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复工重点项目创历史新高、​创建全国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沈阳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攻坚突破!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4-01-29

2023年沈阳市全力实施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过去的一年

沈阳全市上下信念如磐、干劲倍增

圆满完成首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12+1”赛道上

2023年沈阳有哪些工作亮点?

2024年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一起来看!



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1”赛道2023年工作亮点

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

今日召开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

介绍情况


下面,我介绍一下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12+1”赛道中,全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攻坚突破方面的相关情况。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会同26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围绕“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任务目标,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狠抓项目“谋、立、推、建”,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谋在实处、干在一线,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用火热的项目建设场景展现攻坚突破的奋进姿态和崭新成效。


(一)城市核心功能显著增强。“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面加快。一是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开通运营,沈阳正式进入“空铁联运”新时代;二是“12+24”头部企业配套和特色园区加快提档升级,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40%;三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2.1万家;四是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东北首家续贷服务中心在沈落地,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平均增长5.3%;五是旅游热度不断提升,开展四季游主题文旅活动,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倍增。


(二)高质量项目群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3695个,谋划项目3019个,总投资2.9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一批超百亿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央地合作项目持续深化,签约推进央地合作项目66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其中3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消费活力全面释放。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举办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3.2亿元消费券和汽车消费补贴拉动消费上百亿元,引进各类品牌首店177个。打造兼具“国际范”“烟火气”的夜经济街区45个,带动就业5.7万人。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将抓好3方面48项重点工作,全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攻坚突破。


(一)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推动“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显著增强。


1.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推进实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国家物流枢纽提质、国家信息枢纽建设等3项重大工程,加快沈阳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等21个重点枢纽项目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城市,实现综合枢纽能力快速提升。


2.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推进实施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培育、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军民产业统筹发展等5项重大工程,加快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中能建氢能示范产业园区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3.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格局,推进实施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力量、“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等4项重大工程,加快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4.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实施金融要素资源聚集、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金融业态创新发展、金融生态优化等4项重大工程,加快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基金试点、科技金融广场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融集聚度显著提高,金融业务规模保持东北第一,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


5.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推进实施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主体培育、文化事业繁荣等4项重大工程,加快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城市文化品质全面提升。


(二)实施高质量项目群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谋、立、推、建”关键环节,加快建设高质量项目群。


1.实施项目谋划提质行动和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围绕“五大安全”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5+1”领域,重点实施高端产业培育、科技引领创新、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等20项重大工程,谋划推进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3万亿元,开复工重点项目3000个以上。


2.实施要素供给保障行动。强化重大项目包保,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全力实施政策、资金、项目“三争取”,通过强化土地、用能、资金、数据等资源保障,推动优质要素加快向项目集聚,保障4月底前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力争新建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


3.实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行动。深化央地项目合作,办好“央企沈阳行”等招商活动,推动新谋划的116个央地合作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全年央地合作项目形成投资力争达到300亿元。强化招商引资,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和靶向招商,全市组织走出去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500场次,力争全年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100个。扩大工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有效投资,推进沈飞机场搬迁等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三)深入激发消费潜能。推动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1.实施稳定扩大传统消费行动。提振消费信心,全年举办促消费活动不少于1000场。推动中街、太原街等9个城市核心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培育建设150个以上夜经济场景。再启动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支持消费下乡,推动85%以上的建制村设置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促进大宗商品消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20项,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会展中心城市。


2.实施提质壮大新型消费行动。激发首店首发首演活力,招引品牌首店不少于100家。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新模式,认定首批10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做好“双运之城”大文章,开工建设冬运会“两馆两中心”,办好滑雪公开赛、沈阳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促进体育消费潜力释放。促进重点景区品质提升,推进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品牌,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亿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年内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时长达到60万小时,促进助餐点可持续发展,市内九区各引育2个养老服务主体,承接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或养老服务项目。


实现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全市上下将勠力同心、奋楫前行,全力提升沈阳城市能级,进一步彰显省会担当,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


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岳宇

介绍情况


下面我介绍一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2023年工作情况


202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着力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组织召开了都市圈第二次书记市长联席会议,累计签署共建海陆大通道等22项合作协议,实施规划共绘等7大工程,高质量完成了118项年度任务。全年预计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东北地区比重24%。


第一,规划共绘方面。一是推进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沈阳都市圈成为东北首个国家级都市圈,辽宁中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沈鞍抚)中沈阳市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是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得表彰的城市。二是编制分领域规划。在全国都市圈中率先编制实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科技等21个专项规划。三是印发实施沈抚和沈本同城化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共网等7方面165项具体任务。


第二,交通共联方面。一是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沈抚间建成运行全国首条跨市城际轻轨,日均客流量达到2.5万人次,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建设快联快通公路通勤圈。鞍台高速开工建设,沈康高速调兵山连接线实现通车,沈阳224路、155路公交线路东延至沈抚示范区核心区。三是打造智慧都市圈。创新共建城市大脑集群,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建成都市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9个,新建5G基站1.1万个,数量位居东北首位。


