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满完成“首战告捷”任务,沈阳全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攻坚突破!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4-01-29

2023年沈阳市全力实施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过去的一年

沈阳全市上下信念如磐、干劲倍增

圆满完成首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12+1”赛道上

2023年沈阳有哪些工作亮点?

2024年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一起来看!



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1”赛道2023年工作亮点

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二场)

今日召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全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全力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攻坚突破”“全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攻坚突破”作情况介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董玥

介绍情况


2023年,市工信局与发改委、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城乡建设局等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推进组成员单位强化“一盘棋”思维,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重点工作,合力兴产业、促转型、提质量,统筹推进70项重点任务,取得省级以上突破成果66项,高标准完成了“首战告捷”任务。


一是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稳步攀升。我市晋位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4强,蝉联东北地区首位。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二是产业集群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们以市级重点产业链“双链长”制为牵引,推进“聚链成群、聚群成势”。6户企业成功获评国家链主企业。突破产业链断点堵点49个。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8000亿元,高端装备、汽车、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元。


三是“数实”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我们以“智改数转”为抓手,新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65个,沈鼓集团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国内首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成功揭牌,6户企业获批省第三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我们以“数字生态”为重点,组建沈阳数字产业发展公司,35个数字产业项目和8个数字经济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居东北首位。我们以“数字底座”为支撑,新建5G基站1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4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7个,获批3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5个“5G全连接工厂”。


四是“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我们坚持高质量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2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个,在示范规模上稳居全省首位。


五是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提档提质。增建5个新园区,扩建华晨宝马配套产业园苏家屯片区及重矿机械配套产业园,园区规模达到“12+24”个。航空动力产业园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开园即满园,经验在全省推广。“12+24”园区累计入园项目达到430个,新增投资突破150亿元,带动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


六是建筑业转型升级走深走实。我们坚持加大智能化、绿色化引导力度,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中国(沈阳)智能建造产业孵化中心正式揭牌。辽宁省建筑产业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发布。东北高校首个超低能耗宿舍项目在沈阳建筑大学建成投入使用。2个项目入选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名单。


七是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再上台阶。我们加强示范培育,沈鼓集团、兴齐眼药获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获批筹建“辽宁省金融商贸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我们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与规范》成为国内首个该领域标准,获“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年度十大成就”荣誉;新增国家标准217项、省市地方标准186项。我们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成314个参数/项目资质扩项;成立“国家加气机质量检验中心”,填补国内对全类型加气机检验检测能力的空白。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我们将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攻坚突破任务,重点实施8大工程,推进42项重点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再结硕果。


一是实施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工程。坚持政策引领、分业培育的建设思路,制定实施《沈阳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和10个重点产业集群2024年行动计划,以集群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推进高端装备供给能力提升,积极引入新能源整车项目,大力发展食品产业“8+N”新赛道新领域,深化航空航天产业“双核一基地”建设,加大软件产业招商力度,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一主两翼”空间布局,推动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新能源产业向“风、光、储、氢”上下游产业延伸,支持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力争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9000亿元,高端装备、汽车、食品、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5个重点产业集群突破千亿元,支撑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15%的全年目标。


二是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工程。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全力补强产业链条。开展产业基础再造行动,滚动推进90个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完成35个项目建设,推动30个“六基”领域产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行动,滚动推动60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攻克工业母机、高性能机器人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进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以上。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强化“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新培育1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实施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推进用“数”赋“智”。开展制造业智能升级行动,滚动实施100个智能升级项目、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新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15个以上,累计育成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5家以上。开展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普及行动,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任务,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达到300户以上,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以上比例达到90%。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新建5G基站5000个,扩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规模,推进“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形成区域服务能力,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


四是实施服务型制造发展工程。以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为基础,持续提升“两业融合”水平。开展工业设计赋能行动,推动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创建东北首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以上。开展服务业发展行动,落实中介服务奖励政策,提升专业领域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


五是实施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以“增企扩园”为重点,全力提升园区规模质量。开展“12+24”产业园区2.0版升级行动,谋划建设燃机配套产业园、民机配套产业园2个头部产业园区及大东科大讯飞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进一步优化园区“三生融合”生态。开展园区项目招引行动,支持头部企业加大配套订单释放规模,精准开展园区招商推介,入驻园区项目累计达到480个以上。


六是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工程。以“数字沈阳”建设为依托,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制定《沈阳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加快沈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百度智算中心等算力平台建设,成立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探索行动,构建数据基础制度“1+N”体系,推动沈阳数字产业发展公司在全市统一开展公共数据运营的授权工作,加快筹建数据交易所。


七是实施现代建筑业培育工程。以转型升级为支撑,打造建筑业发展新业态。开展建筑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行动,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进度;编制《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开展建筑业优质企业提升行动,全面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推动优质企业提质升级。


