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答题卡被掉包?惊天大案不是想象出来的!

李吉明 法之剑 2021-06-17

近日,一篇《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调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的自媒体文章,在朋友圈疯转: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等城市的家长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他们怀疑孩子的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并向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

在这封举报信中,4名家长有2名自称是来自公检法系统,但感慨自己办案无数,却按照法律法规得不到政府公开信息。由此,各种媒体蜂拥而上,导致舆论在网络上的迅速发酵升级。其间,个别吃瓜群众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为了博取关注而“未审先判”,一边倒地批评河南高考、批评河南省教育部门,试图将“地域黑”一推到底,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8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针对此事发布说明:为维护高考工作的严肃性,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维护高考良好声誉。

8月7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在官网发文《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侧面回应此事:根据考生反映,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

舆论潮涌,声音多多。在各种各样的质疑、揣度、带路、调侃、戏谑与声讨中,河南省教育厅、招生办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显得苍白而又无力。尽管,部分网友从评卷规则、技术手段、操作难度、责任风险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了“想想都绝无不可能”的推论,但很多人还是习惯性选择了不相信,认定其间必有徇私舞弊、违法乱纪发生,要求“还广大考生和家长一个真相”。

根据以往惯例,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能妄下断论。既然河南省招生办的回应并不能让人信服,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那我们就有必要再“让子弹飞一会”。但飞归飞、说归说。反正我不相信在当前语境之下,高考大省的教育主官们会置自己的身家性命于不顾,把国家法律和高考制度视同儿戏;更不相信作为最高机密的高考流程,会如此不堪一击,被摧残到了近乎崩塌的地步。

有些故事

不能不讲


30年前,我在读中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学习很认真的女同学。每次考试,她都遥遥领先,被老师视为至宝,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三年之后,她信心满满地走进了决定命运的考场,老师、家长也都提前准备好了喜报的模板、奖赏的礼物。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结果却颇令他们惊诧:这个女孩不仅榜上无名,而且成绩差得出奇。事情就是这样,这个女孩后来选择了复读。但更为诡异的是,当我毕业刚刚走上讲台那年,却惊异地发现这个女孩还在复读……

15年前,我在一所农村中学当教务主任。当地一个知名企业的老板为了能够抢得一个重点高中的分配指标,硬是通过关系把他儿子安排到我们学校参加报考。人家关系硬、资源多,学校顶不住压力,就只能领命而行。实验加试之前,我特别强调要带好证件、准时入场,可那个老板说已经跟实验加试的考官说好了,让他儿子最后一个进场,专门有人给他打分。大家知道,那个年代的中考也就那么回事,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想令人捧腹的是,实验加试成绩出来之后,这个老板的儿子居然只考了5分。于是,我就紧催着他去查分,但查出来的结果还是5分。“聪明人”办的事情,有时候不一定都是“聪明人”想要的结果。从那个时候,我就又多了一个给学生讲“不要耍小聪明”的案例。

2年前,朋友有一段时间情绪不是太好。问及原因,说是他女儿在高考前的摸底考试中考砸了。他女儿所在的学校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所在的班是全校最好的班,但考出来的成绩却连普通班的学生都不如,差得简直要命。后来,我就问他的儿女,仔细想想在哪方面出现了失误。他女儿说没有什么失误,考场发挥很正常啊。然后我就建议找老师帮着看看具体原因在哪。结果,老师也很气愤,说“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简直不可理喻。”并把她的答题卡扔了出来。原来,这个孩子在涂描答题卡的时候,把顺序全部给弄乱了,而她却全然不知……

有些旧事

不能不提


高考事大,既关乎着考生的命运走向,也关乎着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亦是因为如此,质疑高考掉包的事件并非孤例,几乎每年都有发生。要不说网友有心呢,把他们所梳理出来的事件汇集在一起,还是颇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2013年8月,福建省惠安县文科考生杨婷婷在网上发帖反映其高考分数“被调包”,引发网上广泛关注。一开始,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向媒体公开了杨婷婷高考语文答卷的扫描复印件,并确定其考分无误。但由于该生语文答卷作文部分空白(得0分)、考生号出现涂改,再次引发网上质疑。迫于网络舆论压力,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破例向在场的18家境内外媒体出示了杨婷婷全部4科的答卷原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杨婷婷语文答卷的背面作文部分确实一个字都没有;数学答卷未见漏题;文综答卷的思想政治部分有两道题是空白的;英语答卷的短文填空部分有一道题空着,背面的英语作文有多处涂改。除语文答卷考生号出现涂改外,其他答卷的考生号均未涂改,且4份答卷的考生签名笔迹均一致。至此,网上舆论从质疑福建教育考试院转而谴责考生杨婷婷造假,并要求依法惩罚骗取网友同情的造假者,否则下次还会出现类似的闹剧。

