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满完成“首战告捷”任务,沈阳全力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攻坚突破!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4-01-29

2023年沈阳市全力实施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过去的一年

沈阳全市上下信念如磐、干劲倍增

圆满完成首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12+1”赛道上

2023年沈阳有哪些工作亮点?

2024年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一起来看!



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1”赛道2023年工作亮点

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三场)

今日召开



市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全力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上攻坚突破”“全力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攻坚突破”“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攻坚突破”作情况介绍。


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毕明涛

介绍情况


2023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城乡建设局会同各有关部门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聚焦城市发展与转型,大力推进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城市更新“五大行动”、“五工程一管理”、乡村建设、土地攻坚和城市资源盘活等5方面任务、25项举措、174项具体工作落实,顺利实现首战告捷。


第一,城建投资指标增长势头良好,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全年实施城建项目465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4%;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元,总量和增速持续领跑全省。


第二,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全面起势,央地合作成效显著。35个核心发展板块全面开工,386个项目加快建设。“一河三湾”落实央地合作投资583亿元,中街获评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老北市、红梅文创园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第三,城市更新“五大行动”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亮点频出。沈阳获批东北唯一国家级城市体检“双试点”城市,2项城市更新经验做法全国推广。完成魁星、牡丹2处国家级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地铁双线开通、双线开工,进入“空铁联运”新时代。南京桥改造刷新浑河水上建桥速度新纪录。谋划第十五届冬运会基础设施,全球征集场馆设计方案。打造口袋公园1000座,新增城区绿地11.3平方公里。《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填补省内立法空白。沈阳国际泵道公园入选吉尼斯纪录,东塔桥获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


第四,“五工程一管理”精细实施,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实施800个老旧小区、309条背街小巷、715公里老旧管网改造,高标准完成青年大街等32条重点街路更新。城乡结合部环境不断改善,铁路、三四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整治取得实效。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一网统管”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


第五,乡村建设成效显著,配套设施全面加强。新改建500公里农村公路,沈环线蒲河北桥、法盘线改扩建工程完工通车;建成24处农村供水工程,改造农村危房301户;完成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1万亩造林和1万亩退化林修复任务,康平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16.4平方公里。


第六,城市资源盘活有序推进,各类问题有效处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完成土地征收43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01公顷、闲置土地27宗,处置“净地不净”和土地出让金欠款等历史遗留项目30个,有效处置停缓建项目58个。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面对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持“高品质、精益心”,在“十五冬”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城市更新“五大行动”、“五工程一管理”、乡村建设、土地攻坚和城市资源盘活等6方面任务上持续发力,全力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上攻坚突破。


在“十五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深化“十五冬”赛事场馆设计方案,启动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建设。二是启动场馆周边道路、综合管廊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地铁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建设。三是围绕赛事场馆、景点、酒店等重点区域实施道路路面、建筑立面等有机更新,整治“三站一场”,改造沈阳站东广场。


在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方面,重点做好4项工作。全力推进35个核心板块、247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是发挥滨水区域生态优势,展示城市窗口形象,承载国际化发展需求,建设和平湾核心区等9个片区。二是盘活存量资源,更新低效空间,创新传承文化,建设太原街商业区等10个片区。三是以科技创新、生产服务、商业商务等为主导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关村科创基地等8个片区。四是突出金融商业、商务办公、文化服务等主导功能,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建设彩塔现代服务产业区等8个片区。


在城市更新方面,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开展社会民生保障行动,建设4个完整社区,推进地铁、快速路、公交场站建设,筹建7200套保障性住房,实施25个城中村改造,扩容停车泊位3万个以上。二是开展产业经济振兴行动,持续更新工业博物馆、红梅文创园等老旧厂区片区,提升改造太原街、中街等老旧商圈片区。三是开展人文魅力彰显行动,推进沈阳故宫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文旅项目建设。四是开展绿色生态优化行动,实施环城水系治理、城市绿化,建设8座综合公园、300座口袋公园。五是开展韧性智慧支撑行动,新建、盘活违停执法设备4000套,打造望花等海绵示范连片区,实施辽中区供水工程、天然气高压外环、南京变电站等供水、供气、供电能力提升工程。


在“五工程一管理”方面,重点做好6项工作。一是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一拆五改五提升”,高质量完成267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00条背街小巷微更新。二是下大力气抓好580公里各类老旧管网改造。三是高标准实施南京街等15条重点街路更新。四是围绕“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目标,实施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五是坚持“拆、清、改、绿”,整治铁路、三四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节点。六是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加强道路管理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助力“冬日雪暖阳”主题活动,创建东北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典范城市。


在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推进100公里干线公路、800公里农村公路等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200户农村危房、18处农村供水、93项农村供电等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2000亩废弃矿山修复、3座农村垃圾中转站等乡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


在土地攻坚和城市资源盘活方面,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消化2009年-2023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不低于30%。二是推进低效闲置用地更新盘活,处置率不低于20%。三是推进房地产停缓建项目盘活,处置率不低于年度任务总量的90%。