八是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工程。以“标准领航、质量强翼”为导向,加快为产业赋值。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培育卓越质量管理推广基地,推进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标准创新示范行动,修订《沈阳市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力争新增国家标准40项、省市地方标准80项。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的目标任务,扛起辽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排头兵之责,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在攻坚之战中干出新突破、干出新成绩,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市科技局副局长杨洪颖

介绍情况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市科技局作为“全力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攻坚突破”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加强组织、协同合作,着力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2023年建设创新沈阳、深化科教融汇、建设人才强市3个方面74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全市新动能加快集聚,为我市实现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有力支撑。现就2023年工作亮点和2024年工作安排发布如下:


一、2023年工作亮点


2023年,全市新获批建设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5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21911家、同比增长42.6%,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36.2亿元、同比增长41.4%,均保持东北第一;134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总数的49.6%,继续领跑全省;新增5名两院院士,获评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东北第一。新引育高层次人才464人,累计吸引16.1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就业创业,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106套。


(一)建设创新沈阳实现新突破


一是“创新沈阳”空间构建崭新格局。全市“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格局加速形成,启动科创楼宇、科创街区、科创园区建设。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法库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量质齐升。辽宁材料实验室一期工程全面交付使用;太行实验室辽宁基地成功挂牌;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主体工程完成51.8%。


三是“卡脖子”技术攻坚取得重大突破。实施关键技术攻关“325沈阳模式”,围绕航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104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自主研发的超大型盾构机主轴承实现产业化应用,“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创新成果实现了国产首台套、替代进口的重大突破。


四是科技型企业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向高质量迈进,十月稻田、微控新能源包揽全省两家独角兽企业,全市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05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5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804家。


五是科技成果加速在沈转化。筹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45家大学科技园,推动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达到46家,开展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奖补”变“股权”试点。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5个,引进集聚各类创新团队88个。


(二)推进科教融汇取得新进展


一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级“双一流”建设学科,各高校共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活动141场。


二是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推进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等20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我市职业教育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强化。我市信息工程学校等24所学校新增28个专业,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5%,同比提升5.5%。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参赛选手获一等奖,实现近3年新的突破。

(三)建设人才强市取得新成效


一是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取得新进展。举办博士沈阳行、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双创”大赛等活动,吸引海内外博士1309人。


二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实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推行经费包干、“免评即享”改革举措。下放人才自主认定权限,自主认定单位达到304家。


三是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12728人次。强化人才住房保障能力,全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青年友好型街区实现各区县(市)全覆盖。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持续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全力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攻坚突破,争当全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排头兵。


一是构建高水平创新空间格局。以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融合园为重点,强化“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空间格局建设。实施科创组团提质增效行动,市区联动高水平打造5个典型科创街区和5个典型科创园区,依托重点高校院所建设100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成果转化承接载体。


二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以国家实验室为目标,推动辽宁实验室、太行实验室辽宁基地建设。支持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组。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在空白领域布局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700家。


三是引育高素质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举办“博士沈阳行”等活动,吸引和培育高层次人才750人,引育“带土移植”人才团队项目30项。实施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莘莘学子、逐梦沈阳”专项行动,吸引17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重点培育支持100名40岁以下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自主认定工作机制,全年自主认定人才不少于300人。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协助人才解决好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事项,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


四是营造高品质创新生态环境。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开展科技领军企业认定,全市科技型企业突破2.5万家。扩大区域科技协同和开放合作,加快推动中德国际智能创新园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中船集团船舶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沈阳中心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


五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实施“325”项目组织模式,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专项。探索设立创新联合体攻关专项或未来产业技术攻关专项,鼓励头部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沈鼓集团、燃机公司等重点企业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累计攻克产业关键技术200项。


六是深化科教融汇发展。支持东北大学等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驻沈高校世界一流学科达到3个,国家一流学科达到8个。支持高校服务沈阳振兴发展,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及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50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通过新型学徒制等方式开展培训,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3万人。


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明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立足“国家所需、振兴所系、沈阳所能、未来所向”,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力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攻坚突破。


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卓青

介绍情况


2023年,在全市深入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市商务局牵头推进“12+1”赛道 “对外开放”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招商选资、通道拓展、平台构建、对外贸易等领域58项考核任务目标顺利完成,突破进度实现100%。


一是全链条推进招商选资落地转化。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22条政策措施。新引进京沈对口合作项目62个、沈大合作交流项目32个,引进国际、国内品牌首店121家。组织开展市区两级招商活动1306次,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14个,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29个,签约落地转化率53.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一。实际到位内资1716.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高标准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开拓空中通道,全年恢复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6条,进出境客运航班4286架次,同比增长683.6%,航空进出口货物2.19万吨,增长616.7%,创历史新高。延伸陆上通道,中欧班列铁路公共物流服务平台获批开展全国性建设试点,去年1-11月,中欧班列(沈阳)共开行732列,增长30.5%,预计全年突破750列,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拓展海上通道,积极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海铁联运集装箱年到发量突破4.5万标箱。完善网上通道,跨境直播入选全国30个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评连续两年东北领跑。


