了施暴者。


成长中父母的缺席;而警方由于“找不到直接证据,案件无法进入到司法程序”,让陈念渐渐对“大人”丧失信任。


于是,小北担任了保护她的角色。


小北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扔下他们母子跑了,母亲也在他13岁的时候,为了重组家庭而抛弃了他。



毫无生活来源的小北为了生计,隔三差五的和一群社会人士,打架斗殴。每天鼻青脸肿,浑身是伤的回到那个破旧不堪的小房子里。


在一次被殴打的过程中, 因为路过的陈念出于善意报了警,而认识了这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姑娘。


一次,小北被打到满脸是血回到家时,被陈念的一句:疼不疼。而感动到流泪,从未感受过温暖的他,从此下定决心,要誓死守护陈念。



在得知陈念的梦想是变成最聪明的人,保护世界时,他眼神坚定地对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为了生计,在刀光剑影的江湖中,小北学会了养活自己。甚至在遇到心爱的人时,也只会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成就对方。


父母心理扭曲型

 

霸凌者魏莱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她家有钱有势,外表清纯靓丽,有极强的自卑感、虚荣心、不安全感,且易于嫉妒、易于发怒。


她恐惧自己的风头被学习成绩优异的陈念抢去,嫉妒陈念,于是开始疯狂欺凌陈念。


当因为涉及到同学的自杀案,被警察审问时,那副天使般的面孔竟暴露出了恶魔般冷漠无情的嘴脸。



为什么一个条件如此优秀的女孩会做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直到警察为了“胡小蝶自杀案”而去到魏莱的家中调查时,她母亲和警察的对话,终让原因浮出水面:


“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


毫无同理心、同情心,遇事首先归因别人,心态如此极端的母亲,在女儿伤害别人时,毫无愧疚,甚至理直气壮。


家长从小就给孩子错误的是非价值观,遇事包庇,这本身就是在自酿祸端,除了受欺凌孩子家长,未来,还有社会上比他更厉害的人收拾TA!


而魏莱的父亲,更是喜欢对她采用冷暴力。



魏莱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得不留级,父亲则一年都没有和她说过话。在停尸间,看魏莱的尸体,也是甩手就走。


每次打陈念,罗婷都是下手最狠的那个,因为罗婷有个常年酗酒和家暴的父亲。


她如果不能有坚硬的铠甲,就抵挡不住父亲落在她身上的拳脚;


她没有让自己强大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摆脱目前家庭的困境,她只是用同样的拳脚对待比她弱小的同学。





魏莱死了,没有机会再去欺凌他人了。现实生活里的“魏莱”们呢?


不是每一个陈念都有幸能遇到小北。


这部聚焦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影片立意高远,呼吁观众共同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


无论是校园,还是社会,对于校园暴力的遏制,是个很难一蹴而就的系统工程。


若能从家庭的源头净化霸凌事件滋生的土壤,这样悲伤的事件会越来越少。


这也是这部影片的题中之义。




愿这部《少年的你》能够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愿它能给每位家长敲响警钟: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温馨的陪伴。


父母的每一句问候,每一份关爱,甚至每一次愤怒,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心智模式健全的孩子,首先不做施暴者;


同时要教会孩子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勇于表达,遇事及时和父母、老师高效沟通,不做受害者。


当面对校园霸凌现象时,可以选择勇敢的站出来,寻求帮助,当别人遭遇霸凌时,能够伸出援手,不做旁观者。


很有可能,你的孩子已经是学校的霸凌者,而你却不知情。


影片中,校园霸凌的围观者、手持相机拍摄者、在班级群里传播当逼债人做的陈念妈妈遗照的同学,都是校园霸凌的一份子。



如果有人在陈念被推下楼的时候扶一把;或者她被排球猛砸的时候,能出手制止;或者,她母亲的“遗照”在班级群里疯传的时候,能发出公正的声音;


或者,哪怕自己不愿意出头,及时的告诉老师(老师能妥善处理的话),恐怕这群孩子都会避免悲剧的命运。


而众人围观时的无动于衷,甚至嬉笑,则无形中助长了校园霸凌。


若这部电影能激起TA,哪怕一点点的良知,对于被霸凌者来说,都是一种解救。




新书推荐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被许多问题困扰着:·你是否正在饱受失眠的摧残?·耳鸣的痛苦让你想撞墙?·你是否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你是否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恐慌?…………不要担心,电影治疗师们为陷入各种负面情绪的人准备了大量电影作为治疗这些问题的良药,它们安全、让人放心、绝无副作用。本书是英国广受欢迎的情感类广播节目主持人、权威影评人倾力之作。
电影治疗师精心挑选出上百部电影佳作,帮你开启一段自我疗愈之旅。


END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请理解、体谅香港和香港警察

美国3000亿征税清单里,少一样东西

街上的扒手少了,微信上的米国猛男多了

从环球时报的“呵呵”,到梦晚舟的吉多凶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