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委书单 Vol.6 | 王媛 王子舟

点击关注 ➩ 图书馆建设 2023-01-30

● 相关阅读


编委书单 Vol.1 | 初景利  范并思  顾晓光

编委书单 Vol.2 | 顾犇

编委书单 Vol.3 | 蒋永福 金武刚 柯 平

编委书单 Vol.4 | 李东来

编委书单 Vol.5 | 李国新 阮炼 申晓娟




推荐人  王媛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01


《应对变革——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

肖燕 著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9年10月




 推荐语  


从多个视角展示了1988-2018年评选的年度图书馆员以及2000-2018年评选的年度辅助图书馆员的风采和贡献,资料扎实、视野开阔、文笔流畅,阅读之后深受启发。



《应对变革——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以美国《图书馆杂志》设立的年度图书馆员奖和年度辅助图书馆员奖为研究对象,基于期刊报道,辅以各种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查证,从多个视角展示了1988-2018年评选的年度图书馆员以及2000-2018年评选的年度辅助图书馆员的风采和贡献,资料扎实、视野开阔、文笔流畅,阅读之后深受启发。


这是不多的关注图书馆员职业的书籍之一。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常对职业产生迷茫,后来看过一本书《图书馆这一行》,坚定了一个想法,做“帮人们找到有用信息的专业人员”。在知乎上我也收到了很多有关图书馆员职业的提问,诸如“图书馆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我想成为一名图书馆员应该做哪些准备”……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我会建议提问者读一下这本《应对变革——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


这本书的作者肖燕博士既是我的学姐,又是我的同事、前辈。她退休前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于我多有提携,心中常常感念;更令我敬佩的是她的严谨与坚守。




推荐人   王子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02


《为生命而阅读》

[美]威尔·施瓦尔贝 著,孙鹤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



推荐语  


本书的每一章即是作者读某书的一个体验自述,自述中提炼出来的自我认识,用刷黑字体表示出来,以起到醒目作用。



作者威尔·施瓦尔贝(Will Schwalbe,1962-)是Hyperion Books出版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也作过《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本书的每一章即是作者读某书的一个体验自述,自述中提炼出来的自我认识,用刷黑字体表示出来,以起到醒目作用。如在“《乡村风味菜肴烹饪法》·滋养”一章里介绍完烹饪书时写道:“一部烹饪书能做到的,远远不只提供美味佳肴的食谱:它可以让我们认识新的地方,帮助我们庆祝生命,失落的时候安慰我们,并告诉我们如何生活。”(112页)这段话字体就被刷黑。


作者在前言里提到了阅读时摘抄的意义,言人们有摘抄诗歌歌词、名言名段的传统习惯,就像一点点摘樱桃一样,用这些摘抄来指导生活。但有些人不以为然,说这些摘抄下来的东西很可能和作者的想法毫不相干。这是不对的,这种想法“完全忽略了人类大脑收集、折射、整理、合并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在任何事物中寻找到意义——一切都是公平的。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才是最终的摘录本,你读过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储存在大脑某处,时刻准备着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意识中。”(前言11-12页)。本书原名books for living(2016年)。作者的另一部书《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记述了在母亲癌症晚期,他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分享各自对人生的理解,以此陪伴母亲走向人生终点。



03


《大书特书》

[美]乔·昆南 著;陈丹丹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4年12月



推荐语  


作者用散文的笔法,以大量读书事例,论及了私人阅读空间、图书馆的阅读、读书会的功能、纸质书的价值、阅读对人的影响等诸多内容。



作者昆南 (Joe Queenan)为美国记者、评论家、《华尔街日报》等专栏作家,一生酷爱读书。其回忆录《闭馆时间》被《纽约时报》列为2009年度100本值得关注的书之一。作者用散文的笔法,以大量读书事例,论及了私人阅读空间、图书馆的阅读、读书会的功能、纸质书的价值、阅读对人的影响等诸多内容。


许多语言、观点甚为可取,如“我觉得作家用我永远想不出的方式讲出了我永远想不出的话。有人曾这么说艾米莉·狄金森这个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跪下来是接近她的唯一方式。这正是我的想法。”(22页);“在我看来,书一旦被我占有,我就在读它的路上了,就算我十年之后再读又怎么样呢?知道随时可以读就行了。”(112页);作者的女儿言“每一次阅读经历都是私人的。你拥有这一时刻。它只在现在存在。指望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是愚蠢的。”(220页)。原著英文名为 One for the books(2012年版)。



04


《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美]乔治·斯坦纳 著;李小均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11月



推荐语  


本书是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的经典著作。作者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认为阅读是行动方式,“我们参与在场,我们参与书中的声音。我们允许书中的声音进入我们的内心深处,尽管不是完全不设防。一首伟大诗歌,一部经典小说,挤压在我们身上,它们攻击、占有我们意识的稳固高地。它们对我们的想象和欲望产生作用,对我们的抱负和最秘密的梦想施加影响;这是一种让我们受伤的奇怪主宰。”“好的阅读要冒巨大的风险。它会使我们的身份、自我变得脆弱。”(17页)他引用卡夫卡的一封信中的话:“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砍碎我们内心的冰海。”(79页)书中《圣经》一文,叙述了《圣经》英译本的产生,以及1382年以来的威克里夫本、到钦定本、廷代尔本等等诸多版本的变迁,还有它们对英语的影响,以及带给人的阅读感受。此外,书前刘象愚写的“总序(二)”,是一篇专门探讨“经典”概念以及经典标准的文章,刘象愚认为,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无限的可读性是经典所应具备的条件。本书原名为Language and Silence,1967年。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 查看原文





《图 书 馆 建 设》

打造更专业的学术平台


- 网站 - 

http://www.tsgjs.org.cn 

- 联系我们 -

tsgjsvip@vip.sina.com 

0451-85990515

责任编辑:刘琳琳 | 媒体编辑:胡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