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飚 等 | 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态势盘点及2022年发展展望

王飚 毛文思 科技与出版 2023-08-28

点击蓝字关注

了解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


王  飚   毛 文 思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00073,北京



为便于阅读,《科技与出版》制作了文章的思维导图

点击看大图


以下进入文章全文阅读 




摘  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数字出版迈入新发展阶段,在多个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出版业融合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出版不仅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已成为数字文明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文章对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十大发展态势进行盘点,并展望2022年数字出版发展方向。


关键词   数字出版;“十四五”;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出版创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沉着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出新步伐,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经济增长国际领先,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出版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出版业落实数字化战略,加快推动融合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以更高质量、更大效益、更大动力的发展,在助力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01

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态势盘点


2021年,我国数字出版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势头良好,潜能不断释放,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持续注入新动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积极作为,呈现出新面貌,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把创新和数字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首次将创新列为独立篇章,并放在具体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二是将“数字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独设篇章,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相关部委层面,都将推进数字化作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021年是谋篇布局、规划蓝图之年,《“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多个文化规划密集出台,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数字文化在上述规划中占据突出位置,无论是事业层面,还是产业层面,都将数字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与此同时,主管部门持续深入推进出版融合发展,实施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和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遴选推荐计划等举措,深入推进数字化战略。一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扶优助强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行业深化认识、提高站位,主动推进、系统谋划,将出版业融合发展引向深入;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等,大力推动数字出版精品化建设。此外,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出版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支撑,实施出版业创新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发布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名单,推进出版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持续激发出版业科技创新动能。


1.2  价值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进入新时期,数字出版不仅是重要的出版形态,也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在主题思想宣传工作中展现积极作为,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入选项目中,主题出版项目占据相当比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精讲”等为代表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类数字出版产品,以数字化、立体化方式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更富有感染力。在建党百年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重点数字阅读平台、新媒体网站等19家网络平台参与“读掌上精品 庆百年华诞——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建设,以数据库、数字出版平台、AR出版物、融媒体出版物、有声读物等数字出版形态,为建党百年献礼。网络文学是数字出版的重要领域,在主管部门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下,网络文学作品的精品意识日益强化,倡导正能量、主旋律的作品创作理念,涌现出一批优秀现实题材、红色题材、历史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行业组织、地方单位、媒体平台纷纷组织网络文学征文活动,营造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有声读物平台也纷纷上线庆祝建党百年专题专栏,集中展示党史、红色题材有声作品。由此可见,步入新时期,包括网络文学读物、有声读物等在内的数字出版产品在书写时代精神、弘扬革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极作为。数字出版产品不仅是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产品形式,也成为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提供精神鼓舞的重要载体。


然而,数字出版的某些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对意识形态问题认识不深、重视不足、把关不严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文娱领域的集中整治和监管力度。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并围绕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行为规范、生态治理、文明创建等层面,对网络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该意见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将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未成年人保护、引导健康文化消费、净化网络生态空间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打造更多既能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数字出版精品。


1.3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781.67亿元。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按下“加速键”,新动能持续壮大。仅在2021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超过20%。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分支,数字出版与数字经济同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21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可达到1.3万亿元。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数字内容消费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常态,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网络游戏、有声读物等领域均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66亿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接近3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网络音频市场规模可达到170亿元。同时,依托“互联网+”,文化产业持续与体育、教育、旅游、金融等产业相加相融,涌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数字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也带来了数字出版价值链条的进一步拓展。


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界定了数字经济的概念与内涵,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别从经济社会全行业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领域,确定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的基本范畴。在该统计分类中,数字出版在数字经济中所处的位置更加明确,被归类在“04数字要素驱动业”中的“0404数字内容与媒体”中的“040408数字内容出版”分类条目下,对数字内容出版概念的界定是“指各类录音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出版服务”。《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出台,形成了数字经济统计核算的中国方案,给出了数字经济核算统一可比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为健全数字出版统计工作机制提供了有益指引,奠定了坚实基础。


