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改编的《玫瑰少年》,难抵意义的彼岸

丘丘生 知著网 2023-09-12


《玫瑰少年》所追求的并不是弱者也能变为强者的逆袭成功,而是弱者也应受到尊重的朴素心愿。
>>>
“睁眼看看我们一路怎么来的,随便他们给我贴上什么样的牌子。”
漫天玫瑰花瓣中,周深和Gai将手举过头顶,食指指天。

(《天赐的声音》节目)
这是由浙江卫视推出的音乐励志节目《天赐的声音》第三季。在节目中,常驻嘉宾和飞行嘉宾互相合作、组队演唱,进行“荣耀金曲之争”。本季第三期,周深和Gai凭借这一首改编的《玫瑰少年》获得了荣耀金曲。
在节目上,这首歌曲的全新演绎受到了声音鉴赏团和唱演嘉宾的一致好评。同为竞争者的胡海泉说道:“谢谢你们给我力量,我觉得这首歌一定能红。”
然而,同样是这样一首改编版的《玫瑰少年》,在互联网上却遭到了不少乐评人的批评。
博主@呆若木一 在微博中写道:“比起‘看看我们一路怎么来的’,不如多花一点时间看看在你们世界之外的叶永志遭遇了什么。”
(@呆若木一 微博)
一时间,有关《玫瑰少年》是否应该如此改编的讨论在网络上沸反盈天,而与这首歌所紧密相关的前尘旧事也再一次铺陈于看客面前。
当愈演愈烈的讨论已逐渐演变为粉丝与反对者之间互相指摘的骂战,不如让我们重新回到歌曲本身,寻找创作的初衷,也寻找一个无关鄙视与对立的答案。

被改编的歌曲:

剥离内核的“成功学”二创

2015年,蔡依林在台北举办的演唱会中播放了由她投资拍摄的《不一样又怎样》纪录片。
该片共分为四个篇章,由四个真实故事组成。主角分别为坐轮椅的女孩林欣蓓、肌肉萎缩症患者曾英齐、跨性别者曾恺芯和被人认为女性化的男孩叶永志。
通过这部纪录片,蔡依林鼓励所有边缘人群,与大众不同并不是缺陷,更不是需要背负的原罪。
2018年,蔡依林在专辑《Ugly Beauty》中收录了歌曲《玫瑰少年》,用以纪念生命永远停留在15岁的男孩叶永志。

(蔡依林《玫瑰少年》)
校园里,叶永志因举止缺乏男性气质,而与同学格格不入,并遭到了持续性的校园霸凌。当他被发现血流不止倒在学校厕所中后,悲剧才引起了人们对校园性别暴力的关注。
叶永志离去后,他的母亲走上了一条推广性别平等教育的路。她会对着性少数群体呐喊:“孩子们,你们要勇敢,天地创造你们这样的一个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让你们去争取人权。”
而这首《玫瑰少年》,歌词中也写下:永志不忘纪念,往事不如烟。
(叶永志纪录片)
在《天赐的声音》中,周深与Gai的改编版加入了由Gai创作的rap。而歌曲开头即指向叶永志的歌词“谁把谁的灵魂,装进谁的身体;谁把谁的身体,变成囹圄囚禁自己”却遭到了删减。
简单地说,这是一首“去叶永志”的《玫瑰少年》。
在上星节目中为演唱赛机制而二次创作的改编版,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满足上星标准,且能够帮助歌手成功晋级不被淘汰。
在这种竞演逻辑下,不同于原曲的rap够燃、够炸,节奏紧凑的语音输出也能够烘托节目效果、更好地为演唱氛围服务。

诸如“雨搭霓裳,何必抱怨雨;去攀楼宇,那就随风去”的说唱词,能看出其中的创作与设计。对于没听过原曲,或并不知歌曲背后故事的观众来说,这一版本的《玫瑰少年》也确实振奋人心。

然而,与原曲不同,改编版规避掉了原曲中最重要的创作内核:这是一首为少数人所写的歌。
它不单单是站在成功者的角度回首自己的一路艰辛,也不是鸡汤式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玫瑰少年》所抨击的是社会规训以及在规训下缺少包容、排除异己的人。也正是因为这首歌对边缘人群的声援,使得它成为了性少数群体做自己的勇气来源。
相比之下,Gai的演绎则稍显“爹味”。在说唱中,他仍旧重复着打拼沉浮多年的江湖故事,传达开的,是成功之后对过去苦楚的不屑与无畏。
“我跟他们不一样,身体里藏着虎豹龙胆”,第一人称的说唱虽然坚强励志,但却是“俯视”的,让听众难以共情。而原曲中“生而为人无罪,你不需要抱歉”则是与边缘者平等相对的轻言安慰。
这样一种在部分原曲的基础上加入rap词的“混搭”,让歌曲所想表达的主题也逐渐变得割裂:在第二人称与第一人称的反复跳跃中,原曲的关怀意义被消解,而说唱中的励志成分也突兀起来。尽管能获得即时的音乐体验,但听后再琢磨,却并不如榫卯般和谐,而是拼贴出的变味。