第三,产业共链方面。一是完善产业链条。国内都市圈中率先绘制产业图谱,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召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配套会等10余次,累计都市圈500余户企业参加。二是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沈阳、本溪、辽阳共建临空产业园,中德(沈阳)投资发展集团与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运营产业园区,创新园区托管招商机制。三是推进产业项目。协同推动抚顺领航特钢沈阳基地等17个项目加快建设,鞍山、阜新等城市11家企业在沈阳设立研发中心、贸易总部。


第四,平台共享方面。一是共享生产性服务平台。创建全国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辽股交累计挂牌及展示企业2684家,都市圈城市占83%。全年发布都市圈科技创新成果600余项。二是共享生活性服务平台。成立感染病等医疗联合体,“健康辽宁影像云”签约医院85家,注册医生4492人。东北育才等71所学校开展结对共进活动,成立都市圈“养老联盟”。三是共享开放平台。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都市圈货物占比达到40%。都市圈内近500家企业参加制博会、农博会等展会30余次。


第五,生态共保方面。一是建立大气环境共治机制。开展8次都市圈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控应急管控行动,都市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3%。二是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共同推动柳河等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辽河干流沈阳段工程完成进度70%。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辽河生态封育,投入省市资金3.16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


第六,文旅共建方面。一是打造都市圈旅游品牌。联合策划开发旅游线路108条、网红打卡好去处640个,沈阳上榜携程网最强周边游全国前5名榜单,都市圈全年共接待游客近3亿人次。二是加强文化交流。组建都市圈文旅产业联盟、博物馆联盟、演艺联盟,举办“七星合耀”文物联展。三是开展体育赛事活动。举办都市圈龙舟大赛、电竞大赛等赛事活动20余场。


第七,社会共治方面。一是推进都市圈协同立法。共同签署都市圈协同立法协议,围绕国土空间、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协同立法调研。二是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国内都市圈领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提取制度,已实现社保等151项高频事项都市圈跨域通办。三是推动信用一体化建设。在都市圈率先出台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推进沈阳信用标准体系向都市圈推广,实现“同圈同标准”。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我们将不断增强沈阳辐射带动力,加快推进120项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全力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攻坚突破。


一是实施规划共绘统领工程。全面实施“1+1+N”规划体系,贯彻落实都市圈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建立共同实施、定期评估的规划管理体系,都市圈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力争突破1.45万亿元,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是实施交通共联畅通工程。以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枢纽为抓手,构建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都市圈协调联动、高效一体的交通体系,沈阳与都市圈各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便捷通勤圈”。推进都市圈环线等24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建设5G基站7.2万个。


三是实施产业共链协作工程。推进全产业链深度协作,建设沈阳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共同绘制都市圈产业地图,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形成战略协同、错位发展、深度融合、共上台阶的制造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国家重要战略备份基地。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比重达到25%以上。


四是实施平台共享拓展工程。着力打造都市圈高能级、现代化平台体系。加快推进都市圈内科技、金融、人才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医疗、教育、养老等生活性服务平台,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展会、通道等开放平台共建共享,促进都市圈内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均等可及、便捷共享,推进都市圈35个平台项目及合作事项。


五是实施生态共保提升工程。以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源头防治等为重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一体化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都市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3%以上,都市圈各地区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以上。


六是实施文旅共建融合工程。叫响“英雄城市”名片,深化都市圈文旅产业联盟合作,提升都市圈旅游品牌形象,联合推出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100条、网红打卡好去处300个,共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七是实施社会共治联动工程。完善跨行政区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提升都市圈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都市圈协同立法,完善政协联动调研机制,加快信用一体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都市圈跨域通办事项200项。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惠帮企】进入“惠帮企@链上沈阳”企业服务工作平台,实现干企直通、诉求提报、政策查询、产品展示、产销对接

回复【补贴】查看在沈就业、创业、安家有哪些补贴、待遇

回复【毕业生】查看高校毕业生来沈创业就业优待政策

回复【档案】进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库查询

回复【医保账户】查询医保账户缴费、消费明细

回复【异地就医】查看沈阳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最新便民举措

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

回复【儿科】查看沈阳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院、地址

回复【供热】查看沈阳供热管理部门及供热单位公开服务电话

回复【交管】查看沈阳“交管12123”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公开电话

回复【地铁】查看沈阳地铁冬季各站首末车时间

回复【公租房】查看沈阳公租房申请如何操作

回复【医保改革】查看沈阳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政策及解读

回复【免费送站】预约“中关村—北京朝阳高铁站”免费送站服务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石峰源

编辑:逄菲

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关爱困难群众、保障市场供应、守护食品安全、扮“靓”城市环境!沈阳做好这些准备迎新春!

相约“国际沈”,燃情冰球场!第二届“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即将在沈开赛!

多种玩法、多种体验!沈阳各区县(市)迎新春系列活动带你感受不一样的春节年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开复工重点项目创历史新高、​创建全国首个都市圈“共享用工”平台……沈阳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攻坚突破!

沈小布 沈阳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