1.4  出版融合发展迈向深入

2021年,我国出版业充分认识到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加快步伐,着力推进,取得不少亮眼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加强了融合出版的顶层设计和投入力度,将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打破业务壁垒,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业务同步推进、一体谋划,树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理念,优化出版流程,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融媒体出版运营平台,出版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备,着力构建出版融合新业态。出版单位在资源整合、产品设计、技术应用、运营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推动出版融合创新,进行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和生产流程的再造。多家出版单位将“数据中台”建设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并着力提升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治理、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数据赋能的运营体系。出版业科技创新应用取得新突破,驱动出版业融合发展迈向更深层次,出版单位积极顺应新形势、新环境和新需求,聚力于业态创新与深度融合,立足主业、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出版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探索运用VR、AR等技术更深入地表达数字内容,垂直打磨数字内容产品,打造沉浸式、立体化、交互性的场景体验。


与此同时,出版业融合思路更加开拓,深挖内容资源和版权价值,着力探索优质版权资源的多元产品形态、多媒体联动、多版权输出和多场景展现路径;打造优质文化IP,开发文旅产品、文创产品,创造更大的版权价值;积极开拓跨界融合路径,将优质内容、先进技术融入文化创意,与游戏、影视、文旅、金融、体育等领域相加相融,打造“出版+”融合新业态,重塑供给链、产业链、价值链。2021年,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呈现出较大亮点,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多种出版形式,涵盖纸质书+电子书、有声读物、短视频、AR+VR等多种传播形态,带给大众读者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1.5  数字教育出版迎来赛道变化

2021年下半年出台的“双减”政策不仅带来了教育变革,也给教育出版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与运作模式构成一定挑战。“双减”政策对在线学习的内容、服务方式、收费、教授时限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对线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线上教育带来影响。“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数字教育的精品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这为传统出版单位提供了新机遇。“双减”之下,传统教育出版单位纷纷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于变局中开新局,针对新政策下的新需求调整业务架构,优化产品线,如多家出版单位聚焦课外阅读、课后服务等环节,面向师生需求,探索纸数融合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开发内容严谨扎实的数字教育产品,打造以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个性化、智慧化的数字教育服务体系。伴随数字教育的赛道变化,学科教育之外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新蓝海。一方面,“双减”工作的实施落地,促进了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到重视,围绕K12和学前启蒙的素质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编程、思维、音体美等都成为素质教育的热门课程。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21年6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数字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机遇,成为数字教育的新风口,在线教育平台纷纷加大职业教育布局。同时,职业类型多元化推动职业教育市场进一步细分,出现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区块链工程技术师等一大批新职业,职业培训需求日益增多,数字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1.6  全媒体营销渠道加快建设布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产业链条,也带来了营销模式的转变,全媒体营销已成为出版业开展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短视频、直播进行图书销售和品牌宣传推广,已经成为出版单位常态化的营销方式。出版单位联合头部主播、作者,进行直播“带货”日益普遍,直播电商、短视频营销成为出版单位新书发布、图书销售、品牌推广、消减库存的重要路径。据短视频平台抖音发布的电商图书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电商的图书带货直播总时长达581.8万小时,累计直播观看量为80.5亿次,图书类话题的视频播放量为1485.7亿次,抖音电商图书销量同比增长312%。多家出版单位组建新媒体营销团队,积极开展渠道开拓与布局,针对不同图书类别和不同平台的用户属性,打造特色鲜明、差异化的垂直新媒体矩阵,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不仅是营销的渠道,也成为出版单位知识分享、知识服务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单位的品牌意识逐步强化,并初步形成了流量池思维,通过媒体矩阵吸引流量、聚拢流量,进而培育私域流量,出版营销体系得以重塑。通过全域营销渠道建设,实现多端口、多场景的信息打通和相互串联,可对线上线下、跨平台、多维度、多场景的用户数据进行全景洞察,得到了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用户的消费行为被更为精准清晰地归纳分类,出版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营销方案,在数据端建立起多维度、精准化、智能化的营销体系,极大提升品牌运营效率和精准程度,为精准生产、精准调配、精准分发、精准营销、精准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1.7  “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出版单位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运用数字新业态、新渠道,突破传统“走出去”模式,加快形成融合发展国际化新路径,探索以数字出版线上贸易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出版新模式。数字出版已成为新时期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精髓,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2021年,中国游戏作为数字文化出海的主力军,表现亮眼。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实现海外市场营销收入达到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游戏出海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明显增多,并呈现出多类型并行发展势头。另有数据显示,2021年,有42款中国手游的海外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5款,《原神》获得收入榜冠军席位。出海收入TOP30手游产品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收入达到11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近四分之一。网络文学作为另一支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在“走出去”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用户可达到1.45亿。网络文学出海机制日益成熟,路径日益多元,中国网络文学出版机构从简单的版权输出,迈向培育本土作家、搭建海外创作平台、设立海外团队,进而与海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打造世界IP。


