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这次你赢了(二)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甬上煌言 Author 贼叉

美国,这次你赢了(一)


然而,我们在小学阶段建立起来的优势到了中学就变得荡然无存。


拜那些公知的鸡汤文所赐,我们看到的国外教育是这样的:孩子们每天下午很早就放学了,不用读书,天天玩,没有考试,高中的教材的难度连我们初中都比不了,孩子们轻轻松松就把书给读了。然后到了大学突然华丽转身,这些连解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够呛的中学生竟然撑起了庞大欧美数学帝国,把一路苦读的中国学生打得落花流水,到了博士阶段全面反超,在菲尔兹奖的评选上更加是碾压我们。。。


悲哀的是还有无数的家长相信这种鬼话是真的——真是让公知给忽悠瘸了还要谢谢人家肯高价卖你一副拐。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欧美人种并没有显示出对亚洲人明显的智商优势,为什么我们中学学的那么苦哈哈的,别人能学的那么轻松,然后到了高等教育阶段直接把我们甩到了身后?


因为有人在说谎。


国外的分层教育体系非常的完备。换句话说,几乎是你从小学开始,你是蓝领、白领还是金领的命运差不多已经注定。那些天天玩的不亦乐乎的孩子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是占据了大多数的——他们的归宿就是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对于高薪的职位?对不起,那不是给你们预备的。


比如我们都嘲笑过爱因斯坦小时候考试得1分的事情,可是德国的测试是5分制,1分是最高分,就跟日语一级是最高水平而五级是入门一样的概念。多少人曾经拿爱因斯坦小时候笨,后来不断努力终于成为大科学家说事的?



在德国,像爱因斯坦这样能考1分的都会被送到天才学校进行集中学习,那里的学习强度可以用惨无人道令人发指来形容。面对顶尖的精英教育,老外实行起来完全换了一副嘴脸——说来可笑的是,国外的精英教育用的恰恰是我们嗤之以鼻的填鸭式教育。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中的技巧,不断地筛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进入更高级别的培训。


既然题目说美国,那就以美国的数学竞赛为例,来看看帝国主义是怎么玩奥数的。


以前年幼无知,竟然真的相信美国挑选队员参加IMO是随便挑六个人组队来参赛,现在想来真的是。。。



美国孩子要想参加IMO,也是要过五关斩六将,一层层扒皮,从万千好手的身上踩过去,那场面不见得比我们要温和。


首先,他们要参加的是一个叫AMC的比赛。这个比赛分8,10,12三个年级。这个竞赛的难度很低,AMC12得到120分以上或者位列所有选手5%的,AMC10得到135以上或者前1%的,可以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叫AIME。


AIME的难度就增加了,大致和我国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相仿,甚至计算量方面会更大,把AIME和AMC的比赛成绩相结合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才能参加下一轮的PK。


第三轮叫USAMO,即类似于我们的冬令营选拔。题型和IMO完全一致,也是考6个题,然后挑出美国的集训队。


第四轮叫MOSP,类似于我们的集训队选拔出国家队。


可以说到美国的国家队几乎和我们一样,也都是精挑细选万里挑一的高手了。


然而美国完成这一系列的选拔要比我们晚将近半年的时间,差不多要在4月份才完成冬令营的选拔,开赛前确定最后的名单,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随便挑六个人的意思吧?


但是,集训队的这些人是为下一届国家队做准备的,参加本年IMO的其实是上一年就决定的种子选手,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可以备战IMO,比我们多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等等,那也就是高二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进入集训队了?否则在高三几乎没有可能参加IMO?


没错!所以美国的学生面临着比我们更残酷的挑战。高二比不出来,你基本就歇菜了。


说美国人不重视IMO?那就是个笑话!


那问题来了:既然美国人这么重视,而且美国的数学又那么强,为什么之前一直被中国压着呢?这看起来是个很矛盾的事情啊?


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人在IMO中的成绩一直都很好。

这是美国国家队教练罗博深做的得分统计,他详细记录了每个类型题目的近二十年参赛国的总得分,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俄三家无论在哪个题型上都有一席之地。而中国之所以雄霸三项第一——没错,吃老本。靠的是2010年之前攒的深厚家底。


可以看出,美国确实很强,只是我们第一拿习惯了,忽视了美国的强罢了。


中国80年代开始参赛的时候,其实成绩并不是那么的好,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提速,在2000-2010年之间达到巅峰。


为什么?因为重视啊。


我们通过类似美国的机制,利用联赛——冬令营——集训队——国家队挑出了最顶尖的中学生。同时又对那些到不了金字塔尖的好学生做了安排。


集训队的就不用说了,冬令营二等奖的保送清华北大也不是什么难事,三等奖的也有部分被清北包掉了,剩下的也被浙大复旦科大这样的高校包圆了。


而各个赛区的一等奖也都在高考中能加上20分后投档。


因为我们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极度稀缺的,所以这样的优厚待遇使得确实有一定数学天赋的学生能够通过竞赛这条路进入到最好的数学系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的媒体会经常问,为什么高考要一考定终身?为什么不能给那些偏才怪才一些机会?


学科竞赛就是给那些某科有特殊专长的学生开设的特殊通道啊!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在数学方面有过人的天赋,那么按照这样的选拔体系,一定能脱颖而出的。


什么?这个人很有数学才华但是就是被遗漏了?


大概是你对数学才华这个事情有什么误解吧。真的有数学才华的孩子在二十年前是不会被遗漏的。


等等,美国人既然也是这么做,而且美国的数学比我们强,美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又比我们多那么多,差不多能把类似我们赛区一等奖的学生都保送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那之前为什么比不过我们呢?


人口基数放在这里。


我们的人口大致是美国的四倍,所以学生数大致也是美国的四倍,但是最后都是挑六个人,在这点上我们挑出最强的学生选择余地显然比美国人要大。所以多年以来,我们从不吃亏。和抗美援朝一样,我们用人数的优势硬生生拉平了这个差距。


那为什么这几年又退步的这么厉害了?


因为我们的政策悄(da)然(zhang)无(qi)息(gu)地发生了改变。



人生,登一次泰山才算是完美!(下)

人生,登一次泰山才算是完美!(上)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