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议】气温越高,生育率越低?气候变化的终点是人类灭绝吗?

生态中国网 生态中国网 2023-11-05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全球多地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热浪、暴雨、干旱、风暴等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全世界各地。

去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候变化问题正迫使近半数非洲青年重新考虑生育后代的计划,这体现出年轻一代对地球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今年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度人口数据,人口出生率为6.77‰,中国人口出现60年来的首次下降。在这之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发出警告称,日本的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构成了紧迫危机。韩国的人口危机则更为紧迫,该国2022年总人口再度出现自然减少,总生育率(一名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仅为0.78,创下了1970年该指标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预测,世界人口的增长将在本世纪中叶停滞。而随着气候问题正变得更加严峻,气候因素也对人们的生育选择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未来气候变化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人们还愿意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吗?

大部分00后都有气候焦虑

气候焦虑(Climate anxiety)是更广泛的生态焦虑(Eco-anxiety)现象的一个方面,它主要由各类环境问题及其所构成的威胁而引发。

气候焦虑如果没有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那它通常而言就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个人在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遇到的情绪挑战。

美国心理学会(APA)将气候焦虑定义为“对环境厄运的长期恐惧”。

2021年12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0个国家的1万名青少年(16-25岁),结果发现:84%的青少年会担心气候变化,69%的青少年的担心程度是“非常担忧”,75%的青少年觉得未来很可怕,55.7%的青少年觉得人类注定要灭绝。

从研究结果来看,气候焦虑正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负面情绪。

这种负面情绪的大面积出现,是因为,青少年和儿童会承受最长时间的气候变化冲击。

孩子们并不应该为上几代人所造成的全球气温升高负责,但却要从出生开始就经历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他们甚至还会担心未来的生存,到了2050年和2100年,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否会更糟呢?

年轻人游行时的标语:“你们死于年老,而我们却将死于气候变化”图源/pixels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报告中曾提到,气候危机是一场儿童权利危机。

根据儿童气候风险指数(CCRI)的数据:全世界有5.7亿儿童正受到洪水威胁、8.2亿儿童高度暴露在热浪中、 9.2亿儿童高度暴露于干旱缺水环境,还有10亿儿童高度暴露于极高的空气污染。

青少年和儿童不成比例的焦虑背后,是气候影响的不公平。

No Future,No Kids —— 人们更不愿意生娃了。

图源/pixabay

在决定要不要生娃前,有很多因素都需要考虑:经济压力、合作分工、生活方式……

同样也是2021年的研究,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赫尔姆发现,气候变化也会影响人们是否生孩子的决定。

赫尔姆的研究团队深度采访了24名18-34岁的育龄青年,去了解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 结果发现,他们会有这样的顾虑:

生娃会增加碳足迹、还会消耗更多在未来会变得更稀缺的地球资源,比如食物和水。

生两个以上的孩子是自私的,会造成人口过剩,如果喜欢孩子,收养孩子才是更低碳环保的选择。

如果气候变化继续不受控制,把孩子生在一个不确定未来的世界,会内疚和自责。

图源/HuffPost

不止是成年人,前文中《柳叶刀》发表的那项针对青少年和儿童气候焦虑的研究里,也有问他们的未来生育意愿。

孩子们的答案也并不乐观:近四成受访者都对生孩子感到犹豫。

不少环保组织认为,地球上的人口越少,就意味着碳排放越低,对环境的破坏就越小。这种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理论,时至今日仍不缺少拥趸。

2017年7月,英国《环境研究快报》上的一项研究就宣称,少生一个孩子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人为减少碳排放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步骤,效果优于不开车、少坐飞机和吃素食。该研究宣称,每少生一个孩子,就相当于每对父母每年减排58吨二氧化碳。

嗯,年轻人,面对家里人的催生,你们这次该有一个伟大的理由去拒绝了吧?——这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

“我们是地球上的瘟疫”,英国广播员和自然历史学家大卫·阿滕伯勒2013年说。“如果我们不限制人口增长,大自然就会替我们限制。”

虽然这套观点过极端,即使在西方,接受这套理论的人也不多,但这个数字正在增长。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019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在18岁至29岁的美国人中,有近38%的人认为夫妇在选择要不要孩子时应该考虑气候问题。

《纽约时报》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在20岁至45岁之间的美国男女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他们决定少要孩子的一个因素。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结论。


很多人觉得,气候变化问题解决前,生个球啊!图源:Getty Images

不过,更多的学者认为,气温和人类生育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它充其量只是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

一半物种“热不育”

《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提醒人们注意——温度对动物生育能力的影响之大,可能超出了此前的想象——高温会直接导致许多物种不育。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首席研究员史蒂文·帕拉特表示,通过拿果蝇做试验,他们发现如果温度高到一定水平,某个生物种群就会失去生育能力。