1.8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1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新闻出版业2021年第一批拟立项行业标准项目的公示》,中小学数字教材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要求、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指南、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技术要求、移动互联网音乐超高清音质技术要求、网络游戏术语等14项行业标准被列入新闻出版业202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立项计划。与此同时,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北京玖扬博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60余家单位联合编制《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按照文化大数据产业中供给端、生产端、云端、需求端,划分为文化大数据基础应用标准体系、文化大数据监管标准体系、文化大数据供给端标准体系、文化大数据生产端标准体系、文化大数据云端标准体系和文化大数据需求端标准体系六个标准体系,每个标准体系下包含了若干子标准体系,共计66项标准。2021年10月,《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的11项相关标准发布,涵盖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文化数据服务、文化体验设施、文化体验技术及装备、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技术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可有效整合现有技术和产业资源,发挥行业各企业优势。相关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文化大数据服务标准化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数字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出版企业的数据库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试点工作,广泛征集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等方面的优秀成果,以及在科技与标准应用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单位,并公布了2021年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入选名单。其中,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系列国家标准、《有声读物》行业标准、《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行业标准三项标准入选2021年标准创新成果示范项目,均是数字出版相关领域标准。此外,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入选标准应用示范单位。


1.9  人才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2021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明确提出畅通评价通道,为主要从事融合出版、版权运营等业务的人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其参与考评。从事与出版物策划、数字出版相关的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和社会组织,可按属地原则参与职称评审,由此进一步畅通了出版单位中从事融合出版业务人员、民营数字出版企业相关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渠道,进一步加大了对数字出版人才在职称考试和职称评审方面的支持力度。2021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发生变化,《考试大纲》不再区分“从事数字出版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与“非从事数字出版的其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考试大纲》中所列内容,是参加资格考试的所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应考内容,意味着传统出版人员和数字出版人员在专业知识和素养方面统一了要求。2021年,在多方协同努力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2021年,数字阅读领先企业中文在线把2013年成立的网络文学大学更名为“网大公开课”,网大公开课完成了“全阶课”教学体系建设,包括“青训班”“精英班”“研修班”“高研班”课程,帮助作者由纯粹“自发式”创作步入“职业化”进程,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做出了良好示范和先行探索。


1.10  行业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加速推动媒体生态格局的重塑,网站平台日益成为信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兼具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促进网站平台健康有序运行,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各类网络平台不应一味追求规模体量的壮大,而应在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美育启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合理消费、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方面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2021年,国家相关部门为推进网络内容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出台了多项规范,网络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2021年9月,国家网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围绕把握主体责任内涵、完善平台社区规则、加强账号规范管理、健全内容审核机制、提升信息内容质量、规范信息内容传播、加强重点功能管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月,网信办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从健全算法安全治理机制、构建算法安全监管体系、促进算法生态规范发展等层面,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规范算法应用提出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


针对具体领域,有关部门也加强了管理力度。2021年4月,国家网信办联合8部门出台《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对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和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做出明确规范。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在游戏的时长时段、实名认证等方面作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要求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未落实企业,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网络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该通知也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网游新规,得到业内各方的积极响应和落实。多家网络游戏企业发布防沉迷新举措,上海约谈20余家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北京查处全国文化市场首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案,湖南发出全国首例《王者荣耀》游戏租号禁令,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发布《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进一步健全。



02

 2022年数字出版发展趋势探析


2021年末,历经两年多调研、起草、论证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为出版业勾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壮大数字出版产业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规划中作出具体部署。与此同时,规划中其他内容板块对数字出版也多有涉及。以规划为指引,2022年数字出版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2.1  意识形态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当前主题出版已呈现出融合出版发展趋势,通过纸书、电子书、有声书、AR书等多种出版形态传播,数字化、立体化呈现内容,推进主题出版的大众化、市场化发展。同时,围绕主题IP开发游戏、影视等,提升主题出版的影响力。“十四五”时期,主管部门将深化实施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并将启动实施主题游戏出版工程。特别是主题游戏出版工程的实施,意味着数字出版形态在主题出版和主题宣传工作中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任务,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聚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围绕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重大宣传主题主线,推出更多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数字出版精品力作,切实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主题游戏出版工程也将驱动新兴数字内容平台与主流媒体加强互动合作,就主题出版和主题宣传工作实现联动发展。