被阉割的歌词:

委曲求全的表达,消解的意义

此前,不少明星也曾在演唱会、直播或网综中唱过《玫瑰少年》这首歌曲,且都没有对歌词做出较大改动。
而在周深和Gai共同演绎的版本中,除了删除掉与叶永志的背景故事直接相关的歌词,一些指向性较为明显的字词也被同音字、近义词等化用。
例如,原曲中的“你是你 或是 都行”被改为了“你是你 或是你 都行”。
(被改编的歌词)
浏览修改过的歌词,其原有的社会意义被大大削弱。作词者在原有创作中的匠心与灵感也因一些近音词的化用而大打折扣。
歌词阉割的现象,在近些年的舞台表演中,已经屡见不鲜。
2020年,在湖南台的五四青年节晚会上,新裤子乐队受邀表演了歌曲《你要跳舞吗》。歌词中“每当浪潮来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伤心”被改成了“每当浪潮来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开心”、“在拥挤孤独的房间里”也变成了“在拥挤热闹的房间里”。
(被修改的歌词)
无独有偶,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姐姐们唱着张惠妹的《傲娇》,字幕中却像翻译外文歌曲一样,只滚过歌词大意。
《傲娇》是一首唱给女性的歌,它呼吁女性接受自己的美,直面自己的欲望,反抗社会对女性的物化。在节目中,歌词大意却这样介绍:这是一首女性互呛,争风吃醋的歌。
大刀阔斧修改过的歌曲仍然在唱,仍然是同样的旋律。其所营造的意境,所表达的意义却逐渐被消解,成为了“四不像”的拼贴式作文。
(《傲娇》舞台》
一首歌曲被选中而得以在舞台上表演,却要换个面貌来到观众身边。歌曲本身的文化意涵和其具有的价值也在这种委曲求全的退让中打下折扣。
可以理解电视节目上为了规避掉脏话或有性暗示意义的字词而做出细微的修改。但同样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马赛克”并不能消除生活中的矛盾与粗鄙。越发掩耳盗铃,或许也越发想让人去一探究竟。
“魔弹论”早已在上个世纪被推翻,观众们也并非一击即倒。他们大可以在歌词中接受正能量,可生活中却并非全都是正能量。
歌词的修改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歌曲的改动。它的影响是无形的,压抑了作词人的创作灵感,也使得电视节目的自审环节进入了风声鹤唳的怪圈。
修改或许并不是暂时性的、应急性的,而是从此隐匿的存在于创作者脑海。为了规避风险,是否从最初创作时就需要在脑中对自己的词句做出审核?当已播出的节目屏蔽了“伤心”、“孤独”,未播出的节目又是否骑虎难下?
阉割的不仅仅是歌词,被挤占的还有文艺空间。
这样一首完整却又残缺的作品进入观众的世界,他们还能够透过层层阻隔,理解作者在不停退让、不断找补中所试图表达的意义吗?

改编的界限:

在喧嚣声中重回焦点

有关《玫瑰少年》是否应该如此改编的争议,在互联网上难以得出一个两全的结论。
性少数群体感到冒犯,因为原本为边缘人所唱的歌被主流文化所收编,且在改编版本的传播中忽略了其本来的意义。而明星粉丝则拥趸改编版的诠释,因为音乐市场上取得的好成绩已经给出了他们最为满意的答案。
在这两个身份认同极强的群体中,一场骂战已经使得议程逐渐偏离原来的轨道。

(意见不同双方之间的争论)

需要明确的是,已授权的改编行为在程序上并无错误。不同人群的音乐品味不甚相同,有人希望在歌曲中感受到边缘人群的认同与精神力量,有人则习惯于在振奋人心的歌词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这两种选择其实无可厚非,也不应在离题的争吵中成为对立、攻击和鄙视的把柄。
回过头来,或许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一首拥有故事底蕴的歌曲,难道就只能被不同的演唱者复制,一字不改吗?
乐评人邓柯在微博中写道:“从狭义的音乐形态上看,这是一首惯常的音乐综艺改编版本(其实表演得还不错),但这首歌早已超越了音乐文本而成为了一个鲜明的社会议题的艺术具象,所以一定要慎用「半原创式改编」这种综艺常规操作,更不能跑题(但这个版本及后面的解释显然偏移原曲主旨了)。”
(乐评人邓柯微博)
重回《玫瑰少年》,它所追求的或许并不是弱者也能变为强者的逆袭成功,而是弱者也应受到尊重的朴素心愿。
此类承载着社会议题的歌曲,或许也更需要改编者理解创作的初衷,延续其本应继续传承的精神。
让歌曲不仅仅只是一首歌,而去触达更多需要力量,也需要尊重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肖浑.把《玫瑰少年》唱成这样,是周深的错吗?
音乐先声.“玫瑰少年”被遗忘在《玫瑰少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