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美丽经济”让农村财貌双全

眼下,地处赣闽两省交界的江西赣州市石城县十万亩荷花陆续开放,成为夏日的一道亮丽风景。

图一

这里曾是一片荒废的河滩地,遍地石子,当地通过集中整地将荒地变农田,村民也自发捡走河滩里的石子,修整好的农田种上荷花,成为了沿途的美景。

近年来,通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当地打造春看油菜夏赏荷等乡村四季景观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到节假日,除了本地人,许多福建游客也会来这里赏花游玩,打卡拍照。

奔赴广袤乡野感受诗情画意,走进秀美新村品味乡土生活,回归山间林边体验采摘乐趣……如今,恬淡闲适的乡村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

美丽的大自然是乡村的底色底蕴,发展美丽经济是乡村的最大优势。

“美丽经济”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将自然生态资源、人文民俗景观等有形或无形的美丽资源产业化、资本化,通过善用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开创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多美融合”,进而实现“美美与共”。

美丽经济的产生孕育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而随着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村发展的动能也在逐渐增强。

“美丽经济”盘活乡村生态资源

走进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福坝村,门前古树、小桥流水、深巷老宅、炊烟袅袅,一派水墨素朴的景象和厚重的农耕韵味。

图二

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前的福坝村被贴上了“脏、乱、差”的标签。巷道每逢雨雪天气,就变成烂泥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不少麻烦,也阻断了外地客商。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福坝村按照古朴元素,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建成了“基础设施好、生活环境好、保障服务好”的新型美丽乡村,获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村有千百种,特色、风情各不同。

走进康县的吴坝村,村子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乡愁韵味,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有故事。行走在小巷里,时光在这里好像慢下了脚步。

吴坝村立足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加大古村保护力度,对村内民居、古树、戏楼等进行修缮,突出人文底蕴,彰显乡土气息,坚持建设标准,建设美丽庭院。

还有阳坝的小桥流水、古镇花灯、森林茶园,让游人如醉如痴。朱家沟的千年麻柳、潺潺溪流,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康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全域旅游,建成2个国家4A级、2个国家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317户,乡村宾馆7家,形成了有文化、有体验、有内涵的大格局全域旅游模式。

“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我们日子也好过了!自开办农家乐和农家客栈以来,每逢节假日来品尝农家风味的游客都很多,一天收入4000多元。”新农庄农家客栈老板杨永强说。

近年来,甘肃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庭院经济等有机结合,指导农民将清理出的场地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等,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甘肃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探索走出了一条村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美丽经济”探寻共富“密码”

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依托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多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广大乡村热情迎接如潮游客,牢牢握住了“解锁”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亭台楼阁依山傍水而立,帐篷露营、野餐烧烤,古老与现代碰撞,桃树林硕果盈枝,山林掩映处处是欢声笑语。在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好风光”尽藏“烟火气”,惹人流连。

图三

“现在村里交通方便,景色优美,游客可多了。”曾因病致贫,后搭上“乡村旅游”快车在村里开夫妻土菜馆的村民胡升杭边忙活边介绍,这几年,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治理垃圾、美化庭院,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穷山沟变成“网红村”,乡村旅游态势发展良好。

颜值高,更要气质佳。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阳和土家族乡双坪村匠心独具,打造千米文化长廊、用心为农家量身定做楹联,美丽屋场李家乪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浓厚的文化气息润物无声,鼓舞村民主动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孕育“美丽经济”。

2020年,广福桥镇三王村利用生态资源大做乡村旅游文章,将山间村居打造成高端民宿,“山野气”美丽升级,“穷乡僻壤”成了生态宜居示范村,大批远方客人慕名而来。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深藏大山的农民,如今在家门口开上民宿、做起生意,从“靠天吃饭”到“借景生财”,这是村民们曾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

如今,行走在慈利县的乡里村间,青山绿水、旷野田园,和谐而美丽,一幅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运动养生、乡村民宿、红色路线等特色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地图轮廓已现。在慈利这片土地上,正鸣奏着山水洲城的乡村振兴进行曲,唱响乡村振兴新未来。

“美丽经济”让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浙江省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竹海绵延,微风习习,夏日里的这份清凉格外怡人。

图四

走进民宿“阿忠的家”,绿意满目,花香满园,装点得精致温馨。望着草坪上休憩的客人,95后民宿主人蓝晴霞感慨:“我家曾是村里最偏僻的一户,你瞧,现在倒成最热闹的了,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

从当年的“烂泥村”,到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横山坞村村民纷纷感慨家乡的美丽嬗变。

回忆过往,横山坞村党总支书记蔡明福娓娓道来:“过去村里都是黄土路,遇上下雨天,黄土变泥巴,回村都得扛着自行车走。”

2003年,借“千万工程”东风,横山坞村开启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硬化道路、拆违建、治污水,改善乡村环境。

村里把设计师陈谷请回家乡,建起“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徜徉在石板路上,一步一景,度假、美食等主题民宿各具特色,图书馆、咖啡店等业态一应俱全,游人或体验茶叶炒制,或观赏手工艺制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流连忘返。

如今,横山坞村以建设乡村旅游为重点,以乡村能级提升为抓手,丰富“吃、住、游、购、玩”等休闲元素,强化产业链延伸,形成了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休闲农业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美丽经济”带富乡亲。在横山坞村,田头有活干、村里有班上、家门口有钱赚。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08亿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45元。

正是因为“千万工程”的实施,让横山坞村实现了一次次蜕变,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二十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引领浙江山乡巨变。

“美一片景、兴一带业、富一方人”是美丽经济的特质。

利用农村闲置房兴办农家客栈、乡村酒店、高档民宿招引城市客人,发展民俗产业等产业,把山村打造成城里人的“第二居所”;丰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提升发展乡村民俗经济,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以逆城市化的思路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乡村美丽经济的新舞台;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在有条件的乡村发展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契合重点功能生态区定位的适宜性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效衔接,做到多规合一;在科学选点布局方面,重点布局在公路铁路沿线、景区周边、城乡接合部、现代农业示范区附近,集中推出一批亮点和典型;在坚守建设风格方面,提倡因地就势、因陋就简、修旧如旧,突出村落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在搞好经营开发方面,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紧密结合,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从典型示范到连片打造、从建设美丽到经营美丽,实践证明,发展美丽经济是乡村振兴的特质之一。谁抓住了这个精髓,谁就掌握了乡村振兴的制胜之道。

厚植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让绿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本色,让美丽经济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不断开创“绿、富、美”并进的新局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来源:生态中国网,图文侵删。

往期推荐:




【关注】它快速变化,并将影响整个地球


【碳讯】 从碳博会看懂碳中和“加减法”


【观察】从无人问津的“草”到乡村振兴的“宝”——一条秸秆的“升值”之路


【研究】秦岭为什么是“中央水塔”?


【申报】时隔24年,我国再度申报世界“双遗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