他们将这个阈值命名为热繁殖极限。

别掉以轻心,这里,也包括人类。

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生育能力,对温度非常敏感。雄性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的睾丸之所以孤悬体外,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正在发育的精子免受过热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如果身体过热(术语叫“热应激”),那么哺乳动物的生殖功能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精子生成和卵母细胞发育遇阻,卵母细胞成熟、早期胚胎发育、胎儿和胎盘生长不顺,以及泌乳中断。

西班牙的农民也发现,他们的奶牛在夏季受精怀孕的比例仅为凉爽季节的一半。除了牛,猪、鱼、鸟和蜜蜂的受精成功率在高温下都会急剧下降。

这群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个“不育温度”要比该物种的死亡温度要低,但没低多少。

举个例子,一种果蝇的热繁殖极限比其致死温度低4摄氏度,而这只相当于英国北部和法国南部的夏季温差。

如果全球变暖按现在的速度继续下去,那么到2080年,这种昆虫现有的栖息地中,有一半将因太热而变得不再适合其生存。

一些已经适应了高温的物种也不能幸免于“热不育”。前述论文作者帕拉特的同事汤姆·普莱斯举例说,生活在沙漠中的斑胸草雀是一种天生体温高、体温调节能力强的生物,但如果热浪来袭,它的精子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不幸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孤立的案例,可能全球所有物种中有一半会容易患上热不育。”普莱斯说,这对生物多样性而言无疑是又一道噩耗。

生物们可能会进一步进化,以抵御全球变暖对繁殖能力的影响,但这种努力也许将缓不济急。

普莱斯补充说,他们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热带物种还是广泛分布的物种,当暴露在他们所模拟的全球变暖环境中时,即使经过25代,它们的繁殖能力也无法提高。

相较于更难量化的心理因素衡量,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对生育健康会有怎样具体的影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答案。

北京大学朱彤和薛涛的研究团队发布在《柳叶刀》子刊上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增加流产死胎的风险,孕期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显著增加了妊娠失败的发生概率。

极端天气对于孕妇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去年7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黄存瑞-马修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一项基于中国多中心的全人群队列研究发现,孕产妇在全孕期的极端高温暴露会显著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而孕早期、孕晚期及分娩前一周的低温暴露均会增加早产风险,且全孕期的低温暴露风险最大。

气候变化的终点是人类灭绝吗?

全球气候变化在过去已经额外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未来也会带走更多。预测未来有多少人会死于气候变化还比较难,但保守估计2030——2050年,全球气候变化每年将额外带走25万人的生命。

如果气候要杀人,他会派出哪些杀手呢?既然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温度上升,那么第一杀手就是热。虽然目前从全球看,水灾依然是第一大气候杀手,但在美国等国家,热相关疾病已经成为头号杀手。中国虽然没有全国的数据,但一般来说,每次持续数天的热浪袭击都会让当地的总体死亡率上升四个百分点。这一点,在国内急诊室工作的同行应该会有感触:每年的酷暑时期,都会送走几个因中暑死亡的病人。热浪袭击的主要死因是热病,也叫中暑,但有很多疾病也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加重乃至死亡,比如心脏病。温度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发作。

气候变化派出的另外一个杀手是传染病,尤其是那些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比如疟疾,另外有研究提示近年来令人闻之色变的寨卡病毒传播也可能和气候变化有关。这是因为温度和湿度上升适合蚊虫孳生,也给传染病的防治带来困难。

气候杀人的手段不光有快的,也有慢的。因为慢,所以不那么容易发觉,但危害巨大。这方面主要来自气候对营养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农作物的蛋白含量下降,很多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的含量也都会下降。更别说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农作物歉收了。这对于高度依赖单一农作物的贫困地区影响更大,其中孕妇、新生儿和婴幼儿首当其冲。营养不良不光增加夭折的风险,还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和发育。

要应对气候变化,人类需要先走出焦虑的“陷阱”。

当你看到跳崖自杀的海象、没有栖身之地的北极熊,正在承受灭顶之灾的珊瑚礁、雨林、雪山,夏天的酷热、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

除了感到人类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无比渺小外,何不在自己的生活里创造一些微小的胜利呢?

加入身边的环保行动、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号召更多的人践行环保理念……你能想到的环保举措,可以有更多。

图源/Stanford University

缓解气候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减碳的行动来疏解,这比 大脑的自我麻痹有用太多。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

往期推荐:




【研究】人体到底能多扛热?


【热议】地球热层迎20年来最高温


【关注】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


【成果】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两大标志性成果


【关注】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将访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