2.2  政策规范体系将加快健全

为更好实施《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需要在政策举措方面加强指引。一方面,主管部门将围绕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制定更加全方位、可持续、有实效的实施方案,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引导,并针对主题、教育、专业、大众、少儿、报刊等出版领域加强分类指导,给予配套举措和相关支持,为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政策指引和保障。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将着眼于网络文明建设,对网络文学、有声读物、知识服务等领域出台指导意见,加强规范引导,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推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对于新兴出版业态、新型出版模式等的研究,适时纳入管理范畴,加强行业指导。


2.3  数字化建设和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顶层规划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这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着眼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产业环境变化,数字化建设和融合发展将成为出版单位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出版单位应针对自身特点,围绕业务结构、产品体系、技术创新、“走出去”、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锚定目标、规划路径,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出版流程、产品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的出台,为出版业发展描绘了发展蓝图,为出版单位夯实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对未来的重点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时间表和任务图,在融合发展方面也给出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工作抓手。

2.4  知识服务和数字教育呈现融合趋势


“双减”工作的推进,加速了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的转型,有利于实现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教育和知识服务的本质都是传递知识文化。人们对知识服务的权威性、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数字教育向知识服务拓展提供了机遇。“双减”政策中明确要求“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等相关规定,数字教育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围绕素质提升、知识普及、课后服务、阅读辅导等环节,带有明显教育特点的知识服务或将成为未来数字教育转型的新方向,数字教育出版单位有望在知识服务平台上打造专业知识栏目、知识课程等,倾力打造教育文化IP。

   2.5  行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将加速构建

日益旺盛多元的数字内容消费需求推动数字内容供给方式变革,数字出版产品更加强调内容、用户、场景三者之间的精准匹配,倒逼出版业在生产方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逐渐迈向生产智能化、渠道融合化、服务实时化、产品社交化。出版业正在加快构建以数据智能化为关键要素的内容供给链条,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得到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把握市场需求,为业务赋能,实现业务流程的数据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生产、创作、分发、营销的分众化、精准化和定制化。随着5G、云服务、物联网的应用推进,即时连接、实时服务正在成为数字内容供给方式的标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度融入出版业的策划、创作、传播、市场分析、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



可以预见,2022年出版业将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顺应内容获取和消费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市场驱动,进一步增强内容、技术、场景、用户之间的适配性。主管部门将持续实施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推进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发挥实验室在出版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孵化池、试验田和加速器作用,鼓励重点实验室布局领跑技术,强化行业基础研究、前瞻性研究,在引领性原创成果等方面实现突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行业推广;引导行业加强对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的关注和前瞻性研究,重点加强对云游戏、元宇宙、5G、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判,明确清晰的技术路标,提升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内容和服务供给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应用能力,推进产业场景化应用,以科技驱动产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

   

   2.6  数据赋能作用将持续增强


近年来,数据中台作为管理创新手段,在出版业开始普及。数据对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得到普遍认同。《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划定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据资源作为创新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确。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要素资源的累积逐步增多,如何在数据爆炸时代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化,真正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切实助力,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战略面对的重要课题。2022年,数据中台建设在出版业将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推进,着力打造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不仅将推动出版业技术和运营上的创新,也将推动管理机制和管理思维的创新,有利于打破企业内部不同业务、环节、层级之间的壁垒,实现一体化运作,提升出版单位数据整合、处理、运用能力,以数据赋能出版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协同转型,促进出版资源要素融合、业务融合、机构融合和跨领域融合,并形成基于出版业务的数据资产包,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以数据资产驱动业务增长,全方位、多角度重塑业务链和价值链。在数据赋能下,数字出版业将实现更高质量、更大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