同类事件在此之前并不少见:2008年,福州一位参加高考的男生考了300多分,便拿着高招办发的成绩条到打印店重新打印,把分数改成500多分给父母看。由于他最终没有被录取,其父便带着他到福州市高招办讨说法。高招办告知考生父亲成绩条上应有防伪标志,而他所持的纸条上却没有,父亲这才知道被儿子骗了。

2009年,一个“山东省张某某高考627分变295分,档案离奇失踪”的帖子,在天涯论坛迅速走红。此后,该考生所在的中学发表声明称,该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多为C,其中也有部分B,综合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根本不可能考到600多分。

2010年,一位福鼎籍女生高考考了300多分,却骗家人说考了500多分,并伪造了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她和母亲一起到福大报到时,校方说没有她的名册,让她到省高招办去问。而高招办的电脑查询结果显示,她的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根本上不了一本。经过比对,校方发现她手上的录取通知书居然是假冒的。事情败露后,该女生低头一言不发,其母当场晕倒在高招办。

2012年,网传湖南省衡阳县四中高三理科学生肖某,发短信查询为695分,但随后在网上查询成绩却只有229分。肖颖及其亲属怀疑成绩被他人替换。媒体介入调查后发现,肖颖在高三期间的3次模拟考成绩都在200分左右,3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加起来还不到695分。在肖颖所在的衡阳县四中,全校的理科最高分也只有560多分。

当然,网友还爆出了一个更加有料的事件:一个男考生平时考试都在本校前十名,都能过600分,他学得很轻松似的,老师们都认为他的天赋极高。结果,他高考考砸了,连一个当时的三本学校都没有考到。家长和老师都很震惊,认为即使发挥不正常,也不至于到了这种不堪的地步。但他的那些同学却不以之为然,因为在平时,大家早就封他为“百度王”了……

有些疑惑

不能不问


孩子辛辛苦苦拼命学习12年,最后成绩从估分的600多变成了300多,这是谁都不愿接受的现实。所以,失意的家庭在在无限的焦灼与困顿中有一些过激反应,大家都能理解。但理解不代表支持恶意炒作,更不代表支持无休止的纠缠。

报道说,这四名考生家长分别来自郑州市、洛阳市、周口市、商丘市、信阳市等地,他们之间之前互不相识。报道也说,这4名家长种有2名来自公检法系统,他们自称“自己办案无数,却按照法律法规得不到政府公开信息。”认识不认识的没有必要深究,但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却能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网友有句话说的很好:“倘若不是因为家里有个做检察官的父亲,那么这件事肯定会不了了之。”这句话既揭示了这几个家长的能量之大,也告诉了我们此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原因。或许,只有深谙诡辩之道的人才懂得什么叫扑朔迷离,什么叫柳暗花明吧。不然,新京报之类的媒体为何会如此上心、紧追不放?

新京报报道说,苏先生为了女儿的教育他操碎了心。从初中起,女儿就从周口转到郑州读书,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部。“高中折腾了下,在老家周口的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上过几个月,但因为受不了那里的氛围,又回到郑州一中了。

难怪有人质疑受害人也是“体制内享有特权的人”。苏先生人在周口,却能够让孩子到郑州念书,而且还可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一中等名校之间随意切换。有这么大能量运作的人,又岂能甘心面对意想不到的失败

除了检察官以外,报道也反映了另外两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比如:卢女士介绍,女儿在商丘第二高级中学就读,“但学籍是永城市实验高中的”。卢女士询问了女儿的老师、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家人,大家都猜想是不是答题卡涂错了“但后来我想了想不可能”卢女士在永城市教育局招生办看到了女儿高考试卷的答题卡部分,发现条形码的问题后立即报警,还拨打了当地的市长热线。等等

细节最能说明问题,也最能显示端倪。原来,维权也是很讲究身份、很需要能量的。既然他们都并非是普通家庭,都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可见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之高,对孩子形成的压力之大。孩子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尤其在高考当中乃至前后,出现任何匪夷所思的情况都应在意料之中。而他们,却根本不愿或者根本不想面对,于是也便有了情绪转嫁