笃行不怠,接续奋斗。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目标、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全力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战。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晨宇

介绍情况


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力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攻坚突破”专项行动2023年工作亮点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一、2023年亮点工作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精心部署,统筹推进,聚焦赛道8大行动,明确51项重点任务、99项具体举措,构建“目标引领+行动支撑+任务落实”的工作实施路径,采取“专班总领+牵头部门+责任单位”的三级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各部门履职尽责、各地区争先竞进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年度工作任务,同时部分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一是新能源发展方面。集中式风电项目在建规模210万千瓦,超过以往历年总和;光伏发电项目新增并网装机约37万千瓦,年度新增规模同比增长216.5%。二是储能建设方面。我市5个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列入全省试点,装机总规模600MW,项目数量和装机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三是清洁取暖方面。我市在国家四部委开展的2022年度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绩效考核中被评定为A级,是全国6个清洁取暖省会城市中唯一获评A级的城市。


(二)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工业方面,2023年共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12户、省级绿色制造企业43户,新能源汽车产量13万辆产值384.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城乡建设方面,2023年我市完成1000座口袋公园建设,数量规模全省领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位列东北第一。三是交通运输方面,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一期工程9月通车运行,优化调整201路、243路等22条公交线路,填补公交空白19公里。


(三)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我市优良天数连续三年达到300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省考断面累计全部达到Ⅴ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4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四)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取得新进展。沈北新区获生态环境部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我市首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获全省督查激励表彰第一名。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生态文明建设赛道积极谋划年度工作,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要求、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精神为基本遵循,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为蓝本,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市委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纳入,并征求相关责任部门意见,形成2024年《全力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攻坚突破专项行动计划》和《任务清单》。今年,生态文明建设赛道包含15家责任部门和13个区县(市),共开展9大行动,实施54项重点工程。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全力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做好农村清洁取暖和电网建设工作。一是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方面。推进华润法库二期15万千瓦、华润辽中15万千瓦风电项目完成主体施工,新增建设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工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电站项目。二是农村清洁取暖方面。对辽中区、新民市等区县(市)的6个远郊乡镇进行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改造,完成农村煤改洁1.5万户、农房节能改造0.4万户。三是电网项目建设方面。推进“电靓沈阳”工程,以建设一流沈阳电网为目标,力争完成华润康平送出等10项风电配套工程。


(二)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全力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量,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一是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培育绿色制造企业30户以上,重点实施20个绿色低碳改造项目,完成1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广绿色低碳技术25项以上。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打造现代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20亿元。三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培育壮大本地特色优势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争取达到100亿元;聚焦优势领域培育节能环保骨干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经济规模比上一年增长不低于10%。


(三)开展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全力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完成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建设,做好城市“铺满绿”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质增效。一是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增211万平方米,实现中国(沈阳)智能建造产业园及其子园区入驻企业70家以上,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城市“铺满绿”方面。巩固口袋公园建设成果,在沈水三千园基础上,新增建设口袋公园300座。三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比例达到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35%以上,康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


(四)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全力优化基础设备、公交线路,实现运输工具低碳化,逐步调整运输结构,为市民形成绿色出行习惯奠定基础。一是交通网络优化方面。地铁3号线西段具备通车条件,累计完成20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二是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建设完成铁西宝马东公共交通枢纽,建设规模2.3万平方米,在皇姑区等地的公交停车场建设完成充电终端不少于100个,重点地区新增停车泊位3万个以上。三是运输工具低碳化方面。市区出租汽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淘汰1500台老旧柴油货车运输资质。


(五)开展全面节约能源资源行动


全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管理提升,做好废弃物资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一是节能管理提升方面。全社会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下降率不低于3.2%;全市综合能源消费1000吨标准煤以上新建(改扩建)产业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量不超过0.45吨标准煤/万元。二是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推动山水水泥等10户企业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评价,秸秆利用率达到92%,生产有机肥36万吨,建设加厚高强度地膜示范区5万亩。三是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方面。全市新增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50个,升级改造分拣中心1个,8种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265万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与再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蓝天保卫战方面。完成臭氧“夏病冬治”工作,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碧水保卫战方面。确保全市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3%以上,持续消灭劣Ⅴ类水体。三是净土保卫战方面。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稳定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95%以上。四是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全市“无废细胞”数量达到200个,提前完成“十四五”工作目标。


(七)实施生态安全保障行动


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和“昆仑”专项行动,严守生态安全底线。2024年底前,力争各类环境违法案件发现查处率达到100%,20个在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综合防控率达到85%以上。


(八)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行动


全力改善沙化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做好湿地保护、废弃矿山治理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24年底前,实施人工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10万亩,完成迹地还林任务3万亩,完成120万亩湿地保护工作,推进康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力争水土保持率达到85.54%。