2.7  数字版权良性生态加速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数字版权是区块链落地应用的最重要场景之一。运用区块链数据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可基于数据流通对数字内容进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记录,该技术被视为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难题的“钥匙”。目前,利用区块链进行取证的法律效力已得到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等司法机构的认可与采纳。区块链可赋予每个作品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信息,数字出版产品在区块链网络上生成的数据均被定义权属关系,作者信息等关键的作品信息将会记录并储存在区块链上。借助区块链分布式思维,在数字版权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数字版权资产存在性证明,通过区块链标识、智能合约、通证技术等保证数据对象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够实现对数字作品的存证、追踪监测和取证,以及对内容生产传播全流程进行记录,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所有数据可逆向追溯,各个环节均可确认、举证与追责,从而确保数字出版产品从创作、制作、传播、交易、转化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实施出版领域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工程,势必将推动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力度,推进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加快落地。同时,分区域、分领域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有望在2022年加快建设,数字版权治理体系将逐步建成,促进数字版权市场形成良好秩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块链技术的助力下,数字版权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将加快构建数字内容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数字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数字版权交易规则。

   2.8  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将加快建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的编制,将推动数字出版相关标准的研制及实施。与此同时,数字出版术语规范、数字内容质量保障规范、技术应用规范等标准的编制被提上日程。其中,重点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数字教育、图片、网络音视频等领域,建立内容质量审核标准体系和质量审核机制,构建数字内容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标准建设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建设。技术标准层面,将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等先进技术系统集成应用方面加快标准建设。如数字版权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智媒体电子书存储格式、智慧教育出版解决方案、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等,坚持标准先行,充分发挥标准对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技术在出版领域的规范应用,更好地为产业赋能。此外,知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及实施推广也将是2022年数字出版标准工作的重点。

   

   2.9  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对于传统出版单位,新型技能型人才、全媒型编辑、营销人才、版权运营人才将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通过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打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对于新型数字出版平台企业,将在数字内容审核团队上加强建设,以提高意识形态把关能力,提高内容质量。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自2022年起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将通过遴选激励、系统研究、决策咨询、研讨交流、宣传推介等方式,打造一批行业亟须、特色鲜明、成果突出、引领发展的专业化智库,培养壮大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智库专家队伍,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功能齐备、适应行业所需的出版智库方阵和人才高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2022年,主管部门将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出台更加有力的举措,如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在全国推行数字编辑等相关数字出版人才职业资格认证机制,为数字出版人才提供更有益的成长空间。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也将围绕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开展更多合作交流,探索人才共建新模式。


   2.10 “走出去”推进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数字出版作为文化“走出去”生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构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宏观政策层面,鼓励数字出版“走出去”。数字出版“走出去”内容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强调以不同的产品形态和版权形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筹划优质选题,充分发挥数字出版感染力强的优势,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除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将持续发挥“走出去”主力军作用,电竞、数字文旅、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领域也将在“走出去”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另一方面,将更加注重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不同群体的数字文化需求,增强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效果。2022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深化海外布局,建立更加完备的海外运营机制,从而提升海外本土化运营能力。


03

结  语


2021年,数字出版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顶层设计、价值引领、产业规模、模式创新、壮大业态、公共服务、走出去、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持续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迈向纵深,产品体系、业态格局、产业链条、服务场景加速演变,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出版蕴藏巨大潜能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促进出版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对数字出版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数字出版应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创新引领,为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上滑查看)

[1]  张建春. 坚持守正创新以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J]. 出版发行研究,2021(11):5-6.

[2]  张立,王飚,李广宇.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37-54.

[3]  范周.“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N]. 出版商务周报,2021-11-28(003).

[4]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2022)》发布:关注文化基因与中国道路[EB/OL].(2022-01-08)[2022-02-05]. http://creativity.china.c

om.cn/2022-01/08/content_41847162.htm.

[5]  郭艳. 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研究[J].决策咨询,2021(6):71-73,78.

[6]  孙枭婷,李月竹,刘红燕. 谈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与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J]. 中国民族博览,2021(21):113-115.

[7]  郑岩. 数据中台:新技术、新建设、新融合[J]. 金融电子化,2021(8):38-41,6.

[8]  曾建辉.“双减”政策下我国教育出版的格局新变及未来发展[J]. 科技与出版,2022(1):63-69.

[9]  徐立萍,冯淼华.“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的发展契机与前景刍议[J]. 出版广角,2021(20):24-27.

[10]  郑琼洁,成一贤. 文化产业的数字生态与高质量发展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2022(1):155-163.

[11]  薛晗.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交易机制完善路径[J]. 出版发行研究,2020(6):51-56,26.

[12]  覃俊,罗琼,邓蕾. 探索数据中台建设对传统媒体数据运营管理的提升能力[J]. 新闻文化建设,2020(16):164-16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