据最新报道:8月8日,信阳考生李闻天和商丘考生小淇(均为化名)来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查看自己的答题卡,以检验答案是否为自己所写。下午6点30后,李闻天和母亲从招生办公室走出,李闻天自己看了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答题卡,并确认是自己的笔迹,没有调包。而且还和母亲写了情况说明,确认放弃笔迹鉴定。商丘考生则仍不承认四门答题卡是自己的笔迹,正在招生办做笔迹鉴定。

迷雾终究会一点一点被拨开,真相终究会一步一步浮出水面。相信随着事件的进展,一切都会划上句号。但对于此事,我们疑惑在于:这些家长要么是检察官、要么家人在教育系统工作,他们为何要公开身份或网络发帖、或实名举报?在事情未明之前,他们凭什么说河南招办“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如果纪委调查结果出来,仍是“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他们是否还会继续纠缠、喋喋不休?

惊天大案从来都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从来都不是杜撰出来的。指望凭借身份的尊贵而行无理取闹之事,本身就是一种愚蠢;指望凭借无良媒体推助而试图搅局高考,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给大家推荐一个段子:有一种人,永远停留于自我想象中,先是骗一个人,接着是骗所有人,最后是骗自己。过了一段,先是个别人觉悟了,陆续所有人都明白了,大家都在怜悯地看着他的小伎俩。可他本人还停留在自设的骗局中无法自拔:你看,我多厉害,我骗过了全世界。呵呵,可笑吧!

有些问题

不能不思


答题卡掉包门,究竟是个弥天的谎言,还是个惊天的骗局?我们还要静观后续,坐等纪委调查结果。但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大多吃瓜群众却已失去了同情和怜悯之心,也表现出了披沙拣金的思考、慧眼识聪的睿智、逻辑严密的推敲。谁都不是傻子,谁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被人牵着鼻子走。讨论越多,大家的思绪就会变得越洞明、越清晰。

现今的高考,早已走出了那种一人即可操作的时代,是有着严密周全的阅卷管理体系的。再加上答题卡正反面均有校验识别信息,如果要实现掉包,必然要完全打通所有的环节、买通所有的人员、走完所有的程序。这该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啊。既然有人能够将这么浩大的工程做得那么完美、还不被发现,他又何必只专注于“掉包”而不走其它捷径?

中国有个成语,叫“损人利己”。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去干的。河南招办的人又不是傻子,他们为什么要“掉包”?有明确指向吗?图什么?即使是要为别的考生谋取利益,他们为何会将估分只有500多的考生“掉包”?况且,现今还是一个什么事情都“零容忍”的时代,他们犯得着为了哪个考生用身家性命去冒风险吗?

高考答题卡被掉包,有人执意要求严查、揪出幕后黑手;也有人质疑其举报的真实性,通过逻辑分析仗义执言。这就是舆论所导致的,也是有些人想看到的。不管怎么说,“水”终究是被搅浑了、“局”也终究被打乱了。倘若有谁不服,舆论场上见,虽然未必能让你身败名裂,却也能让那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媒体那点小心思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比如,有媒体在评论这一事件时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试卷。”但事实上可能吗?公开试卷既违背了保密原则,也践踏了公平公正底线,甚至还会引发更多的纠纷事端。难怪最近有人发文质问某些媒体,“何时让人不再心惊肉跳?”妄图以其荒谬之言而致天下大乱,这就是它们的真实面目、无耻本色。

一个“答题卡掉包”事件,折射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利己主义者的偏执与狭隘,也有权贵主义者的狂妄和无畏;既有无良媒体的骄横与卑劣,也有官方声音的苍白和孱弱。而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我们的社会就衍生了诸多的繁杂,我们的发展就遭遇了诸多的羁绊。无知不是无耻的通行证,无耻不是无度的护身符。至于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相关部门当以深思、全社会当以深思……(李吉明 )


好一朵玉叶荷花,惊艳了人间!

行贿不查,贪腐不止——一起令人震惊的大案

下篇|她,妩媚了半座城,惊艳了一方人……

她,妩媚了半座城,惊艳了一方人……

摆拍化武铁证如山!BBC怒斥震惊世界的国际禁止化武组织海牙总部证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