(九)开展生态文明改革创新行动


全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践,力争实现新的突破。2024年底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推动至少2个区县(市)规划通过省生态环境厅评审并颁布实施;创建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开展4处林下复合经营试点,落实集体林权改革;全年新增绿色领域贷款投放100亿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工作部署,锚定目标、勇担使命,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现新突破接续奋斗。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淑军

介绍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乡村振兴专项推进组25家成员单位和9个主要涉农区县(市),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统筹实施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举措,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开局之年首战告捷。


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施粮食生产十大工程,粮食亩产超千斤,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7.2%和31.4%。总产量83.92亿斤,增幅6.9%,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产业发展高质高效。实施五大农业优势产业链和食品产业链提升行动,总产值均超千亿元,新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新建白羽肉鸡、良种奶牛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15个,辽中纳入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新民酸菜获批国家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铁西鲟鱼等4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是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实施“三美”建设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四个品质提升”、“四个民生品牌”进乡村,创建美丽庭院20万个、美丽村屯105个、美丽田园2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沈北兴隆台等3地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法库尚屯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是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深化“两邻”实践、“三零”建设,创建“领航示范村”25个,新增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511个村,新民红岭村获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康平东升村等3地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村建设率均达90%以上。


五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实施县域主导产业集聚提升行动,开展“1+1对1”对口帮扶事项45项,建设322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3.2%,新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50强,法库获评国家创新型县。


2024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落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八方面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食品工业大市,在辽宁打造成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中当好排头兵。


一是在坚决维护粮食安全上攻坚突破。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实施良田强基、良种赋能、良技示范、良机增效等4项攻坚,重点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培育1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创建大豆“推技术、提单产”示范县和3个国家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建设9个市级千亩优质示范区等,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斤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


二是在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上攻坚突破。聚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实施设施农业标准化、五大产业链现代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化、农产品品牌化和农业数字化等5项攻坚,重点建设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县、肉牛等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等国家项目,培育10个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壮大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叫响1-2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五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总产值增长10%。


三是在打造食品工业大市上攻坚突破。出“四链”同构、链园共建,实施发展龙头企业、食品产业链、加工集聚区、流通体系、科创能力等5项攻坚,重点培育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提升2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壮大新民酸菜产业园、沈北预制菜生产基地,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


四是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攻坚突破。统筹提升“四项收入”,实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经营增效、财产增值、转移性收入提高等4项攻坚,重点做强4个特色劳务品牌、创建30个市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扩面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推动农村低保标准提高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经济增长水平。


五是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攻坚突破。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2项攻坚,重点建设于洪和沈北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市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深化“党群共同致富”行动和村集体经济“三资”清理整治行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六是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攻坚突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三美”示范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提升等4项攻坚,重点创建5000户五星示范户,11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推动20个美丽田园形成标志性成果,建设7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近郊都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圈。


七是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攻坚突破。围绕建设善治乡村,实施党建引领、“两邻”实践、“三零”建设等3项攻坚,重点打造30个村党组织“领航示范村”,建设100个“三零”工作室示范点位,推动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分别达到65%和80%,形成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八是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攻坚突破。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开发区晋位争先、中心镇做大做强、“1+1对1”城乡对口帮扶等4项攻坚,重点建设300个亿元以上项目、培育15家民营龙头企业,推动4个县域开发区在省排名位次前移3-4位,辽中、新民、法库、康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生产总值实现翻番。


同时,我们将聚焦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落实,抓四项保障。一是抓统筹协调,出台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协同推动五大振兴。二是抓重点项目,瞄准战略机遇,做好要素保障,抓存量、扩增量,谋立推建重点项目。三是抓试点示范,争创国家、省试点,梯次培育市级试点,建立标准导则、强化示范带动。四是抓工作宣传,讲好“三农”故事、推广乡村案例。


“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惠帮企】进入“惠帮企@链上沈阳”企业服务工作平台,实现干企直通、诉求提报、政策查询、产品展示、产销对接

回复【补贴】查看在沈就业、创业、安家有哪些补贴、待遇

回复【毕业生】查看高校毕业生来沈创业就业优待政策

回复【档案】进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库查询

回复【医保账户】查询医保账户缴费、消费明细

回复【异地就医】查看沈阳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最新便民举措

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

回复【儿科】查看沈阳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院、地址

回复【供热】查看沈阳供热管理部门及供热单位公开服务电话

回复【交管】查看沈阳“交管12123”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公开电话

回复【地铁】查看沈阳地铁冬季各站首末车时间

回复【公租房】查看沈阳公租房申请如何操作

回复【医保改革】查看沈阳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政策及解读

回复【免费送站】预约“中关村—北京朝阳高铁站”免费送站服务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石峰源

编辑:逄菲

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2024年首场大范围雨雪来了!沈阳又要“嘎嘎冷”!预计降雪就在……

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新举措!办这些业务更方便啦!

圆满完成“首战告捷”任务,沈阳全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攻坚突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圆满完成“首战告捷”任务,沈阳全力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攻坚突破!

沈小布 沈阳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