三是全方位推动开放平台创新突破。自贸区创新发展提速,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多项改革,新增制度性创新成果40项。综保区业态创新结构更优,1-11月,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进出口值分别增长45.0%和45.1%。开发区实现晋位升级,3家经开区被授予十佳省级经开区、7家被评为示范省级经开区,数量全省最多。国际园区统筹并进,中德、中日、中韩、中俄等国际产业园新签约企业132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高效推进,完成国家赋予的95项试点任务的71.6%,三年试点首战告捷。


四是高质量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开展外贸“破零”行动政策宣讲和联动服务9次,新增有外贸实绩企业216家,新增外贸进出口额11.8亿元。制定出台《沈阳市引培外贸企业进一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累计拨付专项资金1.05亿元,惠及企业220余家次。获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313.2亿元,增长27.3%。推进3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13.3亿美元。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343亿元,增长4.4%,预计全年增长4.6%,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2024年,市商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牵头抓好全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攻坚突破专项行动,深化细化五个方面25项工作任务,在辽宁打造新时代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上当好排头兵。


在强化招商选资方面,要抓好8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重大高质量项目招商,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0个,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00个;二是突出各部门协力招商,各部门协助对接洽谈项目5个,其中外资项目不少于2个;三是突出重点国家、重点地区招商,重点招引世界500强、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四是突出央企招商,引进区域型总部和制造业项目;五是突出品牌招商,全年引进品牌首店不少于100个;六是扩大京沈对口合作,新签约京沈对口合作项目60个;七是突出场景和平台招商,引进国家级国际性展会1至2个;八是建立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在做优开放通道方面,要抓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做优“空中”通道,有序恢复莫斯科、法兰克福、吉隆坡等国际客运航线,稳定运营洛杉矶等国际货运包机航线;二是做优“陆路”通道,全力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欧班列(沈阳)开行数量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三是做优“海上”通道,加强与大连、营口等沿海城市联动,海铁联运集装箱到发量增长10%;四是做优“网上”通道,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跨境电商业务量突破700万单。


在建强开放平台方面,要抓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自贸区高水平制度开放,全年形成40项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二是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加快规划调整和产业升级,引进“保税+”项目50个以上;三是推动开发区进位提升,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新增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力争突破600个。四是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提升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完成全部试点任务95%以上。


在做强开放载体方面,要抓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载体;二是强化中德园招商,承接欧洲产业转移,力争新引进50家企业;三是加快中日、中韩园建设,深化对日韩经贸合作,各引进5家企业;四是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园区建设,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力争引进30家企业,中俄白“三国三园”引进2家企业。


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方面,要抓好5项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外贸“培同”行动,力争引培10家外贸企业孵化器平台,全年服务和陪伴500家以上外贸企业共同成长;二是实施外贸“破零”行动,组织开展外贸“破零”政策宣讲12场,新增有外贸实绩企业300家以上,新增外贸进出口额20亿元;三是实施贸易结构“培优”行动,做好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20%以上;四是实施市场拓展行动,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俄经贸对接力度,力争对俄进出口额增长50%;五是实施服务贸易提升行动,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5%以上。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力争突破1560亿元,增长6%。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惠帮企】进入“惠帮企@链上沈阳”企业服务工作平台,实现干企直通、诉求提报、政策查询、产品展示、产销对接

回复【补贴】查看在沈就业、创业、安家有哪些补贴、待遇

回复【毕业生】查看高校毕业生来沈创业就业优待政策

回复【档案】进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库查询

回复【医保账户】查询医保账户缴费、消费明细

回复【异地就医】查看沈阳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最新便民举措

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

回复【儿科】查看沈阳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院、地址

回复【供热】查看沈阳供热管理部门及供热单位公开服务电话

回复【交管】查看沈阳“交管12123”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公开电话

回复【地铁】查看沈阳地铁冬季各站首末车时间

回复【公租房】查看沈阳公租房申请如何操作

回复【医保改革】查看沈阳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政策及解读

回复【免费送站】预约“中关村—北京朝阳高铁站”免费送站服务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石峰源

编辑:逄菲

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沈阳首个交通安全主题公园正式启用!

开复工重点项目创历史新高、创建全国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沈阳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攻坚突破!

关爱困难群众、保障市场供应、守护食品安全、扮“靓”城市环境!沈阳做好这些准备迎新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圆满完成“首战告捷”任务,沈阳全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攻坚突破!

沈小布 沈阳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